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九章 喪家狗的人生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袁紹的原配夫人李氏已死,續娶的夫人姓劉,是劉岱的族人。袁紹與公孫瓚交戰,勝負未卜,袁紹就將劉氏及幼子袁尚安頓在劉岱處。如今袁紹擊敗公孫瓚,冀州穩定,而劉岱卻已戰死,兗州被黃巾之亂,當然是把劉氏送去鄴城比較好。既能讓劉備暫時離開兗州,避免與邊讓的進一步沖突,又能讓劉備建功。

    劉備當然求之不得。只要這一路上給劉夫人留下好印象,請她在袁紹面前美言幾句,到時候再娶一位兗州的女子為妻,兗州人也許就能接納他了。

    劉備對鮑信感激不盡,欣然從命。

    很快,劉備就率領兩千人馬護著劉夫人上路,趕往鄴城。一路上,他鞍前馬后,親自服侍劉夫人,以袁氏故吏自居,對劉夫人極盡臣仆之意。劉備身高七尺五寸,相貌堂堂,兼有一雙大耳、一對過膝的長臂,天生異相,很容易讓人留下印象。他喝醉的時候會得意忘形,平時話卻不多,又通曉禮儀,給劉夫人留下了的印象極佳。再加上劉備的勇名,劉夫人覺得她為袁紹找到了一個出類拔萃的下屬。

    半個月后,劉備一行到達鄴城。

    袁紹剛剛從前線返回。重創公孫瓚之后,冀州形勢緩解,壓力減小,天氣又漸斬炎熱起來,不宜再戰,只能等秋收之后,天氣涼了再說。得知劉備將家眷送來,很是高興。小兒子袁尚已經有七歲了,正是可愛的時候,袁紹非常喜歡,抱在懷里舍不得放手。趁著袁紹高興,劉夫人大贊劉備。袁紹開始沒在意,晚上與劉夫人久別重逢,不可描述之后,劉夫人又吹了一陣枕頭風,說起劉備穩定兗州的功勞,他心動了。

    公孫瓚雖然被擊退,但他現在還在冀州境內,并未死心。孫策據豫州,虎視眈眈。不久前他還為袁術請到了追謚,讓袁耀繼承了袁逢的爵位,這讓袁紹感覺到了威脅。有劉備在兗州擋著,孫策至少不能長驅直入,策應公孫瓚。

    第二天一早,袁紹請來了別駕田豐。

    田豐五十多歲,國字臉,中等身材,像板磚一樣面無表情,即使是在袁紹面前,他也沒什么笑容。聽完袁紹的意思,他搖搖頭。“主公,劉備雖勇,卻輕于去就,可用而不可信,不宜托以兗州之任。況且他與孫策對陣,兵力相當,卻遭致大敗,非孫策之敵可見也。讓他守護兗州,恐怕會讓主公失望。”

    袁紹也知道劉備守不住兗州,但正因為如此,將來穩定河北之后再取兗州才容易。田豐與他意見相左,他心中不快,卻沒有表露在臉上,依然彬彬有禮地說道:“依元皓之見,該當如何?”

    “將軍,孫策不過一小兒,不值主公為慮。主公應該擔心的卻是太尉朱儁。朱儁駐兵洛陽,孫策的父親孫堅就在他的麾下聽令,如果他欲對主公不利,命孫堅出兵河內,數日可到鄴城,將軍何以對之?”

    袁紹的氣息有些粗重,久久沒有說話。他知道田豐想說什么。田豐、沮授一直想勸他向朝廷稱臣,入朝主政,行禪讓之事。但大部分文武都反對這個觀點,袁紹本人也反對。他在洛陽養名多年,又曾入何進大將軍幕府,在朝廷做過官,知道本朝養士百余年,士大夫重氣節甚至有些偏激,此時的情況與王莽時不一樣,想效仿王莽故事、行禪讓之事絕不是田豐等人想的那么容易。

    就算最后可以達到目的,他也要再熬二三十年,等那些老人家全都死了,他才能如愿。到那時候,他還有精力治理天下嗎?王莽是如愿了,可他的結果如何?與其走得那么辛苦,不如大戰一場,用武力奪取天下,徹底掃蕩乾坤。

    “有朱靈在陳留,還不夠嗎?”

