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四章 無隙不鉆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打量著路粹,又看看手里的信。

    “這是路君的大作吧?”

    路粹矜持地笑笑,不承認,也不否認,心里卻多少有些得意。蔡邕給他寫過信,讓他輔佐孫策,但他拒絕了。現在孫策一眼就看出是他的文章,自然是蔡邕在孫策面前提過他的文章。蔡邕是當世大儒,能在別人面前提他的文章是對他的一種認可。在孫策面前,他有足夠的底氣。

    像我這樣的人,你怎么可能請得到。

    孫策將路粹的得意看在眼里,不禁暗自發笑。這么一個無行文人,不知道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會寫幾篇文章嘛。你難道不知道老子手下現在也有張昭、張纮兩支筆嗎?何況你的老師蔡邕都被老子忽悠來了,你有什么好得意的。當時請你,只是想應個急而已,你還以為缺了你就不行?

    不過,對于這種自以為是的貨色,孫策一向不介意再燒一把火,讓他更膨脹一些。

    “說起來,我與曹子修還是有仇的,曹子修能捐棄舊怨,重修于好,又派人送來典韋的家人,這其中必有路君的勸說之功。大恩不言謝,南陽新紙五百枚,聊表謝意。希望這些紙能借路君佳作流傳后世。”

    孫策一擺手,有人送來一只竹匣,里面是五百張新紙。南陽已經普及新紙,幾乎淘汰了竹木簡和縑帛,但對其他各郡來說,紙還不多見,是送禮的上好選擇,特別是對路粹這樣的文士來說。即使是到了東晉甚至宋代,送幾張好紙也是一個大人情。

    果然,路粹被撓到癢處,難得地露出了幾分笑容。“多謝將軍。”

    “路君,你是陳留名士,見多識廣,我能否向你請教一個問題?”

    “將軍請說。”

    “袁顯思臨兗州,是準備東進,還是準備南下?”

    路粹打量著孫策,看到了孫策眼中藏得不夠好的憂慮,不禁微微一笑。袁譚入主兗州,孫策緊張了,怕袁譚打豫州的主意。這么說來,他到陳縣來并不是為了進攻,而是怕袁譚進攻豫州。想到曹昂的緊張,他便有些不屑。

    “朝廷有三互法,袁使君是不可能臨豫州的,將軍大可放心。”

    孫策一拍額頭,擺出一副如夢初醒的模樣,干笑了兩聲,又命人送上一匣紙。“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小小謝意,請路君不要推辭。”

    路粹坦然受禮,心里對孫策更加鄙視。白癡啊,袁譚不能做豫州牧,其他人不能?說起來,會是誰呢?路粹一下子動了心思。如果袁譚拿下豫州,誰會是豫州牧?主動一下,說不定我也有機會喲。即使沒有機會做豫州牧,做個潁川太守、汝南太守也行啊。

    “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請路君回復曹子修,我奉朝廷法令,無意進入兗州,此次來陳國只是行使我的本職,巡視各郡國,并無他意,切莫誤會。如果路君有機會見到袁使君,也請代我向他致意。我身臨豫州,無以無報,愿舉他為茂才,以結盟好。”

    茂才也是舉薦一種,與孝廉相似,但孝廉按人口比例來,每二十萬口舉一人,各郡太守都有權力,人數相對多一點,像汝南郡多的時候十幾人,少的時候也有七八人。茂才就少了,每州一年限舉一人,比孝廉更難得。對孫策來說,這絕對是送給袁譚的一份大禮。他舉曹昂為孝廉,曹昂都要派人致謝,他舉袁譚為茂才,就是袁譚的舉將,袁譚于禮也應該感激他一下。

    歷史上,劉備任豫州牧時就舉袁譚為茂才,他后來兵敗去投袁紹,經過青州,時為青州刺史的袁譚就派步騎相迎。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世家子弟——就講究這一套。換成郭嘉,他才不在乎這樣的虛名呢。

    路粹一口答應,帶著兩匣紙和孫策送給曹昂的禮物,告辭而去。孫策讓蔣干送路粹,兩人都是名士,有共同語言。論文章,路粹略勝一籌。論口才,蔣干完虐路粹。兩人說了半天,路粹便將蔣干引為知已,甚是惋惜蔣干明珠暗投,很隱晦地說,如果蔣干有心改換門庭,他可以代為引薦。

    蔣干“受寵若驚”,看看四周,說道:“兗州人才濟濟,又有像路君這樣的英俊,我能有機會嗎?”

