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九百九十六章 紀靈和臧霸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昌豨等人在山里混久了,知道一手高超的箭術意味著什么。

    可是比太史慈箭術更具威脅的卻是太史慈的戰績。太史慈到泰山時間不長,也就是一兩個月,但他與青州刺史袁熙交手多次,保持著全勝戰績,他的輜重全是搶來的,搞得袁熙很丟臉,甚至影響了徐州的戰事,不得不將麾下最善戰的大將顏良調來山區作戰。

    和這樣一個人為敵會是什么后果?昌豨不愿意去想象。況且太史慈也說得清楚,不是我干不掉你們,是孫將軍不讓。有他戰績和箭術做基礎,這句話的威脅效果極佳。

    昌豨明智的做出了決定,帶太史慈去見紀靈。

    紀靈就在附近,魯縣失守之后,他并沒有回到徐州。魯縣對徐州有多重要,他心里非常清楚。他原本駐扎在卞縣,得知孫堅進兵兗州,曹昂將主力調離魯縣,他就帶著人趕到了附近,希望有機會奪回魯縣。

    看到太史慈,紀靈很驚訝。他打量著太史慈,又看看太史慈身后的兩個衛士,點了點頭。太史慈有膽量毋庸多言,他身邊的兩個衛士也能處變不驚,這很不容易。

    “久聞校尉大名,今日一見,名不虛傳,一身是膽。”

    太史慈很放松,拱手還禮。“紀將軍說笑了。我之所以敢來,還是因為我們是友非敵。”

    紀靈大笑。他聽得懂太史慈這句話。“校尉說得沒錯,陶徐州和孫豫州是故交,是盟友,不是敵人。我聽說,陶徐州已經將彭城和東海數縣割讓給了孫將軍,想必這魯國也重回豫州了吧?這么說,我是不是可以放手了。”

    太史慈看著強顏歡笑,眼神中卻掩飾不住落寞的紀靈,搖搖頭。劉和進入徐州,陶謙的地位岌岌可危,紀靈轉投他人有悖忠義,追隨陶謙前途堪憂,可謂是進退兩難。

    “將軍,有討逆將軍運籌,袁氏父子兄弟休想染指徐州。孫陶聯盟安如磐石,我這不是來向紀將軍求援來了嗎?魯國是歸徐州還是歸豫州,自有二位使君商議,我們身為部將,做好自己的事,完成二位使君托付的使命就可以問心無愧。”

    紀靈釋然,請太史慈入座。太史慈說明來意,孫策正謀取山陽,希望太史慈能策應孫堅攻取任城。他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授權太史慈便宜行事。太史慈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紀靈,立刻由萊蕪翻山越嶺,來以卞縣尋找紀靈,希望與紀靈合作,策應孫策的計劃。

    紀靈聽完,有些擔心。“能拿下魯縣?”

    “僅以魯縣而言,短時間內難以強攻,若是將視野擴大一些,倒也不是一點可能沒有。”

    “還請校尉指點。”

    太史慈也不推辭,與紀靈對面而坐,折了一段樹枝,在地上指劃起來。魯縣是魯國的國都,城堅池深,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和時間,短時間內是無法拿下的。但魯縣不是孤立的城池,其作用體現在兗州與徐州交通的要道。如果將魯縣周圍的城池拿下,將戰線推到兗州境內,那魯縣對兗州的意義就減弱了,曹昂很可能會主動放棄魯縣。

    這個條件以前不具備,可是現在具備了。孫堅在攻任城,得手之后,很容易挺入東平、濟北,魯縣已經在其中,曹昂不撤也得撤。

    太史慈有一點沒有說,可是紀靈聽懂了。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現,魯國就和東平、濟北、任城、山陽聯成一片,顯然不會再由陶謙控制,魯國重歸孫策治下,紀靈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孫策的部下,擺脫眼下的困境。

    紀靈心領神會,答應了太史慈的要求,承諾說服臧霸等人一起出兵。

    ——

    臧霸三十出頭,國字臉,濃眉大眼,臉上總掛著和善的笑容,看起來不像殺伐果斷的勇士,倒像是個富家翁。他中等身材,有點微胖,在大多瘦削精悍的山賊中有些另類。

    但太史慈一見面就覺得臧霸不好對付。臧霸能成為泰山群賊的首領絕不是因為他的武功,而是他的頭腦,這人既不像昌豨等人能用榮華富貴誘惑或者用武力威脅,也不能像紀靈一樣用建功立業勸服,他當然也希望建功立業,榮華富貴,但這些還不夠。他有著與一般人不一樣的追求。

