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大宋海賊王最新章節 >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490章 趙構登基(2)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金人走后,張邦昌令四廂指揮使范瓊負責分派兵馬守城,不許城內百姓出去。金軍雖撤,城門閉守如故。范瓊領兵出城,在尚未燒盡的營寨內,搜撿金人遺棄的寶貨、表緞、米、麥、豬、羊等物品,不可勝計。范瓊令軍兵將物品全部運入城內,一些被金軍遺棄的老幼病廢以及婦女等人,這時也一起遷入城中。

  百姓聞聽金營既空,恍若再生。人們紛紛登上城墻觀看,黑壓壓的人群如同螞蟻一樣密密麻麻,又像魚鱗般密密排列。人們四處尋看兩位皇上的鑾輿,但沒人看見。人們不禁惆悵失望,并“為之悲痛”。

  第二天,張邦昌手書一封信,遣使臣撫諭四方。信中說道:“海內承平,垂二百載。生民樂業,豈復知兵?乃者奸臣,首開邊難。大金再舉,奄及都畿。城守不堅,二圣北遷。中原之大,逾月無君。適以還車,橫見推逼。既自裁而不獲,乃忍死以救民。言念生靈,系心宸極。道路阻音郵之達,吏民無詔令之承。想其憔悴之憂,同此危亡之念。儻不深求于民瘼,豈能宏濟于時艱。宜爾撫循,用紓湮扼。庶亟臻于寧謐,用以究于遠圖。”

  同時,張邦昌又遣使臣,攜帶尚書省劄子,前往東平、興仁二府,傳達文件給濟州,令其尋訪大元帥康王所在。其劄子無年號,只寫有月日和王時雍的簽名。

  張邦昌還分別派人,去請范納、錢蓋、趙野、范致虛、翁彥國、劉光世等勤王將領,前來京城議事。

  張邦昌派黎確去請趙野,黎確乃趙野之門生也。派陳戩去請翁彥國,陳戩乃翁彥國之甥婿也。派汪湘去請劉光世,汪湘乃劉光世之門生也。

  此前,張邦昌曾派李建乞去請翁彥國,被翁彥國逮捕。張邦昌還曾派一使臣去南京,被南京副留守朱勝非逮捕,并將張邦昌的信上交給大元帥府。

  當金人欲撤還未撤之時,張邦昌被左右人所眩惑,搖擺不定,“有異初心”。這時,一個名叫吳樞的人,受江淮發運司派遣,入城探事。王時雍將他薦引上殿,與張邦昌見面。吳樞向張邦昌陳獻利害,具言在外勤王兵數,并說諸勤王將領對其“言語頗涉不順”,建議張邦昌派人去做些解釋。張邦昌猛然醒悟,于是分派人員到勤王諸軍去送信。

  張邦昌在給翁彥國的手書中寫道:“國家之變,千古未聞。昧陋所遭,可謂奇禍。誠以保存廟社,拯救生靈,使京城免于焚蕩,以濟遠圖,其心明于皎日。今幸虜騎已退,道路可通,即遣使東州,具申夙志,想在端朝,必諒此心。今差李左司赍手書,具道曲折,惟中丞相與戮力,共濟艱難,迄成康功,以永丕祚,是所望于公也。初夏薄暑,軍務良勞,未審晤期,更惟尚謹,邦昌上聞。”

  此時,范訥所部駐扎在雍邱,距離東京城很近。王淵率前軍正向京城進發,這天晚上,三十名騎兵組成的先遣隊已來到城下。

  張邦昌得知后,即令人從城墻扔下去二十匹絹犒賞軍兵,并宣布,只允許三騎入城。

  金兵對京城城防造成了極大破壞,可謂滿目瘡痍。四月三日,張邦昌下令專門設置修城司,修飭殘破的城墻與樓櫓,以戶部侍郎邵溥主管其事。邵溥當日即開始征招官屬,計劃召集百余人,馬上開始動工。

  邵溥,字澤民。據《閑燕常談》記載,這年二月,金人大索趙氏宗室,但對宗室確切人數無法弄清。莫儔向金人建議:“取來玉牒,即見實數。”金人采納其建議,很快找到玉牒,攜帶到南薰門亭子里。戶部侍郎邵溥與宗正少卿黃哲,擔任玉牒監交物官。