    路粹本來就有心去見袁譚,現在蔣干送來一個借口,他正中下懷,拍著胸脯,大包大攬,讓蔣干等他的消息。蔣干“感激不盡”,將路粹哄得眉開眼笑,大有指點江山,舍我其誰的豪邁。

    蔣干更加熱情,一送再送,一直將路粹送出郡縣。這一路上,他舌燦蓮花,將路粹知道的那點事挖得一清二楚,結合郭嘉細作打聽來的情報,他對陳留的事比路粹還清楚。路粹卻還蒙在鼓里,一副要救蔣干于水火的熱心腸,渾不知已經將整個陳留的底細都賣了。

    與路粹分別之后,蔣干一路急行,趕回陳縣,立刻向孫策匯報。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一個異常現象:張邈身為陳留太守,卻沒有主動去拜見袁譚,也沒有及時派使者去,而是等到曹昂去請示才順水推舟,這里面有文章。

    郭嘉隨即提到一件事:韓馥讓出冀州后,被袁紹逼迫,不敢在冀州停留,就去投靠張邈,后來又死在陳留。這件事是袁紹逼張邈干的,還是怎么回事,沒人說得清。但這個罪名落在張邈的頭上,張邈不可能一點想法也沒有。

    河內人朱漢只是因為打折韓馥兒子的腿,就被袁紹殺了。現在韓馥本人都死在張邈眼皮子底下,張邈能不擔心袁紹把逼死韓馥的罪名栽贓到他的身上?他要讓袁譚去見他,也許就是要出一口惡氣,讓世人看看,他并不仰袁紹鼻息行事,韓馥的死與他無關。

    “袁譚很可能會來陳留拜見張邈,進一步坐實世人的猜疑。”郭嘉分析道。

    孫策卻有另一個看法。

    歷史上記載,袁紹曾經想殺張邈,卻又不想自己動手,就派曹操去干,卻被曹操拒絕了。這件事是真是假,不太好說。陳壽寫史的資料是依據魏人的記載,袁紹曾經是曹操的舊主,又是他最大的敵人,史書中對袁紹的事多有曲筆,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少,有時候不能完全取信。

    張邈這個人也怪,與袁紹、曹操都曾經是好朋友,但最后都反目成仇,還死在曹**上。從各種跡象來看,他簡直就是在亂世中無可適從的名士典型。他要逼袁譚主動去見他,明顯帶有名士習氣,袁紹如果不待見他,讓袁譚趁機搞他一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袁譚有沒有可能要逼張邈讓出陳留?朱靈的大軍可就在酸棗。”

    郭嘉也有此意。“將軍,不管有沒有這個可能,只要他們互相猜疑,我們就有機會。我們可以張邈聯系一下,施以離間之計。如果能將張邈拉攏過來,潁川、汝南就安全了。”

    孫策看向蔣干。“子翼,又要辛苦你了。”

    蔣干大笑。“此乃份內之事,何苦之有!”
第四百一十五章 團結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得知袁譚將臨兗州,孫策就知道自己給自己挖了半個坑。沒有了曹操,袁紹掌握兗州的難度沒有增加多少,卻無意中消除了一個隱患。他本來以為袁譚太年輕,用兵又不如曹操,未必能掌握兗州,但他隨即就發現低估了袁家的影響力,兗州士族幾乎望風而歸,袁譚比歷史上的曹操入主兗州還輕松。

    直到這時候,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四世三公的雄厚人脈。

    漢代去古未遠,二重君臣思想的遺風還很明顯。天子是君,上司也是君,而且靠得更近,忠于天子,也要忠于上司以及曾經的上司,在兩者發生沖突的時候,天子常常是被拋棄的另一個。原因很簡單,天子太遠,恩澤惠及不到民間,而上司卻可以直接決定你的榮辱。

    比如說孫策舉曹昂為孝廉,舉袁譚為茂才,這就是施恩。從二十萬人中推薦一個孝廉,從一州幾百萬人中推薦一個茂才,這樣的恩惠誰能輕易忘記?你可以不接受,但你卻不能恩將仇報,否則就違反了公共道德原則。張昭寧可坐牢也不接受陶謙的辟除,但陶謙死了,他還得為陶謙寫悼文,就是這個道理。

