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亡羊補牢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秦松正待再勸,祖茂從外面闖了進來,身后跟著一個騎士,風塵仆仆。

    “將軍,好消息,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孫堅愣住了,和秦松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搶了過去。祖茂讓在一旁,身后的騎士上前行禮,然后從懷里掏出一只銅管,遞給孫堅。孫堅接過,轉手遞給秦松,秦松迅速檢查了一遍,點頭道:“沒錯,是軍謀處的印鑒。”

    話音未落,孫堅已經搶過銅管,拔下封蓋,取出里面的軍報。他看了一遍,雖然極力矜持,笑意還是掩飾不住的綻放開來。他將軍報塞給秦松,連聲說道:“文表,你看看,你看看。”又背著手,在堂上來回走了兩步,腳下生風,幾乎要飛起來了。

    秦松也看了一遍,卻有些疑惑,叫過騎士。“荀衍沒有參戰嗎?”

    騎士躬身答道:“荀衍的大營雖然也在龍淵附近,但是他一直沒有出營,只有麹義與將軍對壘。”

    秦松臉色一變,轉身進了自己的屋子,取出上次收到的軍報所用的銅管,回到騎士面前。“你見過這份軍報嗎?”

    騎士接在手中,仔細看了看。“這的確是軍謀處的銅管,但送這份軍報的人半個月前就出營了,一直沒回去復命。軍謀見過他嗎?”

    秦松的臉頰抽了抽,向后退了兩步,一屁股坐在臺階上,手掩著胸口,半天沒說話。孫堅也看出了問題。送那份軍報的人半個月前出營,但那份軍報發出的日期卻是七天前。他送的軍報被人掉過包了。只不過調包的人手段高明,不僅用的軍謀處的銅管,仿制了軍謀處的印鑒,就連紙張、筆跡、行文語氣都模仿得全無破綻。對方用了這么大的心思,自然在布一個大局,目標也不可能是別人,正是他們父子。

    “好陰險的狗賊!”孫堅后怕不已,咬牙切齒。

    韓當、祖茂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卻也大致猜到了原因,也覺得后脖頸直冒涼氣。

    “軍謀處傳遞消息的保密方法有漏洞,只能防一般人,防不住高手。”秦松好半天才緩過勁來。“我立刻傳書祭酒,請郭祭酒想辦法解決。這次是萬幸,下一次未必有這么好的運氣。”

    孫堅連連點頭贊同。他轉頭看了看韓當,忽然有了主意。“義公,伯符在龍淵一戰而斬殺麹義,閻行立下大功,如今又率領騎兵趕到城外,突破匈奴人的阻截,將消息送到城中。義公,幽并涼皆以騎兵稱雄天下,涼州騎兵大展雄風,你這幽州人是不是也該露一手了?”

    韓當正中下懷,連連搓手。“將軍,我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將軍和軍謀有何安排。”

    “很簡單,你率親衛騎出城,助伯符一臂之力。雖然只有五六百騎,可是你對附近的地形熟悉,必能有所襄助。”

    韓當連連點頭,又問道:“那將軍呢?”

    孫堅咂咂嘴,叉著腰,夸張地一聲長嘆。“唉,伯符擔心我老弱,不堪大用,要我安心守著浚儀。無奈,只好拜托義公了。”還沒說完,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秦松連忙說道:“將軍,鎮北將軍可沒這么說,他若不是相信將軍及諸君的能力,怎么會將浚儀這么重要的要塞交給將軍。若非浚儀固若金湯,袁紹此刻只怕已經在潁川了,將軍也不能如此順利的各個擊破,斬殺麹義。”

    孫堅放聲大笑,驕傲溢于言表。

    秦松隨即寫了一封軍報,讓韓當帶給孫策。在軍報里,他除了敘述了浚儀的現狀之外,重點講述了收到假軍報的經過,并將那份假軍報也一起帶給孫策。

    ——

    閻行率部趕到尉氏、開封附近,接連與封鎖浚儀的胡騎交手。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不追求大量殺傷,而是依托浪蕩渠,著重驅逐浚儀和長社、鄢陵之間的胡騎,保證信息的暢通。他甚至不追求殺傷,只要那些胡騎遠遁,他絕不窮追,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傷亡。

