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雁宮占地極廣,殿閣亭臺,氣象肅森,依山勢而建,背靠千里崗主峰驚雁峰,宮殿也是由此得名。全宮除主殿偏殿以一種近乎大理石的質料所建外,其他都是木構建筑。往驚雁宮除了由千里崗攀山而下外,唯一的途徑是一條直通正門的大石橋,寬敞至可容四馬并馳,鬼斧神功,氣勢磅礴,使人生起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感覺。
驚雁宮的布局,和天上的三垣二十八宿、五星日月的運轉行度,有一種玄妙的契合,故而可以萬古常存,其建筑年代可上溯至三皇五帝的時期,實在久遠。驚雁宮與周圍山勢水流渾然一體,自成陣法,平常人就算來到了山下也很難發現山上的宮殿。
整片山崗寂靜無聲,沈成平一個人從大石橋上走過,面前就是驚雁宮的主殿雁翔殿,高約八丈,毅然聳立于整個建筑組群之上。左右兩偏殿左雁翼和右雁翼,雖較雁翔為低,亦高出其他建筑物兩丈有多,各由一二十丈的長廊走道連接主殿。三座建筑物一主二副,自成一個體系,氣象肅森。
主殿的兩扇大門全由青銅而鑄,因時間久遠,長滿了斑駁的銅綠,更顯滄桑莊嚴。隨著不知塵封了多少年的古老大門,被沈成平緩緩推開,神秘的驚雁宮展現在眼前。
沈成平瞇起眼睛打量起來,除了十余根巨大的石柱通天而起,支撐著整座大殿外,內中再無他物。空空蕩蕩,沒有雕像,不見壁刻,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沈成平能夠找到驚雁宮的位置,還是多虧了向雨田的筆記還有現代看過的《破碎虛空》一書,也讓他知道了驚雁宮的布置,戰神殿在驚雁宮下方的迷宮中,開啟迷宮入口的機關卻是在左翼偏殿內。
偏殿要比主殿小許多,沈成平一眼就能盡收眼底,四周墻壁和地板都是石料,靜悄悄地,也是一樣空蕩,只有中間有一座凸起的石臺。
沈成平沒有遲疑,徑直走了過去,整座石臺是一整塊玉石制成,玉臺上卻一絲灰塵都沒有,靠近之后反而有一種清凈之感,上面的刻痕像是某種文字,又像是一種符號難以分辨。
朝玉臺中間看去,玉臺的正中是一個凸起的圓盤,有三寸多厚,兩個手掌那么大,光潤圓滑,中間還有一個很小的凹槽,只有嬰兒的手掌大小,圓盤和玉臺一樣都是青色,最中間的小孔卻是紅色的。
沈成平拿出來了一塊血紅色的玉佩放進了凹槽中,緊接著玉臺上響了一聲清脆的碰撞聲,就像是金玉相交時的聲音,沈成平接著轉動玉臺,不久之后,巨大的響聲從右翼的偏殿傳來。
沈成平朝那邊奔去,來到殿內只見通往迷宮的九個入口已經出現,每排三個,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大殿的中心,每個入口約有一丈的距離,里面黑沉沉的,仿如通往幽冥的無底深潭。..
沈成平知道這其中只有一個才是真正的入口,而且用不了多久,九個入口就會全部關閉,因此他只有一次機會。
閉上眼睛,將有關的信息仔細重溫了一遍之后,沈成平毅然走到左后方的那個入口,看也不看直接跳了下去。
沈成平跳下洞口,一直下降了三四十丈的距離,期間沈成平一直都用輕功控制著下落的速度,最后突然間就掉到一張網上,這張網由無數縱橫交錯粗如兒臂的繩索所編成,質料似絲非絲,也不知是甚么材料,極具彈性。
點燃火折子,借助一點點的光亮,沈成平就已經將周遭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現在正處于一個底部呈方形龐大無比的大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