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都市言情小說 > 壩上花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鄉村新變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二章 鄉村新變

小說:壩上花開 作者:紅楝樹

  對李袁壩來說,一九八四年注定是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年。

  這一年,壩上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首先是壩上通了電,壩上人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燈,徹底告別了僅靠煤油燈照明的時代。

  在生產組長袁林海的動員和安排下,組員們能出力的出力,能幫忙的幫忙。幾天之內,幾十根電樁已然矗立在了李袁壩,與電線一起串聯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電力,為壩上人的夜晚帶來了光明,也帶來了歡聲笑語。

  玩劣的孩童,對電燈這一事物感到無比新奇。

  他們進進出出,將房間內的電燈一會拉開一會熄滅,直到大人們知悉電燈頻繁開關會影響燈泡的使用壽命,笑罵著將孩童們趕出房間,這件事情才算罷休。

  更有孩童晚上睡覺必然開著電燈,柔和的燈光帶著他們安然入睡,進入恬靜的童年夢鄉。

  大人們照樣感到非常開心。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從來都是枯燈相伴,電燈帶給他們的生活體驗,絕不僅僅是“方便”二字所能夠完全表述的。

  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農婦們早早的拉開電燈,借著明亮的燈光洗菜、做飯、涮碗,臨睡前還不忘開著電燈補衣服、納鞋底——多好的事情啊,晚上的時間能當白天用,能不開心么?

  但一月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用電需要錢啊,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時的人們才體會到個中的難以取舍——用了一個月的電燈,交了一個月的電費,生活方便了,心里開懷了,可口袋里的錢卻變少了,那么電燈還該不該繼續使用呢?

  愁死個人啊!

  短暫的猶豫過后,人們采用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折中辦法——少開燈,電燈和煤油燈混合使用。

  于是李袁壩節電成風。

  有的人正在山里忙農活,突然之間想起出門的時候,家里的電燈忘記關了,便會趕緊扔下手中的農具,火燒屁股似的往家里趕。

  更有少數人家,晚上如果沒有什么緊要事,電燈開一會就關掉,手里提著個老式煤油盞,走路、喂豬、起夜照樣行。

  但總體來說,讓壩上人放棄使用電燈,回到以前用只用煤油燈的時代已根本不可能了。

  不久以后,壩上不僅接了廣播,尖山嶺山腳處還修建了一座電機房。

  機房內安裝有一臺以電力提供動力,再由皮帶傳送實現機械運轉的“打米機”。

  稻谷送上打米機的漏斗,出來時全部變成了白花花的大米,壩上人再也不用靠人力在沉重的磨盤上碾米了。

  再以后,不僅是稻谷,連小麥、高粱、苞谷甚至是喂豬的草料等都可以通過機房內的電機進行處理,壩上人就更離不開電的使用了。

  ……

  這一年,壩上響應鄉政府的號召,發動人力修公路。

  袁林海安排人員測量本組負責的公路長度,計算壘筑公路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積,與組民們商量具體修建和補貼方案。

  方案敲定,每家每戶按人頭出勞動力,誰家出的勞動力多,則按鄉政府給出的補貼標準,同步支付勞動報酬。

  從陽新橋起,沿操場山南麓,一直到尖山嶺上的火神廟止,火熱的修路工作如火如荼。

  爆破、運土、回填、平整、壓實……壩上人在生產組長袁林海的帶領下,每天堅持出工、揮汗如雨,花了差不多三個月時間,公路修筑如期完成。

  一條寬約三四米,長近三公里的鄉村公路,西接陽新橋對岸的“三灣村”,東邊沿著操場山南麓翻過火神廟與古田二組相連,徹底改變了李袁壩原有的道路格局——那些家門前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已經永遠的成為了過去式。

  而且,現在人們已經享受到了公路帶來的好處。

  家住操場山下的農戶,一出門便是公路,從家門口挑一擔農糞上山,能省不少腳力。

  孩童們追逐嬉戲的場地,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原來的生產隊曬場、山坡等地方,寬闊的公路成為了孩子們的首選。

  偶爾有幾天也難得一見的手扶式拖拉機或者運貨汽車經過,孩子能歡快地在后面追著一直跑出老遠。

  美中不足的是,這只是一條鄉村土公路。

  路基和路面由土壤和少量碎石填筑而成,每逢下雨道路便會泥濘不堪。車輛通過時,還會將路面輾壓出一道深深的溝壑,久而久之這條鄉村公路就變得滿目蒼夷了。

  但是,要致富、先修路。

  隨著經濟的發展,壩上的這條鄉村公路后來幾經修繕,成為了陽新鄉通往縣城的主要通道,極大地方便了壩上人的出行。

  ……

  這一年,壩上人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不再死守自家那“一畝三分地”,開始就近打工。

