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四十四章自知之明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四十四章自知之明

小說:明末之新帝國 作者:英聯邦
    到了此時,已經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小看劉遠橋了。

    其實劉遠橋從出生之日起,就沒有人敢小看他。

    這小子含著金鑰匙出生,剛出生就已經注定為臨清劉家的繼承人,有著許多人幾輩子都賺不來的銀子。

    家中田地無數,豪宅無數,仆人無數,過的是富若王侯的生活。

    但是劉遠橋他卻沒有養成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富二代,而是努力的學習,成為了文武雙全的人物。

    在闖蕩江湖的時候,他就成為了名門一方的大俠,也就是那時候起,跟漕幫有了聯系,始有長達二十多年的合作。

    在接管家業,接手其父親的職務以后,更是把臨清劉家,打造成了天下聞名的家族,八面佛之名,威震天下。

    所有的人都認為,劉遠橋是一個能人,是一個奇人,是一代梟雄,十分的難對付,沒有人會認為他好欺負。

    在這一次的山東之戰中,朝廷因為使了詭計,以為對方中計,這才認為劉遠橋好欺負,是可以捏的軟柿子。

    結果倒好,劉遠橋再一次證明了八面佛,袖里乾坤的手段,那就是布下了的一個陷阱,讓對方高高興興的往里面跳,笑著趕著來送死。

    如果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華夏軍要滅掉大明,沒有十年八年都做不到。

    現在倒好,大明不惜一切代價,用盡一切的手段,把所有的力量都調來了山東,準備跟華夏軍做一次總決戰,力求速戰速決,一戰競全功。

    結果坑爹到極點的就是,大明用盡了一切辦法,調集過來的力量,集結起來的力量,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于是在關鍵時候,就自我崩潰了。

    說白了,真心有點像在劉遠橋巧妙布局之下,百萬明軍趕來送死。

    大明朝到此刻,還能維持,就是靠著他朝廷那一點軍隊,當這一點軍隊不在的時候,大明也就完蛋了。

    可以這么說,就算是在半年之前,大明的形勢都是一片好,有人說他在半年以后會滅亡,都沒有人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更大的苦難大明都經歷過,一定可以熬過去,但是就在劉遠橋的熬制之下,他居然連半年都熬不下去了。

    劉遠橋離開濟南的時候,真真正正的是意氣風發,威嚴如神,幾十萬軍隊護送著他們浩浩蕩蕩的往北方出發。

    刀槍如林,旌旗蔽日,其大軍更是鋪天蓋地。

    大明的幾十萬軍隊,都是缺糧缺餉的,沒有軍心,沒有士氣。

    但是在轉投了華夏軍以后,再補發了兩個月的軍餉,還有發足了糧食以后,這些士兵軍心、士氣馬上就有了,馬上就變成了嗷嗷叫的老虎,兇狠的向敵人撲去。

    劉遠橋離城之時,那聲勢的浩大,令許多見慣了大場面的人都驚嘆不已,震撼不已。

    這么多的軍隊,連天的營帳,無數的人馬,拿下京城,平定北方,指日可待。

    但是劉遠橋在離開濟南城之前,誠心的邀請靜云公跟他一起同赴北方,共享榮華富貴,為了拉攏靜云公上船,劉遠橋那是許下了太師之位,在建國以后,更是不惜與公爵相待。

    但是靜云公拒絕了,他說道:“自古忠臣不侍二主,老夫為華夏軍辦事,已經是招惹天下罵名,再也不會當華夏軍的官了。”

    劉遠橋說道:“公心懷天下,令人佩服,但是你必須明白一點,天人交感,五德輪回,大明因火德而興,我華夏得水得而旺,以水滅火,順其自然,今日我華夏強勢崛起,大明走向滅亡,不可避免,公何不做那識時務的俊杰。”

    靜云公卻是不為所動,他說道:“某只是一個山野鄉民而已,只因不忍看見這么多百姓慘受屠戮,這么多的城市被戰火摧毀,這才出手,其實倒是老夫有點多余了,以你八面佛的手段,就算是老夫不出手,也就是遲幾天的事情。”

    靜云公還是有一些自信的,他的威信極高,如果不是他親自出面去招降,洪承疇和楊旭嗣對方是不會這么快就投降的。

    論起在大明官場的江湖地位,靜云公遠在洪城疇和楊嗣昌等人之上,甚至是他們父親一輩的。

    洪承疇的父親不是當官,但是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官至三邊總督,是靜云公的故交好友,就是這一位有江湖地位,輩分這么高的人出手相勸,這些人才想都不想就投了華夏軍。