    可是他不知道臧霸會有什么樣的追求。

    “太史子義,久聞大名。”臧霸拱拱手,笑容滿面。“你不是在青州作戰么,怎么跑到魯國來了。”

    “想請臧君出的相助,出兵攻擊東平。”

    “你兵精將勇,袁青州都奈何不了你,還需要我們幫忙?”臧霸用手搓著大腿,他的手很厚實。“再說了,我們就是一群山賊,在山里轉轉還行,出了山,等著被別人砍?”

    太史慈正想著怎么勸說臧霸,忽然靈機一動,笑道:“臧君說得沒錯,其實我和你差不多,在山里轉轉還行,不能出山。一旦出了山,袁熙都能打得我一涂敗地。沒辦法,世家子弟眼界高,見識多,人脈廣,豈是我們這些寒門子弟能夠抗衡的。放眼天下,能和袁氏兄弟較量而不落下風的,只有孫將軍。”

    臧霸的嘴角動了一下,沒吭聲,眼神卻緩和了許多。

    “不過,孫將軍打得也很辛苦。沒有世家豪強的支持,他空有豫州,卻只有兩三萬人,現在袁譚盡起兗州郡國青壯,兵力優勢明顯,不得已,孫將軍只好集天下英雄,與袁氏決一死戰。臧君是泰山諸豪之首,想必不會置身事外吧?”

    臧霸眨了眨眼睛,手臂支在大腿上,手摸著唇邊的胡須,打量著太史慈,掩飾不住眼中的驚異。他聽說過太史慈的戰績,也知道太史慈的武功,卻不知道太史慈還有這么好的口才。但太史慈說得不錯,孫策與袁譚的戰斗絕不是兩個割據諸侯之間的斗爭,而是兩個階層的斗爭。

    孫策是寒門,袁譚是世家。雙方實力懸殊,孫家父子名義上占據三州之地,但他們得不到世家豪強的支持,能拿得出的兵力有限。孫家父子加在一起也未必是袁譚的對手,而袁紹甚至還沒出手。

    世家的實力強啊。寒門子弟能像孫家父子一樣的絕無僅有,如果他們也敗了,再也沒有人能向袁紹發起挑戰,袁紹將問鼎天下,天下的寒門子弟更沒有出頭的機會,到時候他就只能在山里,做一輩子山賊,甚至可能連做山賊的機會都沒有。

    這不僅僅是孫家父子的戰斗,更是寒門的抗爭。

    臧霸站了起來,躬身而拜。“能與孫將軍、太史子義這樣的英雄并肩作戰,雖死無憾。”
第九百九十七章 太史戰程昱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寧陽。

    “刀盾手、長矛手,密集布陣。弓弩手,持而不發,等候命令。”太史慈手持強弓,在陣中緩步而行。

    三千將士布成圓陣,肩并肩,盾挨盾,密不通風,三重長矛陣密密集集,讓人望而生畏。

    程昱端坐馬上,看著不遠處的圓陣,臉色鐵青。

    他奉袁譚之命,從濟北、東平集結了一萬余人,正準備南下策應曹昂,剛到蛇丘就聽說三萬多泰山賊進入東平國,眨眼之間,瑕丘、寧陽諸縣就被洗劫一空。他不敢怠慢,火速進兵,連戰連勝,擊潰了幾股流寇,斬首過千,隨后就遇到了太史慈。

    程昱知道,罪魁禍首就是眼前的太史慈,只有他是孫策的部下,也只有他有策應孫策的動機。只要能擊殺他,紀靈、臧霸等人就會潰敗。但太史慈與他之前遇到的泰山賊不同,雖然只有三千人,卻是一塊真正的硬骨頭。面對他一萬多人的進攻,太史慈不慌不忙,迅速列陣防守。

    程昱之前就聽說過太史慈的名字,知道他給袁熙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他覺得那只是袁熙的無能,不見得太史慈有多大本事。現在見了太史慈結陣的速度后,他意識到自己遇到了對手。這三千人不是那些泰山賊可比,這是訓練有素的精銳。

