當前位置: 找書苑 > 玄幻奇幻小說 > 湖邊的鄉野散人最新章節列表 > 二百二十二聞香教,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百二十二聞香教,

小說:湖邊的鄉野散人 作者:逍小道

  聞香教起源極廣,聞香教在古代是禍害國民的邪教。

  天啟二年(1622年),徐鴻儒、王好賢、于弘志等約好中秋節那天在景州、薊州、鄆城同時起義。因配合不好,徐鴻儒決定提前單獨率眾起義。五月十一日凌晨,曹州府一帶的白蓮教徒,連同不堪忍受壓迫的農民百姓,齊集鄆城六家屯,徐鴻儒率眾歃血盟誓,一時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呼聲震天,群情激昂。起義將士以紅巾為頭帕,手持大刀、長矛,首先發兵包圍魏家莊,又攻戰梁家樓,接連占領四個村寨,聲威并舉,應者云集,在魯西南地區高高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但是年春被人告發﹐不少骨干被捕。徐鴻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莊樹旗起義。起義軍占領鄆城﹑鉅野交界處的梁家樓一帶﹐擁立徐鴻儒為中興福烈帝﹐建號大乘興勝﹐設立官職﹐建立政權。義軍多頭纏紅巾﹐眾至萬余人﹐先后攻占鄆城﹑鉅野等地。

  同時﹐其它白蓮教首領沈智﹑夏仲進﹑張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漢等﹐也分別攻占滕縣﹑鄒縣﹑嶧縣(今棗莊東南)等縣城及漕運要道夏鎮﹐并進攻兗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東境內運河兩岸的廣大地區﹐阻截漕運﹐多次重創官軍。

  徐鴻儒起義后,自稱中興福烈帝,改年號為大成興勝元年,封陳燦宇為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為英烈王,另外還設有都督、總兵等官職,初立建制,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為減輕將士的后顧之憂,徐鴻儒把起義軍家屬安置到當年宋末農民起義的根據地水泊梁山,這里山高水闊,易守難攻。

  天啟二年(1622年)五月十三日凌晨,徐鴻儒率軍攻打鄆城,鄆城知縣余子翼聞風喪膽,倉皇逃遁。義軍迅速占領鄆城,并向巨野發起進攻,鋒芒所指,所向披靡。義軍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農民百姓紛紛“子報父仇,妻銜夫恨”[3]。義軍秋毫無犯,紀律嚴明,短短幾天,便發展到數萬人,各地官僚地主驚恐萬狀,紛紛逃亡。

  六月初,徐鴻儒揮師東進,渡過運河,攻克鄒縣,署印通判鄭一杰攜家而逃。接著,義軍揮師滕縣,知縣姚之胤望風而遁,義軍聲威大振,隊伍發展到幾十萬人。

  鄒、滕二縣北鄰濟寧,南接徐州,是運河漕運的重要地段,為明朝統治者經濟命脈上的要點。鄒滕二縣失守對大明王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朝廷得知,驚呼“此地一壞,國家進退之路已窮”急令山東巡撫趙顏為總指揮,同時起用退職回家的沂州人、

  前大同總兵楊肇基為山東總兵官,全力鎮壓徐鴻儒的起義軍,企圖收復鄒縣。孟子六十六代孫孟承光也帶領鄉勇協助官軍攻城,被義軍打退。義軍攻破孟府,將孟承光及其長子孟宏略殺死。

  當時,由于滿州統治者企圖入關,遼東戰爭拖得明統治者疲憊不堪,無力派兵圍剿徐鴻儒,客觀上為徐鴻儒的義軍斗爭提供了有利條件。徐鴻儒趁此機會以鄒縣為中心,用較長時間和較多兵力固守這座城池,并以此為根據城,派遣部隊進攻兗州、曲阜,西攻巨野,還遠征沛縣、日照和郯城,橫戈運河,縱橫馳騁于魯南廣大地區。

