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九章 袁紹的殺器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還沒看完,郭嘉先進來了,和蔣干打了個招呼,一屁股坐在蔣干身邊,探頭看了一眼孫策手中的紙卷,很是驚訝。“這是哪來的?”一邊說著一邊將手里的紙卷遞了過來。

    孫策接過來一看,也是關于袁紹與董越兩次戰事的詳細報告。之前有過簡略的報告,只有雙方大致兵力,勝負結果。這次增加了很多細節,同樣繪有地圖,但依然不如蔣干實地考察的結果來得得詳實。

    細作終究是細作,有些情報很難打聽得到。孫策想了想,問郭嘉道:“奉孝,你和你叔叔還有聯系嗎?”

    “有啊。”郭嘉從袖子里抽出另一個紙卷,遞到孫策面前。“這不,今天剛收到的家書。”

    “今天?”

    “嗯,就是將軍去中軍議事的時候收到的,我也很詫異。這么多年了,我這叔叔還是第一次主動給我寫信。離開鄴城之后,我多次派人給他送禮,他可都沒回過我一個字。”

    郭嘉笑了一聲,卻有些說不出的激憤。孫策知道郭嘉出自陽翟郭家旁支,郭圖才是大宗,一向不怎么看得起這個走偏門的族子。郭嘉從鄴城離開,本身就有和郭圖爭一口氣的成份,派人給郭圖送禮肯定不是想出賣他的信息。

    孫策沒有接郭圖的書信。既然選擇了相信郭嘉,那就相信到底。“你和他多聯系,必要的時候可以提供一些情報給他,保證他在袁紹身邊的位置。”

    郭嘉一點也不意外,應了一聲,只是將書信收回袖中的時候眨了眨眼睛,又不經意地揉了揉眼角。

    “奉孝,袁紹手下有多少強弩兵?”

    “一萬多,將近兩萬。”

    孫策大吃一驚。“這么多?”

    “袁紹手下的強弩兵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泰山兵,原本是王匡的部下,數量不多,大概兩千多人,比較悍勇。還有一部分是冀州各郡的郡兵,數量很多,有一萬五千多人,原本由趙孚、程奐統領,駐扎在孟津,對韓馥將冀州讓與袁紹很有意見,自然得不到袁紹重用,現在不知去向,可能是被殺了。”

    蔣干不解。“為什么一定是被殺?不愿意依附袁紹,難道不可能免官歸田里?”

    郭嘉笑笑。“子翼有所不知道,這兩人曾在袁紹面前示威,袁紹不會讓他們活著的。任何冒犯袁紹的人最后都只有死路一條。不管以前是敵人還是朋友,概莫例外。”

    蔣干聳了聳肩,覺得不可思議。

    孫策又問道:“袁紹帳下有多少騎兵,是不是有些重騎兵?”

    “袁紹帳下騎兵不多,就現在而言,應該不超過三千。將軍說的重騎兵應該就是披馬鎧的騎兵,那的確是袁紹手中的殺器。這些騎兵人馬俱著大鎧,防護非常嚴密,騎士與馬都是精挑細選的,大約有兩百多人,全是忠于袁紹的游俠兒,幾乎都受過袁紹的恩惠。”

    郭嘉輕笑一聲:“將軍,這些重騎兵可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若無袁紹般的財力,暫時還是不用考慮了。”

    孫策同意郭嘉的意見。重騎兵在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三國時出現,南北朝成為戰場王者,隋朝還有大規模的具裝甲騎,到唐代就不怎么聽說了。這其中既有重騎兵固有的缺點,也有經濟性的考量。戰爭就是燒錢,重騎兵更是冷兵器時代最燒錢的兵種之一。不僅人和馬的鎧甲貴,戰馬也是精挑細選的好馬,普通馬根本負擔不了那樣的重量。

    重騎兵在中亞盛行,那是因為中亞有優良的戰馬資源。體格較小的蒙古馬做重騎兵很勉強了,更別說中原馬。對于嚴重缺馬的他來說,重騎兵想都不用想。

    不過,怎么對付這些重騎兵卻必須提上日程。

    對孫策的擔心,郭嘉不以為然。“將軍覺得那些重騎兵在這里能發揮多大作用?過了黃河,這些重騎兵的戰力就損失一半。對于沖擊步卒陣勢來說,這些重騎兵和普通騎兵的區別不大,甚至可以說還不如普通騎兵。除了沖陣之外,他們什么也做不了。這些重騎兵真正的威力恰恰是對于普通騎兵,西涼軍遇到這些重騎兵還真是遇到了克星,難怪會一敗再敗。”