  當晚,恰好金人有事暫時離開了一會兒。邵溥于是抓住機會,趕緊取來玉牒看,“每揭三、二板,就掣取其中一板,投之火爐中”。邵溥一邊扔,一邊感嘆道:“力不能遍存之。”

  這樣,大概有十之二三的宗室姓名被燒掉。金人后來便按照此玉牒殘籍,抓捕趙氏宗室。“凡京城宗室獲免者,皆澤民之力也,而人多不知。”

  同日,在陳州,宋朝勤王將領,徽奠閣學士京西北路安撫使何志同、徽猷閣直學士知陳州趙子崧、徽猷閣直學士發運司翁彥國等,筑壇同盟勤王。

  此前,趙子崧與翁彥國各以勤王為名,組建了兵馬隊伍。翁彥國一直駐扎在壽春,聽說金兵撤退,于是領兵漸漸向京城前進,與趙子崧在陳州相遇。

  趙子崧提議,“筑壇殺牲,歃血同盟”。翁彥國同意,但堅持自己為盟主。趙子崧認為,“周之宗盟,異姓為后”,即周朝時宗盟,除了同姓外還有異姓,但異姓要列在同姓之后,因此反對翁彥國擔任盟主。二人為此發生爭議。翁彥國說道:“我奉王命入衛,公乃陳州守臣耳,我當為盟主。”

  正當他們為盟主爭論不休時,恰好延康殿學士何志同率潁昌府帥統兵也來到陳州。何志同對他們說道:“大元帥康王統兵在濟川,何不領兵趨麾下聽節制,何至主盟之爭乎?”

  于是,何志同翁彥國趙子崧聯名上書大元帥府,表示愿聽其調遣。

  但在趙子崧的一再堅持下,他們三人最終還是舉行了登壇歃血之禮,并共同擬定勤王盟文,盟文中說道:“徽猷閣學士通議大夫京西路安撫使何志同、徽猷閣直學士朝議郎知淮寧軍府趙子崧、徽猷閣直學士朝奉大夫充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經制使翁彥國、奉議郎都水使者榮嶷等,敢告眾士:

  金戎再犯京闕,侵侮暴虐,神人共憤。圣天子屈己議和,猶未退師,曠日持久,包藏禍心,宗社危辱。王命隔絕天下,臣子各奮忠勇,誓不與賊俱生。今諸道之師,大集于近輔,凡我同盟,勿徇私、勿懷異、勿觀釁,戮力合謀,共安王室,以效臣節。三軍之士,視死如歸,千萬人惟一心,進則厚賞,榮于家邦;退則重刑,殺及妻子。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皇天后土,太祖太宗,實有鑒于斯言!”

  大元帥康王聞聽趙子崧等同盟勤王,于是,任命趙子崧為寶文閣學士充兵馬大元帥府參議官,兼東南道總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第491章 趙構登基(3)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有人又向張邦昌建議:金軍已撤,可行肆赦。張邦昌征求呂好問意見,呂好問表示反對,說:“赦書日行五百里,今四壁之外并是番人,欲赦誰也?況公乃權攝,當候復辟。”

  張邦昌經過考慮,最后還是決定肆赦。四月四日,張邦昌以手書形式肆赦天下,赦文曰:“天下承平幾二百載,百姓樂業,豈復知兵?奸臣首結邊難,招致禍變,城守不堅,致嗣君皇帝,越在郊野。

  予以還歸,橫見推逼。有堯、舜之揖讓,無湯、武之干戈。四方之廣,弗通者半年;京城之大,無君者三月。從宜康濟,庶拯危難。

  應于書到日,罪無輕重,并與釋放。第一項,差官省視園陵。第二項,諸州天慶、天寧寺觀并依舊行香。第三項,諸州軍守臣,各令兵至近甸,保守無虞,義同有功;起發勤王兵,仰卻于原來處分屯。第四項,存恤諸處宗室,馀并依前赦。”

  張邦昌堅持肆赦有兩個目的:一向天下解釋自己登基是被逼迫,二希望勤王兵馬不要來京。

  這時候,天下勤王之師,已漸至近境。為防止城內不法之徒趁機作亂,這天中午,尚書省張榜公告:范尚書、趙資政領兵在南京,派遣先遣統制官王淵到闕議事,仰城中不得驚擾。

  呂好問頭腦一直很清醒,他向張邦昌建議道:“今日所宜先者,當迎元祐皇后,使人知天下已還趙氏,且速請大元帥早正大位,以絕狂敵之謀。”