    田豐暗自嘆息。袁紹心太急了,總想一步到位。他根本看不到周邊的危險。“朱靈是佳將,但他兵力有限,不是孫堅的對手。主公宜派人與張楊聯合,至少保證河內穩定。”

    袁紹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同意了。他和張楊在何進大將軍府時就是同僚,不久前又一起并肩戰斗,對抗匈奴人于扶羅。只不過后來張楊接受了董卓的任命,成了河內太守,兩人才稍微疏遠了些。現在董卓已死,張楊沒有根基,應該很容易勸降。

    “那青州怎么辦?我看公孫瓚盤踞河間不去,應該是還想與田楷聯合。”

    “主公所言甚是。不過田楷是一庸人,公孫瓚敗北之后,他此刻必然惶惶不安。劉備已降,如果主公收回渤海,對青州形成左右夾擊之勢,再派人勸降于他,他應該會俯首聽命。如果不聽,則派一將協助劉備取青州,得手后,再轉劉備為青州刺史。”

    袁紹撫掌而笑。“元皓此許甚妙。那你說說,誰適合統領劉備去取青州?”

    “主公長子顯思即可。”

    袁紹考慮了一下,也覺得袁譚是個合適人選。袁譚已經弱冠,經過幾年的戰斗,有一定的作戰經驗,應該讓他獨領一部了。

    袁紹隨即叫來了袁譚。袁譚大喜過望,連聲答應。

    一切安排妥當,袁紹叫來了劉備。劉備在驛館里等了一夜,聽到袁紹要見他的消息,第一時間趕到。見禮完畢,聽了袁紹的安排,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袁紹根本沒有讓他留在兗州的意思,他要趕他去青州,前提還是他要協助袁譚打敗田楷。

    劉備很想解釋一下,但在是袁紹的面前,他沒有解釋的勇氣,也沒有解釋的底氣。他剛剛與兗州士族鬧翻,沒有袁紹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在兗州站住腳。去青州也不錯,至少他在青州還有一點根基。只是這樣一來,就必須與田楷開戰,與公孫瓚撕破臉了。

    可是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顯然沒有。

    劉備唯唯諾諾,神情恭敬。出了門,他長嘆一聲。人比人,氣死人,袁譚生得好,唾手可得兗州,老子卻只能任人擺布,像條狗一樣趕來趕去,還要幫他們咬人。這些世家沒一個是好東西。總有一天,老子會將你們踩在腳下,到時候再看你們是什么嘴臉。

    關羽、張飛迎了上來,見劉備臉色不佳,心頭一沉。關羽說道:“玄德,袁紹對你無禮嗎?”

    劉備收起心神,搖搖頭,強笑道:“云長想多了,盟主四世三公,天下俊杰所望,禮賢下士,豈會對我無禮。我只是……有所感慨罷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謂盟主乎?”
第三百九十章 荀彧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劉備心情很不好。他改變了主意,不再急著回兗州,反正兗州很快就不是他的了,隨便黃巾怎么鬧吧,把邊讓他們全殺了才好。

    “走,看看先生去。”劉備翻身上馬。

    盧植病了,臥床不起,骨瘦如材。看到劉備,他很高興,也很意外。“玄德,你怎么在這里?”

    劉備很驚訝。“先生,不是你向袁盟主推薦我出任豫州牧的嗎?”

    盧植莫名其妙。他原本隱居在上谷山中養病,卻被袁紹強請來做軍師。他自己也清楚是被袁紹拉來做榜樣的,袁紹麾下人才濟濟,根本不需要他出謀劃策。袁紹請他是看中他的名望。他與鄭玄同為馬融弟子,又曾歷任高官,在朝野的聲望都很高。當初平定張角的叛亂時曾要冀州作戰,有一定影響。馬融的女兒馬倫是袁隗的妻子,盧植和袁家也有深厚的交情,袁紹請他,他不能不來。但他來了之后基本不露面,閉門養病,劉備出任豫州牧的事他根本不知情。

    劉備很尷尬。他能說服自己心安的唯一理由就是盧植的推薦,師命難違嘛。沒曾想盧植以此毫不知情。

    盧植一聲輕嘆。“玄德,你為什么不去長安,為天子效力?”

    “先生,我可以去嗎?”

    “當然可以去。”盧植笑道,臉上充滿疲憊,氣喘如牛。“王司徒已經殺了董卓,諸賢主政,天子賢明,中興并非一點可能也沒有。你勇氣過人,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勇士相助,一定能建功立業。你知道嗎,曹操就在關中,現在已經是鎮東將軍,守司隸校尉了。他能如何,你為什么不能?”

    劉備怦然心動。“那……先生能推薦我嗎?”

