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攻約梁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節拔刺,一 沒有更新?告訴管理員更新 章節內容錯誤、缺失舉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節拔刺,一

小說:攻約梁山 作者:山水話藍天
話說王慶的請求和冒險親來的來意,八云塵他們都門清:拜碼頭,求認可與庇護,謀一條退路而已。

  王慶嘴上說是莽原放棄王位舉眾來降,希望能有機會被海盜國接納,其實根本沒這樣的心思。

  他逍遙的獨立王當得好好的,怎么可能愿意放棄這一切加入海盜國重當小弟看別人臉色聽別人吆喝?

  王慶手下的弟兄也不愿意。

  他們雖是強盜,海盜也是盜,但和海盜不是一路人。海盜是以盜為名的正經國家。楚國就純粹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土匪國。但土匪在土匪國活得自在快活,加入海盜國受種種拘束,不能由著性子來,那怎么可以?豈能產生投靠的心思。

  至于王慶此來的真正目的:想求條退路,給不給,這也不是下面的人能說了算的,得國王說了才行。

  但八云塵衛道士接觸趙岳最多,對帝國政策也門清,就對王慶說了句:“自作孽作死,退路?也是自己做的。”

  你自己作死,誰也求不了你。別再做該死的殘民惡賊,海盜國看到表現,到時自然會愿意給條活路。

  王慶很聰明,明白意思,當即表示他以后一定會帶領弟兄們努力當個好人好統治者。

  八云塵他們不置可否,不在意王慶會怎么做,反正大宋百姓也沒幾個好人了,隨便你禍害。

  不再搭理王慶。

  而王慶感覺已經有了大收獲,回去后和眾兄弟一說,都松口氣,喜滋滋的,開始大搞親民仁政。

  如今,宋國有的是空地方便人遷來遷去生活,不是以前沒地可去。為了籠絡住治下的百姓不逃離,王慶部也好,田虎那也罷,也不得不收起兇相和肆意猖狂,都捏著鼻子搞所謂善政.......

  ..................

  關于海盜敲詐,王慶沒脾氣。宋朝廷和地方官僚豪強也沒脾氣。

  地方官窮搜轄區,連同自家金銀......在內一并老實交給海盜,不是忠心朝廷不陽奉陰違,也不是不痛恨朝廷居然要求他們掏干凈家財,純粹是害怕不聽招呼會被海盜盯上.......海盜連他們哪天睡了哪個秘密外室吃的什么都能知道,這太嚇人了。

  誰知周圍晃動的人哪個是海盜奸細哪個不是?

  若是不老實,正兇狂的海盜必然盯上來懲罰,誰能防得住?

  可別好好睡著覺,早上該起來了,腦袋卻沒了......

  但有一個地區不聽朝廷的,包括朝廷加征的賦稅在內,一個大子一粒糧食也沒交。

  不是面目全非的西北西軍地區,而是滄北四軍州。理由是沒錢缺糧。

  西軍那,朝廷壓根兒就沒通知。

  盡管西北如今剩下的五部將門已經全都上表稱他們仍是忠心大宋朝廷的,愿意繼續守衛西北邊埵,也重組了軍隊有能力守邊盡職。這讓忐忑不安的朝廷大大松口氣:起碼不用憂慮西北上百萬漢子對朝廷失望而一怒反叛殺入內地作亂。但是,西北財富被海盜先刮得一干二凈,別說金銀財寶,就是銅錢都沒幾個拉下的大子。西北哪來的錢財還能上貢海盜。

  朝廷也就不必大老遠費力通知了。

  若通知了,怕就成了逼著本就窩火的西軍將門輕賤朝廷而起了叛逆心......