  張邦昌接受建議,請呂好問馬上去請元祐皇后。呂好問說:“吾言不可矣。公可書一封《上宋太后手書》,讓元佑皇后兄弟孟忠厚持手書去請,則天下定矣。”

  元佑孟皇后,是宋哲宗第一位皇后。她是宋哲宗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從一百多名皇后候選人中,親自為哲宗選定的皇后。高太皇太后對宰執們說:“孟氏子能執婦禮,宜正位中宮。”

  然而,宋哲宗并不喜歡孟氏。高太皇太后去世后,宋哲宗親政,極力擺脫祖母高太皇太后的影響,于是孟皇后被廢,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

  宋徽宗剛繼位時,向太后垂簾聽政,孟氏時來運轉,遂被復位。因其封后于元佑年間,故被稱為元佑皇后。然而好景不長,崇寧元年,貶謫元佑黨人時,孟氏再受牽連,二度被廢,重回瑤華宮,加賜“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之號。

  靖康初年,因瑤華宮失火,孟氏先是移居延寧宮,后延寧宮又失火,于是步行出宮,寄居在相國寺前的一座私宅里。

  受張邦昌委托,孟忠厚來到相國寺前街,找到元祐皇后住處,向她說明來意。但元祐皇后一開始并不答應,拒絕入宮。直到孟忠厚拿出張邦昌手書,元祐皇后見手書中有“推戴大元帥”字樣,這才肯接受。

  四月四日,張邦昌召集文武百官,在文德殿開會,向大家宣讀《上宋太后手書》,書中說道:“予世受宋恩,身相前帝,每欲舍生而取義,惟期尊主以庇民。豈圖禍變之非常,以至君臣之易位。既重罹于羅網,實難邇于刀繩。外逼大國兵火之威,內拯黎元涂炭之命。顧難施于面目,徒自悼于夙宵。杵臼之存趙孤,惟初心之有在;契丹之立晉祖,考殊跡以自明。

  載惟本朝開創之初,首議西宮尊崇之禮,號同母后,國系周朝。茲惟臣子之至恭,以示邦家之大順。肆稽成憲,爰舉徽章。恭惟哲宗元祐皇后,徽柔懿恭,聰明睿智。天作之合,早媲德于泰陵;王假有家,夙母儀于方夏。端著紫庭之范,具彰彤管之聲。雖嘗御瑤華崇道之居,亦既奉欽圣還宮之詔。久棲神于靖館,積系念于綿區。

  今二帝已遷,三川方震。匪仰伸于欽奉,則曷副于儀型。是用端誠于心,涓日之吉,祗復掖庭之次,恭陳舊國之儀。揭示號以正名,開別宮而移御。幅員時乂,庶臻康濟之期;京邑既安,更介靈長之祉。宜上尊號曰宋太后,御延福宮,令有司擇日奉冊寶,其應干典禮,合行事件,令禮部疾速施行。”

  會后,張邦昌聽說江淮發運判官向子諲,派將官王儀等統領的勤王之師,也來到城下。于是,令范瓊準備酒食,專門犒賞這支勤王隊伍。又派人將王儀領入宮中,當面賞賜袍帶,進升官職。張邦昌還讓王儀回去后捎話給向子諲,說應當授予他勤王第一功稱號,以后會對他加以重用。

  張邦昌之所以格外重視向子諲,是有原因的。因為向子諲逮捕了張邦昌派遣的兩個使者,一個是派往廬州看望父母的,一個是派去給向子諲送信的。這兩人現在都在向子諲的手里。

  王時雍又交給王儀三十匹絹二十千錢,讓他回去犒軍,并請他將尚書省文件捎回江淮發運司,令發運司往京城運送糧食等物資。

  侍御史胡舜陟見張邦昌還在忙于處理政務,沒有馬上還政于趙氏的意思,于是給他呈上一份劄子,提議他趕緊給元祐皇后正名位,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劄子中說道:“今四方勤王之師云蒸霧集,彼為趙氏而來,豈有從吾號令?閉門拒之,有同兒戲。伏望即降指揮,正其名位,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于內,陛下以太宰治事于外,特遣大臣往迎康王,明以此事,播告將士,孰不欣然說服?此實天下之盛福,陛下卓越之殊勛,萬世一時者也。”

