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七百六十九章 獻計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朝陽洞。

    夜色已深,沿中點著數十枝火把,將洞中照得通明。幾十名山賊將領聚在一起,大呼小叫,開懷暢飲,為太史慈慶功。找到了祖郎的藏身地,幾天來的緊張終于可以放下了,他們都很興奮。

    山賊們很激動,不斷有人過來向太史慈敬酒。今天這一戰如果沒有太史慈,他們的損失會更大,尤其是萬秉,沒有太史慈的及時掩護,他很可能就回不來了。他拉著太史慈一連喝了幾杯,連聲感謝。

    太史慈謙虛了幾句。“將軍不必如此,孫策部下驍勇,軍械精良,前些天我也吃了虧的。”

    萬秉連聲贊同。他一度帶著親衛沖到祖郎的陣前,眼看著就能建功,沒想到祖郎帶著親衛一個反撲就險些要了他的命,顏面盡失。太史慈這句話算是給他解了圍。與其他人比起來,祖郎身邊的親衛裝備更好,戰斗力也更強。“是啊是啊,他們的軍械太好了,孫策財大氣粗,我們比不上。”

    太史慈看看正在狂歡的山賊將領,沉默了片刻。“二位將軍,我有一句話,可能不太入耳,但是事關寨中數千將士的生死,敢請二位大帥一聽。”

    陳敗不置可否,萬秉卻連聲催促。太史慈說道:“今日一戰,祖郎雖然有地勢,有軍械之利,但他的優勢不僅于此。”

    萬秉不解。“還有什么?”

    “不知將軍有沒有注意到,祖郎的部下全是青壯,而且配合非常默契,訓練有素。”

    萬秉仔細回想了一番,覺得有理,連聲附和。陳敗也默默地點了點頭,看著手里的酒杯不吭聲。

    “二位將軍覺得以這樣的標準,你們能挑出多少人?”

    萬秉和陳敗互相看看,不約而同的苦笑。萬秉抬起一只手,張開五指,想了想,又收起兩根。“大概也就是三百多人吧,不會再多了。”

    陳敗也嘆息道:“怪不得孫策留下祖郎一個人,自己去打吳縣了。祖郎原本可是有三五萬人的大帥,實力比我們強多了。現在只挑了二千人,自然全是青壯,我們這些人哪是對手。就算把這附近的七八伙人全部加起來也未必能行。子義,你說,我們該怎么做?”

    “將軍言重了,我奉劉使君之命到此,就是為了輔佐二位。為二位出謀劃策,效犬馬之勞,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我雖然來的時間短,但從二位將軍到普通士卒,都把我太史慈當兄弟,我非常感激,不忍看到任何一個人損傷,這才斗膽進言。有唐突之處,還請二位將軍見諒。”

    萬秉一拍大腿。“咦,你看你說的。既然是兄弟,就不能這么見外。我這條命都是你救的,你再這么說,我可就生氣了。老陳,你說是不是?”

    陳敗應道:“沒錯,子義,你有什么想法就說吧,我們一起參謀參謀。”

    太史慈又謙虛了幾句,這才說道:“精兵的好處自然不用說,但精兵也有精兵的劣勢,人數太少,一旦戰場范圍太大,就無法兼顧。祖郎只有兩千人,他能控制銅官山,但他卻無法兼顧伏虎山、石門山一帶,只能各個擊破。但二位將軍別忘了,來攻銅官山的不僅是祖郎,還有孫策。孫策先在山中練兵,隨后又出山去了吳縣,二位將軍有沒有想過,如果他攻破吳縣,帶著吳縣的郡兵到此,你們還能幸免嗎?”

    萬秉和陳敗的臉色登時變了。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也知道吳郡的實力。吳郡有十三城,總共十六萬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吳郡,陽羨不足萬戶,但吳郡卻有五六萬戶,有錢有勢的大家族更是大多集中在吳郡。吳郡太守隨即可以召集三五萬人作戰,如果他們不是與許淳相聯系,許貢早就收拾他們了。現在許淳被孫策收拾了,他們還派人襲擊過孫策的船隊,孫策豈能放過他們。