    孫策連連點頭。陳留一帶地勢比較低,水網縱橫,中牟附近就有圃田澤、博浪澤等大小五個沼澤,浚儀、滎陽也不例外,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這些重騎兵施展。曹操與袁紹最后的決戰就發生在這一帶,和這里的地形不利于騎兵施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說著,張纮走了進來。孫策暫時放下話題,將去參加會議的經過說了一遍,張纮聽完,頻頻點頭贊許。“將軍說得對,穩住洛陽對將軍非常重要,我們暫時還不宜與袁紹面對,給點糧食也是值得的。依我看,如果能順利拿下九江、廬江、江夏、南郡四郡,甚至進一步拿下荊州的江南四郡,還可以多給一點。朝廷畢竟是朝廷,忠于朝廷的人還是有的,即使是黨人也不例外。”

    郭嘉笑道:“先生對黨人還真是同情啊。”

    張纮也不介意。在對黨人的態度上,他和孫策、郭嘉有分歧,這不是什么秘密。孫策也說了,這是代溝,君子和而不同,大家求同存異,不要影響大局就行。

    “將軍,與西涼軍結盟,有兩件事不可不知。”

    “先生請說。”

    “其一,西涼軍殺戮過重,特別是潁川一帶,如果不能及時紓解,恐怕會引起誤會,連累將軍名聲;其二,并州貧瘠,這些年匈奴人不斷南侵,朝廷無力鎮服,一直是用賞賜安撫,每年需要花費近兩億錢。西涼軍如果打算占據并州,就算不要這么多,五六千萬也是需要的。對將軍來說,這不是一個小負擔。”

    孫策撓撓頭。僅糧食一項,他已經知道這個負擔不輕,還是沒有張纮想得周到。一年五六千萬,這可是割肉啊。

    郭嘉搖頭表示反對。“將軍不用過于擔心,我們不會白給他們錢,我們可以讓他們用戰馬來交易,如果每年花五六千萬就能解決戰馬來源,何樂而不為之?西涼人畢竟不是匈奴人,不能將他們看作蠻夷,自樹強敵。如果不是山東人自視甚高,輕視山西人,天下又何至于此。”

    張纮點頭贊同。“是啊,如果當初能對西涼人多一點寬容,對武人多一點寬容,也不至于釀成這樣的大禍。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將軍有志于天下,首先就要能包容天下。唯有包容并蓄,方能兼濟天下。”
第四百八十章 父母心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見郭嘉和張纮爭執,孫策并沒有阻止。分歧是客觀存在的,說出來比藏在心里好,互相刺激也許更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當然這也給他帶來了難處,他如果不能主動思考,也很容易被誤導。畢竟都是有情緒的人,不是全知全能,絕對客觀理性的機器,再聰明的人也會有偏見。

    張纮提醒的兩個問題客觀存在,西涼人名聲不好,而且生性野蠻、殘忍好殺,如果說殺人有時候還是迫不得已,把人用大鍋煮了,或者裹上浸有豬油的布活活燒死,只能說明他們的確不是什么好人。和這種人結盟不僅會有名聲影響,還要小心他們反噬。

    賈詡就是這種典型,他沒什么道義可講的,一切以保證自己的利益為先。

    孫策又想起了那個神秘人,便把賈詡送他項羽刀的事告訴蔣干,問他有沒有注意到相關的情況。蔣干一聽就明白了。他也一直覺得賈詡有事瞞著他,很多事不直接做決定,好像要和誰商量。開始他以為是牛輔、董越等人,后來發現牛輔、董越根本就是武夫,對賈詡言聽計從,他才懷疑到另有人在,幾次試探,卻一直沒能找到賈詡破綻。

    “賈詡滴水不漏,不過我也不是一無所獲。我和牛輔部下的張濟、李傕等人聊過,董卓手下除了賈詡之外,原本還有一個謀士叫李儒。賈詡隨牛輔出征,李儒留在長安,因為勸董卓警惕王允、呂布,受到董卓冷落,常留守郿塢,可能因此逃過了一劫。”

    郭嘉眉頭微皺。“是鴆殺弘農王的那個嗎?”