    面對這樣的陣勢,速勝已經不太可能,最好的辦法是圍而不攻,等太史慈自己露出破綻。太史慈遠道而來,輜重有限,支持不了太久,最多兩天時間,他就會不戰自潰。可這絕不是程昱愿意看到的結果。一旦他被太史慈牽制在此,就沒人能夠阻止其他泰山賊,他們將如蝗蟲過境一般,將東平國吞噬得皮骨不存。

    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依仗兵力優勢速戰速決,讓大軍四下圍住,先用箭陣集射,再派步卒強行突破。他用這種戰術已經連續擊敗數股對手,非常熟練。

    程昱舉起了手,下達進攻的命令。

    戰鼓聲響起,弓弩手們先上前列陣,一陣陣箭雨傾瀉而下,射向圓陣中的太史慈等人。程昱死死的盯著太史慈,看他如何應付。他有一萬六千多人,是太史慈的五倍有余,箭矢儲備充足。如果太史慈與他對射,他求之不得。

    但是太史慈并沒有下令弓弩手射擊,他讓弓弩手蹲了下來,躲在盾牌手、長矛手的后面,放棄了對射。只有太史慈一人舉起了弓,在幾面盾牌的掩護下進行還擊,顯然是要倚仗他的箭術進行反壓制。

    以一己之力對抗數千弓弩手,這看起來很荒唐,但程昱卻一點也輕松不起來。他下令各部將領注意安全,尤其是沖在前面,負責一線指揮的將領,別被太史慈當成目標。這種場合下,一個神箭手的殺傷力還是很驚人的。

    程昱說得很及時,強弩都尉等人都做好了防備,沒有淪落為太史慈的目標,但正在射擊的弓弩手就沒那么幸運了,幾個射藝出眾,同樣承擔狙擊任務的弩手首先被太史慈瞄上,即使有專門的盾牌手保護還是未能完全幸免,接二連三的中箭。至于那些普通的弓弩手就更慘了,他們只能祈禱自己不是太出色,不會被太史慈瞄上,但凡是瞄上的基本都被太史慈射殺了。

    短短一通鼓的時間,太史慈射出一壺箭,射殺十七人,重傷十一人,只有兩箭落空。

    這樣的戰績簡直讓人心寒。

    程昱雖然沒有拿到精確的統計結果,但他從太史慈的氣勢上已經猜到了。在亂箭覆蓋之下還能不慌不忙的射擊,游刃有余的選擇有價值的目標,這人的心性冷靜得可怕。他不想再拖延,下令敢死隊上前突擊。

    沒有箭陣的阻擊,擔負突擊任務的士卒順利地沖到陣前,可是面對太史慈部的密集防守,他們沒有什么破陣的手段,雖然作戰很勇猛,舍生忘死的沖突,還是很快被殺死在陣前。程昱不為所動,下令繼續攻擊。再精銳的戰士都會有疲憊的時候,太史慈就這么多人,沒**換,連續攻擊,他們總有累的時候。

    一隊接著一隊的士卒發起沖鋒,戰斗持續了半日,太史慈的陣前多了上千具的尸體,鮮血橫流,程昱卻始終沒有看到破陣的機會。他有些焦躁,更有些不安。太史慈的部下之強悍超出了他的預期,戰局有失控的可能。

    就在程昱考慮是繼續攻擊還是暫時撤退的時候,太史慈發出了反擊的命令。嚴整的圓陣霍然散開,迅速轉換為攻擊陣型。聽到激昂的戰鼓聲,程昱心中一喜,隨即又心驚肉跳。太史慈在這個時候發起反擊,必然有所倚仗。沒等他想明白,他聽到了遠處報警的號角聲。

    程昱伸長了脖子,盡可能的看向遠方。當他看到地平線上壓得很低的煙塵,他知道麻煩來了。

    有敵人正在接近,而且人數極多。

    正常情況下,他無須擔心,可是現在情況不同,苦戰半日無果,士氣低落,太史慈又發起了反擊,這時候遭到夾擊,他會遭受重大損失。程昱二話不說,立刻下令變換陣型,且戰且退。

    他的應對沒問題,但太史慈卻不肯給他這樣的機會。太史慈帶著親衛沖在最前面,直撲程昱的本陣。他輕而易舉的擊破了阻擊,殺到了程昱的面前,一枝接一枝羽箭射出,將一個接一個軍侯、屯長射倒在地,程昱雖然被親衛護得嚴嚴實實,還是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殺氣。眼看著沖上堵截的親衛營都擋不住太史慈向前突擊的步伐,程昱嘆了一口氣,下令撤退。