    正如太史慈所說,銅官山、伏虎山、石門山看起來面積不小,可要是孫策真帶著吳郡的郡兵進山征剿,他們遲早要被趕盡殺絕。

    “這……孫策才幾千人,能拿下吳郡?”陳敗將信將疑,臉色卻非常難看,連手里的酒杯都拿不穩,潑得到處都是。他們不太了解孫策過去的戰績,但是他們知道孫策就是吳郡人啊,連陸康都和孫策關系那么好,其他吳郡世家還能不幫著孫策?沒有吳郡世家的幫襯,許貢不用打就廢了。

    太史慈慢慢地呷著酒。他不想再嚇唬這兩個山賊,凡事都有個度,真要把孫策過往的戰績一說,弄不好這兩人會直接投降孫策,他的計劃就全泡湯了。

    陳敗和萬秉商量了一番。萬秉對太史慈已經五體投地,毋須多言,陳敗雖然不甘,也知道情況嚴重,只得向太史慈求救。太史慈最后提出一個建議,派人和丹陽、會稽的山賊聯系,抓緊時間收拾細軟撤離,尤其是老弱要先走。銅官山、伏虎山、石門山這片山是獨立的,與以南的大片山區之間有一片平地,如果孫策派人控制了這片地區,切斷了退路,再想撤可就難了。

    聽說要放棄經營了這么久的銅官山,不僅陳敗舍不得,萬秉也難下決心。太史慈也不催他們,只是勸他們先與丹陽腹地的山寨聯絡,做好準備。萬秉、陳敗商量了很久,勉強應了。

    太史慈端著酒杯,和山賊們一起喝酒,直到半夜才散。張仲陪著他走在山路上,回太史慈的住處。周圍一片安靜,連蟲鳴聲都沒有。太史慈覺得有些異樣。他想了想,轉頭看著張仲。張仲是個嘴閑不住的人,他已經習慣了張仲時刻在耳邊說些什么,今天張仲一言不發,實在古怪。

    “怎么了?”

    張仲停住腳步,看著遠處起伏的山巒,接連嘆了幾口氣。“將軍,我們真的要走嗎?”

    太史慈瞅瞅張仲。“你全聽到了?”

    張仲點點頭。“我是做斥候的,耳朵比一般人靈。你和二位大帥說的話,我全聽到了。”

    “你不想走?”

    “我……”張仲遲疑了片刻,轉頭看著太史慈,嚅嚅地說道:“將軍,我不想做山賊了,我想……回家。我阿翁前天進山來了,我要是回家的話,能……能得好幾畝上好的水田呢。”

    太史慈看著張仲,剎那間眼中閃過一道寒光。張仲嚇了一跳,往后退了一步,險些摔下去。太史慈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張仲汗如雨下,顫聲道:“將軍,我……”

    太史慈將張仲拉了回來,讓他站好,又拍拍他的肩膀。“悄悄地走,別驚動任何人。”

    張仲又驚又喜,“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給太史慈磕了兩個頭,站起身,閃過樹林中,不見了。太史慈看著黑黝黝的山林,嘴角挑起一抹無奈的苦笑。
第七百七十章 好兆頭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句容。

    劉繇忽然皺了皺眉,臉頰抽搐了兩下。

    坐在他正對面的許劭看看他,夾起一塊生魚膾,蘸了醬,放進嘴里,慢慢地嚼著,又搖了搖頭。“時候還沒到,江鮮不夠肥啊,缺那么點意思。正禮,你覺得呢?”

    劉繇顧自出神,沒有回應,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連忙舉杯致歉。許劭輕笑道:“正禮在擔心什么,如此出神?不會是擔心丹陽的戰事吧,陳到是我縣人,他不是正禮的對手,正禮不用擔心。”

    劉繇哈哈一笑,舉杯一飲而盡,抹了抹胡須。“有子將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子將,依你看,那高干是何等樣人,他能控制住豫章嗎?”

    許劭不咸不淡的哼了一聲,端起酒杯,慢慢地呷著。他剛從豫章來,與劉繇商量合擊丹陽的事,豫章太守周術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豫章遲早會落入新任南昌令高干之手,但他對高干評價不高,覺得此人不足以控制豫章。劉繇顯然也對高干沒什么信心,所以才會問他對高干的評價。

    “正禮,你覺得許貢能是孫策對手嗎?”