    天子當然可以給更多的恩惠,但是那樣的機會太少了,數量遠不及三公、州牧刺史、太守這樣有自主辟除的官僚。三公是官僚的頂端,施恩的權力更大,再加上四世三公,繁衍的人脈網絡極其驚人,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比天子提拔的人多不知多少倍。

    廬江周家就是袁家故吏。周瑜可以選擇既不支持袁紹,也不支持袁術,但他卻不能明著反對。孫家父子也是如此,所以當袁術作死稱帝的時候,孫策才會第一時間勸阻,并趁機與之決裂。即使如此,他后來也沒能完全擺脫袁術的影響。

    挾四世三公之威,袁譚一入兗州,兗州的士族就表示擁護。就算對袁家不以為然的也選擇閉嘴,不會主動與袁家發生沖突,否則不用袁譚說話,兗州士族就不會放過他。不管袁譚最后能不能在兗州站穩腳跟,至少目前他沒遇到什么阻力。

    如果說有阻力,那就是黃巾和孫策。

    孫策不會選擇主動與袁譚發生沖突。汝南是袁氏大本營,也是黨人的大本營。他如果與袁譚發生直接沖突,汝南立刻就會大亂。袁紹官渡之戰時,汝南三十七城,只有李通控制的朗陵、陽安拒絕了袁紹的邀請,剩下的三十五城全都支持袁紹,逼得曹操在兵力緊張的情況不得不抽調曹仁前往汝南平叛。

    這還是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下。

    那種莫名其妙的人王霸之氣迸發,名將名士納首便拜的橋段只是笑話,不能當真的。孫策對此有清楚的認識,也有長期的心理準備。他抱著能不沖突就不沖突,有機會撈實惠就撈實惠的既定方針,盡可能將對決推遲。在做好準備之前,他不介意藏起鋒利的爪牙,露出人畜無害的微笑。

    比如舉袁譚為茂才的同時,他也不放過離間張邈與袁譚的機會。陳留郡在前,潁川和陳國就成了后方,他就有更多的周旋空間。陳留是糧倉,更是天下聞名的紡織中心,就連天子的朝服都在襄邑制造,而陳留種植的染料植物同樣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支援。將來荊州要發展紡織,需要陳留的染料供應。

    這么一塊肥肉,如果有機會抓在自己手里,孫策自然不會客氣。

    三個很快商量好了行動計劃,蔣干趕往陳留,說服挑撥張邈,孫策則帶著親衛營趕往潁川,在視察潁川屯田的同時,尋找機會與張邈見面,并造成他與張邈有約的假相。

    蔣干對這份工作抱有極高的熱情,帶著典韋和二十名義從出發了。

    孫策來到了陳王府,求見陳王劉寵。

    孫權、孫翊和陸議三個年齡稍長些的少年正在練習張弓,孫匡、孫朗和孫尚香則在堂上陪劉寵陪投壺。孫尚香一箭投中,興奮得雀躍不已。見孫策走來,她飛奔過來,拉著孫策上堂。

    “大兄,大兄,你看,我投中了好多。”

    孫策向劉寵躬身施禮,笑道:“叨擾大王了。”

    劉寵撫著胡須,笑容滿面。“不妨事,不妨事,有這幾個孩子陪著,孤都覺得自己也年輕了幾歲。孫將軍,這幾個孩子資質都不錯,但是最佳的還是你這個妹妹,只可惜是個女子。”

    “為什么可惜是個女子?”孫策坐了下來,摟著孫尚香。“我妹妹練好了射藝,將來也可以做將軍。”

    劉寵大笑。“將軍豁達。”

    “我不是和大王開玩笑,我是真的這么想的。”孫策很嚴肅,聲音不大,但很堅決。“大王,我說句不該說的話,劉氏有大王這樣的宗室而不能用,不亡簡直沒有天理。”

    劉寵笑容一僵。“將軍……這是何意?”

    “大王能有今天的射藝,天賦固然是一方面,衣食無憂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那么多錢糧、弓矢,再加上大王的勤學苦練,這才成就大王這樣的高手,卻只能閑置,陪小兒投壺,這不是浪費嗎?其他人未必有大王這樣的射藝天賦,但他們也可能有其他的天賦,如果都能發揮出來,宗室人才濟濟,有哪一個世家能夠威脅朝廷?要說世家,皇室才是最大的世家。”

    劉寵眉心微蹙,沉吟不語。

    “大王應該聽說過木學堂吧?”

