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都市言情小說 > 壩上花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 榆樹花開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章 榆樹花開

小說:壩上花開 作者:紅楝樹

  陽新鄉是個貧困鄉。

  全鄉下轄八個村,人口兩萬余人。

  因地處山區丘陵,交通極不便利,又沒有礦山、特色農產品等拳頭資源,幾年來全鄉人民雖然緊衣縮食、勤勞耕作,可鄉村面貌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大多數家庭仍然為了一嘴口糧掙扎在溫飽線上。

  為此,陽新鄉政府沒少尋求讓鄉民發家致富的路子,可受限于各方面的條件,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突破口。

  眼下,有了一個機會。

  鄉政府決定在全鄉推廣榆樹苗種植。

  播下的榆樹種子,一旦長成二十公分左右高的幼苗,由鄉政府負責組織銷售。

  但是鄉政府高估了全鄉人民接受新生事物的熱情。

  推廣榆樹苗種植的通知由鄉傳達到村,再由各村傳達到各組,原以為農戶會一呼百應,實際上應者寥寥。

  這也難怪,自古以來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現在連肚子都填不太飽,哪里舍得用種糧食的土地去種榆樹苗?

  哪怕鄉政府一再強調,鄉里可以包種植技術、包苗木病蟲害防止等等,鄉民們依舊無動于衷。

  誰愛種榆樹苗誰種去,反正咋家的地里只種小麥、苞谷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糧食,其他種啥都不放心。

  李袁壩,壩上三百多人口,合起來六七十戶人家,除了生產組長袁林海一家打算嘗試,其他家庭毫無例外的選擇了拒絕——極為傳統的觀念,讓他們甚至不愿意抽出半分半厘的土地去種植榆樹苗。

  袁林海本想勸幾個哥哥種上一點,但他自己對種植榆樹苗的前景是好是壞也沒有把握,穩妥起見,還是自己先種吧。

  幾經考慮,在鄉政府下發的“榆樹苗種植統計表”里,袁林海在“種植面積”一欄里,鄭重的填下了“六分地”。

  這個面積,是全陽新鄉選擇種植榆樹苗的十一家農戶中,申請的最大種植面積……

  暮春,陽光燦爛的午后。

  陽新鄉政府林業員陳蘭花頭戴草帽,在明晃晃的太陽下挑著滿滿一擔榆樹種子,向袁林海家中走去。

  袁林海出河打魚去了,李淑芳接待了陳蘭花。

  看著這位眉清目秀的姑娘走了十幾里崎嶇小路,專程給自家送來榆樹苗種子,李淑芳心里甚是過意不去。連忙去灶房為陳蘭花打了一碗平時家里舍不得吃的雞蛋湯,這才稍稍心安。

  陳蘭花推脫不過,喝著雞蛋湯向李淑芳詳細講解榆樹苗種植的注意事項。

  末了又掏出紙筆,把不容出錯的地方寫在紙上,同時叮囑李淑芳如果榆樹苗生長過程中出現不良苗頭,就及時去鄉林業站找她……

  收下榆樹種子,緊接著就是播種。

  根據榆樹喜陽光、耐干旱等特點,袁林海將榆樹種子播種在了紅山頂。

  那里正好有袁林海家的六分地,關鍵是這塊地位于紅山頂半山腰,日照充足、沙性土壤,能夠滿足榆樹生長的大部分條件。

  八天后,播進土里的榆樹種子開始發芽,十天后幼苗出土。

  到五月上旬,一株株嫩黃的榆樹苗就已經在土地里連綿生長了,遠遠望去很是招人喜愛。

  等到幼苗長出兩至三片真葉,袁林海和李淑芳開始忙著在榆樹地里澆水、鋤草。

  夫妻倆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踩踏了幼苗。要知道這當中的每一棵幼苗,都是他們在冒著風險用嘴里的糧食去換啊。

  在兩人的悉心栽培下,當榆樹苗順利長到五六公分高時,袁林海為幼苗施加了第一次磷鉀復合肥。

  之后大概每半月一次,一直施到八月中旬。

  期間,鄉林業員陳蘭花來查看過兩次,榆樹幼苗沒有任何問題。

  榆樹苗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了!

  六分地,郁郁蔥蔥的一片,每一棵榆樹苗長勢良好,滿足鄉政府提出的收購條件。

  但是收購價格,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袁林海只能等。

  九月上旬,等農忙季節接近尾聲,鄉政府終于著手組織收購榆樹苗。

  苗木價格出乎所有村民的預料——每棵榆樹苗一分錢。

  一分錢,怎么算?

  如果袁林海家的六分地,有五萬棵榆樹苗,那么袁林海將收入五百元,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李袁壩炸鍋了。

  人們在后悔莫及的同時,紛紛估算著袁林海家那六分地,到底能夠數出多少棵榆樹苗。

  有的說五萬,有的說十萬,更有夸張的說有可能達到二十萬棵……

  就連袁林海都坐不住了。

  在榆樹苗還沒有售賣出去的前幾天,他扛著木樁、帶上茅草,在紅山頂上自家的榆樹地旁,搭建了一個簡易茅草棚。

  每天晚上吃過飯,袁林海便抱著棉被住進茅草棚里面。

  他要守著這片榆樹苗,防止眼紅的蟊賊前來偷竊。

  山上風大、潮氣重,簡易茅草棚又不隔風,人在里面難以入睡,幾天下來袁林海便熬得雙眼全是血絲。

  袁林海毫不在意,堅持就是勝利嘛。

  又過了兩天,鄉林業員陳蘭花帶著榆樹收購人員到達李袁壩。

  袁林海趕緊叫上在家的哥嫂,以及袁陽春、袁八哥等一干鄰里鄉親,前往紅山頂幫忙挖榆樹苗。

  陳蘭花站在紅山頂的土埂上,看著袁林海家地里密密麻麻的榆樹苗:“袁組長、李大嫂,真心恭喜你們啊,我也算是不辱使命了呀……”

