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大唐小農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十九章 清香書院開學(1)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十九章 清香書院開學(1)

小說:大唐小農民 作者:自由的凡人
  一連七八天,徐凡帶著小寶、知畫和墨香都待在竹樓里印書造冊,徐凡刻寫蠟紙和印刷,小寶研墨,知畫和墨香兩人就負責將印好的書冊用麻線裝訂起來。

  期間李老漢和老關頭來過幾次,看到徐凡他們做的事情后,驚為天人。聽到徐凡要免費給學生們印書,老關頭那是一蹦三尺高,又要把徐凡打板供起來,惹來徐凡一陣白眼,這還有沒有點創意了,上次做出新農具,很多農戶都已經給徐凡整了長生祠了,這次又要來。你說我一個大活人在這兒,你們還整那些虛的,真夠無聊的。

  李老漢更離譜,激動的都說不出話來,最后直接找了兩個身強體壯的護院守在清香園門口,嚴禁其他人進出,連送飯都是讓李大娘親自送來。按照李老漢的話說,這可是徐府的秘技,堅決不能讓別人偷學了去,等到以后大規模印制,又是一個進項。書在這個時代可是好東西啊,價格高不說,要想當官,你就得讀書,讀書人最需要什么啊,那就是書本啊。

  唐代讀書人的地位很高,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后更是求賢若渴,以文治天下,甚至連敵人的人才都大加使用,舉個例子,魏征。魏征一開始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一心為李建成出謀劃策要除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最后更是官至宰相、封鄭國公。到了唐玄宗時期更是離譜,再舉個例子,唐玄宗李隆基很欣賞李白的才華,對其禮遇隆重。李陽冰《草堂集序》謂:“降輦步迎,如見綺皓(秦漢間“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由此可見一斑。野史記載,李白在寫詩的時候,手執玉壺,喚高力士脫靴,使楊玉環研墨,當然那是野史,真實情況,不得而知。即便這樣,也能看出唐朝讀書的人的地位有多么高了。

  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歷史,不再多說。

  話說徐凡整理完漢語拼音后,又將《三字經》和《千字文》給整了出來,上標拼音,用標點符合斷句隔開,然后是《算術》,最后又把地理、化學、物理和生物的部分內容合并成《常識》一書。加上這個時代必備的“四書五經”,林林總總的,共印制了一十三種,六百多本。

  看著書房里擺的滿滿當當,一摞摞的藍底白框黑字的線裝書本,徐凡長舒了一口氣,總算給印刷完了,這胳膊都抬不起來了,小寶和知畫、墨香他們也是疲倦的不想動彈,歪在椅子上裝死。

  ————————華麗麗的分割線——————————————

  貞觀二年,九月二十八,天高氣爽,晴空萬里。

  這天,徐凡正在制作算盤,再過兩三天就要開學了,清香書院的收徒儀式定在十月初一,新的一個月的開始,也算是一個好彩頭。

  本來習慣電腦和計算器的徐凡就不爽了,可是看見賬房拿來的算籌,徐凡更是直接一臉黑線,你說算盤這個東西,老祖宗公元前幾百年就已經發明出來了,可這個時代竟然還沒普及。

  原來,徐凡編制的《算術》一書,教學時需要用到算盤,后世都是滿世界的電腦和計算器,按幾下就出結果,基本上都不怎么用算盤了。徐凡還心想自己小學時候算盤打得不錯,口訣更是背的滾瓜亂熟,教學的時候肯定給學生們一個驚喜,雖然剛印刷完課本還有點累,但是徐凡還是很興奮,帶著小寶跑到匠作房,讓曹木匠給做幾十把算盤。

  可是曹木匠聽到“算盤”兩個字直接愣了,沒聽說過啊,更別說做了。徐凡心想,曹木匠只是個木匠,不懂算盤情愿可原,尋思去找賬房拿一把,讓他照著做,可是跑到賬房那兒,賬房也愣住了,徐凡一陣郁悶,最后直接問“那你們算數的時候用什么啊?”賬房小心翼翼的拿出幾根刻有數字的“算籌”,徐凡直接無語了。

  唐代算數主要還是使用算籌,“算籌”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一般長為13--14cm不等,徑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里,系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上刻數字或者符號,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這種計數法遵循一百進位制。據《孫子算經》記載,算籌記數法則是: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夏陽侯算經》說:滿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五不單張。

  算籌這玩意,徐凡不熟啊,用這玩意怎么教學。算了,沒有算盤,咱們可以做啊。

  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岳《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云:“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算盤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近日不同。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可見至遲在東漢已經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于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撥了我的歲數。”公元1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為詳細,張擇瑞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算盤的普及還是在宋元時期。

  算盤這東西啊,主要材料就是木材,其形長方,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般從九檔至十算盤五檔,檔中橫以梁,梁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后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畫出圖紙來,徐凡就帶著小寶跑回匠作房,讓曹木匠找出材料和工具來,邊讓曹木匠做,邊給他詳細解釋:“曹叔,你看啊,這算盤啊,是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梁和算盤分成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一定要注意將珠子打磨的圓溜溜的,使用起來噼里啪啦的打著順手”

  曹木匠雖然沒見過算盤,可是這木匠活做了幾十年了,照著徐凡的圖紙和徐凡的解說,沒用一個時辰就做出來一把。

  徐凡拿著算盤那個樂啊,照著珠算口訣就在那兒打了起來:“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旁邊的小寶和曹木匠聽得一陣哆嗦,少爺這是咋啦,怎么拿著這個叫“算盤”的東西,在哪兒說什么“一下午去死,二下午去山啊”

  正想問徐凡呢,就看見李老風火火的跑了進來,氣喘吁吁的喊道:“小凡......,快去前門.....,李廣他們回來了”

  “啥,李廣他們回來了?”徐凡噌的一聲就站起來了,扔下算盤就跑出去了,跑了沒兩步又折回來“曹叔,那個算盤你給我做五十把,書院開學時我要用”不管曹木匠一臉的呆滯,徐凡拽上小寶和李老漢又跑了出去。



如果喜歡《大唐小農民》,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自由的凡人所寫的《大唐小農民》為轉載作品,大唐小農民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大唐小農民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大唐小農民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大唐小農民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大唐小農民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