  四月四日,濟州城里政治氣氛也很熱烈。門下侍郎耿南仲,元帥汪伯彥,副元帥黃潛善,參議官耿延禧、董耘、高世則,干辦楊淵、王起之、秦百祥,隨軍轉運使梁陽祖、黃潛厚,都統制官楊惟忠,五軍統制張俊,以及諸將士,都排隊來到康王住處,勸康王登基稱帝。

  耿南仲率領眾人站在庭院里,向康王行再拜之禮道:“金人不道,邀二圣鑾輿北狩。天未厭宋,必將有主。主宋祀者,非大王而誰?大王聰明英勇,上皇之皇嗣,少帝之介弟,天命已兆,人心實歸。應天順人,宜適機會。天命不可以久滯,人心不可以強違,萬機不可以暫曠。愿大王即皇帝位以定天下,上以慰祖宗在天之靈,次以慰二圣南望之意。然后,號令天下,回戈滅虜,以迎還二圣,為大宋中興之主,天下幸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第492章 趙構登基(4)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康王此時心情很復雜,他既想擔起保護江山的重任,可是又怕父皇或兄長回來后自己有口難辯,他感到左右為難。

  耿南仲見康王不為所動,于是伏地慟哭,一邊率眾人再拜,一邊說道:“二圣北狩,邦昌僭竊,天下無主,群心惶惶。大王不早為之圖,后時有悔。愿大王以宗廟社稷為念,速繼大統,先正尊位,乃議奉迎,生靈延頸以望,愿大王幸聽,俯徇群情。臣南仲率群臣昧死上言,俯伏再拜。”

  康王忽然站起來,離開座位。他掩面流涕,表示自己不能接受眾人所請。

  集合在門外的三軍將士,這時連聲高呼萬歲萬歲!聲音洪亮,震天動地。

  康王很有主見,再次拒絕稱帝,并派人出去傳話,請大家退回。眾人見康王意志堅決,遂怏怏離去。

  這時,恰好從全國諸路傳來不少擁戴康王的表章,耿南仲于是趁機又勸說康王道:“二圣北狩,大王今欲北征,奉迎鑾輿,此大王孝悌,已足以昭假神明。何舉不利?天下幸甚。然邦昌僭位,號于京師,奸雄睥睨,事未歸一,愿少須之,先了此一側面大事,然后回戈北征。邦昌身為宰輔,受國厚恩,豈遽忘德?第恐迫不得巳,權宜免禍而為之。大王若早為之計,彼必拱手反正。其或后時,久假而不歸矣。假使邦昌久假而不歸,則群兇如蝟毛而起矣。”

  黃潛善說道:“邦昌初為官時,豈敢希望作宰相?既得作相,便胡批亂判,安然為之。恐遂仿此,不可不慮。愿大王催促諸頭項人馬,會合于京城下,張大軍聲,彼自膽落,寶位有歸。茍或逆天叛理,宋德在人已深,卿士大夫諸軍百姓亦不為使。大王可以不煩伐鼓,只消傳檄京城軍民,一呼胥叛,邦昌面縛以獻,而歸璽大王。大王于是北征,奉璽以迎還二圣,似未為晚。投機之會,間不容發,愿大王早圖之。”

  楊惟忠代表張俊以及五軍統制將佐表態道:“北征乃將帥事,愿大王即皇帝位,見先理會張邦昌大事,惟忠等身膏草野,圖報大王。”

  康王仍不答應即皇帝位,這時,硬探鄭安回來報告京城情況道:“金人于四月一日盡離京城,二圣六宮盡皆北駕。張邦昌偽立,稱大楚皇帝。京城現今正繕治守御,準備抵御勤王之師。”

  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耿延禧、董耘、高世則等人,感覺情況很緊急,若康王再不登基,江山有易主之危險,于是又聯名上書:“南仲等所陳屢矣,獨有天人相與之際,朕兆已久,未嘗略舉,愿畢其說。