    “是的,他是左馮翊郃陽人,曾被征為博士,學問應該不錯,但出身一般,仕途一直很黯淡。董卓駐兵河東時,他趕來投效,那時候董卓麾下沒有智謀之士,對他言聽計從,托為心腹。董卓入洛陽之后的行動幾乎都是由他謀劃的。后來董卓欲收天下之心,大肆征召名士,他極力反對,才慢慢離心。”

    張纮撫著胡須,沉吟不語。郭嘉苦笑著撓眉。孫策倒是釋然。他已經猜到可能是李儒,只是不能確定而已。演義里說李儒與董卓幾乎同時被殺,但歷史上李儒當時并沒有死,李傕當政時還推薦他任侍中,被漢獻帝拒絕了。他帶著項羽刀逃到河東一點也不奇怪。

    孫策沒有太在意,一兩個謀士并不能起什么作用,他們必須要依附到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要得到充分的信任才能發揮作用。李儒再強,未必能強過賈詡,更不可能超過張纮、郭嘉,大可不必為他太操心,讓郭嘉留心這個人就是了。

    孫策隨即安排人送消息回汝南,讓孫堅、張昭送點船來,并聯系陳王劉寵,請他率領強弩兵護送。請劉寵出山的事由孫策來辦,朱儁已經以太尉府的名義出具公文,孫策奉命行事即可。

    說起來,朱儁畢竟讀書少,條條框框的不多,再加上形勢嚴峻,只要能為勤王幫上忙,孫策一提,他就同意辦了,省了孫策很多麻煩。有個太尉在上面罩著終究還是有點好處的。

    ——

    汝南,平輿。

    孫堅看著孫權、孫翊拉弓搭箭,連續射中立著的草人,露出欣慰的微笑。跟著陳王劉寵學習了兩個多月的箭術后,這些孩子的射藝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已經能十中五六,可以算上一個合格的弓弩手了。

    “伯符這個決定做得好。”孫堅滿意地點點頭,對一旁的吳夫人說道:“就算讓我親自來教,也不可能進步這么快。”

    吳夫人淺笑著,瞅了他一眼。“還真是難得聽你夸伯符,現在才知道他好?你在外征戰的時候,這個家都他在支撐。就連這豫州也是他幫你打理的,也沒聽你夸過他一句好。”

    “我兒子嘛,怎么可能差。”孫堅揪著修剪得整整齊齊地短須,露出幾分得意。“正因為伯符好,我才不能輕易夸張,要不然他會驕傲的。他那性子本來就張揚,再夸他幾句,尾巴還不翹上天了。”

    “這倒也是,這孩子別的都好,就是有些輕佻。說到底還是我失職,沒能督促他好好讀書。”

    “行啦,夫人你能將幾個孩子教成這樣,已經出乎我意料了。我們孫家就沒有讀書的種子。”孫堅轉過頭,看了一眼靜靜站在一旁的孫匡。“也就阿匡安靜些,將來也許能多讀點書,其他幾個沒一個安生的。”

    “阿翁,你是說我嗎?”孫尚香跳了過來,仰著脖子問道。

    “當然有你,特別是你,一個女娃娃整天舞刀弄劍,像什么話。”孫堅將孫尚香抱了起來,高高舉起,放在肩頭。嘴上雖然在責備,語氣中卻充滿了溺愛。幾個孩子中,孫尚香的箭射得最好,弓射十中七八,弩射十中八九,天生是個好苗子,孫堅以前還真沒注意她,現在卻是最寵這個小女兒。

    吳夫人沉下了臉。孫尚香見狀,吐吐舌頭,主動溜了下來。孫堅有些不高興。“夫人,尚香雖然不是……”

    吳夫人瞪了孫堅一眼。孫堅乖乖的把后面的話咽了回去。孫尚香卻笑道:“阿母,我知道,我知道,我將來是要做將軍的人,不能太調皮,我去騎馬了。”說完,轉身就跑了。

    孫堅眨眨眼睛。“她……剛才說什么?她要做將軍?”