    “略知一二,聽說四輪馬車就是木學堂的杰作。”

    “木學堂能有今日,關鍵不在我,而在黃承彥父女。可惜大王的興趣是射藝,而不是木學,否則我在陳縣建一個木學堂,請大王主持。我每投入一錢,將來就能產生三到四錢的收益,包賺不陪。到時候大王坐擁巨富,可能連食邑都不放在眼中了呢。”

    劉寵若有所思,一聲嘆息。“將軍這么一說,孤也覺得挺遺憾的。”

    “我給大王一個彌補遺憾的機會吧。”

    劉寵眼神一閃,盯著孫策。

    “大王的兒子中,有沒有對木學或者古文字感興趣的?可以讓他們去宛城游學。其他的也行,宛城人才濟濟,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互相切磋。”

    劉寵搓著膝蓋,猶豫了好一會兒。“將軍,不瞞你說,孤……真的動心了。你容孤與王后、諸兒商量商量,再給你答復,如何?”

    “不僅是諸兒,諸女也可以啊。大王,既然要邁出移風易俗的這一步,何不邁得大一點?”

    劉寵看了孫策片刻,濃眉漸漸揚起,微微頜首。
第四百一十六章 誠意滿滿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蔣干站在張邈的面前,微微欠身,拱手施禮。他長得好,臉上充滿自信的光芒,張邈一看就非常欣賞,立刻請蔣干入座,態度也非常和藹。

    “沒想到孫將軍麾下居然有你這樣的人物。”

    蔣干笑笑。“明府謬贊,愧不敢當。孫將軍麾下像我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孫將軍本人更是難得一見的青年才俊,不僅文武雙全,而且禮賢下士,胸懷寬廣。不論敵友,皆能以禮待之。”

    張邈和張超互相看了一眼,不禁搖了搖頭,面露失望之色。他們本來還覺得蔣干人品不錯,沒想到一開口就是阿諛奉承之詞,實在有失士子風度。這樣的人,不提也罷。

    蔣干是人精,豈能看不懂張邈兄弟的潛臺詞。他故意這么說,就是要挑起他們的情緒,然后才好見招拆招,化解張邈兄弟的防范心理。張邈與袁紹再有矛盾,畢竟明面上還奉袁紹為盟友,而孫策卻是敵人。

    “聞說明府與南陽何伯求相交甚厚?”

    張邈點了點頭,卻沒說話。他對蔣干的觀感不佳,不想與他多說一句話。

    “那明府知道何伯求現在在哪兒嗎?”

    張邈微怔,隨即打起了精神。何颙本來在長安,后來由荀攸陪著回了南陽,之后就沒消息了。“難道……他也在孫將軍麾下?”話一出口,就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能。何颙是有名的黨人,和袁紹的關系不是一般的好,孫策在南陽打擊豪強,何家也在其列,他怎么可能和孫策共事。

    蔣干大笑,搖搖頭。“那倒沒有,不過他人在孫將軍治下倒是不假。”

    張邈心情激動起來,顧不得對蔣干的印象,急聲問道:“他在哪兒?”

    “宛城,本草堂。”

    張邈更加緊張。“他身體不好?是不是受傷了?”

    “身體的確不太好,卻不是受傷,而是多年操勞所致。不過沒關系,有本草堂的名醫為他調理,現在已經好多了。怎么,他沒給你寫信?辛佐治可是時常有消息發往鄴城的,明府一點消息也沒聽到?”

    得知何颙無恙,張邈長出一口氣,但心情隨即又黯淡下來,心中疑云大起。何颙在南陽這么久,辛毗又時常有消息送往鄴城,我在陳留卻沒得到一點音訊,何颙的眼里只有袁紹,沒有我張邈啊。是不是他已經知道我和袁紹不睦的事,所以要避嫌?又或者是袁紹要求他這么做?他從長安來,與曹孟德肯定見過面,也許是曹孟德把我與袁紹發生沖突的事告訴了他?

    張邈心潮思伏,張超擔心他露出破綻,連忙說道:“蔣君來陳留是游學,還是有使命在身?”

