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小閣老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4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4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說:小閣老 作者:三戒大師
    四月份,各省舉行鄉試錄科考試。因為各省、府、州、縣生員太多,考場容量有限,為免學力差者徒勞往返,故在三年大比之前,勢必先有甄別,此項甄別就叫科考。科考由各省學政主持,按例科考名列一二等及三等前三者,才準許鄉試。

    不過科考三等及未參加科考者,在鄉試前一個月,可以補考一次,錄取者準予鄉試,稱為‘錄遺’。

    此外,監生中的拔、優、副貢可以不參加科考。被選舉為儒士的生員也可以免試參加秋闈。

    府縣親民官手中還握有一兩個機動名額,通常學政大人是不會駁回他們推薦的,以示自己兼聽則明,野無遺賢。

    所以,到了這時候,玉峰書院的大半學生都趕回家考試去了,只有一小半已經通過各種途徑拿到鄉試資格的,依然留在書院中上課。

    總之書院這邊暫時安靜下來,趙昊也不用時時露面刷存在感了,終于空出點時間,到位于華藏寺旁的昆山農學院去轉轉了。

    這天玉峰小學放假,趙昊這個不稱職的師父終于想起自己還有倆小弟子,就讓馬秘書把徐光啟和王衡叫來,帶著兩娃娃一起去看個新鮮。

    王衡是王錫爵獨子,趙昊一直對沒法收王大廚為徒甚為遺憾,從前去太倉拜會王夢祥時,就把他兒子收了聊以自我安慰。反正都是榜眼,也沒差。

    但因為當時他才是個六歲的小屁孩,趙公子便借口孩子太小,讓他先在家里開蒙。

    其實趙昊更想收王錫爵他閨女曇陽子為徒,可惜張不開這嘴啊……

    至于徐光啟,是當初金學曾去崇明上任,路過上海時奉命代師收的徒。那時這孩子也是六歲,趙昊連還沒出生的王徵都不放過,怎么可能放過這頭大牛呢?雖然現在還是小牛,但從小養起,擠出來的奶才順口啊。

    徐家原是個富商家庭,但在倭患中屢遭洗劫,傳到他父親徐思誠時,家道已然中落。徐思誠苦心經營,好容易漸有起色,結果在隆慶元年投機生絲又賠了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

    就在一家人陷入絕望之際,金學曾出現了,堂堂新科進士、鄰縣知縣要代師收徒,有這等好事徐思誠當然一口答應,于是徐光啟也成了趙公子的記名弟子。

    當時金學曾手頭正缺人,就干脆讓徐家跟他一起去崇明上任。徐思誠能寫會算? 就成了他簽押房的稿簽大爺,兼管縣太爺的私賬,如今已是金學曾離不開的左膀右臂了。

    去歲趙公子開辦玉峰小學? 才讓人把這倆小孩接過來上學。雖然不是親自教導,但用的教材可是趙公子親自編的? 也算對得起他們了。

    如今八歲的徐光啟和王衡? 已經是二年級小學生了。

    兩人穿著玉峰小學白色黑緣直裰? 扎著童子髻。一個小圓臉白里透紅,一個小尖臉紅里透白? 小大人似的的十分可愛,見到趙昊趕緊作揖行禮,口稱師父。

    “唔,不錯不錯。”趙昊笑著對圓臉小孩道:“王衡啊……”

    “師父? 我是光啟……”圓臉小孩無奈道。

    “哈哈,是嗎,你怎么吃這么胖了? 師父都認不得了。”趙昊訕訕的捏了捏徐光啟的腮幫子,他健忘,跟這倆孩子也沒見過幾面,竟是搞錯了。

    “我爺爺也說我貪長掉膘。”王衡忙給師父解圍道:“幾天不見就變樣。”

    “哦? 哈哈哈。”趙昊不禁大笑著摸了摸他的頭道:“這孩子? 小嘴真甜。”

    “走,師父帶你們去長長見識去。”說著他一手攬一個孩子,朝著昆山農學院的大門走去。

    馬秘書跟在后面,心說這倆徒弟跟公子在一起,看上去終于協調多了。別的年紀都太大了……

    ~~

    昆山農學院占地超過兩百畝,四面碧水環繞。田地菜畦,桑麻杏林,水車磨坊谷倉,好一派田園風光。

    其實這就是原先溧陽的務本書院,搬到昆山以后,趙昊覺得沿用原先的名字就挺好。但馬一龍不同意,他早就煩透了那幫名為學農,實則還是一心舉業的讀書人,覺得這些人簡直在浪費自己時間。便堅持不再用‘書院’二字,改名為更直白的‘農學院’,讓想進學的人都去玉峰書院,只留下真心學農的弟子。

    結果,九成弟子都轉了學,只有史繼志和小貓三兩只留下來。雖說國以農為本,誰他媽愿意整天下地插秧啊?