  事實上,西北現在是“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模式:一切錢糧布匹等包括住房都是公有,都掌握在軍隊手里,統一管理,按勞分配,統一發放。倒是還沒搞集體大食堂,太麻煩,軍隊不愛操那個心。居民吃飯,糧食只能每天去排隊領符合軍隊劃分的新身份標準的一天的量。五部的人都集中在各自的一城內,這么管理和發放就能實現。糧食不一次發多些省事,是怕這的人背著吃的能越過后方漫漫無人區成功逃往內地。若是真發生那種事,那西北就除了不能走的將門和一些追隨將門的原軍將士就沒別人了,勢單力薄孤懸西北就是被異族滅絕的命。西北可是還有在高原上生活的必然會遷下來占領河湟、西夏國領土的大量吐蕃蠻子,也有也會過來占空地的草原雜胡以及勢力也不小的回鶻國,也許還有遼國勢力會遷來。西夏國是徹底消失了,但,西北不是從此就沒了威脅。

  西北沒錢了。西北生活,一切靠分配,有錢,錢也沒用了。

  是不是那什么高級階段?(寫到這,我忍不住笑)

  對通知過的滄北,朝廷沒說什么。而海盜使節鐘相也沒說什么。

  就當沒這個事。

  因為:

  個人家庭方面,富可敵國的滄趙家族以及趙莊在夏季風波中已經徹底破產了,而且欠著巨額外債。而趙莊全部浮財,包括糧食正是落入了海盜之手。其他滄北官員,由滄州那邊坐地戶實際上的隱形之王趙公廉嚴厲掐著,都不敢大肆貪污受賄,不敢喝兵血......雖然宋王朝的工務員待遇高,但僅依靠奉祿養活一大家子人還有馬什么的,顯然剩不下什么錢。

  這也是滄北四軍州連文官都沒按三年一調任慣例即時更換的重要原因。

  有趙公廉這頭老虎在那蹲著,滄北又危險而氣候惡劣,去了得提著腦袋喝寒風,那的條件沒法和南邊比,大宋官員誰都不愿意去滄北當官啊。不論文武,一有風聲聽說自己有可能會調去滄北,那臉立即就拉下來了,跟死了爹似的難看......

  公家方面:滄北如今沒百姓了,成了純粹的軍州,朝廷還欠著滄北軍部分秋季軍餉沒來得及送,滄北官府哪有錢啊。何況還得養著五十多萬僧犯。那可全是能吃的漢子。只糧食,滄北沒死盯著催促朝廷撥付錢糧,這已經殊為不易了......

  朝廷是沒臉對滄北說什么。

  趙佶和權臣們處心積慮想整治死趙公廉,但卻不能連其他本就委屈的滄北文武官員也逼出仇視朝廷,否則,禍事怕是大發了,和趙公廉同仇敵愾成一伙的,萬一趙公廉起了反心......就大宋江山如今這個爛架式,怕就沒以后了,不用玩了。

  海盜不說什么,朝廷分析應該也是清楚滄北以及趙公廉家的情況,知道沒油水,海盜也就視而不見。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有一處地方官員不交錢糧而且還敢有_脾_氣,那就是滄州,j是知州鄭居中。

  鄭居中不是敢對海盜或朝廷有脾氣,而是對趙岳家。

  想當初,懷揣圣意秘旨的鄭居中從東京滿懷激情與夢想地威風凜凜來到滄州上任地方長官。他專門是來禍害滄趙商務毀滅滄趙財富根基的。這事辦好了,不但能讓皇帝趙佶滿意而格外欣賞他,而且還能發大財。隨便從滄趙家族那敲詐或以其它手段撈點,那也賺大發了。還有,而且禍害完了滄州,他還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回東京溫柔富貴鄉升官享受更大的......

  頗有點兒烈士暮年,壯懷激烈,激情昂揚的意味。

  上任后,他可勁折騰,威風凜凜權力耍得得那個開心,對滄趙各種暗示,卻絞盡腦汁也沒從滄趙家族那敲詐到什么油水。

  滄趙就是硬脾氣,寧折不彎的死腦筋,居然寧可破產也決不妥協讓他鄭居中嘗到甜頭。

  根本不鳥他。

  鄭居中就惱羞成怒,干脆派兵卡死貿易通道,不讓滄趙商務進行。不是傲慢硬氣嗎?就逼你破產。不破不行。

  ......結果滄趙真破產了,連帶整個滄州經濟也蕭條,破產,商戶紛紛遷去滄北,百姓也大量流失......直至現在滄州由不久前的連東京城也有很多方面遠比不上的大宋第一豪富州,變成了大宋第一貧困......地。