    刺耳的銅鑼聲響起,程昱的部下紛紛看向中軍,當他們看到中軍的將旗在移動的時候,他們慌了,再也顧不上太史慈,紛紛率部撤退。

    紀靈和臧霸等人從四面八方殺了過來,狂追不舍。

    程昱試圖挽回敗局,控制住局面,率令親衛營殿后,反復沖殺。可是面對太史慈的強攻,他最終還是無法力挽狂瀾,反倒幾次身陷重圍。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拋下其他人,率領親衛營突圍。

    程昱一走,他的部下徹底崩潰,再也沒有人愿意戰斗,只顧逃命,逃不掉的干脆跪地投降,只有兩千余人跟著程昱逃到了東平陸。

    程昱在東平陸短暫停留,又收集了一部分潰兵,隨即趕回東平國都無鹽,加強戒備,同時急報袁譚。
第九百九十八章 最后1搏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亢父。

    袁譚站在將臺上,看著遠處的亢父城,臉陰得和快要下雨的天空一樣。

    他已經站了很久。

    戰局似乎已經進入僵局,期望的結果一直沒出現,沒想到的事情卻接二連三。包團亢父已經有半個月,發起攻擊也有四五天了,孫策一直沒有出現,除了偶爾幾個騎士在遠處看著,孫策本人一直沒有露面。不僅他沒有露面,近在咫尺的孫堅也沒有任何反應,有條不紊的圍困任城。

    可是攻擊亢父的效果卻非常不理想,朱桓很年輕,城卻守得很有章法,連攻數日,傷亡超過兩千多人,卻看不到一點破城的可能性。

    袁譚有些迷茫。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了,是繼續圍攻亢父,還是直接去任城,將孫堅趕走?

    腳步聲輕響,袁譚沒有回頭。他知道是誰,這個時候除了辛毗沒人敢來打擾他。連續受挫,他的情緒變得極易波動,經常會莫名其妙的發火。特別是收到淳于瓊全軍覆沒,劉和無力西進的消息后,他一度失控,將中軍大帳砸得一團狼藉。

    “使君。”辛毗在袁譚背后站定,輕聲說道:“程昱有消息來,太史慈與泰山諸賊進入東平,他被擊敗了,損失很大。”

    袁譚的眼角抽搐起來,牙齒磨得咯咯作響。程昱被擊敗,任城有被包圍的可能,曹昂會不會突圍而走,將任城拱手送給孫堅?怪不得孫堅不著急,原來他還安排了這一手。

    “太史慈有多少人?”

    “據說有三四萬人,不過全是一些流寇,真正的精銳只有太史慈率領的三千多人。程昱本想吃掉他,沒能成功,被太史慈反擊得手。”

    袁譚笑了一聲,只是聲音有些沙啞。“佐治,許子將把太史慈說得一無是處,怎么到了孫策麾下,太史慈變得這么善戰?是孫策點石成金,還是許子將有眼無珠?”

    辛毗輕輕嘆了一口氣,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袁譚。太史慈這件事上,許劭顯然看走了眼。

    袁譚轉身看著辛毗。“佐治,你說呂范會不會故意敗北?如果他去伏擊張超、董訪,結果會如何?”

    辛毗咳嗽一聲。“張超、董訪的作用就是牽制呂范,呂范撤退,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至于他們會不會被呂范伏擊,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倒是程昱被太史慈擊退讓我們非常被動,如果不進行補救,曹昂很可能會放棄任城。”

    袁譚閉上了嘴巴,轉過頭,背對著辛毗,無聲地咒罵了幾句。過了一會兒,他再次轉過頭,臉色已經恢復了平靜。“我們該怎么做,是派人增援程昱,還是進兵任城,逼孫堅撤退,先解任城之圍?”

    辛毗早有準備,不緊不慢地說道:“這時候如果還不進軍任城,未免太過刻意,孫策一定會生疑,更不會自投羅網。程昱只是被擊潰,真正的損失不會那么重,收攏殘部,守住東平應該不成問題。當務之急,是先解任城之圍,并確保魯縣無恙。魯縣在手,泰山賊終究不敢深入。留一將監視亢父,使君親自率大軍去任城,與曹昂合力擊退孫堅,然后再看孫策是什么反應。”

    “如果他還不露面呢?”