    “伯符答應她的。”吳夫人哼了一聲:“你一有空就撲在軍營里,家里這幾個孩子,你除了看他們練武,還關心過什么。”說完,帶著侍女轉身走了,把孫堅一個人晾在那兒。

    孫堅很尷尬,剛想說什么,一個信使匆匆走來,在孫堅面前站定,雙手奉上一只銅管。

    “將軍,太尉府急令。”

    孫堅連忙接過,打開銅管,抽出里面的命令展開,掃了一眼,濃眉不禁一挑,一抹笑意從眼角綻放。“這小子,果然沒讓我失望。哈哈……”他轉身對孫河說道:“伯海,你看緊點,別讓他們受傷。”

    孫河躬身領命。

    孫堅帶上韓當和兩個親衛,翻身上馬,向太守府急馳而去。
第四百八十一章 討價還價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張昭正在忙碌,屋里來來往往的全是掾吏,大多手里都捧著公文,許劭等幾個大吏也在忙,一個個臉色憔悴,雙眼布滿血絲。秋收還沒完全結束,張昭就催他們行文各縣,催繳租賦,還要清查那些侵吞戶口、隱瞞土地的,一項項任務逼得他們團團轉。

    與孫策不同,張昭是大儒,引經據典,論說朝廷制度,他都來者不拒,許劭等人說不過他,又不敢和他耍蠻,真要逼急了張昭,等孫堅、孫策父子出現,情況可能更不利。每到這時候,許劭都期盼從兄許靖能回來接替他這個功曹之職,他是真的一天也不想干了。

    可惜,許靖一直沒回來,只給許虔回了一封信,孫堅、孫策以軍功起家,我和他們處不來,就不回去了。反正我家里也沒什么土地,不用擔心他搶,你們土地多,好自為之,千萬別惹他,白白送了性命。許劭看完這封信差點氣得吐血。許靖這分明是看他笑話,報當年被他逼得為人磨麥之仇。

    可是,讓許劭真的放棄功曹這個職位,他還真舍不得。功曹負責人才選拔,雖說眼下不能一言譽人,一言毀人了,可是全郡三十七城,大小數百個職位的決定權豈是說放就能放的。真要沒了權力,別人上位,許家會更倒霉。

    有恒產者有恒心,家族的命運就擱在他肩上,他做不到許靖那么灑脫。

    見孫堅大步走進來,許靖連忙站起身,雖然沒有迎上去,卻先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之前孫堅做豫州牧的時候,許劭嫌棄他是武夫,不愿意搭理他,由孫策代理過一段時間后,他覺得還是孫堅好糊弄。

    “孫將軍。”

    孫堅點了點頭,直奔張昭。許劭有些尷尬,看看四周,卻發現沒人注意他,又若無其事的去忙了。張昭正在看一份統計數據,聽到孫堅的聲音,頭都沒抬,只是招呼了一聲。

    “將軍先坐,我把這份記錄看完就來。”

    孫堅應了一聲,卻沒有坐,四顧打量著忙碌的掾吏,心里頗有幾分得意,萬萬沒想到汝南士族也有這么溫順的時候。孫策有功啊,整治了許劭,又請來了張昭這個讀書人,才能將汝南這樣的大郡擺平。汝南好啊,在籍戶口還有三十多萬戶,一百五六十萬口,比長沙強多了。

    張昭看完記錄,叫來一個小吏,吩咐了幾句,這才走到孫堅面前,臉色有些不太好。“將軍怎么有空到我這兒來?不是說好了嗎,九月份結束,十月份出征,這還沒到中秋呢。”

    孫堅也不解釋,把手里的命令遞了過去。張昭接過,掃了一眼,眼神微閃,眉心也跟著蹙了起來。命令并不復雜,不過數行字,他卻考慮了很久,起身請孫堅進后堂。隨即又命人把許劭請了過來。許劭跟了過來,張昭一邊走一邊和他低聲說話,又將手中的太尉府命令給他看。許劭看完了命令,還給張昭,也不說話,只是面露難色,不住的苦笑。張昭又和他說了幾句,還兩次拱手,神情懇切,許劭勉強應了,拱拱手,轉身回到前堂去了。

