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一本萬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丈田畝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丈田畝

小說:一本萬歷 作者:空格

  “哦?那你們探討出了什么結果”,十萬,百萬,千萬?楊博長眉一挑,能有這番見識實屬不易,抬抬手,“起來吧”。
  “謝大人”,凌遠起身又向呂調陽、譚綸躬身見禮,“見過呂大人,見過譚大人”。
  “晚生多有冒犯,還請公公海涵”,待轉身向馮保施禮時,馮保卻是一臉傲嬌地翻翻眼睛,“咱們的賬以后再算,你莫要顧左右而言他,快回楊公的話兒”。
  “坐下說話”,張居正指指身后的案幾,凌遠在這樣的場合里能神情自若侃侃而談,已經讓他很是滿意了,至于兩個年輕人能探討出什么結果來,倒是不必較真,“楊大人這是在考教你。但說無妨,說錯了也沒有關系”。
  “是”,凌遠連忙過去在老師身后盤膝坐下,有了老師給的這顆定心丸,心中也少了些顧忌,“學生以為,首先要解決的是糧食問題”。僰人如何安置那是朝廷當考慮的事,楊博把這個問題拋給他真是好沒道理,何況以他與三娘的關系,這種事兒實是不便插口的,是以只得把出郭德剛的乾坤大法來。
  民以食為天,糧食始終是朝廷關注的頭等大事。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這話從凌遠那里說出來便顯得有些大有些虛了,楊博可不想就這樣放過他,“凌解元以為當如何解決這糧食問題?”。
  “回大人,學生以為,解決糧食問題無非是從兩處著手:增擴田畝,增加畝產。這是積的兩個因子,缺一不可。朝廷在敘州試行的鼓勵開墾糧田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目的便是要解決增擴田畝的問題,而清丈田畝之所以勢在必行,則是為了能讓朝廷這些優惠政策真正惠及普通百姓,從而能真正發揮它的效用”。當初他并沒有正面回答顧憲成的問題,一來顧憲成的問題比糧食的問題更為沉重;二來當時他還沒有思慮清楚,心中多有顧忌;三來,便是說了,他們兩人也解決不了什么實際問題。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老師,只有在座的這些人,現在便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凌遠,你說的‘兩個因子’是什么意思?”,小皇帝悄悄挪挪屁股坐直了身子,凌遠話中的一些新鮮詞兒讓他有些聽不懂,也生出了更多的好奇。
  “陛下”,凌遠連忙站起身,坐在對面的小胖子雖然只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但他是大明天子,在這個時代人的眼里,整個大明都是他的,自是不敢怠慢了。抬起雙手伸出兩根食指,“陛下請看,如果這根手指代表每畝田當繳的稅賦,這根手指代表我大明的田畝總數,這兩根手指就是積的兩個因子,兩者兩乘的積便是朝廷一年當收入的稅賦總量。一一得一,這稅賦總量正常情況下當是一,但如果有人隱匿了田畝,我們姑且當他們隱匿了一半”。凌遠將右手食指彎起,‘隱匿一半’并非他信口胡說更不是夸大其辭,實際情況可能比人們所想的更加嚴重。明中葉以后,皇親、勛臣、貴戚‘恃寵挾恩,奏求田地’,皇莊、王莊、貴族莊田風云而起。縉紳地主推波助瀾,廣占田土,從而在全國刮起兼并土地的狂潮。‘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額田已減強半,而湖廣、河南、廣東失額尤多,非撥給于王府,則欺隱于猾民’,明朝耕地的實際面積至少在一千萬公頃以上,但由于隱匿土地,繳納賦稅的土地卻只有三百多萬公頃,可見其猖獗。“陛下自然知道,一乘以任何數都得這個數的本身,那么一乘以一半的積便是一半,也就是說朝廷所得的稅收便少了一半”。
  話題從安置僰人轉到了糧食問題,現在又從糧食問題轉到了清丈田畝上,但張居正等人都沒有打斷凌遠的話,一來這是給陛下講解‘一條鞭法’政策的好機會,二來他們也想聽聽凌遠在這方面的見解。
  “清丈田畝就是為了把那些人隱匿的田畝清查出來,就是為了把他們該繳的稅賦收回來”,小皇帝點點頭,原來先生這樣做是為了把那些人偷去的銀子給朕要回來,還是凌遠說的明白。
  “陛下,不只是稅賦的問題,還有差役”,凌遠頓了一下,見老師輕輕點頭,才又接著說下去。“賦自田出,有田即有役。這些人隱匿了田畝,在逃稅的同時也逃脫了差役。而朝廷所遣差役卻不會因他們隱匿了田畝而減少,陛下試想,這些差役會加在誰的身上”,張居正主政十年,過半的精力都用在清丈田畝上,可見其推行之艱難,明朝中葉以后由于吏治腐敗,‘飛灑’、‘花分’盛行,放大戶而勾單小,其結果便造成‘田連阡陌者諸科不興,室如懸磬者無差不至’,小戶力薄難撐,只得舉家逃亡,賦役不均遍及各地。如果沒有耿定向在福建的破釜沉舟,如果沒有張居正拿自家開刀以示決心,他的‘一條鞭法’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可能。