  蓋聞自古帝王之興,必有受命之符。故白魚潛躍,武王作周。赤伏顯符,光武興漢。大王奉使,陛辭之日,皇帝賜排方玉帶,有“大事”圣語。被受大元帥建府之命,有賜袍異夢。皇帝即位,紀元曰靖康。其后,大王未嘗封靖也,而京師之人及四方申陳,或曰靖王,或曰康王。迨皇帝之北遷,人始悟曰:靖字從立,從十二月,乃皇帝立十有二月。而康王建帥,紀年二字,實兆今日。飛出亭一牌,有連三箭之祥。太上萬里,有即真二字之兆。黃河之渡,則陰未凝而凍忽合。濟州之瑞,則紅光見而火德符。天命彰彰,著聞周之武王,漢之光武,何以過此?大王其可久稽天命乎?其可弗順人情乎?古人有言曰:違天不祥。愿大王亟即帝位,上留天心,下塞人望。”

  康王閱后,在其上批復道:“丑虜肆毒,殘我土地,陵我京邑,遷我二帝,移我神器。四海罔戴,颙颙延首。二三大臣暨諸將佐與夫諸路帥守,以天下群情,交章勸進。吾以父兄痛心疾首,未知措身之地,豈敢偃然受天下歸往之請?猥當隆極,免徇眾志,以答天下之休庶,以奉迎二圣,恢復中原,此吾誠心,天實臨之。公等世受國恩,同遭戹會,忠貫日月,精感神明,實賴遠謀,共濟禍難。”

  同日,康王又以大元帥名義,分別給諸副元帥、總管宗澤、趙子崧等人寫了一封信,全文如下:“初夏漸暄,伏惟總御司徒勤勞國事,臺候多福。某去歲出使賊營,中道輟行,所攜不過千人。閏月,被命帥師,始集東北民兵。進未及畿,已承再和之詔。繼得樞府礬書,又戒生事。且方忌器,未敢輕出。但分兵近畿,為逼逐之計。閱月既久,刺知賊情,不免鼓率眾賢,勉此前進。繼聞元帥領兵戡難,感涕交頤,即具公文,當已至呈達。

  今聞大臣之在賊中者,日久分深,承其付托,而二圣、太后、東宮、諸王北渡大河,五內殞裂,不如無生。便欲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而僚屬不容,謂祖宗德澤,主上仁圣,臣民戴歸,天意未改。故老、近臣、將帥、軍民,忠義有素,當資眾力,共成忠孝。本意除已具移外,伏望鼓作士氣,開曉士心,奉迎君父,永安社稷,以成不世之勛。某不任痛憤泣血懇切之情!

  所有受賊付托之人,義當征誅。然聞方二圣之在郊,已膺僭偽,慮百官之謀,或出權宜。未當輕動,徒使京城動擾,軍民被害。故欲按甲近城,容某移書問故,得其情實,即時關報,施行未晚。今日之事,非左右戮力,造次在念,恐不能濟。伏幸孚察,未瞻會間,尚冀厚為宗社所賴,倍保臺重。不宣。”

  第二天,即四月五日,康王召集幕府群僚耿延禧、董耘、高世則等人,一起討論京城形勢。康王說道:“邦昌迫僭位號已累日,假使邦昌今日不知遜避,則國人皆得而誅之;假使邦昌知順逆,第恐金人留兵助之。則如之何?”

  此外,康王還擔憂諸道勤王兵馬。他說道:“若他們皆不知北征,只以討賊為名,人人爭先入城,屠戮吾民,以邀功利,則如之何?”康王為此而深深惻怛。

  幕僚們建議,立即給諸處勤王人馬下達命令,要求他們一律在京城外會合,聽候指揮,不得搶先入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第493章 趙構登基(5)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于是,康王命汪伯彥等人起草檄書,下達給副元帥宗澤,宣撫司范訥、趙野,經制使翁彥國,西道副總管孫昭遠,東道副總管朱勝非,南道副總管高公純,陜西制置使錢蓋,京兆路帥臣范致虛,鄜延路帥臣張深,副總管劉光世,熙河路帥臣王倚,環慶路帥臣王似,知淮寧府趙子崧,發運判官方孟卿、向子諲等,希望他們急速率領所統人馬,前來京城下會合,聽候大元帥康王統一指揮,出發北上,奉迎二圣。各軍不得擅發一人一騎先入京城,不得以討賊為名,沿途劫掠,殺戮無辜,致誤國事。