    沒有了胡騎干擾,滿寵、徐盛迅速北上,他們用戰船載著大量的糧食、軍械,先后收復尉氏、開封兩縣,直抵浚儀城下。

    許攸原本率部在浚儀城東南筑堰,結果中途而廢,后來又奉命封鎖浚儀,如今閻行等人殺到,袁紹放棄了誘捕孫堅的計劃,他也沒什么興趣和閻行等人交戰,稍微接觸了一下就撤了,駐扎在浚儀北,每天派斥候看一下孫堅有沒有出城,剩下的時間就在大營里喝酒。

    韓當趕到新鄭,見到了孫策。得知軍報曾遭人掉包,孫策既后怕又后悔。防偽其實并不是一件多難的事,只是他一直將這些事全權托付給郭嘉等人,自己沒在這方面用過心思,險些釀成大禍。

    郭嘉反復對比那份假軍報,嘖嘖稱奇。如果不考慮時間差,即使是他,面對這份軍報也看不出什么破綻,各種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到,甚至連幾個非常個人化的用筆習慣都模仿得非常到位。

    “誰的手筆?”孫策也覺得不可思議。這真是一個人才。其實郭嘉設計的保密體系已經很完善了。無法拆解的銅管、特地的封泥,一般人很難取出里面的東西而不露破綻。

    “不知道。”郭嘉搖搖頭,有些說不出的興奮。“我只能肯定一點,不是我那從叔的手筆。”

    “你打算怎么辦?”

    “肯定要改進,這樣的事不能再發生。”郭嘉輕叩案幾,兩眼發亮,久久未語。

    “奉孝,我有一個想法,也許可用。”

    郭嘉抬頭看看孫策,咧嘴一笑。“將軍有什么好辦法,不妨直言。說起來,自從南頓傳舍見識過將軍的治國之道外,我一直很想見見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奇計妙策。我聽說將軍與我相見之前可有不少驚世之作的,南陽軍械、織機,都有將軍建議之功。”

    “什么驚世之作,只不過是一些思路罷了,真正完成驚世之作的是那些工匠。”孫策謙虛了幾句,把用密碼本轉譯軍令的思路大致說了一下。具體的辦法,他并不熟悉,但是不影響他把這個概念傳達給郭嘉。

    郭嘉聽完,拍案叫好。“將軍,這個辦法好。如此一來,除非對方擁有我們的密碼本,就算截獲了我們的密令也無濟于事,可以大大減少泄密的可能性。”他撓了撓頭,又說:“只是這用作密碼本的對譯文本要好好選擇,若以文章定,則各人記誦的文章不一,難保不出錯。如果選用新印行的書籍,又未免太顯眼,難逃有心人的眼睛。我們需要選一部沒有太多不同文本,不會出現分歧,又不會太引人注意的書,這部書還要有一定的篇幅,這樣才有從容選字的可能。”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隔肚皮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略作思索,不禁赧然。行家就是行家,一針見血。

    密碼保密的效果的確不錯,但任何技術都依賴于一定的基礎。密碼術依賴的基礎之一就是密碼本,密碼本至少有一個要求:雙方手中有一模一樣的文本材料,這樣加密和解密才能準確無誤。如果可能,這件材料最好隨手可得,不怕丟失遺漏,還不能引起別人注意。

    這個要求高不高?對印刷術盛行,書籍泛濫成災的時代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對書籍靠手抄的時代來說,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

    托他之福,雕版印刷術已經提前出現,一模一樣的文本材料不再是問題。但雕版印刷術目前大多印制的還是一些幾千字的小文章,文本量不足,有很多字未必能找得到,并不適合做密碼本。唯一的大部頭是《鹽鐵論考釋》,但這部書不是常見書,除了有志于治民理政的人,大多數人并不感興趣,流布遠沒有蔡琰的《天下至道談圖釋》。

    很多事都是如此,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拿活字印刷術來說,中國發明印刷術,但中國的印刷術一直以雕版印刷為主,曾經發展出活字印刷術,卻沒有真正流行起來,活字印刷術真正大放異彩是在用拼音文字的西方。看起來似乎很遺憾,其實很簡單:中國漢字就不適合活字印刷,需要的字模數量太驚人,遠不如雕版印刷經濟。

    孫策前世了解相關的情況,所以在吳郡推行雕版印刷時,他沒有提活字印刷的事。現在想搞密碼本,這個問題一下子凸顯了。

    “奉孝所言極是。”孫策也有些躊躇起來。“能找到適用的文本嗎?”