    蔣干擺擺手,接著張超的話題往下說。一看張邈這眼神,他就知道猜測不錯,張邈和袁紹之間不僅有隔閡,而且隔閡還不淺。

    “自然是有使命在身。孫將軍代父領豫州牧,巡視各郡,很快就要來新汲、許縣一帶查看屯田的情況。他仰慕明府八廚之名,派我來見明府,希望有個機會當面請教,順便再談一點生意。”

    聽說孫策要到新汲、許縣,張邈頓時緊張起來。新汲、許縣靠近陳留,隨時可以進入陳留郡,而且離陳留縣也很近。孫策雖然年輕,卻是善戰之輩,連徐榮都被他擊敗,張邈又豈敢掉以輕心。

    “談生意?”

    “沒錯。孫將軍苦于糧食不足,打算在許縣屯田,但是安置流民也需要一大筆糧食,目前還沒有著落。陳留是有名的糧倉,我們想從陳留購買一些糧食救急。陳留衣被天下,蓼藍和染紺的種植天下聞名,我們還想從陳留買染料,不知道明府有沒有興趣?明府名列八廚,常救人之急,想來不會拒絕我們這點請求吧。”

    張邈頓時來了精神。張家是有錢,但誰會嫌錢多?八廚之名不是好做的,那可是拿錢來堆的。孫策在南陽搞木學堂,搞紙坊,新式的四輪馬車和紙張已經在陳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他也想買一些呢。孫策愿意和他做生意,他求之不得啊。

    “蔣君請坐。”張邈熱情的邀請道。

    “不急,還未奉上薄禮,豈敢為座上賓。”蔣干開了個玩笑,命人送上準備好的禮物。

    新紙一匣,新刀一口,海鹽一斗。

    看了禮物,張邈兄弟更加相信蔣干的話。這是有備而來啊。張邈拿起新紙,贊不絕口。張超則用指頭拈起一點鹽,送到嘴邊嘗了嘗,也露出欣慰的笑容。“沒錯,就是這個味道。”他不久前剛從廣陵太守任上卸任,對海鹽并不陌生。蔣干帶來的鹽的確是海鹽,但是更干凈,味道也不像他以前嘗過的那么苦。

    “這鹽什么價?從海邊運來,價格不低吧?”

    蔣干賣起了關子。“明府請放心,孫將軍與人做生意,從來不會讓朋友吃虧。具體什么價,我不太清楚,明府可以與孫將軍面談。”

    張邈哈哈一笑,避而不論。他暫時還沒有與孫策見面的打算。他又拿起那口刀,拔出一半,脫口而出。

    “好刀!”

    張超湊了過來,一看那雪亮如銀的刀身,也贊了一聲。他從張邈手上接過刀,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卻沒看到銘文,不禁大奇。“這是什么寶刀,為何無銘?”

    “敢教明府得知,這不是什么寶刀,這只是將軍麾下將士普遍裝備的環刀。”

    張超頓時沒了興趣,將刀擱在案上。一口普通的環刀也能當禮物送人?

    蔣干也不生氣,伸手取過刀,對廊下的衛士招了招手,示意他來試試刀。衛士請示了張邈,拔出環刀。雙刀并舉,“嚓”的一聲輕響,衛士手中的刀已經斷為兩截,半截刀落在地上,金屬交鳴之聲久久未絕。

    張邈大驚失色,扶著案,長身而起。

    “這真是孫將軍麾下普通將士裝備的環刀?”

    蔣干并不急著回答,雙手舞刀,一口氣將衛士手中的環刀砍成數截,這才將手中刀遞到張邈面前。連續砍擊了七八次之后,這口刀的表面才有一些劃痕,刃口也出現了兩個米粒大的缺口。

    張邈、張超相顧失色。如果孫策部下將士真的全部裝備這樣的戰刀,對陳留的威脅又大了幾分。

    “明府,這刀如何?”

    “好,好。”張邈眼珠亂轉,額頭、鬢角沁出細汗。

    “明府有興趣采購嗎?量大從優喲。”

    張邈瞪著蔣干,轉驚為喜。這樣的刀也賣?孫策還真誠意滿滿啊。
第四百一十七章 由名士到能吏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張邈當然想要。陳留是塊肥肉,誰都想來咬一口。朱靈率領一萬大軍駐扎在酸棗遲遲不走,袁譚又來了,袁紹心里打什么主意,張邈清楚得很。他自知沒有用兵之能,可是如果能裝備一些上好的兵器,總能增長一些戰斗力,多一些自保的能力。

    有了共同利益,話題立刻輕松起來。蔣干告訴張邈,南陽不僅可以提供新式馬車和紙,還可以提供鹽和鐵器。孫策和徐州的大賈聯手,要從徐州運鹽,質量好,價格公道。張邈求之不得,比起馬車和紙,鹽和鐵更重要,這都是必備之物,尤其是亂世。

    孫策肯賣鹽和鐵,說明他真的沒有敵意,否則誰會將利刃授人?