  “你是說,那些誠實納稅的老實人反而要承擔更多的差役?”,小皇帝有些不敢相信地看向張居正幾位閣臣,卻見他們都低下頭不與他對視。
  “陛下,繁重而不合理的差役使得這些小門小戶無力承擔,生活不下去了,只能選擇逃亡,這些人逃亡的人便成了——流民。所以,陛下,清丈田畝不只是增加稅賦、平均差役的問題,更是我大明生死存亡的問題”。
  “凌解元,慎言!”,馮保瞄了眼陛下陰沉的面色,狠狠瞪過眼來。
  小皇帝抬起手止住了馮保的話,“凌解元,朕聽懂了,你接著說”。
  “是,陛下”,見老師和幾位閣臣都沒有阻止,凌遠便繼續說下去,“清丈田畝是為了摸清我大明的家底,只有摸清了家底,才能對癥下藥解決我大明國庫空虛的問題。陛下,糧食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凌遠話題一轉又回到了糧食問題上來,他前世不過是一個小醫生,大的方向能理清楚,細節方面卻不是他所擅長的了,“倘若我們把隱匿的田畝都查清了,大明一年的糧食產量便是畝產乘以田畝數,一一得一,我們姑且把這糧食產量當作一個基準數一。如果糧田能增加一倍,糧食產量便能增加一倍,如果糧食畝產同時也能增加一倍,二二得四,糧食產量便能增加到原來的四倍,便是人口增加了十萬,百萬及至千萬,也不會在糧食方面造成太大的問題”。
  “你說得倒是輕巧,糧田增加一倍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凌遠坐在他老師身后看不到其他幾人的面色,但他馮保卻是看得清楚,見他們都蹙起眉頭,一擺撫塵決定把今兒便把這個壞人做到底了。
  “不是有紅薯么”,小皇帝眼睛一亮,成都上報的奏折稱紅薯竟達畝產三千四百三十二斤,便是糧田增加不了一倍,有了紅薯,這個問題不也能解決了么。凌遠說一乘以任何數都得這個數的本身,紅薯的畝產可不止增加了幾倍啊。
  呂調陽嘆口氣,“陛下,只此一功,朝廷就不能負了僰人”。
  張居正、楊博、譚綸也點頭贊同。
  “陛下,當年凌遠曾與三娘同窗兩載,就是那個時候,凌遠知道了紅薯的事”,凌遠卻沒有理會眾人的嘆息,紅薯突然冒了出來,之前竟然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很難不引人懷疑,所以必須要把這事兒圓過去,而且,還有更多的好東西這個時候也要為大明拿過來,“紅薯是三娘的師父帶給他們的,三娘說,她師父還說過另外幾種糧食作物,其中有一種叫‘土豆’的作物產量甚至不輸于紅薯,只是三娘也沒有見過,是以沒敢報于朝廷。但是其中有一種叫作‘玉米’作物,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她從師父那里聽到過出處。迫得安氏獻出貴州后,凌遠曾送了她一首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凌遠詩中所說的‘窮寇’其實便是指這‘玉米’。玉米雖然產量比紅薯和她師父所說的那種‘土豆’差了一些,但畝產也可達到千斤左右。可三娘當時卻是沒有聽明白,可惜了”。
  “混賬東西!是方將軍沒聽明白,還是你沒說明白!”,楊博氣得直咬牙,“這玉米在哪里!”。
  “廣西”,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明嘉靖十年),但其后幾十年一直沒有傳播開去,至少現在還很少人有聽說過。直到明代末年,它才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云南等十省。
  “方將軍不是沒聽明白,可她沒有圣旨怎可擅自動兵”,呂調陽強壓著心頭的激動,“這等大事,方將軍心有忌諱不便開口,你應該早些報于李大人海大人才是”。
  “大人,當時紅薯尚未成熟,產量如何還不清楚,學生便是說了怕也沒有人信”,凌遠早為自己找了個合理的借口。
  “要陳矩暫緩回京,去廣西,一定要把玉米帶回來!”,張居正轉頭看向譚綸。紅薯的產量已經擺在那里了,這種消息根本就不存在可信不可信的問題。
  譚綸點頭,“凌遠,你說的那種‘土豆’哪里可以找到”。
  “我也不知道”,凌遠搖搖頭。
  



如果喜歡《一本萬歷》,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空格所寫的《一本萬歷》為轉載作品,一本萬歷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一本萬歷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一本萬歷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一本萬歷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一本萬歷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