    “原本比較難,不過恰好有一部書非常適合,而且剛剛印行。將軍此時提出這個建議,正是水到渠成。”

    “什么書?”

    “許叔重的《說文解字》三十卷,前些天剛剛印畢,戰事結束后,就可以送往各地售賣。”郭嘉哈哈大笑,快意非常。“一萬多字,能用到的字一網打盡,無一遺漏,按頁索字,方便快捷。如果嫌整套書太重,只帶一卷字表就行。”

    孫策釋然。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既有足夠的文本量,又不惹人注意。這部書寫成后就已經有人傳抄,但傳抄難免訛誤,現在有精心校注的印刷本,應該很受歡迎。到時候讀書人人手一冊,誰會想到這是密碼本。

    “行,你是行家,這件事就交給你辦。”孫策想了想,又道:“最好將軍謀處分作兩組,一組想辦法加密,一組負責解密,試探性攻擊。雖說沒有解不開的密碼,但減少一些明顯的漏洞總是好的。”

    “正當如此。”

    兩人商量完保密的事,隨即又將話題轉回當前的形勢。韓當帶來了一個他們之前不確定的新消息,審配率領三萬冀州兵已經趕到官渡附近,他應該會參加戰斗。袁紹有兩萬多人,其中包括六七千由烏桓人、鮮卑人組成的騎兵,有冀州北部中小世家豪強組成的步卒。與冀北南部世家經濟實力雄厚,有裝備優勢不同,冀北胡漢雜居,有些人的先祖甚至就是蠻夷,現在也經常出塞做生意,民風勁悍,能步能騎,戰斗力較強。再加上冀南聞名的強弩兵,袁紹不僅有明顯的兵力優勢,在兵種方面也相對完整。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忽略:三百甲騎。這可是破步卒大陣的利器。

    “三倍兵力優勢,又是袁紹親領,不可小覷。”郭嘉搖著羽扇,幽幽地說道:“袁紹這個人,到了絕境也是能拼命的。我從叔、沮授都是難得一見的謀士,尤其是沮授,堪稱大才。生死存亡之際,這些人如果能拋下嫌隙,同舟共濟,未必沒有置諸死地而后生的可能。”

    孫策注意到郭嘉沒有提審配。“那審配呢?”

    “審配啊。”郭嘉笑了。“他應該是這些人里最大的破綻。”

    “為何?”

    “他太專權,又有極強的鄉土觀念,一心想讓冀州人獨攬大權。汝潁系與冀州系之爭有一大半是因他而起。河北人就這稟性,郭后與太子劉彊之禍兆萌于此。在他眼里,不僅汝潁人寄人籬下,不足與謀,就連冀北人都難免粗鄙,不配與他們冀南人并立。將軍別忘了,田豐還在鄴城呢,審配如果說心無芥蒂,我是不信的。”

    孫策支著下巴,手指輕輕摩挲著唇邊的胡須,回憶著相關的記載,忽然有所頓悟。按照歷史記載,審配應該是參與了官渡之戰的,但他在官渡之戰起了什么作用卻沒有明確說明。聯想到審配麾下的冀州強弩兵,再聯想到袁曹官渡對陣時袁軍在望樓上射箭,壓制曹軍,最后為霹靂車所破之事,這些強弩手應該就是審配的部下。還有其他史料記載說審配曾率冀州強弩兵大破曹操,只是他臨死不肯投降曹操,所以他在官渡之戰的記錄被有意無意地抹去了。

    “既然審配是破綻,那如何才能利用這個破綻?”

    郭嘉沉吟不語,想了好一會兒,他站起身。“茲體事大,我要先考慮一下。將軍,既然浚儀安全,車騎將軍無恙,我們不必急于求成,大可耐心等待戰機。種稻已是尾聲,最多再過半個月,我們就可以征調屯田兵助陣了。”

    “荀衍怎么辦?”