    “當然可以。”盧植支撐著坐了起來,命長子盧敏準備筆墨,親筆寫了一封推薦信,讓劉備去長安找楊彪。他曾經和楊彪同在東觀校書,相交莫逆,楊彪現任司空,有相當的話語權。有他引見,劉備入朝為官是很輕松的事,再不濟也能在司空府謀一職位。

    劉備感激不盡,泣涕而去。

    ——

    回到驛館,劉備將盧植的薦書拿了出來,請簡雍、關羽等人過目,商量去留。

    簡雍搖搖頭,表示反對。他的意見是朝廷掌權的人大部分都和袁紹有關系,他們如果拋棄袁紹,偷偷地去長安,就算有盧植的薦書,劉備也很難得到重用。楊彪和盧植的關系是好,可是他們的關系再好還能好過袁楊兩家的關系?楊彪的妻子就是袁紹的同父姊姊。

    至于劉備打算效仿的曹操,簡雍也表示情況不同,不能效仿。曹操是被孫策打得丟盔棄甲,無奈之下才西行入長安。他沒有背棄袁紹,他的兒子曹昂現在還在袁紹的麾下聽命,還把袁術的兒子送到了鄴城。況且曹操名聲雖臭,卻在洛陽混跡多年,他在朝中的根基又豈是劉備可以相提并論的。

    要去長安可以,但不能是現在,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總之一句話,不能輕易背叛袁紹,留下罵名,也斷了自己后路。不管怎么說,就眼前的形勢來看,袁紹是最后勝利者的可能性最大。公孫瓚那么強,不是轉眼就被袁紹打敗了?朝廷又能怎么樣,那里名士更多,更沒有劉備的立足之地。

    簡雍的幾句話像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劉備的希望。

    就在這時,有人來訪。劉備接過名刺看了一眼,眉梢一挑,很驚訝。“潁川荀彧,你們聽過嗎?”

    簡雍接過名刺一看,上面寫著“潁川荀彧字文若問起居”幾個字,想了想。“我好像記得有這么一個人,何颙說他是王佐之才。他是荀淑的孫子,荀爽的從子。”

    劉備大喜,連忙親自出迎。他雖然沒見過荀彧,但他知道潁川出名士,袁紹麾下的辛評、郭圖都出自潁川,荀諶也是,很可能和這位荀彧是同族。但他沒和荀諶見過面,不太敢肯定。

    張飛連忙跟了出來。關羽卻撫著胡須,不屑一顧。

    劉備出了門,見一個與他年紀相符的儒生站在庭中,面如冠玉,氣度不凡。雖然庭中人來人往,紛擾嘈雜,他卻像一塊溫潤的玉圭,靜謐而安祥,不受任何干擾,自有朝堂之氣。劉備一眼就看到了他。他加快腳步趕了上去,老遠就躬身一拜。

    “涿郡劉備,見過先生。敢問先生與盟主麾下的名士荀君諶可是親戚?”

    荀彧微微一笑,欠身還禮。“正是家兄。”

    劉備大喜,連忙將荀彧往里面讓。荀氏是潁川名族,潁川四長——荀陳鐘韓最近十幾年聲名雀起,以劉備的身份,想結交這樣的名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不僅見到了,而且是荀彧主動來訪,他有點受寵若驚,就和當初接到孔融的求援一樣。

    劉備將荀彧請入室內,分賓主落座,簡雍相陪,關羽、張飛則站在劉備身后。荀彧打量了他們一番,與簡雍通報姓名,見禮完畢,又輕聲笑道:“使君英武,這二位勇士也是一表人材。”

    劉備心中歡喜,讓關羽、張飛上前拜見。關羽很不以為然,草草的拱了拱手,報了姓名。張飛卻非常恭敬,再三致意。荀彧一一還禮,態度溫和,絲毫沒有名士的架子。

    寒喧幾句,劉備主動問起荀彧來意。荀彧笑道:“彧離鄉日久,思念家鄉,聞說使君牧兗州,又曾與孫策交戰,想打探一下孫策在豫州的所作所為,看看家鄉是否安好。”

    劉備大感失落,卻不好表現在臉上。好容易有個名士來訪,卻不是投靠他的,而是來問孫策在豫州的政績。他想了想,決定如實相告,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為孫策說好話,他心里很不爽,但是他更清楚,如果說謊,遲早會被人拆穿,到時候更讓人看不起。

    荀彧靜靜地聽完,又問了一些劉備在兗州的狀況。劉備嘆了一口氣,也如實說了,順便向荀彧請教該如何與名士相處。荀彧想了想,顧左右而言他。

    “令師盧子干就在鄴城,使君可曾見到?”