    身為陳留太守,強敵環伺,張邈正在愁腸百結之時,孫策送來了善意,張邈豈有拒之門外的道理。他心思活泛起來,拐彎抹角的打聽孫策的用意。無利不起早,孫策突然給他送好處,這里面肯定有原因啊。

    論口才,張邈兄弟兩人加起來都不是蔣干的對手,他們一開口,蔣干就明白了。

    “不瞞明府,孫將軍雖然在戰場上無敵,但是他在豫州卻是步履難艱。若非如此,就算知道明府是友非敵,他也不可能出售這樣的利器。”

    張邈擺出一副關心的模樣。“孫將軍究竟遇到了什么樣的麻煩?也許我能幫點忙。”

    蔣干猶豫了好一會兒,還是搖搖頭。“唉,不說也罷。”

    他不肯說,張邈更想聽了,變著法兒的催促。蔣干無奈,吞吞吐吐地說道:“明府可知道幾個月前,劉備曾奉袁本初之命任豫州牧?”

    張邈當然知道,但他卻裝出一副第一次聽說的樣子,驚訝不已。“有這事?”

    “可不是嘛。孫將軍也覺得很奇怪,但兵臨城下,他也不能坐視劉備入侵,便率軍迎戰。打敗劉備并不難,徐榮都被孫將軍擊敗了,區區劉備又算得了什么。但大軍糧草供應卻是個大難題,虧得陶徐州慷慨解囊,支援了五萬石糧,這才解了燃眉之急。現在劉備雖敗,袁譚又來,孫將軍捉襟見肘,只好向明府求援了。”

    張邈連連點頭。孫策擔心袁譚?這可太好了,我們就有合作的基礎了啊。

    “汝南是大郡,人口數百萬,難道孫將軍還沒有足夠的糧草?”張超故作不解地搖搖頭。

    “汝南……”蔣干搖搖手,不想再說了。“算了,算了,不提這些事。孫將軍一片誠意,還請明府明鑒。現在已經是五月末,秋收即將開始,大戰將啟,我們不能耽擱太久。如果明府愿意施以援手,將來明府但有所命,孫將軍一定在所不辭。”

    張邈笑了。蔣干一提汝南就傷心,這原因還要說嗎,他又不是聾子。孫策與許劭發生沖突,汝南世家豪強不肯與他合作,他要是能籌集到足夠的糧食才怪。一個寒門出身的武夫,怎么能和袁紹相提并論。就算是袁術也要比他強太多。如果不是袁術將南陽豪強清除得七七八八,孫策也許連南陽都搞不定。

    “既然孫將軍看得起我張邈,我豈能作壁上觀。孫將軍什么時候到許縣,我派人去見他,與他面商。”

    “那當然再好不過。”蔣干感激涕零。

    ——

    許縣,龐山民、馮方一身新衣,與孫策并肩而行,雖然已是仲夏,馮方卻滿面春風,眉飛色舞,一邊介紹著屯田的情況,一邊偷偷用手帕擦著嘴角的白沫,避免給孫策留下不好的印象。

    許縣屯田進展順利,孫策對馮方的工作非常滿意。

    許縣被選作屯田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許縣有大量的無主土地。這些人是逃亡了,還是被亂兵殺了,孫策也好,龐山民、馮方也罷,并不在意,龐山民清點戶籍之后,發現這些良田沒人認領,所以就充公了。他缺糧,當然不能讓良田閑著,讓馮方領一些黃巾軍去屯田,兩全齊美。

    說是無主良田,實際上這里面包括世家大族的土地,比如陳家。潁川四長之一的陳寔就是許縣人,名聲赫赫,死的時候也非常風光,大將軍何進遣使祭吊,送葬的超過三萬人。不過私底下,他們家可不是什么仁德君子,侵吞的土地不少。只不過他們愛惜名聲,很多土地不在他們父子的名下,而是以族人的身份占領。兵災過后,有些族人死了,他們名下的土地就成了無主土地,全便宜了龐山民。