    “這兩萬人是他賴以生存的根基,不到萬不得己,他不會主動進攻的。”郭嘉笑了一聲,有些說不出的感慨。“書生領兵最大的問題不是無謀,恰恰是謀劃太多,以至于無法決斷,袁紹如此,荀衍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要急,要給他們猜疑的時間。猜疑就是像野草,永遠無法除根,只要有一點機會就會漫山遍野,防不勝防。”

    孫策看著郭嘉,無聲地笑了起來。他聽懂得郭嘉的未盡之意。人心隔肚皮,沒有人能對另一個人毫無防備。這是人性決定的,不由人的意志為轉移。袁紹的部下如此,他的部下也如此,只不過他的部下不少人出身較低,所求也不大,不像審配、荀衍那樣,要么家大業大,要么名重四方,目標自然遠大。不過人的野心總是隨著實力慢慢增長的,等他們有了實力,只怕會比審配、荀衍做得更過份。

    “奉孝,太史公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信任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目標,猜疑也無非是有利益沖突。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找一個能讓更多人齊心協力的目標,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這點利益。任重而道遠,當與奉孝共勉。”

    郭嘉驚訝地看著孫策,片刻后,他一聲輕笑。“將軍通達,真國士也。”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內斗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面對擁有優勢兵力,急于一戰而定勝負的袁紹,孫策不敢大意。對他來說,拖得越久越有利,但袁紹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可以不去梅山,卻擋不住袁紹來新鄭,當務之急自然是建立防線。

    新鄭春秋時屬鄭,戰國時為韓所滅,設新鄭縣,成為韓國都城。秦漢以來,新鄭地位下降,漸不如前,在滎陽、浚儀、陽翟等大城的包圍下,顯得很不起眼。可是韓國作為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典型,選新鄭作都城自然有原因,地理優勢就是其中一項。

    新鄭西就是嵩山余脈,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小山、丘陵,不利大軍行進。向北通往滎陽,有圃田澤、青口澤、中陽澤等小澤,一到雨季就難以通行,只要向東、向南比較方便。洧水由西而來,繞城南側,黃水由此而來,繞過城東,取水方便,又有阻擋敵軍之功效,雖不敢說固若金湯,卻也是易守難攻。

    孫策進駐新鄭,就擋住了袁紹南下的通道。說實在的,孫策一直沒搞懂袁紹為什么會駐扎在梅山,沒有選擇新鄭。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袁紹膽怯,不敢太過深入。梅山在魏長城以北,與太山隔山相望,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在那里立營也說得過去。

    袁紹將新鄭拱手相讓,孫策卻之不恭。這里的地勢對他有利。洧水下游五六十里就是長社,再五六十里就是鄢陵,呂蒙、蔣欽增援非常方便。身后還有陘山和潁水,阻擊荀衍也很方便。曹操當初死守官渡,沒有退守新鄭,應該是考慮到這里離許縣太近。如果讓袁紹突到新鄭,游騎足以驚動許都。他沒有這樣的擔心,冬麥收了,稻子種了,屯田兵正好可以上陣,袁紹如果對田里的秧苗感興趣,他可以拱手相送,一點也不心疼。

    倉慈在平輿附近屯田,預計收益比許縣屯田更多。只要護得汝南太平,許縣屯田的這點損失,他承受得起。若非如此,他也不敢承諾淳于重。

    經過與諸將商議,孫策派董襲前突到燭城。龍淵之戰時,董襲沒能及時擊破閔建的陣地,雖然斬首過千,卻不能和魯肅相提并論,頗有些怏怏。孫策決定給他一個機會,讓他作為前鋒,扼守燭城。

    燭城是鄭國大夫燭之武的封地,有一個小城。城不算大,但城北有山有水,不利大軍展開,作為前哨陣地綽綽有余。以董襲和江東軍的戰斗力,就算袁紹派一萬人攻城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董襲知道這是孫策給他立功機會,帶上輜重、軍械,興沖沖地去了。

    其他人馬在新鄭休整,對龍淵之戰進行總結,準備再戰。

    ——

    開封、尉氏失守,袁紹震怒,大發雷霆,下令將鎮守兩縣的將領斬首。

    這兩個縣的城池算不上堅固,守城的士卒也不多,不過兩千人左右。如果遭遇大軍攻擊,守不住也很正常,但問題就在于此,滿寵率領的步卒和水師加起來也不到四千人,和他們兵力相當,而且許攸就在附近,離開封不過三十里,隨時可以增援。

    這樣也能把城丟了?袁紹覺得不可思議。他認定這兩個將領根本沒有反擊,很可能聽說滿寵來了就棄城而走。如此怯懦無能,不殺留著何用?