  之所以說是“地”,沒說是州,是因為不好定義如今的滄州的行政級別。

  鄭居中來之前,滄州名叫州,實際是地位更重要的府,首席執政官由五品上升到正四品、三品大員才能來滄州擔任。就是鄭居中這種從二品大員來任職也不算委屈了,可見當時的滄州是何等發達而重要。

  現在呢,滄州別說物質財富了,就是人也沒多少了。

  你若是從西邊的河間府進入滄州境內,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片無人區。到了清池縣才會零星看到人影。

  之前,只滄州城人口就不下七八十萬,僅次于極盛時有一百五十萬人口的東京,差點兒把面積遠無法和東京城相比的州城擠爆了,若是人一齊出來,怕是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也就是限于城池本身不夠大,城里人口才不至于超過首都。

  那時候,滄州城外必須控制的軍事防御圈空白地限制以外密密麻麻一圈全是人家,除了趙公廉執政時嚴格控制不得毀不得亂砍伐的田地樹林,以及實在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以外,放眼望去似乎到處全是房子和人,綿延開去,漫延到清池縣。引發和推動繁榮的滄趙家族所在地——鹽山縣就更不用說了,人口多到似乎是廟會趕集一樣。直到南部三縣南邊緣,區情況才有所緩解。人口沒千萬,怕也有七八百萬,來來往往的人太多,官府根本沒法統計到底有多少人生活在滄州。

  城外都寸土寸金,更別說城里了。

  曾經的滄州城只有撓破頭千方百計買房子的,只要能湊起錢,甭管多貴得離譜嚇人也要買,可是就是這樣也幾乎沒人賣房子。都是有房子就死掐著,明知賣了房子就能遷到別的州從此輕松快活地生活一輩子,也沒人愿意賣。

  現在呢,滄州城連臉上蓋了金印控制不讓遷走的兩萬多沒被挑去強行編入高路關路邊軍的人口,冒險坐牢也要趁著說是去占有城外無主田地得些傳家命根子的機會紛紛逃走了。

  這些當初從全國各地來滄州撈金的“冒險家”們看到滄州經濟徹底完蛋了,再留在這不但不能發財有好日子過,而且還得擔驚受怕,既要承受官府和駐軍的肆意欺壓奴役,擔起養活官府軍隊和掃街運糞......維持城市功能與環境等諸項日常事務,每天有干不完的臟活累活,官府還不給錢,也要承受遼寇犯邊的戰爭災難,不是人待的地方了,殺頭也要堅決逃走。

  連本地的城市地痞潑皮惡棍、殘存的商人也干脆棄家逃走了,根本無視城外那一望無際的無主田地房產可白占了。

  滄州城內幾乎看不到百姓的身影,和滄北一樣成了事實上的軍城。

  弄得駐軍——原滄北邊關裁下來的軍痞大爺兵們不得不挺起懶懶散散的身子掃街運糞......維持生存環境,叫苦連天。

  房子?

  別說寸土寸金卻無人愿意賣了,就是一片片白送,都沒人來住。民居、飯館、客棧、商鋪......全空著......

  街道上只有軍痞官兵晃動的身影。

  官員?

  夏災時,不算軍官,其他滄州城官吏在趙岳帶兵逼迫下由滄州軍全推到城門口殺了,朝廷并不知此事。災后,朝廷不知怎么想的,只派了個推官上任,其他倉漕、主薄、司法監察官員等正常配套一個沒有。就是推官,正常下也分左右,有兩位,卻只派來一位,既不左也不右,就叫推官。相關雜務只有從裁撤的那些州府調來的不成氣小吏湊合充任管理。

  滄州城以外呢?

  附近二十里之內一個住戶也沒有。

  怕州城的官爺兵爺方便就近禍害人,都不敢在附近居住。

  鹽山縣是如今滄州五縣治中剩有人口最多的,有十幾萬人,不過不是本地人,全是從滄北南遷來的百姓。

  滄北人來到滄州后,全自動匯聚到了趙岳老家那邊,能住多近就住多近,別處有縣城豪宅,有鄉間地主大戶棄下的眾多無主豪宅,也不貪圖去住。滄北邊區人口稀少,但四個軍州的人口加起來也數量可觀,但不是連年主動叛逃海盜了,就是來滄州后被趙岳家秘密一批批運走了,就剩下行動遲緩晚來到這的人家,也包括仍在滄北當兵的將士家屬。