  “陳姑娘千萬別這么說,要不是你幫忙,我們也沒有今天啊,等挖完榆樹苗,上我家吃飯去……”李淑芳打心底里感謝陳蘭花。

  “大嫂千萬別客氣,主要是政策好……”

  在陳蘭花與李淑芳聊天之際,早就迫不及待的挖樹人員在收購方的指導下,已經開始挖樹苗了。

  一棵棵榆樹苗被挖出土,每十棵捆成一束,在地里東堆一片西堆一片。

  袁林海見挖樹人員足夠,便騰出手與收購方一起清點榆樹苗。

  十棵、二十棵、三十棵……,每到一千棵,袁林海和收購方就在本子上記下一個數字。

  等到所有榆樹苗清點完畢,雙方一合計,袁海家六分地共計收獲榆樹苗十萬六千零三十七棵,折合人民幣一千零六十塊三毛七。

  消息不脛而走……

  人們的臉上毫不掩飾地顯現出艷羨之色。

  尤其是當人們看到袁林海從收購方手中接過那沉甸甸的一千余元榆樹款時,壩上的人們才恍然醒悟——種樹致富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曾經是那么的觸手可及。

  于是,人們暗暗下定決心,等到來年一定要像袁林海一樣,騰地種上一畦榆樹苗……

  無奈時機稍縱即逝。

  第二年,當鄉政府繼續推出榆樹種子的時候,提出了一條:請鄉民們理性播種,不要盲目跟風。

  但被上一年袁林海榆樹致富深深刺激的鄉民們,哪會聽得進去只言片語。

  他們榆樹種子搶著買、爭著播,基本上各家各戶的地里都種上了榆樹苗,野心比較大的索性成畝種植,期待著發一場大財。

  袁林海沒有阻止,也沒有繼續種植榆樹苗。

  他吃不透再次種植榆樹苗能否成功,但鄉政府提請的不要盲目跟風,他聽進去了。

  果然,到了九月收苗季節,榆樹苗變得不值錢了。

  收購方開出的收購價格是二十棵榆樹苗一分錢,價格與上一年相差二十倍。甚至在收購后期,榆樹苗的價格跌到了三十棵一分錢。

  鄉民們欲哭無淚。

  受此影響,在此后的若干年,鄉民們對鄉政府提出的成片果園、規模養殖等致富思路提不起絲毫興趣。

  ……

  所賣的榆樹苗款,袁林海只收了整數一千零六十塊,剩余的三毛七,他換回了三十七棵榆樹苗。

  三十七棵榆樹苗被他栽種在庭前院后,最終成活二十八棵。

  以后的春天,榆樹漸次花開。

  紫紅色的榆樹花,隨著枝干隨風搖曳。

  盛開的花朵,散漫著紫色的花萼,招展著紫中帶紅的花瓣,在陽光下晶瑩剔透。

  淡淡的花香隨風飄蕩,雖沒有槐花的濃烈,也沒有玫瑰的芬芳,卻讓人耳目一新。

  一棵棵榆樹,是對袁林海敢于冒險、大膽探索的傾情回報,也是對以袁林海為代表的壩上人生活不易的真實寫照。

  榆樹花期不長。

  花期一過,每一朵凋零的榆樹花都會結出一粒榆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榆錢是榆樹的翅果,因為外形長得像銅錢,俗稱“榆錢兒”。

  一串串嫩嫩的榆錢兒掛滿枝頭,李淑芳帶著小初冬捋榆錢。

  總共二十八棵榆樹,榆錢捋得多了,總會送給左鄰右舍一些。

  小初冬捋了一會榆錢便不想動了,他沒那耐心,他還要去找他的小伙伴們玩呢。

  玩到一半,幾個小伙伴肚子餓了,小初冬便提議去自家房前摘榆錢兒吃。

  當每一位小伙伴手里都提著一枝榆錢兒,邊走邊吃的時候,滿嘴里便只剩下鮮嫩脆甜的幸福感覺了。

  榆錢兒不但可以生吃,還有其它許多種吃法,小初冬比較常吃的“媽媽做法”有兩種。

  一是籠蒸。

  洗干凈的榆錢兒,李淑芳抓出兩把,與提前泡好的糯米一起上鍋蒸,不一會一鍋碧綠金黃的榆錢團子飯就新鮮出爐了,吃在嘴里滑軟糯香。

  當然,榆錢兒不限于只蒸糯米,還能與玉米面或小麥面一起蒸,做法大同小異,味覺體驗卻不一樣。

  二是煮粥。

  “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對榆錢粥可謂印象深刻。

  李淑芳的做法是,在即將出鍋的粥品里放適量榆錢,加煮七八分鐘,出鍋時撒上鹽、蔥花、蒜末等各色調料,粥品便變得其味無窮。

  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家里急需籌措資金,袁林海將榆樹砍伐變賣,庭前院后再也不見榆樹花開。

  小初冬的榆錢兒味道,也只能停留在小時候的記憶之中了。




如果喜歡《壩上花開》,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紅楝樹所寫的《壩上花開》為轉載作品,壩上花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壩上花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壩上花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壩上花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壩上花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