    龐山民能在潁川大刀闊斧的度田,在某種程度上是占了兵災的光。潁川人被殺怕了,逃的逃,不逃的也不敢輕易與官府做對。誰都知道龐山民的背后是孫堅、孫策父子,這兩人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輩,尤其是孫策,南陽百年世家被他連根拔起的太多了,潁川這些新晉世家更不在話下。

    龐山民政績顯著,馮方的屯田工作開展順利,孫策也很開心。有了糧食,他才有和袁紹父子叫板的實力。有了龐山民這個后起之秀,他回去之后也可以敲打敲打張昭,讓他更積極一點。論學問,張昭比龐山民強。論年齡,張昭比龐山民大。論待遇,他一來就是汝南太守,孫策對他夠意思。如果政績比不過龐山民,他還有什么臉混?

    一團和氣是不行的,必須讓屬下互相競爭,一個不服一個,這才能出成績。用龐山民敲打張昭,用馮方敲打橋蕤,這都是不在書中交待的套路,孫策玩得很溜。

    “山民兄,這潁川名士輩出,眼界甚高,有沒有人找你麻煩,或者讓你吃閉門羹?”

    龐山民微微一笑。“將軍,我根本不登門,哪來的閉門羹可吃?太守府中的掾吏,各縣的縣令,愿意留任的就留任,不愿意留任的就自己走,潁川讀書人這么多,找幾個愿意為鄉梓效力的還是沒問題的。比起汝南,潁川接連遭了幾次兵災,如今人心思定,主動鬧事的不多。”

    孫策暗自稱贊,龐山民做了兩年官,沉穩多了。他嘴上說得輕松,但一開始的時候肯定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要不然也不會專門趕到定陵去截杜襲。但正如他所說,潁川這么多讀書人,還怕找不到想做官的?名士不愿意來,普通人愿意來也行啊。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是名士也能做,是名士反而不一定能做好。龐山民以前是名士,做事一塌糊涂。現在沒有了名士習氣,反倒露出了幾分能吏的氣質。

    “奉孝對我說,陽翟有個水鏡先生司馬徽,你可曾見過?”

    “見過一次。”龐山民忍不住笑了一聲:“那是個好好先生,可不是什么水鏡先生。”
第四百一十八章 今非昔比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有些意外,隨即啞然失笑。

    他有些先入為主了。

    司馬徽的水鏡先生之名得自龐德公,他避難襄陽期間與龐德公相識,經過龐德公評鑒才有水鏡先生之名。現在歷史改變,他根本沒有去襄陽避難,連龐德公的面都沒見過,這水鏡先生之名自然也無從說起。

    說起來,司馬徽也是被《三國演義》神化得比較厲害的一個人,雖然沒有諸葛亮和關羽這一文一武神化得夸張,卻也離本來面目差距不小。在歷史記載中,他只是一個名士,善于鑒別人倫,曾在龐統、劉廙未知名時贊許他們。學問不錯,向朗和益州的尹默、李仁都曾經師具體于他。又不慕虛名,終身未仕。像他這樣的人,在《逸民列傳》中并不少見,只是他運氣特好,在襄陽隱居,又與諸葛亮、龐統這樣的人物產生交集,這才成為傳奇,以訛傳訛,傳出很多似是而非的逸事。

    龐統見司馬徽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這本書的重點是名士風度,很多記載都是傳聞,并不是史料,后世史家多有聲明,但《三國演義》是小說,本來就不需要那么嚴格,合適就用,而且越傳奇越好,只是后人不清楚,把《三國演義》當成了史書,被騙而不知,偏偏還固執得很,振振有辭得讓人無語。

    孫策讀了很多史料,自認對司馬徽的本來面目很清楚,但也在不自覺間受了影響,把水鏡先生這個稱號說了出來。好在龐山民并未深想,只以為是郭嘉或者其他潁川人自我標榜,為司馬徽起了這個別號,卻不知道那個人原本應該是他父親龐德公。

    “他現在在哪兒?”

    “在潁川郡學。”

    “你把他請到了郡學?”