    孫堅站在廊下,看在眼里,心情很不好,卻又無可奈何。許劭是功曹,張昭是太守,可是看他們的態度,反倒是張昭在請許劭幫忙似的。事實也的確如此,許劭是汝南豪強的代表,如果沒有他的協助和支持,張昭什么也干不成。別說朱儁要一百萬石糧,一百石都危險。

    一想到那一百萬石糧食,孫堅也覺得肩頭沉甸甸的。孫策愿意支持朱儁,給他這個父親掙足了面子,他當然高興。可是這一百萬石不是那么好拿的,按照預估,汝南今年的收成不到兩百萬石,支付了大小官吏俸祿、郵驛供給之后,剩余的還不到一百萬石,供養父子兩人的大軍都有些難度。孫堅正指望著秋收之后用這些糧食拿下廬江、九江,補足缺口,如果給了朱儁,他這個指望就全落空了。

    他來找張昭,是想請張昭想辦法,可是看張昭這樣子,大概也不行。

    還得等伯符回來。孫堅暗自咬牙。要對付許劭這些人,還得伯符,張昭也不行。

    就在孫堅沉思時,張昭上了堂,請孫堅入座。在前堂,在許劭等人面前,他是汝南太守,當之無愧的主人。到了這里,他就只能請孫堅上座了。孫堅是征東將軍、豫州牧,是他的上官。

    “將軍來找我,應該是擔心供應了朱太尉一百萬石糧食之后,將軍就無米下鍋了吧?”

    孫堅點了點頭,咧了咧嘴角,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朱太尉是老臣,一心為國,不計個人得失,固然令人敬佩,卻也沒什么意外。討逆將軍能有這樣襟懷,卻著實讓我很意外。將軍有這樣的兒子,應該感到欣慰才對。”

    孫堅撫膝長嘆。“府君所言甚是。朱太尉是我的故主,他有心勤王,迎天子回京,我自然是贊成的,伯符能夠這么做,也是體諒我的一片苦心,我并無反對之意。只是這樣一來,汝南便無余糧可用,寸步難行,恐怕還要府君多方籌措,以免斷炊之困。”

    “這是我職責所在,不敢有所推辭。”張昭笑道:“不過,朱太尉只是說要支付一百萬石,并沒有說現在就要。他剛剛搶收了不少糧食,短期內不會缺糧。他現在最急需的應該是船,我們先把船送過去就行。等戰事結束,再分批送糧不遲。就算迎回天子,百官俸祿加上大軍開支,一個月也不過十余萬石。一百萬石至少可以分成五個月。有五個月時間,將軍應該足以拿下九江、廬江了吧?”

    孫堅恍然,一拍額頭,拱手笑道:“我真是急糊涂了,還是府君從容。”

    張昭笑道:“將軍,令郎雖然年輕,卻是個謹慎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他是不會輕易答應的。”

    孫堅大笑,眉眼間全是得意。“府君過獎了,府君過獎了。”他放下了心思,又關心起了張昭的政務。“我看許劭言語間不甚恭敬,是不肯支持朱太尉勤王嗎?”

    張昭笑得很從容。“將軍可知令郎為何如此慷慨,一開口就是一百萬石?”
第四百八十二章 少年老成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唉,還不是為我撐面子。”孫堅一邊拍著腿一邊感慨道,既得意又心疼。孫家有多困難,孫策有多困難,他就算不全清楚也能理解大半,若非朱儁是他的故主,孫策肯定不會這么大方。說不定還要從朱儁那兒撈點好處。

    “令郎這么做,的確有為君父分憂的考慮,但如果僅止于此,他就不值得將軍得意了。”張昭臉上掛著淺淺的笑。看向孫堅的眼神雖然溫和,卻多少有些一遺憾,還有一些說不出的憂慮。孫堅英勇善戰,但是他對政務一竅不通,大局觀更是一點也談不上。相比之下,孫策更有城府,甚至有城府得讓人心生不安。

    大漢有這么一個臣子,究竟是禍是福?

    孫堅不解其意。“哦,還請府君指教。”

    “將軍剛才也看到了,許劭對太尉府的命令不是很贊同,將軍想過為什么嗎?”