    “那就暫且罷休,秋后再戰。”

    袁譚嚅了嚅嘴,正準備說話,辛毗又說道:“我會向盟主請罪,承擔所有的責任。”

    袁譚搖搖頭。“佐治,你這樣說,置我于何地?你是長史,我是主將,不敵孫策,喪師損地,已經夠丟臉了,難道還要推卸責任?”他吁了一口氣。“我將來怎么去見我的外大父?”

    辛毗原本還沒什么觸動,聽到袁譚提起李膺,頓時動容。袁譚對李膺一向敬重,他絕不會拿李膺來掩飾自己,這句話絕對是袁譚有肺腑之言。

    “使君……”

    “佐治,如果我們敗了,不是我們無能。”袁譚伸手按在辛毗的肩上。“是我們運氣不好,遇到了孫策這樣的對手。如果要請罪,我去請罪,哪怕是從此賦閑,我也認了。”

    “使君,不到最后一刻,千萬不要放棄,我們還有機會。”

    “你也是。”袁譚拍拍辛毗的肩膀。“擊鼓聚將,我們去任城。”

    ——

    袁譚留下路招率五千人監視亢父,自己親自三萬余人大軍趕往任城。孫堅收到消息后,讓全琮、黃蓋率領五千監視任城,自己率魯肅、董襲、朱治等一萬五千余人迎戰袁譚。與此同時,他派人緊急通知正在樊縣一帶活動的太史慈,讓他率部趕到任城助戰。

    孫堅也給孫策送了消息,但他沒有提任何要求,只是通知。如何決定,由孫策自己做主。

    孫策接到孫堅的消息,第一次和郭嘉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他分析了孫堅的部署后,非常不安。孫堅只留下五千人臨視任城,低估了曹昂,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曹昂是年輕,而且最近也沒打什么提得上嘴的勝仗,可是曹昂也沒有打過什么大敗仗。能打勝仗不容易,但能不敗更不容易,而且曹昂身邊還有陳宮這樣的智者,有曹仁這樣的猛將。

    孫策決定立刻返回任城,接管大軍,放棄襲擊袁譚的計劃。

    但郭嘉嚴重反對。他認為孫堅有能力處理好這個問題,就算這是個疏忽,孫堅受挫,也能及時撤往高平,不會遭受重大挫折。相反,孫策隱藏行蹤,會讓袁譚心里繃著一根弦,不敢放手一搏。除此之外,他還牽制了李乾的一萬人。如果孫策回歸大軍,李乾也會趕往戰場,雙方的兵力對比會更加懸殊。

    危險肯定有,但哪一場戰爭沒有危險?雙方的兵力對比懸殊是客觀事實,要想戰勝袁譚,攻取山陽,付出代價是不可避免的事。將主力交給孫堅指揮,孫策對孫堅的支持已經足夠,他本人再趕過去意義不大,不如保留自由之身,等待致命一擊的機會。

    龐統不像郭嘉那么激進,但他基本上也贊同郭嘉的建議。置身局外,等待戰機,是眼下對孫策最有利的選擇。為了最后的勝利,必要的代價是值得的。奪取山陽,蔽護豫州,以孫家的意義重大,值得一搏。

    面對兩大謀士的力諫,孫策咬咬牙,接受了。
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要做獵手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接到孫策的提醒,孫堅笑了笑。

    他雖然不像孫策那樣高度重視曹昂,卻也沒有小瞧曹昂。除了安排全柔、黃蓋在城外列陣,掩護大軍的右翼外,他還安排了一部分人到泗水以東,防止曹昂偷渡泗水,襲擊他的后背。為了能方便的來往于泗水兩岸,他在泗水上架起了兩道浮橋。

    安置好身后掩護,他的本陣人數更少,只留下一萬人。他背河列陣,原本準備用來攻任城的器械中能用得上的部分安置在陣中,剩下的也轉移到了安全地帶。為了堅守,他在陣前挖了兩道壕溝,引入水,用輜重車組成防線,擺出一副死戰不退的架勢。

    魯肅在左,董襲在右,朱治居中,孫堅坐鎮中軍,輜重營安排在中軍,嚴加看護。送來了足夠半個月大戰的糧食和軍械,又在高平儲備一些糧食后,吳景迅速返回湖陸固守。不管孫堅勝負如何,湖陸不能丟。