    “不是我請的,是他自己來的。”龐山民笑道:“他不常駐,只是有興趣的時候就來講講學,大部分時間還是閑云野鶴,寄情于山水之間。將軍想見他嗎?他有一段時間沒來了,說不定這兩天會出現。將軍若有意,我約他。”

    孫策點點頭。“好,你幫我約一下,如果他有時間,我就去拜見。沒時間就算了,不必強人所難。”

    龐山民應了。兩人都很隨意,完全沒有拜訪名士的隆重。馮方早就知道孫策對名士不感冒,卻沒有親眼看過,此刻見孫策和龐山民像談普通人一樣談潁川名士司馬徽,總算相信傳言不虛。換作以前,他說不定還會鄙視孫策一下,境界太低,現在他對孫策這種態度很贊同。名士嘛,就是不能太當回事,你越當回事,他們越不知道天高地厚。

    在龐山民和馮方的陪同下,孫策視察了屯田的情況。屯田進展順利,只是開始的時間有點遲,沒趕上春耕,不少地還荒著,有些種了一些應急的作物如芋頭、瓜菜之類,總體來說,屯田的口糧還由潁川郡供給,龐山民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并不像他說的那么輕松。

    孫策告訴他們,蔣干趕去陳留,正和陳留太守張邈談判。如果順利的話,很快就能從陳留購進一批糧食,可以大大緩解龐山民的困境。龐山民大喜,馮方也非常高興。如果能和張邈結成盟友,不僅糧食的短缺可以得到解決,還不用直接面對袁紹的威脅,他們也能安心屯田。

    “將軍,士元前兩天來信,說征東將軍回洛陽了,河東之行可能不順利。”

    與孫堅有關,孫策不敢大意,請龐山民細說。郭嘉還沒有收到相關的情報,他也正關心河東的情況呢。但是很可惜,龐山民了解的情況也不多,龐統只是提了一下,估計詳細情報已經送往汝南,與孫策錯過了。他只知道孫堅去河東不順利,黑山軍拒絕了孫堅的要求,具體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不過,龐山民提及的一個情況引起了孫策的注意:牛輔、董越合兵一處,進駐河東了。洛陽、長安之間的通道已經重新暢通。

    孫策再一次感受到了信息滯后的痛苦。因為經費和人手的制約,由于袁紹帶來的強大壓力和豫州面臨的形勢,郭嘉的細作大部分都安排在廬江、九江和兗州、冀州,對洛陽以西的關注嚴重不足,要得到河東的消息至少需要半個月,甚至可能是幾個月。路程越遠,滯后性越嚴重。

    “奉孝,派人去洛陽。”

    郭嘉想了想。“我跑一趟吧,連子綱先生都無法說服朱太尉,我很想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不能掉以輕心。”

    孫策對此深有體會。朱儁這老頑固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他頭上,讓他有力無法使。如果真的無法攻克,就有必要把老爹換回來了。朱儁自己愛怎么作是他的事,不能讓老爹為他陪葬。這種老頑固跟不上形勢變化,遲早會被歷史大浪卷走的。

    稍作準備,郭嘉很快就上路。為了保證他的安全,孫策安排陳到率領白毦士跟著。郭嘉本人沒說什么,馮方卻眼熱得很。白毦士是孫策身邊最精銳的親衛騎士,孫策讓他們去保護郭嘉,可見對郭嘉的重視。再聯想到孫策讓典韋保護蔣干去陳留,像他這樣關心下屬安危的人可真不多見,蔣干、郭嘉愿意為他效死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嘛。一想到這句話,馮方的心思又活動起來。找了個機會,他裝作很隨意的樣子,問起了女兒馮宛。

    馮宛在平輿,并沒有隨孫策一起出行,孫策心里有事,也沒留意馮方眼中的潛臺詞,順口說道:“她在平輿和黃月英、張子夫一起鉆研木學,一切正常。你要是想她了,讓人把她接來就是了。”

    馮方連忙說道:“不不不,我蒙將軍信任,身負屯田重任,哪有時間照顧她,還是讓她留在平輿吧。有將軍照顧她,我放心得很。”

    “哈哈,我可沒時間照顧她。袁譚入兗州,陳登、周昂又虎視耽耽,我很快就要出征,哪有時間……照顧她。”孫策說了一半,忽然明白過來。讓我照顧馮宛?馮方這話里有話啊。他轉頭看看馮方,見馮方一臉失望地看著他,不禁恍然。“你放心吧。你女兒在平輿,沒人會欺負她。”

    馮方如釋重負,撫須而笑。“多謝將軍。”

    孫策想起馮宛那張千嬌百媚的臉,原本有些壓抑的心情忽然輕快起來。人還是得有實力啊,這不,以前看不上老子的馮方現在都知道主動送女兒了。
首頁798081828384858687888990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