    “那還用說,自然是因為他們不肯出錢出糧。”

    “這當然是原因之一,卻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文書不是太尉府所出,而是司徒府所出,我想他們不僅不會反對,而且會全力支持。”

    孫堅眼神凌厲起來,正要說話,張昭擺擺手,示意他不要著急。“由公而言,太尉府掌兵事,不管民事,的確不能直接給汝南郡下命令,由司徒府下文書才是名正言順。這也是朱太尉將命令下達給你這個征東將軍,由你轉達的原因。由私而言,一百萬石超出了汝南能夠承受的范圍,有所抵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孫堅擰著眉頭,很是不高興,卻無法反駁。他沉默了好一會兒。“那府君能征收到了足夠的糧食嗎?”

    張昭胸有成竹。“將軍大可放心。只要朱太尉穩定了洛陽形勢,就算再難,我也能籌措好這一百萬石糧食,保證不會耽誤將軍的行動。將軍現在要做的就是準備秋后的戰事,爭取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拿下九江、廬江。這才是令郎全力支持朱太尉的原本。確保洛陽安全,袁紹的勢力暫時無法直接影響汝南,我們才能在汝南大規模的度田,清查被世家豪強隱匿的戶口。”

    孫堅很滿意。雖然他不知道張昭會用什么辦法,既然張昭這么說了,他就愿意相信他。其實他也不是相信張昭,而是相信孫策,相信孫策選擇張昭做汝南太守是正確的。

    得到了張昭的保證,孫堅滿意而去。

    張昭隨即安排人征集船只,送往戰場。

    ——

    孫堅回到大營,叫來了程普、黃蓋等人,又派人請來黃忠,一起商量要不要派人增援孫策。朱儁的命令中只有征調陳王劉寵和他麾下三千強弩兵的命令,沒有要求孫堅派人增援。孫堅在朱儁麾下大半年時間,知道除了孫策和曹豹的部下之外,其他各營的戰斗力都不怎么樣,面對袁譚和他所領的兗州兵,朱儁其實沒什么優勢可言。

    諸將意見不一,有的覺得應該支持,否則這可能是一場慘勝,特別是作為主力的孫策會損失很大。有的則覺得沒有必要,既然孫策沒有提要求,就說明他有把握,孫堅還是把精力集中在即將開始的戰事上好。如果來回奔波,將士們的體力肯定會受影響。

    決定不下,孫堅難以決斷,最后還是詢問黃忠的意見。他雖說是孫策的父親,但他和孫策一起作戰的機會不多,相比之下,還是黃忠對孫策的實際戰力更清楚。

    黃忠謙虛了幾句,謹慎地表達了自己看法。他說,孫策作戰往往謀定而后動,不會輕易與對手決戰。如果他覺得兵力不足,一定會主動要求增援。既然他沒說,暫時就沒有必要,增援只會增加輜重供應的負擔。況且不僅僅是汝南有兵,潁川、陳國、梁國都有駐兵,許縣還有屯田兵,隨時可以策應孫策。

    孫堅覺得有理,這才打消了增援的計劃。

    三日后,三百多只船趕到陳縣,與陳王、袁敏會合,進入陳留郡。張邈早就收到孫策的知會,知道這些人都是去增援的,不是攻擊他。收到消息后,他非常“震驚”,立刻率部阻擊,雙方發生戰斗。在陳王劉寵神乎其技的射藝面前,率先出戰的一千余人還沒能趕到水邊就被射倒了幾個,嚇得紛紛駐足,不敢進入射程之內。

    張邈派人敲鑼打鼓的喊了一陣就放棄了進攻,一邊率部尾隨,一邊派人通知袁譚。

    ——

    袁譚手一抖,琥珀色的灑液險些潑出來。他不動聲色的吸了一口氣,又慢慢吐出來,與辛毗交換了一個眼神,眼神中既有欣喜,又有不安。

    孫策來了援兵,是真是假?如果只是張邈不想參戰的借口,那也就罷了,反正也沒指望他出力。如果是真的,那可有些麻煩。眼下雙方實力相當,他還有取勝的機會。如果孫策再增兵,主動權就不在他手里了,勝負要由孫策說了算。

    辛毗拿起張邈的書信,紙是上好的南陽紙,看來張邈是一點也不遮掩他和孫策的關系啊。這倒也是好事,可以證明他沒必要說謊。他將張邈的信看了一遍,又問送信來的人。

    “敢問足下姓名鄉里,在太守府任何職?”