  這種情況的出現自然不是滄北百姓都是那么狂熱擁護趙公廉連帶滄趙家族,也不是覺悟高不貪圖霸占別處豪宅良田享受,而是知道在滄州生活,想不被專門搞垮了滄州的鄭居中這樣的抗敵無能禍害本國人最能耐的“能人奇才”官領導的官府肆意欺壓盤剝,想不被隨時能竄來的遼寇搶掠屠殺,唯有緊緊圍繞在趙公廉的老家受滄趙家族強力庇護,立足才行。

  滄趙家族也沒讓他們失望,

  即使破產了,趙莊差點兒滅絕了,也照樣仁慈體貼地派人關照好了大家在這和諧生活。

  為此,趙莊還特意把管理百姓代表百姓的原滄北基層鄉佬士紳清理了出去,不讓居住在附近,全趕到別處生活。

  這些所謂德高望眾的鄉佬、大儒大戶士紳或頑固不化自大或一肚子虛偽狡詐自負,倉皇來到鹽山縣,還想著象在老家一樣當村霸鄉霸各種霸高高在上主宰和吸血鄉親......當無名卻有實的統治者,不勞而獲卻名利雙收,威風霸道,人生贏家。

  趙莊不客氣,這沒吸血鬼偽君子說了算的位置。別處有豪宅,那才配得上你們的身份,快去霸占吧。根本不管他什么名望什么身份,朝中有什么關系,又讀了多少書,多通曉儒教微言大義,多有所謂的才華,形象多君子。統統驅除出去。

  那些人自然十分憤怒,一甩袍袖去了清池縣占了豪宅,甚至一家就能擁有一整座堅固高大的莊堡。

  這樣的城堡在滄州,尤其是在最容易被遼寇殺到的清池和鹽山二縣各地很多,都是當初周圍幾個村子集資合力建立起來用于危難時全部躲避進去合力抵御遼寇侵犯的堡壘。也是趙公廉執政推行并以家族水泥廠大力幫助百姓的產物。

  但居住如此優越,周邊的田地隨便占,他們霸住里面卻無法安心......

  滄州治下五縣縣衙在夏季海盜災難中全毀了,曾經跟著鄭居中跳得歡撈得愉快的縣城官吏全被殺光了。

  災后,除了清池縣人太少,確實無法設立正經官府管理機構以外,其它四縣仍有海盜不要的或滄北遷來的不少人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朝廷卻沒再派人來恢復縣治。連絕對夠設縣治的鹽山縣也沒恢復。就那么任由趙莊當佃戶管理著實際上是庇護著。

  南部三縣就算縣治人口不夠格,那設鎮級官府絕對夠格了吧?但,連鎮級官府,朝廷也沒改立。

  就那么由缺配套官的滄州府直接費勁地管轄。

  這就搞得滄州說府,肯定不是府治;說州,只有知州、通判、推官,三個正經官,這是州治嗎?說縣,卻連縣級都有的主薄都不給配備。直接管著鄉間百姓,應該說是鎮治了,但哪有鎮治領導卻是當朝二品大員的?

  滄州官府成了不倫不類的獨特行政區。

  朝廷唯獨對滄州這么干,意味著什么,兵馬統制官石符練清楚,心里直發涼。

  鄭居中?

  也許清楚,也許不太清楚,可能仍覺得趙佶寵信和喜歡他,仍和他講昔日交情有基情。仍有僥幸心,還夢想著丟下爛攤子拍拍屁股輕輕松松走人,留下一地的麻煩事由倒霉的后任者承擔,他可以回東京升官,在繁華溫柔鄉再逍遙富貴......

  實際上,鄭居中羞惱不可說的就是,他肆意把滄州搞成了爛攤子卻不能按預想的那樣升官回京拍拍屁股走人,滄州的糟糕之極局勢仍要他自己來收拾..........朝廷那幫人利用了他,如今無疑拋棄了他。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如果喜歡《攻約梁山》,請把網址發給您的朋友。
收藏本頁請按  Ctrl + 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添加到桌麵,添加桌麵請猛擊這裏

快捷鍵: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山水話藍天所寫的《攻約梁山》為轉載作品,攻約梁山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攻約梁山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攻約梁山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攻約梁山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攻約梁山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