    在增援的軍謀幫助下,秦松、弘咨做了一個模型,將戰場周邊形勢全部包括在內,一目了然。坐在中軍高高的將臺上,他又將整個戰場盡收眼底,心中充滿從未有過的信心。

    “就憑此陣,一報昌邑之仇。”坐在模型前,孫堅信心十足的對諸將說道:“諸君有什么想法,盡管說來,暢所欲言。”

    黃蓋、韓當等人身為孫堅舊部,也覺得昌邑這一戰打得窩囊,爭需一場真正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讓魯肅、董襲等后輩看看,別小瞧了他們。看著模型,想著在即將開始的大戰中大顯身手,他們說不出的興奮,大聲說笑,戰意甚濃。

    對老將們的心情,董襲很不以為然。他從來沒有和這些老將較高下的心思,他的眼里只有一個對手:魯肅。黃蓋是誰?韓當是誰?他根本不在乎。

    魯肅也沒把老將們的想法放在心上,他只想打好這一仗。和董襲差不多,他的眼里也只有一個對手,但不是董襲,而是太史慈。太史慈以三千人馬鼓動泰山賊三萬人,短短幾天內橫掃任城以北數縣,打得袁譚帳下大將程昱灰頭土臉,這樣的戰績讓魯肅很心動。

    魯肅知道自己遲早會坐鎮一方,而太史慈已經坐鎮一方了,他在青州的成績也令人矚目。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他將和太史慈共事,暗地里免不了要互相比較。這時候和黃蓋、韓當較勁未免太掉價。

    魯肅通盤考慮了整個戰場形勢后,覺得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只提醒了孫堅一件事,雨季將至,泗水上游又多山區,匯入的河流也不少,有可能出現突發性暴漲,浮橋有被沖垮的危險,必須有所準備。

    孫堅不禁對魯肅高看一眼。他出身吳會,又征戰多年,還在下邳一帶做過十幾年官,對當地的地理非常熟悉,魯肅提醒的情況,他早有準備。可是魯肅如此年輕,又從軍不久,卻有這樣的見識,比不少老將都沉穩,可見非等閑之輩。孫策對他寄予厚望還是有道理的,論知人,孫策絕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就算許子將也要略遜一籌。

    ——

    任城城頭,曹昂裹緊了大氅。雖然已經是二月末,但春寒料峭,又刮起了風,還是有些涼。他和陳宮、衛臻沿著城墻緩緩的走著,眼神中有掩飾不住的陰郁。

    袁譚大軍來援,孫堅依然不肯退,非要拿下任城不可。對他來說,這是一個不亞于生死抉擇的困境。太史慈已經擊退了程昱,任城其實已經陷入包圍,能指望的只有袁譚。如果袁譚也無法擊敗孫堅,任城就危險了。

    袁譚能擊敗孫堅嗎?曹昂表示懷疑。袁譚兵力是多,據說有四五萬人,但這其中有一半是倉促集結的新兵,而孫堅麾下所領的則大多是精銳,即使新兵也是孫策剛剛練成的江東子弟兵,戰績不多,卻非常亮眼。一攻一守,袁譚的優勢并不如數字上顯示的那么明顯。

    “公臺,如果使君敗了,我們怎么辦?”

    “就算使君敗了,孫堅的損失也不會小,他很難接著攻擊任城。”陳宮對此早有準備,胸有成竹。他這些天也很辛苦,形勢一變再變,讓他有些措手不及,接連幾夜都沒能睡好,臉色看起來有些蒼白,雙頰都陷了下去。“這兩天突然轉冷,很可能會有大雨。一旦泗水暴漲,那幾座浮橋就保不住了。背水立陣,孫堅以為自己是韓信么?”