  為了撲滅徐鴻儒起義的熊熊烈火,明政府下令山東都司楊國盛、廖棟召募兵丁,匯集鄉勇,加緊訓練,并調派官兵,協助進剿義軍。由于幾路官軍的聯合圍攻,遠征的義軍被官兵打敗,鄆城縣城也被官兵奪回,進軍受阻,形勢對義軍極為不利。此時,徐鴻儒沉著應戰,冷靜分析,統觀全局,積極尋找戰機,并鼓勵將士振奮精神,一往無前。六月三十日,山東都司楊國盛、廖棟合軍攻打鄒縣,敵眾我寡,城中義軍形勢危機,徐鴻儒當機立斷,力排眾議,放棄爭奪巨野、鄆城,揮師東進,三渡運河,抄襲官兵后路。楊國盛、廖棟招架不住,隨解鄒縣之圍。七月,徐鴻儒經過偵察,決定靈活用兵,避實擊虛,直插運河重要渡口夏鎮,抓住京杭運河的咽喉,切斷朝廷漕運糧餉的通道,并在彭家口截獲官府糧船40艘,為了集中兵力迎擊官軍,徐鴻儒命令義軍猛烈攻擊,曲阜知縣孔聞禮據城固守,數月攻城不下。這時,山東司楊國盛援兵又到,徐鴻儒決定放棄攻城計劃,一方面佯攻曲阜,主力卻抄襲官軍營,把楊國盛殺得落花流水,敵將張榜被殺死,義軍收獲了大批糧草和武器。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響應徐鴻儒的農民起義又風起云涌,于弘志于七月在武邑和景州交界的白家屯起義;九月,澤縣的康傅夫率眾起事;河南汝寧府固始縣李恩賢起義,聲援徐鴻儒,四川白蓮教徒也紛紛起義響應徐鴻儒。一時間,起義的烽火漫天燒起,大有席卷全國之勢,震撼了明王朝的統治。[2]

  鄆城義軍公墓

  起義結果

  明末徐鴻儒領導的起義。徐鴻儒﹐本名徐誦﹐山東鉅野縣人﹐后遷居鄆城。早年參加白蓮教。萬歷末﹐土地兼并日益嚴重﹐賦稅徭役不斷增加﹐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他以白蓮教教義組織群眾﹐聚眾至數千人。被山東﹑南北直隸﹑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為教主﹐約定各地于天啟二年(1622)八月起義。但是年春被人告發﹐不少骨干被捕。徐鴻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莊樹旗起義。起義軍占領鄆城﹑鉅野交界處的梁家樓一帶﹐擁立徐鴻儒為中興福烈帝﹐建號大乘興勝﹐設立官職﹐建立政權。義軍多頭纏紅巾﹐眾至萬余人﹐先后攻占鄆城﹑鉅野等地。同時﹐其它白蓮教首領沈智﹑夏仲進﹑張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漢等﹐也分別攻占滕縣﹑鄒縣﹑嶧縣(今棗莊東南)等縣城及漕運要道夏鎮﹐并進攻兗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東境內運河兩岸的廣大地區﹐阻截漕運﹐多次重創官軍。

  由于起義準備不足﹐加之明廷派大軍合力進剿﹐七月﹐各友軍先后失敗﹐鄆城﹑鉅野失守。徐鴻儒等在形勢不利的條件下﹐仍固守鄒縣﹑滕縣﹐與官軍抗衡。明軍調集山東﹑北直隸等地的大量官軍﹐圍徐鴻儒軍于滕縣。九月﹐徐鴻儒糧盡援絕﹐突圍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產生影響

  徐鴻儒起義的聲勢浩大,活動范圍遍及半個山東,給明朝統治者以嚴重的打擊。但是,徐鴻儒在取得一系列勝利之后,沒有采取機動靈活的斗爭策略,乘機擴大戰果。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反而采取了固守一城一池的消極的作戰方法。九月,徐鴻儒進攻兗州失利后,仍然固守鄒縣,與敵人硬拼,義軍被圍困三個月。十一月,城中彈盡糧絕。徐鴻儒與義軍高尚賓、歐陽德、許道清等數百人仍頑強堅持戰斗,決心與城共存亡。

  由于起義準備不足﹐加之明廷派大軍合力進剿﹐七月﹐各友軍先后失敗﹐鄆城﹑鉅野失守。

  義軍中又出了叛徒,都督侯王、總兵魏七等把徐鴻儒捆綁起來,打開城門向明軍投降。

  徐鴻儒等在形勢不利的條件下﹐仍固守鄒縣﹑滕縣﹐與官軍抗衡。明軍調集山東﹑北直隸等地的大量官軍﹐圍徐鴻儒軍于滕縣。九月﹐徐鴻儒糧盡援絕﹐突圍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十一月二十一日,徐鴻儒和其父徐東明、母親傅氏及重要部屬18人被押送北京,慷慨就義。

  起義軍主力被打敗后,部分將士轉戰巨野、鄆城,在鄆城武安一帶被明軍包圍,義軍浴血奮戰,拒不投降,最后,上萬名義軍將士血灑疆場,壯烈犧牲。

  徐鴻儒起義歷時190余天,范圍遍及半個山東省,最后雖然失敗,但卻點燃了明末農民斗爭的烈火,高敲響了明王朝的喪鐘。過了不到七年,席卷全國的李自成起義就爆發了。

  




如果喜歡《湖邊的鄉野散人》,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逍小道所寫的《湖邊的鄉野散人》為轉載作品,湖邊的鄉野散人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湖邊的鄉野散人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湖邊的鄉野散人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湖邊的鄉野散人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湖邊的鄉野散人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