    “我剛剛拜訪完盧師回來。他雖然體弱,氣色尚好。”

    荀彧搖搖頭。“我前些日剛剛去拜見過他。他為國操勞過度,心力已盡,急需靜養。鄴城太熱鬧,怕是不利他的身體。最好還是找一個安靜涼爽之地,如果能回老家去靜養,那就更好了。”

    劉備不知所云,含糊地應了一聲。又說了幾句閑話,荀彧告辭而去。劉備將他送到門口,見門前停著一輛四輪馬車,極是新穎,不由得多看了一眼。等荀彧上了車,他才轉身回屋,跨過門檻,一只腳在內,一只腳在外,突然靈光一現。

    “憲和,荀文若這是勸我離開袁紹嗎?”
第三百九十一章 洛陽1見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荀彧鉆進馬車,放下車簾。荀諶看看他,放下手里的卷軸,嘴角帶著了然于心的淺笑。

    “如何?”

    荀彧卻瞅了一眼他手中的卷軸,接過來掃了一眼,有些意外。“新文章?”

    “是啊,辛佐治剛送回來的,我請人抄了一份,閑來無事,權當消暑。”荀諶雙手交叉,橫置在腹前,靠在車壁上。“如今不僅是這四輪馬車,就連南陽的考證文章都成了時物,人人欲得,孫策之名能止小兒啼,你還去問劉備孫策的為人,劉備不會說你是戲弄他嗎?”

    “他反應比較慢。”荀彧淡淡地說道:“可惜了盧子干這么好的大儒,卻教出公孫瓚和劉備這兩個學生。希望他的兒子不是這般模樣,能傳他幾分學問才好。”

    “這有什么奇怪的,也許他將來還要靠這兩個學生留名青史呢,正如先祖荀卿是大儒,最有名的學生反倒是李斯、韓非兩個法家一樣。種瓜未必得瓜,種豆也未必得豆,有時候也會歪打正著。劉備且不說,公孫瓚能與盟主戰成如此模樣,將來武帝紀里能沒有他一筆?”

    荀彧掀起窗簾,向外看了一眼。“兄長,莫逞一時口舌之快,惹無妄之災。依我看,盟主雖然有心,一時半會卻還不敢公諸于眾。時機未到,妄言只會帶來禍事。”

    荀諶笑而不語。

    荀彧把與劉備見面的經過簡單說了一遍。荀諶搖搖頭。“這么說,此人比公孫瓚還不成器。”

    “倒也未必,公孫瓚剛而易折,劉備雖然驍勇,卻有公孫瓚沒有的堅韌。只是此人不好讀書,野心大,不肯久居人下,行事草率而不計后果,大概還有一段彎路要走。又無馭下之能,就算機緣湊巧,一時成事,也很難長久。”

    荀諶點頭贊同。“三十而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他用卷軸輕輕擊打著手心,過了一會兒,又說道:“文若,你還打算離開嗎?”

    荀彧神色平靜。“我打算去長安看看。”

    荀諶一聲嘆息。“好吧,既然你主意已定,我擇機向盟主進言便是。長安諸君在等他的回復,他也正想找一個合適的人去長安。可是長安身在西涼人的包圍之中,大戰一觸即發,你要千萬小心。”

    “多謝兄長。”荀彧也幽幽地嘆了一口氣,靠在車壁上,目光透過車窗,打量著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面色平靜,眼神中卻帶著淡淡的哀傷。

    ——

    劉備終究沒有聽荀彧的建議,也沒有聽盧植的,他舍不得青州,更舍不得兗州。他開始頻繁地與袁譚接觸,很快就和袁譚相處融洽。

    數日后,兗州傳來消息。在與黃巾軍的交戰中,濟北相鮑信戰歿,黃巾形勢復盛。與此同時,黑山軍也派出于毒、苦酋率領大軍接應,已經深入東郡,前鋒到達東武陽一帶。

    兗州危急。

    袁紹不敢大意,立即召集文武議事,最后決定讓袁譚立刻趕往兗州。與此同時,他表劉備為東郡太守,讓他與駐扎在酸棗的朱靈一起阻擊黑山軍。劉備如釋重負,雖然失去了兗州刺史,卻也不用和田楷面對面了。這讓他的心理負擔大大減輕。