    曹昂轉過頭,看著遠處孫堅的大營。斥候匯報說,孫堅在泗水上架了兩座浮橋。這的確是個破綻,但他們即使知道這個破綻也用不上。他們被困在城里,出不了城,城里那幾艘商船也載不了幾個戰士,無法用來襲擊孫堅,況且孫堅出身江南,擅長水戰,他就算不了解泗水的水情,也不會對洪水沒有防范。

    曹昂嘆了一口氣。“公臺,我總覺得使君太心急了。當務之急,他應該是派人協助程昱穩定東平,而不是與孫堅決戰。雨季將至,我們只要守住任城不失就能穩住戰線。”

    陳宮笑了,笑得很開心。“如果僅從戰場形勢而言,這當然是最好的應對辦法。可是袁使君也罷,辛佐治也罷,方與一戰都傷了顏面,急于求勝,豈能安心于守城。”

    曹昂再次嘆了一口氣,心中隱隱不安。他不像陳宮這么有信心。行軍作戰,首先不是考慮的能不能戰,可不可戰,而是當不當戰,這本身就是在冒險。但袁譚如此,他又何嘗不是。為了能占穩任城,擁有自己的地盤,他不得不看著袁譚冒險,甚至希望袁譚蒙受重大損失。只有如此,袁譚才會更加倚重他,才會給他更多的機會。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袁氏父子都不能同心同德,能戰勝孫氏父子嗎?他們倚仗的只是家世帶來的人脈、聲望罷了,論個人能力,根本不是孫氏父子的對手。

    可惜這世上只有一對孫氏父子,而他們面對袁譚已經勉為其難,一旦袁紹出手,他們更沒有一點機會。

    天下是世家的天下,寒門是沒有出路的。

    曹昂沉默著,心里說不出的難受。

    “子修,公臺。”曹仁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我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城。”

    陳宮滿意地點點頭。“袁譚想誘擊孫策,孫策想突擊袁譚,他們都想做捕蟬的螳螂,我們就做手執彈弓的獵手。子孝,府君能不能擁有一席之地,就看你的了。”
第一千章 張儉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袁譚到達任城,在任城西南立營。

    曹昂帶著陳宮、鮑勛趕到大營拜見,雙方都非常客氣,相見甚歡,談笑風生,但心里的隔閡卻無法消除,只是默契的不去觸及。

    看到鮑勛這個陌生面孔,袁譚很意外,和他說了一會兒話,但心情隨之變得非常惡劣。

    鮑勛是前濟北相鮑信的兒子。鮑信戰歿后,鮑勛就返回老家泰山,聽說曹昂鎮守魯縣一帶,他們兄弟又帶著家兵部曲趕來增援。他的兄長鮑邵鎮守南平陽,本人則留在曹昂身邊。

    對鮑家的決定,袁譚心里很不是滋味。

    鮑家是泰山郡的知名世家,鮑信原本和袁紹是好朋友,后來卻逐漸和袁紹疏遠,討董時他們兄弟就和曹操共進退了,在汴水被徐榮擊敗,身受重傷,他的弟弟鮑韜戰死。曹操任東郡太守,表鮑信為濟北相,這也就罷了,現在曹操遠走益州,鮑家還是一心支持曹昂,讓他這個兗州刺史很沒面子。

    曹昂這時候帶著鮑勛來是什么意思,表示對任程昱為東平相的反擊?

    看到袁譚臉色不對,曹昂心里暗自叫苦。他原本是不愿帶鮑勛來的,但陳宮堅持如此。袁譚之前允諾讓曹昂鎮守魯縣、任城防線,將任城、濟北、東平、魯縣以及屬山陽的南平陽、瑕丘、高平等縣全部劃歸曹昂的防區,后來卻出爾反爾,任程昱為東平相,還讓程昱去濟北征兵,這擺明了就是要割曹昂的肉。如果不反擊,袁譚下一步會做什么,誰說不得清?

    鮑家是泰山世家,他們的影響力絕非于禁等人可比,得到他們的支持,才能證明曹昂有實力在此站穩腳跟,才能讓袁譚有所顧忌,別再像安排一個普通將領一樣將曹昂調來調去,隨意安置。

    袁譚臉色不好就對了,是他不守承諾在先。

    原本就有些客套的氣氛頓時變得很尷尬,接下來的任務安排也多了幾分勾心斗角。袁譚要求曹昂率部出城參戰,曹昂一口答應,隨即表示兵力有限,只能出兩千人。

    袁譚很不高興。幾萬人的大戰,你出兵兩千,敷衍我嗎?