    兩顆首級很快送到袁紹面前,又被袁紹命人送到各營公示,以儆效尤。如果再出現類似情況,格殺勿論。但袁紹很快發現,殺這兩個人很容易,后果卻很嚴重。這兩個人都是冀北豪強,在郭圖的勸說下才投效袁紹的,現在人被殺了,冀北人很是不平,他們商議了一番,由甄儼出面找郭圖要說法。戰事失利,依軍法論處,這沒問題,但尉氏、開封失守,許攸增援不及時,該如何處置?

    郭圖氣得腦殼疼,只好找袁紹建議。許攸為人狂悖,又貪財好酒,聽說他現在天天喝得大醉。這樣的人不適合統領大軍,防范孫堅,應該另選合適的人,將許攸調回大營。

    袁紹對許攸也有一肚子意見,二話沒說,接受了郭圖的建議,派甄儼去接替許攸。兩天后,甄儼送回消息,他順利接收了許攸的兵權,但許攸卻不肯接受袁紹的命令回梅山大營,他回鄴城了。

    袁紹氣得暴跳如雷,嘶吼著要派人追殺許攸。郭圖無奈,只得勸袁紹說,許攸就這德行,主公不必與他一般見識。眼前最重要的事是擊敗孫策,占據中原。等主公鼎立新朝,許攸還能逃到哪兒去?現在你追殺他,人少了,不是他的對手,人多了,消息難免走漏。萬一逼急了,許攸轉身去投孫策怎么辦?許攸不過是一匹夫,得失不足為慮,主公顏面何在?

    袁紹無奈,只得宣布許攸自知失責,回鄴城閉門思過。

    安撫了袁紹和冀北世家,郭圖越想越生氣。他相信這背后不會那么簡單,肯定有人在搗鬼,而這個人就是審配。審配和許攸不和是眾所周知的事,借著這個機會奪了許攸兵權,又打擊了冀北世家,一舉兩得。

    郭圖隨即建議,雨季將至,戰事不宜拖延太久。孫策占據新鄭,攻擊不易,開封、尉氏易手,浚儀安全了,孫策主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應該重奪開封、尉氏,封鎖浚儀,威脅孫策右翼。再加上潁川的荀衍,三面包圍,孫策腹背受敵,插翅難飛。

    袁紹覺得有理,隨即問誰適合擔任此任。郭圖推薦審配。理由很充足,滿寵有三四千人,又背靠浪蕩渠,隨時可以得到鄢陵、扶樂的駐軍支援,沒有兩三萬人無法完成任務,而營里有能力指揮兩三萬人的除了袁紹本人,只有審配。

    袁紹沒有立刻答應,他找沮授來商議。沮授一聽就急了,對袁紹說,當務之急是孫策,既然孫策駐扎在新鄭不來,就應該全力以赴,主動進攻新鄭,何必再多此一舉?滿寵雖然沒什么名聲,可他卻是一個擅長用兵的將領,任城之戰時,就是他守高平,拖住了馮楷,導致袁譚功敗垂成。如果他再拖住審配幾個月,就算最后審配攻取開封、尉氏,孫策也有足夠的時間增調援兵,重整防線,到時候再想攻取新鄭就難了。

    袁紹很頭疼,問沮授應該怎么辦。

    沮授說:“與其取開封、尉氏,不如取燭城,再取葛城,與荀衍會師,截洧水,扼陘山,截斷長社、陽翟方向的援軍。”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兵貴神速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審配站在大帳前,看著沮授在審俊的陪同下走來,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撫著頜下長須,笑道:“公與,我現在可是嫌疑之身,你來見我,不怕惹上是非,無法自明?”

    沮授停住腳步,拱手長揖。“正南兄,我是奉主公之命而來。”

    審配目光一閃,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拖長了聲音。“哦,原來如此。主公有什么話不能直接傳我去中軍受命,還要勞煩公與走一趟?我怕是承受不起啊。”

    見審配站在帳門口不動,絲毫沒有請自己進帳說話的意思,沮授心中苦笑,卻不點破。他直起身。“軍情緊急,我就不進帳說話了,也為正南兄節省一點時間。”

    審配花白的眉毛輕揚。“什么軍情這么緊急?”