    出發之前,他收到一個消息:荀彧作為袁紹的使者,離開了鄴城。

    荀彧去驛館拜訪之后,劉備曾借著回訪的名義多次拜見荀彧,想再次當面請教,卻都被荀諶擋了駕。荀諶說,荀彧身體不佳,不宜見客。那時候他還以為是荀彧名士派頭,要多請幾次才行,現在他知道了,荀彧已經萌生去意,當時是向他發出邀請。他沒接受,荀彧自然不想和他多說什么了。

    和一個被稱為王佐之才的名士失之交臂,劉備失落了很久,但他很快就將這些不快拋之腦后,熱情高漲地與袁譚一起踏上征程,趕往東郡。

    ——

    荀彧一路西行,小心的避開黃巾軍,盡管如此,他還是多次遇險。好在他沒什么隨身財物,態度也配合,黃巾軍也沒為難他,總算是有驚無險。

    半個月之后,他趕到了洛陽,求見太尉朱儁。在太尉府門外,他看到了一輛四輪馬車。

    朱儁身材高大,須發花白,多年的征戰生涯讓他眉眼之間多了幾分殺伐之氣。聽說荀彧是荀爽的從子,他很客氣,命人將荀彧引上大堂。在這里,荀彧見到了張纮。

    張纮也是剛剛趕到洛陽。他奉孫策之命,趕來洛陽拜見朱儁,解說豫州的形勢。不過他的任務很多,在路上耽擱了不少時間。首先,他巡視了三關,與李通進行交流。然后,他又在潁川停留了十幾天,在龐山民的陪同下查看了幾個縣,了解情況。李通、龐山民都清楚,別看張纮只是一個長史,但他深得孫策信任,不能掉以輕心。

    來到洛陽之后,朱儁對張纮依附孫策很是不解,但他無可奈何。即使他貴為太尉,他也不能勉強張纮的去留。不過,他倒是因此對孫策的印象有所改觀,能讓張纮傾心,至少說明孫策不是那么無賴。

    通報姓名,張纮和荀彧都很意外。荀彧早就知道張纮的名字,袁紹身邊的主簿陳琳就是廣陵射陽人,與張纮同郡,時常說起張纮。陳琳以文章著稱,但他常常自謙自己的文章不如張纮,自承他只是小巫,張纮才是大巫,為此袁紹身邊的人幾乎都知道張纮的名字。袁紹本人也一清二楚。當初大將軍何進辟除張纮不成,為此生氣,還是他勸解的呢。他本人也派人去請過張纮,但沒有任何回音。

    荀彧心中隱隱不安,如果讓袁紹知道張纮依附了孫策,袁紹的心情會怎么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張纮選擇了孫策,是不是意味著袁紹在他眼中并非命世之主?

    “張君從汝南來,可曾經過潁川?”荀彧躬身請教。

    張纮笑道:“荀君是擔心家人吧?你不是已經將家屬搬到鄴城了嗎,還有什么好擔心的。潁川前兩年是遭了兵災,被西涼兵禍害得不淺,不過這兩年有孫將軍父子鎮守,已經恢復了太平。你不用擔心,隨時可以回家安居。愿仕愿隱,悉從其便。”

    荀彧再拜。“多謝張君,雖然舉家遷離,幸免于難,畢竟故土難離,且祖宗墳塋皆在,足行千里而心須臾難離。有孫將軍父子守土安民,誠是鄙郡之福。彧資質丑陋,讀書學文皆不足觀,若能躬耕鄉里,教一二兒童,傳祖宗德業,心愿足矣。”

    張纮大笑,對朱儁說道:“朱公,你不是一直想要求才嗎?眼前就有一位。這位荀文若被何颙稱為王佐之才,孫討逆提起他也是贊不絕口,朱公千萬不要錯過。”

    朱儁撫著胡須,慢吞吞的說道:“既是王佐之才,那自然應該送去朝廷,輔佐天子,豈是人臣可以驅使的。荀文若,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荀彧面帶微笑,再拜。
第三百九十二章 高手過招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張纮和荀彧沒見過面,但互相之間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仰慕已久。但傳言畢竟是傳言,不如真實的人面對面的坐著。就和高手過招一樣,兩人互相試探了兩句,立刻知道對方是境界相當的對手,難得一見,而坐在尊位的朱儁雖然久經仕宦,德高望重,在這方面卻和他們不是一個層次。

    別的不說,荀彧奉袁紹之命而來,卻說愿意回家躬耕,教幾個蒙童消遣,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明顯。首先,他要離開袁紹了;其次,他不會投奔孫策。剩下的選擇還有什么呢?當然是朝廷。