    “小吏衛恂,無字,陳留人,出自行伍,在太守府任兵曹吏。”

    “兵曹吏?”辛毗很驚訝。通常來說,做使者的都是擅長辭令的讀書人。“那你是怎么成為使者的?”

    衛恂猶豫了片刻。“是……高文惠向府君推薦的。”

    辛毗很茫然,他不認識這個人。袁譚想了想。“是陳留圉縣高家的高柔嗎?”

    “正是。”

    袁譚點點頭,對辛毗解釋了一下高柔和高干的關系,特地點明了他的法家學問。辛毗哦了一聲,沒有再說什么,眉宇間卻有些鄙視的意思,張邈真是急了,居然讓一個文法吏推薦的行伍賤人擔任使者,可見沒什么人才可用。當然了,這也可能是張邈藏拙,不想讓真正的人才出現在袁譚面前。和袁譚相比,他的號召力不夠,人才很容易被袁譚搶走。

    “既能為使,想必張府君對你很是信任。你可曾親眼看到豫州來的援軍?”

    “隨張府君出征,親眼所見。”

    “有多少船?”

    “三百五十一只,前后二十余里。”

    “如此長的隊伍,又是沿水而行,如一字長蛇,防守必然首尾難以兼顧,張府君居然無法截住?”

    衛恂早有準備,拱手施禮。“請使君賜以紙筆。”

    袁譚不解,卻還是讓人拿來紙筆。衛恂拿起筆,畫了一個示意圖。袁譚和辛毗一看就明白了。袁譚苦笑一聲:“久聞這位陳王劉寵善戰,果然名不虛傳。朱太尉調他參戰,這是要占著浚儀不走嗎?”
第四百八十三章 慷慨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辛毗沒吭聲,但眼中的憂慮卻濃得化不開。

    浚儀四通八達,水陸縱橫,水路尤其發達,沿陰溝水、鴻溝水可入大河,沿浪蕩水南下經陳國、汝南可入淮,沿汳水東下經梁沛入徐州,直抵東海。陳留郡的重要地位有一大半落在浚儀,如果朱儁想控制東南,浚儀無疑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戰略要地。

    如果考慮到孫策在豫州的部署,結果已經呼之欲出。

    袁譚見辛毗臉色難看,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不幸而言中,也嚇出一身冷汗,覺得形勢嚴峻。張邈和父親袁紹離心離德,和自己恐怕也沒什么信任可言,只是心照不宣罷了。圍城這么久,他一直游離于戰場之外,不聽調遣,現在又看著陳王劉寵輕松進入陳留,自然是和孫策達成了什么協議。

    陳留已經不是兗州的,而是豫州的。

    袁譚強作鎮靜,讓人帶衛恂下去吃飯,他和辛毗四目相對,連討論的興趣都沒有。根本沒什么必要討論啊,朱儁的意圖太明顯了。

    劉表突然闖了進來,急急說道:“使君,陶謙出兵攻取了費縣、南武陽,南城可能也丟了。”

    袁譚騰的站了起來,愣了片刻,轉身找出地圖,鋪在案上,找到費縣、南武陽的位置,一拍案幾,震得案上的筆硯跳了起來。

    “半個泰山丟了!這個老賊,下手真是狠啊。”

    泰山郡十二城,費縣、南武陽和南城僅占四分之一,人口甚至還不足四分之一,但三城深入徐州境內,原本就是為了牽制徐州,現在被陶謙突然奪走,兗州再想攻擊徐州就難了,中間還隔了個魯國,而魯國屬豫州,孫策肯定不能讓他越過魯國去攻擊陶謙,況且那里還是一處山地,很難通行。

    陶謙這個時機選得真好,讓他有苦說不出。三個縣是小事,讓他挨了打還無法還手更難受。

    袁譚很沮喪。出鎮兗州果然不是什么好差事,三面受敵,能自保就不錯了,談什么發展壯大。

    見袁譚臉色不好,甚至忘了請他入座,劉表訕訕地站在一旁。辛毗看在眼中,離席而起,請劉表入座,笑道:“景升兄,你曾經和孫策對陣過,依你之見,這會不會是孫策的主意?”