    “主公命你率本部將士搶占燭城,截斷孫策退路。”

    審配盯著沮授看了片刻,側身讓開,伸手相邀。“公與,請。”又沖著一旁的長子審英喝道:“豎子,還看什么看,還不為沮君設座,聆聽教誨。”

    審英被罵得一頭霧水,卻不敢反駁,連忙請沮授入帳。沮授進了帳,審配一邊安排人準備酒食,一邊催促沮授快說說情。他手下有三萬冀州兵,相當于袁紹兵力之半,既是一個好事,也是一個壞事。好事是袁紹做任何舉動都不能不考慮他的態度,壞事是以袁紹的性格,對他的猜忌只怕已經重到無以復加。原本讓他去洛陽,現在卻將他調來參戰,卻將許攸留在浚儀,未嘗不是為了便于控制。

    這時候讓他率本部搶占燭城,單獨作戰,就等于默認了他的地位,將他作為大軍副將看待,地位只在袁紹一人之下。由沮授來傳令,說明這個決定背后有沮授的努力。

    說到底,沮授畢竟還是冀州人啊。審配暗自發笑。麹義死了,沮授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重歸冀州系。

    沮授把袁紹的決定說了一遍,只是略作修改,隱去了袁紹之前想讓審配去攻擊開封、尉氏的想法,也沒提袁紹打算留下一萬人,只說時局艱難,袁紹希望審配能當此重任,完成對孫策的包抄,為最后的總攻創造條件。他特別提到了一點,審配與荀衍會師會,荀衍歸審配節制。

    審配興奮不已,笑容可掬。審英、審俊也意識到這個決定背后的意義。荀衍的部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潁川世家的部曲,一部分是麹義的殘部。前者也就罷了,最多只是臨時由審配節制,將來肯定還是要獨立的。后者則不同,這些人跟隨麹義多年,作戰經驗豐富,只是因為韓馥一直心有芥蒂,現在與韓家和解,麹義卻戰死了,他們需要尋找一個新的首領,而審配無疑是最佳人選。

    此戰若能取勝,審配的地位就穩固了。

    “主公英明啊。”審配非常滿意。“公與,主公還有什么教訓?”

    “兵形如水,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難以事先定計。主公信任正面兄的能力,委以重任,準許正南兄便宜行事,不加掣肘。”沮授語重心長的說道:“正南兄見識超卓,想必也清楚眼前形勢。孫策天生狡詐,且進步驚人。初平三年,他還和袁顯思不相上下,短短兩年,他就以少勝多,重創袁顯思。一年未過,他又陣斬了麹云天。這一次主公與正南兄聯手,很可能是擊殺他的最后機會,切不可放過。還望正南兄體會主公心意,盡快起程。”

    “公與放心,我稍做準備,最多明天中午就出兵。”

    “不,最好是今天下午就出發。”

    “這么急?”審配有些不快。

    “正南兄,兵貴神速,孫策少年老成,用兵既穩且狠,他到新鄭兩日,卻一直沒有進兵,想來是打定了主意防守。既然欲守,豈能不分兵把守要塞之理?若我猜得不錯,他的部下此刻可能已經到了燭城。不過燭城小而卑,守備不足,他們需要時間準備。孫策重視百工之技,軍中有木學堂的匠師,施工造作水平很高,你現在趕過去或許還來得及,再等一兩天,等他們準備好了,再攻可就難了。”

    沮授生怕審配不信,把沮鵠傳回來的消息說了一遍,重點講了兩件事:一是黃忠部的工匠破壞了百尺溝和汝水上的橋梁,導致麹義、荀衍追擊黃忠的計劃根本沒來得及實施就夭折了;一是孫策部的工匠在龍淵水上架浮橋,速度驚人,打了麹義一個措手不及,對麹義最后陣亡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正南兄,設想一下,如果孫策在燭城部署大量弩車和拋石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審配聽了,也心驚不已。孫策重視百工之技不是什么秘密,但他沒想到孫策軍中的工匠也有這么強的技術。如果真給孫策足夠的時間,讓他在燭城部署弩車和拋石機,他將付出慘得的代價。他起身離席,向沮授深施一禮。

    “多謝公與提醒。”

    ——

    長社。

    蔣欽狐疑地看著手中的《說文解字》,一頭霧水。“這是什么?”