    朱儁一本正經地勸荀彧為朝廷效力,毫無疑問是多此一舉。

    在那一剎那間,張纮和荀彧心中同時閃過一個念頭:朱儁名重于實,擁重兵坐鎮洛陽,恐怕難以善終。

    荀彧說道:“張君謬贊,愧不敢當。何伯求不過是提攜后進之辭,當不得真。若論才學,張君年輕時便聞名京師,那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彧望塵莫及。朱公,野有遺賢,宰相之過啊。”

    朱儁深以為然,轉向張纮。“子綱,我名微德淺,請不動你,可是天子在長安,你何不去長安輔佐天子,致天下太平?”

    張纮笑笑。朱儁真是太天真了,難道聽不出荀彧這是指責孫策有不臣之心嗎?我是王佐之才,不就是說孫策有封王的野心嗎?大漢有規定,異姓不得封王,這是給孫策上眼藥呢。來而不往非禮也,我怎么能讓你肆意抹黑孫策。

    “朱公有所不知,士林之中,善人倫品鑒者比比皆是,但無人能出符偉明、郭林宗之右,南陽何伯求雖然不能和符郭相提并論,但其見多識廣,天下豪杰經眼者數不勝數,眼界也頗可觀,非坐守家中、僅憑風聞者可比。當今之世,王佐之才有二:一是當年郭林宗所評之王子師,即當今司徒王公是也;一是朱公眼前之位,何伯求所評之荀文若是也。至于我,雖然小有聰明,讀了些書,卻從未得哪位名士品鑒,豈敢以王佐之才自居。得孫討逆不棄,請為長史,已是戰戰兢兢,豈敢得隴望蜀耶。”

    朱儁雖然官居太尉,名重天下,但他不是以學問入仕,而是以吏事入職,后來又以軍功升遷,從心理上,他面對這些讀書人時就沒什么底氣,聽說是郭林宗和何伯求評鑒的王佐之才,哪敢有什么異議,連連點頭,覺得張纮并非謙虛,雖是人才,卻離王佐之才有一定距離,匡輔教導孫策倒也合適。

    “孫伯符少年得意,學問根基不深,的確需要子綱這樣的學者匡輔。”

    荀彧也覺得有些棘手。這位張纮不愧是連陳琳都佩服的大巫,不僅文采好,辭鋒也犀利。他當然不可能說何颙是胡說八道,何颙是天下都敬重的黨人,一生幫助過的黨人無數,他可以自承才淺,卻不能說何颙眼拙,要不然就是對何颙不敬,而且會讓其他被何颙點評過的人沒面子。

    他略作思索,決定不在王佐之才上糾纏下去。反正他已經決定去長安,而張纮也鐵了心要輔佐孫策。就算他認定張纮是王佐之才,孫策有封王野心也是猜測,并不能造成任何實際的傷害。與其作無謂的口舌之爭,不如說點有意義的東西。

    “張君為孫討逆長史,對孫討逆南陽所行之事如何評價?”

    張纮笑笑。荀彧是個聰明人,而且很務實,他這個問題既有辯駁的成份,又有討論的意思,而且后者為重。他很可能想了解南陽新政的利弊,以備將來擇善而從,并找到違背禮法的地方,對孫策進行攻訐。

    “百聞不如一見,荀君既對南陽有興趣,為何不去看一看?據我所知,河北雖然略有耳聞,但不外何伯求、辛佐治所傳的只言片語,而且偏頗之處甚多。孫討逆去年大破徐榮所部西涼軍,本是守土安民之善舉,傳到河北卻成了殘忍好殺的暴行,無知小民竟用孫討逆之名止小兒啼。文若在河北,想必有所耳聞吧?”

    張纮沉下臉,哼了一聲:“你們對四輪馬車和新紙甘之如飴,卻肆意誣蔑孫討逆的名聲,就不怕置何伯求、辛佐治于尷尬之地嗎?”