    這就好比天塌的,自有高個子的人去頂住。

    劉遠橋自然是看中了靜云公巨大的威望和影響力,希望他繼續的為華夏軍效力,當然他也都不可能勉強,如果對方不肯去,他則十分尷尬了,他可不會像朱棣那般,對方不愿,就滅人十族。

    而且劉遠橋與靜云公相得,就算成不了朋友和臣君,也最好不要成為敵人。

    看見對方不為所動,反而引得了劉遠橋的尊敬之意,如果人有了功名利祿便低頭下跪,那是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的,只有這種不看重功名富貴的人,才會被別人重。

    劉遠橋說道:“朱明滅亡已成定局,華夏建國,勢不可擋,新朝成立,就應當修史,修史就是對大明兩百七十年官方的蓋棺定論,孤王想把這一個任務交給公,由你來負責。”

    劉遠橋許以太師之位,許以國公之禮,都打動不了靜云公,但是對方讓他修明史,卻真正的打動了他,劉遠橋說出了這一句話以后,靜云公是說不出半句反對之言。

    文人就喜歡修史,修史就是對歷史進行的蓋棺定論,史官的權利肯定不如普通的官員,但是他們的江湖地位,在學術界中的地位,卻遠在普通官員之上,那就是因為他們有權對歷史進行蓋棺定論。

    洗白你,你就是好人,貶你,你就是壞人,就連歷朝歷代的皇帝,他不怕天,不怕地,就怕史官,就怕史官寫壞了他。

    靜云公作為大明的官員,對于大明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對于孝忠了一輩子的大明,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他心中還是充滿了感慨之意,也都充滿了依依不舍之意。

    但是大明最終還是因為失去民心而失去了國祚,這是無可奈何的,他也做不到逆天而行,輔佐大明,是只能夠順勢而為。

    但是他靜云公有一點是與眾不同的,那就是他出手相助華夏軍,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為了家鄉少死一些人,少一些地方受到戰爭的荼毒。

    功名利碌打動不了他,但是如果讓他負責修明史,這真正能令他感到興趣。

    大明滅亡已成定局,歷朝歷代,對于前朝往事,總是恨不得傾天下的墨水抹黑其名,當年的隋朝名聲為什么那么臭,就是因為后面的大唐國對他進行了竭盡所能的抹黑。

    新朝對前朝,趕盡殺絕,竭盡所能進行抹黑,這已經是歷朝歷代必做之事情。

    靜云公就在想,當年的太祖皇帝,真乃是頂天立地的奇男子,如此低賤的出身,卻能在民族危難之時,振臂一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自古英雄豪杰無人出其左右。

    大明二百多年,不割地,不和親,天子守國門,也都十分的硬氣,乃是漢人江山之中的翹楚,靜云公也不忍他的威名受到了污蔑,泯滅于世。

    如果由他來負責修明史,可以在很多地方進行比較公允的評價,讓后世的人知道,真正的大明,是怎么樣子的。

    劉遠橋一句話,就打動了靜云公,靜云公說道:“你讓老夫修史,你就得知道,老夫可不是別人手中的扯線木偶,不是別人說什么就什么的人,而是就事論事。”

    劉遠橋橋道:“孤王命公修史,就想到了這一點,就是相信以公為之人做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公正公允,就事論事,所以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朱元璋崛起于淮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一點孤王也是十分的敬仰,對于大明二百多年的歷史,也是揚我漢族之威,只是其后世子孫實在是不肖,吏治腐敗,魚肉百姓,這才會導致今天的局面,公修明史,就以公正和公允的立場來寫就好了。”

    這可是極大的胸襟和氣度,靜云公就不敢相信對方有這般的氣度,他說道:“此話當真?”

    劉遠橋說道:“孤王既然請公負責修明史,就考慮到了這一節,既然寫的是歷史,就是前朝往事,當就事論事,大明能夠崛起,自然是有其原因,最終走向了滅亡,也是天命,我齊魯劉家,不過是膠東一打漁之家,風云際會,偶然崛起,劉家能夠崛起,那是因為順應天命,視天下百姓為人,如果我后世子孫,也像大明這般,吏治腐敗,漁肉百姓,華夏朝縱有百萬大軍,亦難長久。”

    劉遠橋說出了這一番話,倒是讓靜云公有點刮目相看的感覺,人貴有自知之明,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衰,知己知彼,方可百勝。

    既然劉遠橋開出了這么好的條件,靜云公就沒有拒絕的理由,他說道:“好吧!老夫會把這番話作序言。”




如果喜歡《明末之新帝國》,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英聯邦所寫的《明末之新帝國》為轉載作品,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明末之新帝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明末之新帝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明末之新帝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明末之新帝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