  并契勘張邦昌家屬,現在淮東寄居,希望向子諲給所屬州縣下令,嚴加防守,安排所須,不得讓其脫逃,亦不得隨便殺害。

  此時,東京城里政治氣氛仍然很詭秘。人們都在觀察猜測張邦昌,看他是繼續當大楚皇帝呢,還是還政于趙氏。呂好問、胡舜陟等大臣勸張邦昌早日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而王時雍,徐秉哲等輩則告誡張邦昌,現在已騎虎難下,若還政于趙氏則必無善終。

  張邦昌經過考慮,決定先請元祐皇后入宮。四月五日傍晚,張邦昌派人將元祐皇后從相國寺前街私第,接到延福宮。第二天早晨,張邦昌又率領百官來到延福宮,向元佑皇后請安問好。

  四月初七上午,趙氏宗室敦武郎趙叔向,領兵七千勤王人馬來到城外,屯駐于青城。趙叔向是魏王趙廷美的曾孫,他直接入城,來到都堂,叱責王時雍等人道:“當速歸政于太后,不然,將縱兵與汝輩相周旋!”

  張邦昌得知后嚇了一大跳,現在城外勤王兵馬越聚越多,真要打起來自己根本不是對手,因為自己手中沒有軍隊。張邦昌決定,馬上派人去聯絡康王趙構。康王既是正宗皇位繼承人,又擔任兵馬大元帥,手握軍權,實力最強。但張邦昌心里也有顧慮,自己雖然是被逼登位,但這行為畢竟是僭位,不知將來,康王會不會與自己算賬?

  于是,張邦昌派遣蔣師愈、蔡琳、程僎等去往濟州,專程給康王大元帥送去一封信,信中說道:“昨自燕山九月余日,金師再舉之后,杳不聞耗。至冬臘月二十日還闕,以今年正月十五日還城外,方知國家禍變之酷。

  主上蒙塵于郊外,凡使人一行盡留不遣。二月七日,又聞宣金酋之令,遂遷二帝、皇太子及上皇皇后以下后妃嬪御、諸王公、帝姬并宗室近屬皆出,六宮遂空。既而又欲洗城,焚燒宗廟社稷,百萬生靈,分為魚肉。俄然俾推異姓,方免屠城,廟社景靈宮乃不燒毀。

  尋奉少帝御筆付孫傅等,令并依元帥指揮,方為長計,無拘舊分,妄為禍福,速招連累。于時,公卿士大夫號慟于軍前,以救君父。而邦昌對二太子哀號擗踴,以身投地,絕而復蘇。敵執酋命,終莫能回。度非口舌可爭,則以首觸柱,求死不能。又緣甲士防虞,晝夜監守,雖欲引繩揮刃,赴井投河,皆不可得。豈謂城中之人,相與逃死,乃嫁大禍于一身,變出不測,死安足惜!

  忽劉彥宗等齋城中文字,與吳幵、莫儔俱至。邦昌呵責彥宗,又對眾罵城中文武百官,為自免之計,逼人以首惡之名。皆受國恩,一旦如此,曾不如蛇雀,尚知報恩。我若有兵,定與大金相抗,不共戴天。彥宗等語塞而退。邦昌遂不復飲食,六七日垂危。

  而百官陳述禍福,謂事已至此,雖臣民盡死,莫能回二帝之遷,惟有從權。且與承當此事,則存宗廟,保社稷,景靈設像,皆得無虞。而一城文武百官,億萬生靈,皆得性命,可為后圖,豈非忠孝之大也?若堅持一節,以就死地,而壞了后事,累及二帝,豈得為忠臣乎?

  邦昌身為宰輔,世荷大恩而不能報,主辱而不能死,復何面目以見士民?然念興復之計,有在于從權,以濟大事,故遂忍死于此,欲追二帝之還,而報之殿下也。茲幸金騎已退,道路可通,故差刑議曹之婿蔣師愈、本府內知蔡琳、承務郎程僎齋此,以明本心。

  今則社稷不墜,廟主如故,祖宗神御,皆幸全存。伏惟殿下盛德在躬,四海系望,愿寬悲痛,以幸臣民。續次差謝克家等間道赍玉璽一紐詣行府,當別貢陳。初夏方暄,更乞倍保王重,邦昌無任瞻望激切之至。”