    荀彧的確很尷尬。何颙在南陽養病,辛毗托他庇身,在宛城收集消息,定期將信息送往鄴城。南陽的新式馬車、新紙都很受歡迎,邯鄲淳、胡昭等人編寫的古碑考證文章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但他們對孫策的印象卻不好,即使荀彧沒有見過孫策,也知道這些傳言中有不少誣蔑之詞。

    何颙、辛毗最多有些偏見,絕不會故意誣蔑孫策,但傳言總是有意無意的加劇,身為對手,袁紹抹黑孫策也是很正常的事。只是這樣一來,何颙、辛毗就成了謠言的始作俑者,將來傳出去難免有礙名聲。

    但相比于尷尬,荀彧更不安。張纮對河北的情況很清楚啊,連孫策的名字被用作止小兒啼這樣的小事都知道?由此可見,孫策已經把袁紹當成了重要對手。孫策在汝南風平浪靜,什么出格的舉動也沒有,卻在南陽大刀闊斧的變更制度,自然不是郭圖等人以為的畏懼豫州世家,而是將重點放在荊州的戰略決策。

    換句話說,他已經在策劃與袁紹的對抗。相比之下,袁紹卻對孫策沒有足夠的重視,到目前為止還以為孫策不堪一擊,劉備就能擋住,將來他親率大軍南下更是傳檄而定。

    如果不是知道荀攸也在南陽,辛毗也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荀彧真想親眼去南陽看一看。如果孫策真像他想的這么深謀遠慮,那他不僅是袁紹之敵,更是朝廷之敵。他豈能掉以輕心。

    “張君,據我所知,孫討逆入主南陽之后,南陽豪杰舉家出逃的不少,孫討逆縱使不是西涼兵那樣的殘暴之輩,所行也不是什么德政。南陽是帝鄉,就連天子都多加恩賜,如今孫討逆驅逐豪杰,奪人田產,眼里還有朝廷的制度嗎?”

    朱儁的臉沉了下來。他對孫策意見最大的地方就是他變更制度。你一個小小的討逆將軍,連南陽太守都不是,憑什么在南陽亂來。如今天下多事,易動難安,你這么搞,眼里哪還有朝廷。如果眼里沒有朝廷,你立的功越大,對朝廷的危害就越大,越要加以提防。

    朱儁輕咳一聲。“子綱,這些事……都是真的嗎?”

    張纮不緊不慢。“是真的。不過,法無常法,漢家制度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因時而變,有何不妥?當此衰世,不變革制度如何能中興大漢?就算有些出格之處,也不過是試驗過程的偏差,談不上目無朝廷。要說出格,誰還能比袁本初承制封拜、另立新帝更出格?”

    “呃……”荀彧和朱儁同時語噎。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下之約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荀彧再能言善辯,可以掩飾袁紹承制封拜的事,卻無法掩飾袁紹企圖另立新帝的事。因為劉虞拒絕,甚至放言要逃到匈奴之中也不肯接受,而袁術又嚴辭拒絕,搞得世人皆知,任何人都掩飾不了。

    袁紹寫給袁術的信還在孫策手里呢。

    面對這個問題,他只能保持沉默,而且他也不想為袁紹辯護。若非如此,他又可能主動提這個話題。

    朱儁也沒什么話可說。張纮之前寫信來,這次又親自趕到洛陽來,為的就是這件事。張纮立證孫策有異行,無異心,不該是朱儁防范的對象。朱儁一直不肯接受,現在張纮當著他的面指出袁紹才是真正的叛逆,他無言以對,只能推脫身體不舒服,早早退席。

    三人不歡而散,但真正不開心的只有朱儁,張纮和荀彧卻是相惜多于對抗。

    出了太守府,一起來到驛館,張纮主動邀請荀彧一起吃飯,繼續閑聊。他又不是朱儁,他清楚荀彧心里想什么。雖說孫策將來未必不會與朝廷對抗,但眼前沒有這個可能,既然荀彧想去長安,與他交交底對孫策有好處。

    聰明人與聰明人說話最輕松,他們很默契的避開了誰是叛逆這種高大上卻沒什么實際意義的話題,而是選擇了比較實際的話題。

    相對而言,張纮很輕松。一來孫策的確沒有表露過一定要取代漢朝的意思。他做了很多事,但他一直尊崇長安的朝廷。他在南陽的探索的確是在為自己積累實力,但也不妨看作是一種新的嘗試。

    一直以來,大漢制度中有很強的分治觀念,郡太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郡之君,漢宣帝甚至在詔書中說:與我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孫策沒有南陽太守的職務,但他實際上控制著南陽,他在南陽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他不宣布反對朝廷。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控制當然也是違法的,但今天這形勢,嚴格按照朝廷的法制來說有幾個不違法?朝廷也沒有新派南陽太守來,等于默認了他對南陽的控制。

    荀彧就沒這么輕松了。袁紹屁股上不干凈,他擦不掉,也沒心情替袁紹擦。

    離開了朱儁的視線,張纮說了更多情況,不僅將南陽的情況向荀彧如實相告,還講了更多他親眼所見,或者直接了解的情況。荀彧了解到潁川的現狀,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又隱隱有些不安。

    “孫討逆這是打算以荊州為根基,以豫州為戰場嗎?”