    “密碼本。”軍謀卻揖笑著拱拱手。“從現在開始,涉及機密的軍令都會以這種加密的方式傳送,將軍擔心諸將不習慣,所以派我來協助將軍。在下庾榮,字元興,鄢陵人,入職軍謀處兩年,對新鄭一帶地形比較熟悉,愿助將軍一臂之力。”

    蔣欽聽了,喜不自勝。軍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孫策如果覺得哪個將領可以獨領一部,就會給他安排一個軍謀。他很早就跟著孫策,又受郭嘉指點,后來隨陳到鎮守丹陽兩年,現在屯長社,其實已經是獨當一面了,但屯田是屯田,畢竟不同于上陣作戰的將領。孫策安排一個軍謀到他身邊,這是要重用他的意思啊。

    “歡迎,歡迎。”蔣欽不敢怠慢。“以后就請軍謀多多指教了。”

    “不敢不敢,說起在軍謀處的資歷,將軍可比我深多了。”庾榮不敢托大,連忙還禮。

    “將軍有什么命令?”

    “將軍命你運一些拋石機去燭城,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還有木料,有多少要多少,多多益善。”

    蔣欽一口答應。他立刻召集部下將領商議,這些屯田兵出自黃巾,打仗的本事很一般,談起跑船運輸,他們卻是非常在行,又有庾榮這個軍謀從中調度,想出了運輸方案,連夜做好準備。

    第二天天不亮,蔣欽、庾榮帶著五十多架拋石機和大量的陶彈上路,溯水而上,直奔燭城。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新鄭北,捕獐山。

    夜里又下了一場大雨,將山間的樹木洗得一塵不染,青翠如織,綿延而西。山間流水嘩嘩有聲,兩只黑色的烏鴉掠過山頭,呱呱的叫著,向西飛去了。

    “好兆頭。”郭嘉搖著羽扇,笑嘻嘻地說道。

    孫策知道烏鴉在漢代還是吉鳥,有反哺之義。不過他不怎么相信吉兆、兇兆這一類自我安慰的話,他更關心這場大雨帶來的麻煩。早上渡黃水時,水位上漲得不少。“夜間大雨,洧水必然上漲,水勢這么急,蔣欽溯水上行,怕是不能及時到達燭城。”

    “的確有這個可能,但燭城得失影響不了大局,只要不讓袁紹突然出現在新鄭城下即可。”郭嘉胸有成竹,伸手一指西北面的一道山坡。“將軍知道那里是什么所在嗎?”

    孫策沉吟了片刻。“身后這道水叫黃水,莫非源頭叫黃泉或者黃淵?”

    “是黃泉。將軍可知這黃泉有什么典故?”

    孫策搖搖頭,沒好氣的白了郭嘉一眼。“知道我讀書少,就別考我了,有意思嗎?”

    郭嘉哈哈大笑。“孔明,伯言,你們說說。”

    諸葛亮微微一笑。“祭酒是說鄭伯克段于鄢,黃泉見母的故事吧?”

    “沒錯,那你再猜猜,我為什么會說這么一個故事?”

    諸葛亮歪著頭,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郭嘉轉頭看著陸議,陸議推不過,不緊不慢地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斃,袁紹是也。”

    孫策聽到這里才恍惚明白,一時間竟有一種說不出的時空錯亂感。他到這個時代近四年,除了午夜夢回,大多時候已經想不起前世,當自己是一個漢末人,可是聽郭嘉三人以古喻今,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哪怕外表的言行舉止再象,思維方式也和他們有區別。

    他只相信實力,只相信經濟和技術,可以坦蕩的言利,但郭嘉、諸葛亮、陸議還相信人心,還相信道義,還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們都相信可以戰勝袁紹,但他的自信來自于對世家骨子里的貪婪和軟弱的認識,而郭嘉等人則認為袁紹不義,失了人心,所以必敗無疑。

    錯也不能說錯,只是重點不同而已。

    孫策笑道:“依你們的說法,袁紹沒有選擇駐軍新鄭,難道是心中有愧?”