  康王當即回信,信中說道:“太宰相公閣下:天降大禍,不使構前期殞滅,而使聞君親之流離,見宗族之蕩覆,肝心摧裂,涕淚不禁,窮天下之楚毒,不足為喻。便欲引繩伏刃,而二圣之鑾輿未復,四方之兵馬大集,將士忠憤,責以大義,故飲泣忍死,力圖奉迎。

  今河北、河東忠義之兵數逾百萬,預使邀迎,率皆響應,蚤夜以覬,聞人足音而矍然。念與相公去歲同處賊營,從容浹月,自謂知心。故此來之事,聞流言而不信。士大夫將佐,亦皆云爾。

  今奉來教,備陳始終,有伊尹之志,達周公之權,然后知所期不謬。天或悔禍,可覬二圣之復。所論遣謝克家之意,讀之愕然失措,其何敢承?愿皆緘藏內府,責在守者,俟鑾輿歸而上之。

  九廟之不毀,生靈之獲全,相公之功,已不愧于伊周矣。構方身率士卒,圖援父兄,愿相公協忠盡力,奉迎二圣,復還中都,克終伊周之志。構雖身膏賊手,受賜而死矣!氣令漸熱,伏惟鈞候,動止康裕。方寸方亂,修謝不能多及。”

  同日,張邦昌又派遣外甥吳何,與韋賢妃兄弟即康王之舅韋淵,一同來到濟州,給康王送信。信中道:“臣已將內府庫封存,以待大王。顏子曰:子在,回何敢死。邦昌所以不死者,以君王之在外也。”

  吳何曾隨康王一起,奉命出使宗望軍營。現在二人又在濟州見面,康王十分高興,擺酒設宴,共敘舊情,并賜金十梃,表示寵愛之意。

  吳何告訴康王,宗室趙叔向領兵七千已到達京城,對外號稱趙大王,不知因何起兵。

  吳何是想提醒康王,混亂之際,宗室成員可能也有問鼎之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第494章 趙構登基(6)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東京城里,文武百官對張邦昌到底作何打算都不甚清楚,對張邦昌近來表現都不太滿意,人們私下里議論紛紛,甚至懷疑張邦昌是不是存有依靠金人占據中原之意。

  四月初八日,監察御史馬伸給張邦昌寫了一封信,措辭激烈,信中說道:“伏見逆胡犯順,劫二帝北行,且選立太宰相公使主國事。相公所以忍死就尊位者,自信虜退必能復辟也。忠臣義士不即捐生就死,城中之人不即生變者,亦以相公必能立趙孤也。

  今虜退多日,吾君之子已知所在,獄訟謳歌又皆歸往,相公尚處禁中,不返初服,未就臣列。道路傳言,以謂相公外挾強虜之威,使人游說康王,且令南遁,然后據有中原,為久假不歸之計。

  伸知相公必無是心,但為虜人未遠,因循未能盡改。雖然如此,亦大不便。蓋人心未孚,一旦喧哄,雖有忠義之志,相公必不能自明。滿城生靈,反遭涂炭,孤負相公初心矣。伏望相公速行改正,易服歸省,庶事稟取太后命令而后行,仍速迎奉康王歸京,日下開門,撫勞四方勤王之師,以示無間,應內外赦書施恩惠收人心等事,權行拘收,候立趙氏了日然后施行。庶幾中外釋疑,轉禍為福,伊周復生,無以復加。

  如以伸言為不然,即先次就戮。伸有死而已,必不敢輔相公,為宋朝叛臣也!”

  張邦昌直到晚上才看到這封信,內心震動很大,幾乎一夜未眠。他明白,自己必須盡快交權。但他又顧慮金軍聞訊復來,再次圍城。

  第二天一早,張邦昌派人秘密北去,打探金軍行蹤。中午,探子回來報告說,金軍早已渡過黃河,無回師跡象。張邦昌這才放心,于是緊急召集侍從官們開會議事,商量如何還政于趙氏。

  謝克家主張派人去濟州迎立康王,他說道:“康王乃當今合立者也。當遣使去濟州,向康王表明迎立之意,如此便是功臣,不然即叛臣矣。為功臣為叛臣,只在此舉,豈可少緩耶?”

  張邦昌解釋道:“非是少緩,只因金兵剛退,若是遣使前去,萬一被金人得悉行蹤,豈不有害?”