    劉繇苦笑。他聽懂了許劭的意思,正如他對許貢評價不高一樣,許劭對高干評價也不高。許劭此來,是想勸他入主豫章,不要對吳郡抱什么希望了,許貢不是孫策對手,吳郡遲早是孫策的地盤。可是他不能這么做,一來高干是袁紹的外甥,他不能去搶高干的地盤。二來他不想這么放棄吳郡,他還想奪回丹陽,甚至奪回吳郡,至少要將吳郡北部控制在手中,切斷孫策與中原的聯系。

    這是袁紹給他的任務,他不能輕易放棄。

    見劉繇不說話,許劭知道自己的希望落空了,心中說不出的懊惱。他被孫策趕出汝南,背井離鄉,來到豫章,結果孫策又來了揚州。他想為劉繇出謀劃策,希望他入主豫章,劉繇卻拘泥于袁紹的安排,不愿意與高干發生沖突。照這個形勢,劉繇空有能力,兵力不足,難以發揮作用,高干坐擁豫章大郡,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別說擊敗孫策,奪取揚州,就連丹陽也未必能夠攻克。

    我該去哪兒?我能去哪兒?

    許劭心情煩悶,與孫策相遇以來的點點滴滴都浮上心頭,越想越難受。成名二十余年,最后卻毀在一個少年手上,不僅名聲掃地,還像只喪家之犬一般四處流浪,惶惶不安。

    許劭一杯接一杯的喝酒,劉繇心中不忍,勸道:“子將,你也不用擔心,太史子義已經去了陽羨,有他串聯丹陽、會稽、豫章山中諸賊,孫策很難速勝……”

    “太史慈那樣的人也能做大將,付以方面之任?”許劭激動起來,將酒杯頓在案上,酒液灑得到處都是。許劭面色通紅,連眼睛都紅了。“有才無德,行事以狡詐為先,不擇手段,他和孫策有什么區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說他堪與孫策為敵,我卻擔心他與孫策一見如故。正禮,雖說亂世尚權謀,但如果凡事以利為先,沒人在乎道義,又怎么可能致太平?”

    劉繇面紅耳赤,太陽穴怦怦跳動。他遲疑了半天,才強笑道:“子將,話也不能這么說,治世用文,亂世用武,就連朝廷都要重振尚武之風……”

    “朝廷?”許劭冷笑道:“你是指才十來歲的天子,還是指而立之年的權臣?”

    劉繇無言以對。他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再說只會惹得許劭不快。他訕訕地舉起杯。“子將,喝酒。”

    許劭斜睨著劉繇,舉起酒杯,才發現杯中已經無酒,他索性扔了酒杯,端起一旁的酒尊就往嘴里倒,大半酒水都倒在了前襟,濕了一片。許劭緊閉雙目,淚水涌了出來。他扔了酒尊,站了起來,搖搖晃晃地向外走,一邊走一邊放聲大笑,一邊笑一邊流淚。

    “大好河山,毀于昏君佞臣之手。天下之大,竟無我立錐之地。命邪,運邪,奈何如此不公。”

    劉繇陰著臉,一動不動。

    ——

    虎丘。

    孫策背著手,站在山坡上,俯瞰姑蘇城。

    姑蘇城燈火點點,一片寧靜。太守許貢已經集結了一萬在閶門附近,明天就要大戰,但姑蘇城依然很平靜,除了那幾個家族的家主,普通百姓并不怎么關心這場戰事。

    愿意為許貢而戰的不是許貢的部曲就是他招募的戰士,還有一些名義上是郡兵,卻被支持許貢的人控制,拿著吳郡的軍餉,為許貢賣命。除此大外,大部分郡兵都保持中立,等著看明天的結果,依附勝利者。

    人就是這么實際,對他們來說,孫策與許貢在道義上并沒有什么區別,都是擁兵自重的武人。

    “夫君,早些睡吧,明天還要作戰呢。”馮宛走了過來,將大氅披在孫策身上,又轉到孫策身前,為他系好系帶。孫策拉著她的手,攬在懷中。馮宛有點不好意思,偷偷地看看四周,低聲說道:“夫君,我可不想被人說成是西施一樣的紅顏禍水,壞了你的王霸大業。”

    孫策笑了起來。“只有沒用的男子才會將自己的失敗歸罪于女人,說什么紅顏禍水。我雖然不才,卻做不出這么不要臉的事。況且你和阿楚做了那么多事,幫了我那么多忙,不讓須眉,誰能說你是紅顏禍水?”