    劉表想了想,點頭道:“的確有這個可能。他欲解浚儀之圍而不得,讓陶謙發起攻擊,誘使君東進,他才有機可趁嘛。上次劉備欲取豫州時,他就曾和陶謙聯手,再來一次也沒什么奇怪的。”

    袁譚也慢慢恢復了平靜,看看辛毗,又看看劉表。“依二位之見,我應該怎么辦?”

    辛毗看向劉表,請他先說。劉表拱手道:“敗軍之將不敢言勇,還是佐治你說吧。”

    辛毗謙虛了兩句,說道:“不管陶謙攻取三城是不是策應朱儁,這其實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泰山深入徐州,費縣南下二百余里就是徐州州治所在的郯縣,若不拿下三城,陶謙如何能心安?以我看來,這其實正是陶謙心虛,擔心使君對徐州不利,所以才會趁機出手。”

    袁譚勉強笑了笑。他知道辛毗在替他掩飾。不過辛毗說得有理,那三個縣深入徐州,對徐州威脅極大,陶謙為自保計,也有足夠的理由搶占三城。

    “陶謙得此三城,不過自保而已,卻很難威脅兗州。只要成縣、梁甫還在我們手中,他就很難前進一步,使君大可坐視不理,將計就計,在浚儀布一個陷阱,先擊潰朱儁、孫策。”

    劉表連連點頭。“佐治此計甚妙。”

    袁譚也高興起來,連聲催促道:“佐治兄,你仔細說說,我們怎么布這個陷阱。”

    辛毗湊了過來,拿起筆,飽蘸朱砂,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又畫了一個血淋淋的叉。

    ——

    孫策擔心陳王會遇到危險,率領親衛營迎出三十里,才知道張邈真的夠朋友,已經幫他完成了任務,一路護送陳王至此,看到他來了才率部離開。

    再次相見,陳王很感動。不用孫策說,他也知道這次有機會率部出征是孫策的建議。身為陳王,他這么做肯定不合制度,將來也難免會被人非議,可是有太尉府的命令,有勤王的大義,沒人能把他怎么樣。天下大亂,朝廷衰弱,正是需要他這個宗室襄助的時候,想必天子也不會太拘泥于成法。

    孫策與陳王暢談一番,說明了請他來的用意。朱儁雖然沒有明說,但他選擇送糧食進浚儀而不是接應黑山軍脫圍,已經有據浚儀為已有的打算。可是要達成這個目標并不容易,浚儀的位置太重要了,就算袁譚答應,張邈也不可能答應。

    至于孫策本人,他也不愿意。朱儁占據了浚儀,以后向豫州開口要東西就方便了,等于打通了一根血管,豫州的血將源源不斷的流向洛陽這個無底洞。只是這樣的話他不會對朱儁說,更不會對陳王劉寵說,他甚至根本不需要說什么,他只要不作為,朱儁就很難達成目標,就算暫時奪取了浚儀也很難守住。

    孫策又和袁敏談了一會。這次陳王不僅帶來了三千強弩手,還有五百刀盾手。這五百人是袁敏親手訓練的,左手持鉤鑲,右手持長刀,結陣而斗,戰斗力不弱,是難得的步卒。看到這些步卒,孫策就明白了袁敏的意思,他對沒當成教頭很遺憾,所以自己訓練了一些人,展示自己的武技和練兵能力。

    “有了你和這五百人,大王的安全就有保障了。”孫策拉著袁敏的手臂,親熱地說道:“我非常感謝,無以為報,撥五百套新甲、六百口新刀給你,助你一臂之力。”

    陳王和袁敏又驚又喜,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笑出聲來。

    “多謝將軍慷慨,孤感激不盡。”陳王拱手施禮,越看孫策越歡喜。這可是一筆厚禮,南陽的甲胄、長刀都是眼下最好的裝備,有錢都未必買得到。孫策一開口就是五百人的裝備,太給他面子了。由此可見,當初接受孫策邀請,教他的弟弟妹妹習射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

    陳王只是欣慰,袁敏卻是感激涕零,一揖到底。“多謝將軍厚賜,敏誓死捍衛大王,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首頁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