  呂好問建議道:“可先還政于元祐皇后,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元祐皇后聽政,則人人皆知復趙氏矣。”

  張邦昌最后決定采納呂好問的建議,傍晚時,對外公開宣布手書:“恭請元祐皇后垂簾聽政,以俟復辟。”

  手書迅速傳遍京城,朝廷內外大悅,人們不禁長舒一口氣。接著,張邦昌又下令追回發送到全國諸路的赦文,并將自己所立宋太后那份手書毀棄不用。

  因為有不少大臣,對張邦昌手書立元祐皇后為宋太后一事持異議。他們以為,張邦昌這是在模仿宋太祖。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軍事政變后,尊后周符太后為周太后,并迎入西宮居住。張邦昌這份手書,反映出他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

  四月初九日,張邦昌派遣謝克家護送皇上玉璽來到濟州。這枚玉璽很特殊,上面鐫有篆書“大宋受命之寶”六個字,此乃當年宋太祖登基后專門制作的。金人曾索要過這枚大宋皇帝之寶,張邦昌騙他們說寶璽早已隨葬,因而得以保全。

  在耿南仲、汪伯彥等大元帥府僚屬們引領下,謝克家手捧寶璽,跪地行進,呈獻給康王。康王再三謙讓推辭,“慟哭不受”。可是,康王不受,謝克家就長跪不起。最后康王無奈,只好跪受,命汪伯彥暫管。

  這天,元祐皇后也派人來到濟州。她派遣的是侄子權衛尉少卿孟忠厚,攜帶元祐皇后手書而來。元祐皇后在手書中說道:“吾自處道宮垂三十載,乃者都城失守,二帝北遷,無事悲摧,實無生意。忽承中旨,俾正號名。退惟間廢之余,當此危亡之際,冒居寵數,誠亦何心?瀝懇再三,莫之聽許,乃以此月五日入延福宮,而百辟建方,請權聽政。

  顧早衰多病,且久去宮闈,豈復能堪朝廷大事?言念趙氏舉宗之盡去,人思宋德之實深,不屬老身,誰當此責?是用夙宵黽勉,期濟艱難。然神器久虛,必須真主。今中外近屬,唯王一人。矧又忠勇英明,四方屬望,入繼大統,非王而誰?已遣馮澥、李回告王傳序之意,王其速驅輿衛入處宸居,上以安九廟之靈,下以弭四方之變。吾嬰此重負,既付托得人。當便辭幾務之煩,以就安閑之適。今遣侄權衛尉少卿孟忠厚親承動靜,并道吾意。

  夏初微暑,更慎保調。四月日,母致書元帥大王。”

  康王讀罷,遂以賓客之禮,分別接見了謝克家與孟忠厚。之后,康王對耿延禧等人說道:“張子誠能知禮,假使其不知分而妄作,吾必以兵取之,所傷可勝計哉?得免吾舉兵,亦可取矣。”

  對于謝克家來濟州獻寶璽一事,有人認為,這并不能證明張邦昌就沒有野心。因為張邦昌已即位大楚皇帝,大宋之寶對他來說沒什么用處,康王對此也有疑慮。

  但是,看了元祐皇后手書之后,康王便打消疑慮,確信張邦昌的確沒有當真皇帝的打算。

  近來,濟州城內傳說,每天傍晚,從四鄰八鄉遙望濟州城內,只見紅光滿天,如赤鳥翔翥。紅光經夜不熄,一直到天亮。村人入城才知,并非火光。有識之士認為,紅光乃宋火德之符,如同周武王當年即位時出現赤烏之瑞一樣。

  這天,濟州父老百姓以及軍人大約萬余人,匯合到大元帥府前,一致請求康王在濟州登皇帝位。

  耿南仲與元帥府幕府僚屬們,于是聚集在麟嘉堂緊急開會,商量康王即位之事。有人建議在濟州登基,有人則建議去南京登基,爭議不定。

  恰逢副元帥宗澤這時來信道:“邦昌等陰與虜結,未可深信。且開府于南京,乃祖宗受命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

  多數幕僚贊成宗澤的看法道:“南京是藝祖興王,應天順人之地。康王宜即帝位于南京,紹隆先烈。”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首頁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坦克剛大木所寫的《大宋海賊王》為轉載作品,大宋海賊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大宋海賊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大宋海賊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大宋海賊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大宋海賊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