    “都是阿楚做的,我只是幫著抄寫抄寫而已,誰都做得。”

    “誰都做得,卻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做。”孫策撩起馮宛額發的頭發,手指滑過她凝脂般的面龐。“你看那些讀書人,一提到圣人就兩眼發光,讓他們做點實事就連連搖手,生怕污了他們的手。嘿,我能怎么辦呢?我還要用你們研制的織機來賺錢養活他們,讓他們青史留名,做文采風流的大才子。你說我冤不冤?”

    馮宛忍不住笑出聲來,輕輕推了孫策一下。“夫君,別說這些不開心的事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吧,剛剛收到阿母的家書,權姊姊有喜了。”

    孫策愣了一下,隨即笑了。“這是個好兆頭,明天一定大捷。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我決定都給他取名為捷。嗯,就這么定了。”
第七百七十一章 半邊天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不遠處,蔡瑁和郭嘉、沈友打量著四周的地形,一會兒抬頭看天,一會兒俯首看水,左顧右盼,繞著山坡來回轉了幾圈,終于選中了一個地方,伸手一指。

    “我覺得這里不錯,面北朝南,地方也寬敞,既不用擔心起北風,又可以享受春陽。就算有風來,吹面不寒,左有姑蘇城,右有太湖,既有人文,又有山水。大勝之后,在這里立一塊碑,記敘一下明日的盛事,也好讓后人知道諸君的風采。”

    郭嘉、沈友大笑,看看地形,都挺滿意。郭嘉對沈友說道:“子正,你沈家的人明天會來嗎?”

    沈友很自信。“放心吧,一定會來。”

    “你估計還有幾家會來?”

    沈友想了想。“陸家不用說,陸公對將軍非常欣賞,他一定會來助陣。張家也應該會來。張允聞名州里,但盛憲、許貢都看不上他,至今沒能出仕,將軍誠意相邀,他只要不笨,一定會來。皋家應該也會來,重修吳會史,追述舜禹故事這樣的大事,皋陶子孫不參加太說不過去……”

    沈友掰著手指,數了幾家,有把握來的四五家,可能來可能不來的四五家,肯定不會來的七八家。郭嘉、蔡瑁聽了,心里有數,基本上吳郡真正排得上號的世家有大半在此,吳郡人心向背已然可知,明天這些人往這兒一坐,孫策就已經贏了一半。

    誰能想到當初孫策留下陸議會有這樣的作用。如果說有人料到了這一天,大概也只有孫策自己。一直以來,他對陸康執子弟禮,恭敬有加,今天終于有了回報。以數千人馬輕取姑蘇城,未戰而民心已定,這都是孫策之前的隱忍換來的成果。

    雖然誰都沒說,但他們心里都清楚,作為一個年輕人,意氣風發,所向無前并不難,難的反而是能克制自己的好惡,做該做的事。想想孫堅就知道了,都快四十的人了,若非孫策引導,他都不知道如何與文人打交道,明明救了陸聘,結了善緣,卻和陸康形如陌路。

    所以人脈這種事還是要會經營。孫家現在有的基業都是孫策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積累下來的,比孫堅之前十幾年的努力還要豐厚。有這樣的君主,又何必擔心前程呢,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華就是了。

    郭嘉與沈友心有靈犀,相視而笑。

    商議已定,由蔡瑁把結果通報給孫策,孫策看了看,也覺得非常滿意,又問了些準備事宜,確認該準備的事情都準備得妥當了,萬無一失。

    ——

    魏騰再一次走出了張家。張允親自出迎,將魏騰請到堂上,請魏騰入座。魏騰首先向上次張允幫忙表示感謝。如果不是張允仗義出手,他也許就被許貢派來的門客殺掉了。

    張允二十五六,面皮白晳,中等身材,體格健壯,頗有幾分豪氣。面對魏騰的致謝,他客氣了幾句,便直奔主題,問起魏騰的來意。孫策明天就要與許貢交戰,這時候派魏騰進城,張允搞不清他是什么意思。

    魏騰笑笑。“孫將軍聽陸公、沈子正說起伯宗,很是仰慕,特派我來邀你共商大計。”

    “榮幸之至。”張允笑道:“我聽陸公說起孫將軍,也是仰慕得很,就等著孫將軍擊敗許貢,屆時好去拜見我吳郡橫空出世的少年英雄。”

    “那孫將軍明天就在虎丘恭候大駕了。”

    張允一愣,臉上的笑容僵住了。“明天?”