  縣棉紡廠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先去縣棉紡廠打工的,是壩原上袁八哥的兒媳婦、袁道良的老婆陳述花。

  陳述花娘家在縣城附近。

  娘家雖然仍屬農村,但由于離縣城近,消息遠比李袁壩要靈通得多。

  年初嫁到李袁壩的陳述花,親身體驗了壩上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再回娘家時一再懇求父母幫忙,看能不能幫著在縣城附近找個事做。

  沒出一個月,恰逢縣棉紡廠招工。

  陳述花父母多方尋求關系,袁八哥賣掉了家里的一頭肥豬用于打點,總算將陳述花送進了縣棉紡廠做了一名“臨時工”。

  但壩上人卻瞧不起臨時工。

  在壩上人的眼中,臨時工甚至比舊社會的長工都不如。

  舊社會的長工至少工作還比較固定吧?做什么臨時工,有本事出去端“鐵飯碗”、吃“公家飯”才是正道,其它的都是浮云。

  更何況陳述花一個農村女人,不守在家里本本份份的種地,進城里上班干什么?

  直到幾個星期后,陳述花從廠里放假回家,手里提回來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食品,才讓壩上的人們對出門打工的印象大為改觀。

  這年頭,誰家會舍得這樣大手大腳的買東西?

  荷包里沒幾個子兒,誰會花這冤枉錢?

  看來,這陳述花進棉紡廠是掙上大錢嘍……

  好奇的人們忍不住前往打聽情況。

  陳述花便告訴鄉親們,縣棉紡廠實行的是計件工資,掙多掙少全憑自己的一雙手,干得多自然得到的就多。

  像她這樣的,收入在進廠工人中最多排在中游水平。

  中等收入也能這樣大張旗鼓的買東西?

  相親們心動了!

  “述花,你看我家靈芝去廠里能行不?”

  “我家秀芬手腳麻利,述花你幫著給廠里的領導說一說,讓秀芬也跟著你進廠唄!”

  “哎喲述花,我家曼麗小時候跟道良好的不得了,兩人一起過家家,形影不離呀,你能不能……”

  一群壩上的七大姑八大姨圍著陳述花七嘴八舌說個不休。

  陳述花犯難了。

  就算她有那個心,也沒有那個能力呀!

  在家休完一天假,陳述花帶著“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廠里。

  最后她還是決定找機會給廠里帶班的領導提一提,沒辦法,鄉親們的情份既然推脫不過,那就“死馬權當活馬醫”吧。

  沒成想還沒等上兩個月,縣棉紡廠開始擴大規模,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增招臨時工。

  陳述花趕緊捎話回李袁壩,讓幾戶人家準備好煙酒等打點物品。

  再過了月許,在陳述花的周旋和安排下,壩上又有兩人進入了縣棉紡廠做臨時工。

  以此為開端,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壩上先后有好幾人分別進入了棉紡廠、磚瓦廠、食品廠等廠礦企業上班,收入雖然不高,工作也非常辛苦,但他們拿回來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現金。

  ……

  這一年,壩上人開始規模種植雜交水稻。

  與傳統的水稻相比,雜交水稻抗倒伏、抗病蟲害病能力明顯增強,最重要的是雜交水稻平均畝產可以達到七八百斤,比傳統水稻增產百分之二十左右。

  這種情況下,誰還會選擇繼續種植傳統水稻呢?

  雜交水稻的推廣,逐步解決了壩上人餓肚子的問題。

  過不了幾年,壩上人將再也不會為了中午和晚上到底是吃“稀飯”還是“干飯”而發愁了,再也不用為了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必須把南瓜、紅薯等雜糧當主食而揪心自責了。

  歲月不負有心人。

  種植雜交水稻不到十年,壩上人的糧食開始豐裕起來了。

  一半以上的農戶,陳了兩年的水稻不知道堆放在哪里,只好增修石倉,增修的石倉仍然放不下,又在地下挖窯洞。

  雖說糧食不太值錢,壩上人手中的現金并不寬裕,但只要家里有糧食,他們的溫飽便有了保證,他們的生活便有了底氣。

  他們也將徹底告別以往那些節衣縮食、口袋里哐啷得叮當響的日子。




如果喜歡《壩上花開》,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紅楝樹所寫的《壩上花開》為轉載作品,壩上花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壩上花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壩上花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壩上花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壩上花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