    兩人不歡而散。

    送走曹昂,袁譚大發雷霆,辛毗卻很淡定。他對袁譚說,憤怒無補于事,擊敗孫氏父子,曹昂自然俯首聽命。當務之急是派人協助程昱穩住東平,牽制太史慈。

    袁譚覺得有理,下令兵曹從事李典率部進入東平協助程昱,李乾父子留兩千人守東緍,其他人迅速東進,準備參戰。本部則構筑陣地,調集糧草器械,準備強攻孫堅陣地,并派人聯絡附近各縣的世家豪強,要求他們派出部曲,帶著糧草趕來增援。陽奉陰違者,一律以通敵論處。

    一匹匹快馬奔出大營,一道道命令送往各縣,一隊隊人馬奔馳在方圓百里的大地上。大戰將起,附近諸縣人心惶惶,迫于袁譚的壓力,不少世家豪強選擇了支持袁譚,派出數量不等的部曲,帶著糧草,陸續趕往任城助戰,就連高平、騶縣都有人趕來,僅僅數日,袁譚又多了五千多人,總兵力達到四萬人。

    袁譚信心大增,傳令曹昂:我兵力充足,不需要你的增援了,你好好守住任城。

    接到命令后,曹昂連聲長嘆。袁氏的人脈果然非同小可,不管是孫氏父子,還是他們曹氏父子,都不能望其項背。

    陳宮卻非常淡定,讓曹昂稍安勿躁,靜觀其變。他對曹昂說,人多就有用嗎?兵在精而不在多,當年討董,袁紹等人坐擁大軍十余萬,取得的戰績還不如孫堅萬余人。孫堅只有萬人,袁譚本來就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征再多的兵也沒什么實際意義,此時發出征召令只是虛張聲勢,給自己壯膽罷了。一群烏合之眾,除了壯聲勢,什么也做不了。

    ——

    高平,張家大宅。

    張儉坐在堂上,一言不發。

    張艾、張芝全副武裝,站在階下。張艾慷慨激昂。“叔父,孫策豈能與四世三公的袁氏相提并論?對卑抗尊為不義,以弱抗強為不智,袁使君乃是李元禮外孫,袁氏嫡長子,袁氏若得天下,將來他就是……”

    “放肆!”張儉忽然大怒,長身而起,拎起面前的案,幾步趕到張艾面前,掄起案就砸在張艾頭上。“天子在長安,君明臣賢,中興在望,袁氏憑什么得天下?你再敢說一句,我就將你逐出張家門戶。”

    張艾猝不及防,被砸破了頭,頓時血流滿面。他捂著頭,看著暴怒如虎的張儉,臉漲得通紅,卻不敢說一個字。張芝見狀,連忙打圓場。“叔父,兄長一時失言,你不要和他計較。袁使君可沒有任何謀逆之意,倒是孫家父子明著尊奉朝廷,實際上卻割據一方,父子兩人霸著三州還不滿足,又覬覦我兗州,我們豈能坐視不理?再說了,那孫策不讀詩書,只知一味蠻霸,還派滿寵那酷吏來做高平令,這不是打我張家的臉嗎?叔父,不趁此機會出手,更待何時?”

    “你兄長貪穢亂陣,死得其所。”

    “子蘭,別說了,叔父根本不在乎兄長的死活,他說不定還看好滿寵呢。”張艾忍不住說道:“他當年殺侯覽一家,可不是和滿寵一副作派……”

    “你……”張儉氣得臉色鐵青,沖上去又要打。張艾這次早有準備,一步閃開。張儉追不上他,氣喘吁吁的說道:“你記得,張家最后這點根基如果毀在你的手里,我絕不會饒了你。”

    張艾很不服氣,反唇相譏。“張家的根基早就被你毀得差不多了。我們支持袁使君就是想重振家業,你倒好,不幫忙也就算了,只知道擺你這名士風度,有用嗎?”

    “有用的。”門口傳來一個雖然不怎么響亮,卻堅硬如鐵的聲音。張艾回頭一看,頓時臉色大變。院墻外面不知道什么時候多出一排全副武裝的士卒,人手一張硬弩,弩上弦,箭在弦,寒光閃閃,殺氣騰騰。一個人從正門走了進來,不緊不慢,正是高平令滿寵。

    張艾、張芝臉色煞白。“你……你來干什么?”

    滿寵也不理他,緩步走到階前,對張儉拱了拱手。“請張公回避一二。”

    張儉面色慘白,他看看墻頭的那些士卒,又看看慌作一團的張艾、張芝,嘆了一口氣,走下臺階,對滿寵躬身一拜。“請明廷高抬貴手,留我張家一絲血脈。”

    滿寵還禮,沉聲道:“張公放心,寵與張家有公義,無私仇。刑止有罪,不傷無辜。”
首頁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