    “沒錯,就是明天。”魏騰笑得更加意味深長。他對孫策的這個決定并不贊成,在勝負未定時邀請吳郡世家出城觀戰,等于逼吳郡世家表態,萬一沒人肯接受邀請,那可有些丟臉,對士氣肯定會有所影響。但孫策堅決這么做,他也只好來。

    張允思索片刻。“周林兄,你去過陸公府上了嗎?”

    “去過了,陸公欣然應邀。”

    張允目光微閃,瞅了一眼魏騰,臉頰抽動了兩下,迅速做了一個決定,臉上重新浮起笑容。“既然陸公去,那我理當陪他走一程。”

    魏騰笑了,只是笑得有些勉強。陸康同意去,他可以理解,陸家已經和孫策綁在一起,孫策如果敗了,許貢絕對不會放過陸家。可張允完全沒這必要,他甚至沒和孫策見過面,更談不上交情。他之所以同意去,恐怕只是因為陸康。不得不說,孫策和陸家的關系幫了大忙,張允也許不相信孫策,但他相信陸康。

    得到了張允的同意,魏騰又轉達了孫策對高岱的敬意,請張允轉達。考慮到高岱是太守府的掾吏,許貢看得比較緊,孫將軍并沒有發出正式邀請,但如果高岱愿意與會,孫策將非常歡迎。

    張允答應了,送魏騰出門。魏騰還有好幾家要去拜訪,具體是誰,魏騰沒說,張允也沒問。送走魏騰,張允回到內堂,他的妻子朱氏從里面走了出來。張允把情況說了一遍,問道:“夫人,你說,我這么做會不會有些孟浪?”

    朱氏笑道:“你還知道自己孟浪,就說明你不是真的孟浪。好啦,既然已經決定了,就不要瞻前顧后,索性去做。你年輕孟浪,陸公一把年紀了,難道還會孟浪?跟著前輩走,不會吃虧的。”

    張允走到朱氏身邊,低下頭,在她聳起的腹上聽了聽,笑道:“有夫人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也是沒辦法,盛憲也好,許貢也罷,都自恃高門,以游俠視我,那位袁盟主眼里更不可能有我。孫家與我張家情況相似,這位孫將軍又有容人之能,連陸公都對他贊不絕口,我想他應該是個明君,縱使不能得天下,坐斷東南,待天下太平,也是有可能的。唉,我們的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了,我總要為他搏個前程。”

    “既然要搏,就不要猶猶豫豫的,放手去做吧。”朱氏抱著張允的臉。“事不宜遲,立刻去見高孔文,然后連夜出城。如果許貢得到消息,你也許就出不去了。”

    “那你怎么辦?”

    朱氏摸著肚子,神色從容。“這時候許貢眼里只有孫將軍,不會傷害我的。我去家里躲一躲,也就是一天時間,不會有事的。”

    張允很驚訝。“你這么有信心?”

    朱氏白了張允一眼,抿嘴笑道:“一個連女子都能盡其所能的人,何事不能成?”

    張允撫額而笑,嘆道:“還是夫人慧眼,我自愧不如。看來這吳郡男子尚未可知,吳郡女子卻都盼著孫郎大駕光臨了。許貢未戰而失半邊天,敗得不冤。”
第七百七十二章 陸顧張朱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許貢一手揪著短須,一手背在身后,在堂前來回踱步,腳步沉重而急促,轉身時又非常猛,總讓人擔心他會摔倒在地。兩個門客按著刀,站在階下,面面相覷。他們剛剛收到消息,以陸康為首的幾個已經出了城,去向不明。考慮到孫策駐兵虎丘,他們應該是去投孫策了。原本以為許貢會勃然大怒,派兵抓他們的家人,沒想到許貢雖然很生氣,卻遲遲沒有動作。這可不太符合許貢的性格,讓他們一時捉摸不透。