    郭嘉搖搖頭。“心中是不是有愧不好說,但他沒有選擇新鄭,卻選擇駐軍梅山,心虛卻是確鑿無疑的。”他指著眼前的山嶺,羽扇一揮,大有指點江山的豪氣。“此山乃嵩山余脈,東西延綿數十里,山后又有黃水,不利行軍。進駐新鄭,輜重補給不便,一旦將軍派人占據此山,袁紹退路堪虞。駐扎梅山,據險而守,可進可退,自然比新鄭更安全。”

    郭嘉輕笑一聲:“手握重兵,未戰先思退,袁紹底氣不足可見矣。”

    諸葛亮點頭附和道:“沒錯,他就算駐軍梅山,也應該派大將占據新鄭,前后呼應。將新鄭拱手相讓,實在是失策。”

    “孔明,你有所不知。”郭嘉哈哈大笑。“除了底氣不足之外,袁紹不選擇新鄭可能還有兩個原因。其一,新鄭乃是鄭國故都,鄭氏姬姓,周之宗室,袁紹、將軍皆以舜帝后裔自居,兩軍決戰,他自然不會選擇姬氏故地駐軍。不過新鄭又是祝融之墟,將軍以火鳳為號,所以居之無妨。”

    “這倒也是,我學問粗疏,一時未曾想到這一點。那其二呢?”

    郭嘉伸手一指。“看到遠處那座山峰了嗎?”

    孫策等人一起看去。郭嘉所指的就是梅山方向,距捕獐山不過二十里左右,目力可及。遠遠看去,梅山與東側的太山清晰可見,兩山相對,梅山略高,太山略低,看起來又像是君臣相對。

    “君臣之位?”

    “不僅如此。梅山主峰呈南北向,由東向西看就像一座翠屏,所以民間俗稱此峰為御座峰。”

    孫策聽明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相信郭嘉的判斷,畢竟是一個時代的人,思維方式比較接近,郭嘉對袁紹的稟性也比較了解,判斷應該不會太離譜。這也很正常,科學昌明的二十一世紀還有人信這些呢,更何況這個時代。

    “慕虛名而處實禍,智者不為。”孫策擺擺手,不屑一顧。“照這么說,他背后的嵩山更高,還是夏都,他這個舜帝后裔豈不是還沒等坐穩御座就埋下了新王朝的根基?”

    郭嘉三人忍俊不禁,放聲大笑。

    有信使快步走了上來,匯報剛剛收到的消息。閻行打探到消息,審配率部離開梅山大營,繞道苑陵,正趕往燭城。他的人馬不少,近三萬之眾,配備有大量的強弩。

    孫策聽完,看著諸葛亮、陸議在地圖上標出位置,心頭一沉。他的擔心不幸而言中,蔣欽逆流而上,可能來不及趕到燭城。審配人馬太多,燭城的城防卻不足為憑,董襲攔不住審配的可能性很大。

    “這次袁紹反應很快啊。”

    “我說過,他身邊并非沒有人才,只是內斗消耗太大。生死存亡之際,他們有可能暫時放下嫌隙,攜手對敵,我們想勝并不容易。”郭嘉思索片刻。“燭城守不住也無妨,董襲退守七虎澗,蔣欽守黃泉口,一樣能擋住審配。我們要擔心的倒是審配與荀衍聯手,斷我軍糧道。雖說袁紹未必有耐心與我軍對峙,卻難保萬全。萬一他迫于形勢,圍而不攻,我們將非常被動。”

    孫策權衡了片刻,做出決定。“不急,且看他會不會圍上來再說。”他笑了笑。“我倒不擔心他的耐心,我擔心他的勇氣。正如你所說,南下不易,北歸更難。他要是真敢包圍新鄭,我們就讓他有來無回。”

    郭嘉想想,提醒道:“將軍,如果潁川世家孤注一擲,支持袁紹呢?”

    孫策揚眉,又輕輕落下。他明白郭嘉的意思。郭嘉還是反對他清洗支持荀衍的潁川世家,現在有這么好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不過,郭嘉主動提醒,而不是順勢而為,這表明他還是分得清公與私的,并沒有因為想救潁川世家就故意置他于險地。

    “如果他們鐵了心要與袁紹共赴黃泉,我成全他們。”孫策意味深長地說道:“奉孝,我給過他們機會,是他們自己放棄了。多行不義必自斃,凡事可一不可再,否則就成了濫恩。”

    郭嘉深深地看著孫策,無奈地點了點頭。
首頁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