    雖然早有準備,馬一龍還是被氣得險些吐血。

    好在江南集團有的是急需培訓的農場管理人員。那些場長和農技員大都粗通文墨,也熟悉農事,而且最關鍵是真心想要好好學農,能吃苦,肯動腦子。這讓馬一龍老懷甚慰,感覺比教那些不情不愿的酸子快樂多了。

    這一年下來,他已經培養出兩批兩百名合格的農技員。又留下二十個畢業生任教,如今有三百多名學員同時在校。

    眾人進去大門,便見一塊丈許高,潔白如雪的昆石上,寫著‘解生民之多艱’六個遒勁的大字,正是孟河先生馬一龍的手筆。

    “這讀書人,不管干什么都不能忘了百姓。”趙昊笑著教導兩個弟子一句,問前來迎接的史繼志道:“孟河先生呢?”

    “在給農技員上課呢。”史繼志是農學院的常務副校長,他老師年紀大了,操不了那么多心,所以學院的大事小情都得他操持。

    “走,瞧瞧去。”趙昊笑道。

    “公子這邊請。”史繼志便帶著趙昊穿過工字型的教舍。教舍中有農技員在上課,教授他們是去年留校的畢業生。在趙昊創辦的一系列學校中,‘以老帶新’是很普遍的現象,不然上哪找那么多老師去?

    只能先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了,想要從粗到精,培養出合格的教師隊伍,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穿過教舍后,眼前便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農田,地頭插著一塊塊小牌牌,上頭寫著不同的班級學號和人名。

    史繼志告訴趙昊,這是學員們的學田。秉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馬一龍給每個學員分半畝田,從整地育苗開始,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科學種田。等到學員們親手完成收獲,顆粒歸倉后,畢業的時候也就到了。

    整個耕種過程中,馬一龍會不厭其煩的教導他們,如何插秧、如何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教學之余,老師還在自己的試驗田里,吸取各家之長,不斷改進農藝。”史繼志笑著對趙昊道:“不過所有人加起來,也比不上公子一人對老師的啟發大。”

    “哎,別這么說,我都是姑妄言之的。”趙昊謙虛的擺擺手。

    “可沒瞎說。”史繼志指著地里的稻秧道:“今年倒春寒,氣溫遲遲不達標,要不是用了公子的煙黑育苗法,早稻肯定就耽誤了。”

    “管用就好,管用就好。”趙公子笑著點點頭,所謂煙黑育苗法,其實就是在馬一龍育苗的地窖里,鋪上厚厚的一層煙囪灰。

    白天黑色吸熱,晚上灰層保溫,能讓土壤的溫度提高好幾度,還能給秧苗提供養分,自然不耽誤農時。在后世,地膜普及以前,農村都是用這法子育苗的。

    兩人說著話,來到了馬一龍授課的地方——農田中的一串池塘旁邊。

    學員們手里拿著筆記本,圍在馬一龍身邊,聽老先生聲音洪亮道:

    “桑基魚塘不是什么新鮮法子,湖州那邊用了不知多少年,已經非常成熟了,尤其適合你們農場集體生產。回去把洼地挖深成為池塘,挖出的泥在水塘的四周堆成高基,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養蠶,蠶糞喂魚。魚塘中的淤泥又可用來肥桑,如此循環往復,兩利俱全,可十倍禾稼。”

    學員們一聽眼就亮了,他們的收入是跟農場的收入掛鉤的,如此神奇的技術豈能不學?

    “要想實現良性的循環,獲得最高的效益,也沒那么容易。一般,塘和基的比例在六比四到七比三之間,但經過老夫的摸索,其實最好得比例是五比五,塘要挖成這樣的長方形,六到十口蜈蚣狀相連……”

    仲春時節的風暖洋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趙昊便帶著倆弟子,和史繼志靜靜的旁聽,馬一龍講解桑基魚塘的高產訣竅。

    老先生掰開揉碎了講,如數家珍,傾囊相授。講到要緊處,直接彎下腰,抓起一碰黑黝黝、濕乎乎的肥土,向這些跟他們沒什么利益關系的農技員們,講解如何判斷土質,改土保肥……

    趙昊忽然眼角有些濕潤,若是不知道孟河先生何許人也,又有誰能將這位挽著褲腿,戴著草帽,皮膚如樹皮般粗糙的老農,跟一位曾經的翰林聯系起來呢?

    說起來,馬一龍可是跟張居正同期的庶吉士,張偶像已經是位高權重的堂堂大學士,孟河先生卻返璞歸真務起了農。

    那么問題來了,這兩位到底誰更偉大一些呢?

    ps.才寫了一章,再寫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如果喜歡《小閣老》,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三戒大師所寫的《小閣老》為轉載作品,小閣老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小閣老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小閣老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小閣老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小閣老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