    許貢看出了門客們的疑惑,卻什么也沒說。他的心情很糟糕,很想殺個痛快,但他知道不能這么干。也許孫策就等著他這么干,只有如此,他才能不戰而勝。

    在吳郡任職多年,許貢對吳郡世家的實力非常清楚。盛憲任吳郡太守時,他任吳郡都尉,就覺得盛憲對吳郡世家太過寬縱,提了幾次意見,盛憲卻不肯聽,反斥他多事,兩人因此不和。盛憲因病去職,他接任吳郡太守,想對盛憲不利,卻遭到了高岱的強烈反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高岱只是一個書生,但他背后站的是吳郡世家。殺了高岱很容易,可是得罪了吳郡世家,他這個剛剛上任的吳郡太守就做不成了。他本想緩幾年,立穩根基再做計較,沒想到孫策來了,接著劉繇又來了,吳郡成了戰場,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孫策兵臨城下,他們爭的與其說是姑蘇城,不如說是吳郡世家的人心。大戰在即,陸康等人出城去投孫策,這當然不合許貢的心意,但他們能從容出城就足以說明吳郡郡兵并不完全聽他許貢指揮,還有相當多的人在坐觀成敗。

    姑蘇城太大了,八個陸門,八個水門,他根本控制不過來。就像這吳郡的人心。

    “走就走吧,等擊敗孫策,再找他們算賬。”許貢咬著牙,眼角不受控制的抽搐,露出幾分猙獰。“正想找機會收拾他們呢,他們還送上門來了。傳令諸將,大饗士卒,明日大戰,殺了孫策,看這些吳兒還能依附誰去。”

    門客領命,轉身去各營傳令。

    許貢累了,回到席上,以手支額,心跳快得讓人不安。他現在很亂,想找個人商量,卻不敢相信任何一個人。原本許靖是可以信任的,可是許靖走了,一去不復返,就像逃難似的。這讓他既失望又不安。

    難道我真的不是孫策對手?真是笑話。我有大軍一萬,他只有五六千人,我怎么會敗。虎丘可是闔閭冢,孫策立營于冢上,這不是自尋死路么。

    明日看我大破孫策,回頭再收拾這些吳郡世家。許貢給自己鼓了鼓氣,轉身入室,和衣躺在床上。

    ——

    朝陽初升,虎丘。

    陸康跟著沈友拾階而上,來到千人石上,見地上一塵不染,空蕩蕩的,只有中間鋪著席,擺著一張案,案上一博山爐,香氣裊裊,一支赤玉如意,溫潤如水,燦爛如火。

    陸康站住,回頭打量著沈友。“子正,這是何意?”

    沈友笑笑,伸手一指。陸康轉頭一看,見蔡瑁快步走來,身后跟著幾個侍從,兩人扛著席,一人捧案,一人捧香爐,一個捧如意。來到跟前,迅速鋪席,設案,擺上香爐和如意,片刻之間便設好坐位,侍從們魚貫而去,腳步輕快無聲,步調整齊劃一。

    蔡瑁伸手相邀。“陸公,請。”

    陸康看看,明白了,欣然入座。

    又有兩名侍者趕來,一人在席后設下一旗座,一人展開一面錦旗,插在座上,旗上花團錦簇,中間一篆書大字,正是陸家的陸字。陸康看了,笑著搖搖頭,不以為然。

    “孫將軍何在?”

    “孫將軍正在劍池旁習武,稍后就到。令從孫陸議隨侍,陸公如果想去看,我可以陪你去。”

    陸康抬頭看了一眼,見劍池旁的確有幾個身影縱躍往來,寒光點點。他搖搖頭。“久聞孫將軍聞雞鳴而起舞,名不虛傳。既有阿議陪同,我就不去了,免得他看到我又要趕來行禮,不能一心一意。”

    蔡瑁點頭表示同意。兩人說了一陣閑話,又有一年輕人快步走來,四處看了一眼,來到陸康面前,躬身施禮。“陸公,你來得可真早啊。”

    陸康笑笑。“子嘆,你也不遲。”又對蔡瑁介紹道:“這位便是顧家的顧徽顧子嘆,是我女婿元嘆的弟弟。”

    蔡瑁上前行禮,拍拍手,又有侍者魚貫而出,在陸康右側布席設案,擺上香爐和如意,請顧徽入座。侍者又立座展旗,顧徽看在眼中,覺得有趣,拍手笑道:“來一人,設一席,若是不來,那就沒席了?”