    張纮瞅瞅荀彧,這一次,他沒有回避問題。“如果天下事不可為,他也只能如此。”

    荀彧也沒有計較太多的大義,張纮已經事先聲明了,這是不得已的選擇。

    “因為豫州無險可守?還是因為豫州的世家豪強不支持孫討逆?”

    “兼而有之。”張纮開了個玩笑。“潁川四長名重天下,荀陳鐘韓四家到目前為止沒一個人愿意與討逆將軍共事。就拿你們荀家而言,人才輩出,但不是在長安,就是在鄴城,荀公達倒是在南陽,吃著南陽的,喝著南陽的,卻一直不肯出來做事,討逆將軍能怎么辦,難不成與陶恭祖一樣逼他?”

    荀彧沉吟不語。陳登拉受袁紹的任命去做廬江太守,視陶謙如無物。張昭、趙昱不敢應陶謙辟除,這些都不是秘密,鄴城的人都清楚。有些事,他甚至直接參與了謀劃。孫策不是陶謙,他沒有逼人出仕,他甚至很少主動辟除某人任職,他只是發布募兵令,愿者來,不愿者也不勉強。

    這看起來很消極,但對保持豫州的穩定很重要。他表現出了與他年齡不相襯的穩重,比孫堅做得還好。

    但是,他真是消極嗎?荀彧原本以為如此,可是見到張纮,他覺得孫策恐怕不是真的求穩這么簡單。

    “陶恭祖雖然年逾花甲,但他老而彌堅,那脾氣可是一點也沒敢,這貴弱尚柔之道遠不及孫討逆。不過,孫討逆這么做恐怕也有人才濟濟,不在乎我汝潁人之意吧?畢竟有了子綱先生這樣的大才,普通人很難入眼也是可以理解的。”

    見荀彧也開起了玩笑,而且換了稱呼,張纮忍不住哈哈大笑。“文若,孫討逆可說了,你如果愿意與他共事,不管是豫州府,還是將軍幕,任何職務,隨你挑。”

    “承蒙孫討逆厚愛,愧不敢當。”荀彧含笑婉拒。“子綱先生,我有一句冒昧之言,還望先生包涵。”

    “你說。”

    “孫討逆此舉,是否效鄭伯克段故事?”

    張纮沒有回答荀彧的問題。他收起笑容,思索片刻。

    “文若,其實要說孫討逆不用汝潁人也不恰當。你在鄴城應該讀過邯鄲子叔和胡孔明的古碑考證文字,他們二位可不就是你們潁川的才子?而且胡孔明還不是孫討逆將軍請去的,是他自己應邯鄲子叔之邀,自己到宛城去的。趙伯然、杜子緒,都是你們潁川人,趙伯然就不必說了,他跟了孫討逆之后就沒猶豫過,杜子緒卻曾經棄官而歸,孫討逆親自挽留,他也不肯。可是到了潁川,聞說孫討逆在平輿招賢,他又自己趕過去了,現在是沛國,任職勤懇,深得孫討逆信任。”

    “這么說,孫討逆不是不用人,而是去留兩便?”

    “沒錯,用他的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只有志同道合之人,才能合作長久。”

    荀彧輕嘆一聲:“小小年紀便有這等氣量,著實難得。子綱先生得遇明主,可喜可賀。”

    張纮看著荀彧,不說話,但眼神已經很清楚,他希望荀彧能夠改變主意,為孫策效力,哪怕去平輿見見孫策也行。荀彧心頭一陣感動,不過他還是狠心拒絕了。

    “孫討逆有子綱先生這樣德業并重的前輩輔佐,將來一定能成國之棟梁。至于我,我還是想去長安看一看,如果能夠略盡綿薄之力,也算不辜負父祖教誨。成,則與子綱先生內外聯合,共興大漢。不成,則與子綱先生為敵,以天下為枰,手談一局,亦是人生幸事。”

    張纮有些失望,但隨即又激動起來。他看看荀彧,輕聲笑道:“也好,如果兩個王佐之才都不能力挽狂瀾,也只能說是上蒼自有定數,非人力可為了。真到了那一天,我也能放開手腳,與你一決勝負。”

    荀彧拱手,深施一禮。

    張纮正了正衣冠,還禮。
首頁747576777879808182838485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