    蔡瑁笑而不語,請顧徽入座。顧徽與陸康交流了幾句,得知陸康昨天晚上便出了城,來到孫策營中,不禁哈哈大笑。兩人正說得熱絡,又有兩人聯袂而來。顧徽看了一眼,笑道:“陸公,張伯宗和朱休穆來了。我要去迎一迎,陸公請安坐。”

    陸康點頭。他是前輩,沒有起身相迎的必要。顧徽卻和張允、朱桓平輩,不能太托大。顧徽起身離席,穿上鞋,快步來到階前,拱手而立。張允和朱桓看得真切,加快腳步趕了過來,拱手施禮,又看了一眼場中形勢,朱桓便有些著急。

    “伯宗,我說夜里來,你非說不急,現在可好,落在子嘆后面,連一席之地都沒有了,只能侍立。”

    張允大笑。“休穆,你也太性急了些,你看,席位不是來了。”

    朱桓見侍者設席,這才轉怒為喜,拱拱手。“子嘆莫笑。”

    “不敢。”顧徽挑挑眉。“久聞休穆武藝精湛,孫將軍正在劍池旁習武,有沒有興趣去看一看?”

    朱桓登時心動,正要點頭,被張允一把拽住。張允抬起下巴,示意朱桓看端坐在席上的陸康。“陸公在此,豈能失禮,還是先上前拜見,占了你的席位,再去見孫將軍不遲。”

    朱桓一拍額頭,自我解嘲地笑了兩聲,和張允一起來到陸康面前,躬身施禮。陸康還禮,向蔡瑁介紹。蔡瑁已經收到相關的名單,卻是第一次見到他們本人,連忙還禮,請他們入座。他和一旁的沈友交換了一個眼神,正如沈友所料,以陸康為首的四家不僅來了,而且來得最早。
第七百七十三章 群賢畢至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設好了席,朱桓屁股還沒坐熱,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孫策習武。陸康也知道他性子急,好勝心強,特地提醒了他幾句,讓他不要逞一時意氣,與孫策爭斗。朱桓連連點頭,起身拉著沈友就走。沈友無奈,只好引著朱桓來到劍池前。

    孫策正在指導孫權、陸議習武。論武功,他可能不如許褚、典韋,論武學修養,他可能不如鄧展,可是論怎么教,他卻是當仁不讓的最佳,頗知因材施教的奧妙。孫權、陸議的目標不是做沖鋒陷陣的勇士,所以他們習武不能著眼于殺人,還要有更多的內涵,有修身養性的作用。孫權性子急,所以孫策要讓他練柔,陸議內斂,孫策就要讓他練剛,補先天稟性之不足。

    朱桓來的時候,孫策正在點撥陸議。“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中宮急進,強行突破,攻其必救,用力省而見效大,正合用兵貴勝不貴久之義,明白嗎?”

    陸議點點頭,重新擺開架勢,雙手持專為他們打造的千軍破,直進直出,接連三次進步擊刺,進第四步時已經有些氣力不濟,明顯慢了幾分。他不好意思地看著孫策,撓撓頭。孫策笑了,拍拍他的肩膀。“不用急,慢慢來,第一次就能連續三次刺擊,說明你的基礎很扎實,等你掌握了訣竅,就會進步更快。”

    陸議點點頭,繼續練習。

    朱桓站在一旁,嘴角歪了歪,有點不以為然。沈友看得真切,再次提醒他不要輕率,今天是來談合作的,不是斗氣的。朱桓強忍著點點頭。沈友引著朱桓來到孫策面前,向孫策介紹,并告訴他陸康、顧徽和張允已經在那邊入座。

    孫策臉上不動聲色,心里卻是暗自松了一口氣。有了這四家,他已經勝了一大半。

    后世有吳四姓之說,顧陸朱張,正是眼前這四姓,只是眼下的順序有些不同,陸氏應該排在第一位,顧氏緊隨其后,畢竟這兩家都世代官宦了,張家、朱家卻還是地方豪強,在官場上沒什么根基,他們的崛起應該是孫吳開國時期的事。這四家出現在這里,說明世家的崛起有其必然性,不管來江東的是誰,不管用什么的統治方式,作為一個階層,他們都擁有更多的機會,區別只在于某個家族可能因為偶然性勝出或失敗。

    比如陸氏。孫權后來打擊陸遜正是因為陸家的影響太大,不得不整出一個二宮爭立,強行打壓陸家,為此不惜毀了與世家交好的太子孫登。但結果并不好,陸家實力受損卻沒有覆滅,入晉之后又強勢崛起,反倒是孫吳元氣大傷,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子正三妙之一有刀妙,看休穆龍形虎步,應該不弱于子正吧?”

    朱桓被撓到了癢癢肉,心情大好,連忙謙虛道:“子正兄刀法精絕,桓豈敢與他相提并論,將軍過獎了,過獎了。”

    “子正是吳會英俊中少有的全才,縱使不能和他相提并論,也算不弱了。休穆平生志向如何,愿意做學問,還是想領兵作戰?如果想做學問,待會兒就在這兒聽聽,如果想領兵作戰,不妨與子正一起去前線看看,也算是親自感受一下戰場。”

    朱桓喜出望外。他學問一般,對做學問沒什么興趣,更想統兵作戰,拜將封侯,只是初次與孫策相見,今天又是來表示支持的,不宜表現得太急迫。來看孫策習武,也就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武功,給孫策留下一一個印象,沒想到孫策直接問他愿不愿從軍,還愿意給他親臨戰陣觀摩的機會。這簡直是太對胃口了。

    “這樣……可以嗎?”

    “當然可以。子正,待會兒你帶上休穆。”孫策笑笑。別人不知道朱桓好武,他還能不知道?這可是東吳的名將,不僅能打,而且脾氣還大,好勝心超強,連陸遜都不放在眼里的。先后擊敗曹魏名將曹仁、曹休,那位在演義里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王雙就是死在他手里。朱家后來能躋聲吳四姓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

    沈友平靜地躬身領命。身為吳郡子弟,他當然愿意看到更多的吳郡人統兵作戰,人越多越能形成集體優勢。孫策是吳郡人,將來他要是得了天下,吳郡就是他的龍興之地,吳郡就和南陽一樣成為帝鄉,這才是真正的發展機會。

    “不是,不是。”朱桓還不太敢相信。“子正,我……我才十七,能統兵嗎?”

    沈友很鄙視地看他了一眼。“將軍十七歲的時候已經擊破徐榮,全殲兩萬西涼精銳了。能不能統兵不在于年齡,而在于有沒有這本事。你呢,武功是不錯,也懂一點兵法,可是千萬別驕傲,孫將軍麾下人才濟濟,你還要好好學。”

    朱桓眨眨眼睛,笑而不語。他對沈友的話并不太在意,只是不想和沈友計較這些細枝末節。畢竟初來乍到,孫策又這么賞識他,他總不能自吹自擂,破壞了孫策對他的好感,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又推了出去。

    說話的功夫,千人石上又來了三人,分別是沈家的沈珩、皋家的皋過、高家的高彪。沈珩是沈友的族兄,也很年輕,能力沒有沈友這么強,但擅長接人待物。皋過只是本地大族,有俠義之名,不求仕宦,以耕讀傳家。他家先祖皋伯通與名士梁鴻關系非常好,梁鴻到吳縣時,曾經皋家舂米,夫妻二人相見如賓,引起皋伯通的注意,引以為友,后來梁鴻去世,皋伯通將他葬在姑蘇城外的要離墓旁。高彪是高岱的父親,以隱逸著稱的大名士,年齡不小了,一般不露面,今天能出場完全是看在陸康的面子上。

    見時間不早,該來的基本都來了,不來的估計也不會來了,孫策換了一身衣服,來到千人石上,向陸康、高彪見禮,環顧四周,朗聲笑道:“小子何德何能,能在此與郡中諸賢一會,共商大計,也算不枉此生。今日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堪稱盛事,德祖,待會兒就請你展生花妙筆,作文以記今日之事。”

    立于孫策身后的楊修輕咳一聲,淡淡地說道:“吳郡諸賢在此,修豈敢貽笑大方,還是請子正出手吧。”

    沈友拱拱手。“德祖兄,蒙將軍不棄,我將負責今日戰事指揮,不能陪你吟詩作賦了。諸位鄉賢請寬坐,我去去便來。休穆,走吧,去得遲了,說不定都打完了,你就什么也看不著了。”
首頁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