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大宋海賊王最新章節 >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386章 靖康之難(3)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張孝純本欲持刀自盡,刀被左右衛兵奪去,最終與府衙其他官員一起做了金軍俘虜。

  張孝純被押到宗翰面前,宗翰打量了一下這個自己圍攻了數月的對手道:“爾以一城輒敢拒守?大遼且被我所滅。今城已為我得,爾有何能乎?”

  張孝純回答道:“假使我手中有糧,爾豈能逞其志也?聞自古為天下者,務廣其德不務廣其地。爾滅大遼,不使繼世,滅人宗廟。德既不施,地雖廣大,盛極必衰。兵忌黷武,好戰必亡!”

  宗翰笑了笑道:“大遼天祚,內政不修,外侮鄰國,畋獵不時,女色無厭,耽酒嗜音。我家大圣皇帝知其必亡,躬行天討,以順伐逆。大遼社稷變邱墟,是天祚自取其果,何云我家無德?

  爾家國主,屢次遣使海上,與我家結盟,可又屢次敗盟。太祖武元皇帝存大體,不欲出師問罪。我家已得云中,聞你家開始出兵北上。后趙良嗣、馬擴等來,我家皇帝責其敗盟,乃不遣使,本不欲通和。良嗣等再三請求,乞依舊好。大圣皇帝于是降旨說:當初,南朝失信,兩朝已斷絕矣。只因有南朝皇帝御筆親書在,故愿重歸和好,但原約已不必再論。今特給與燕京涿易檀順景薊六州二十四縣漢民,其余系官物及奚、契丹、渤海等民,以及、灤等州不在許與之數。

  后聞你家進攻燕京,用兵失律,敗衄奔歸,童貫再遣趙良嗣求告我家圖取燕京。我大圣皇帝遂兵分三路入燕,偽后蕭德妃奔走,遼大臣開門以降,乃遣馬擴歸你家朝廷獻捷。后我大圣皇帝身體不適歸國,遂將燕京交與你家。然而,你家卻派詹度使人招我家知平州張覺,加其節鉞,使其世襲平州,又將不系交割民戶招誘南去。自古敗盟之君,有如此者乎?

  去年冬,我家皇帝遣二太子郎君與我等,分兵問罪。天兵抵達汴京,你家君臣哀鳴請和,請割三鎮二十州以贖罪。太子矜憐,從其所請,遂乃班師。然而誓墨未干,盟言又變,三鎮不還,以兵襲我。自古違盟,不克享國。今再奉敕命,復行吊伐。汝宜自新,吾當用汝。”

  張孝純說道:“朝廷之事,我未嘗預聞,唯受命帥此一方。世受國恩,焉敢背棄?我聞不戰屈人之兵為上,爾數次攻城,未嘗得志,今因我兵饑乏,故城為爾所得,又況攻城為下策,何足道哉!孝純唯有一死,以報朝廷,勿復多言。”說完這話后,張孝純便閉目不語。

  宗翰見張孝純不配合,面色不悅。幾名金兵沖上去將張孝純及其兒子張浹提起來,又撲通一下扔在地上。宗翰威脅道:“順我,則可以生。不然,吾將以萬種之刑,來懲罰你們父子。”

  張浹大聲說道:“我不負朝廷,寧愿受懲罰!”張浹極力反抗,不肯屈服。此時,父子二人都抱著必死之心。

  宗翰殺氣騰騰地說道:“你父子不畏死,那就先取其余官員來,殺給你們看看。”

  金兵于是將統制高子祐、統領李宗顏、轉運副使韓總、轉運判官王毖、提舉官單孝忠、廉訪使狄充、通判方笈、張叔達等三十余人帶來,皆當場殺害。而張孝純父子臉色不變,毫不懼怕。

  宗翰并不打算殺張孝純,想為其所用,他轉頭吩咐高慶裔:“押下去,勿令自盡。”

  張孝純被俘后一度絕食,想一死了之。后來在身邊人的勸說下,開始喝點粥食。宗翰見一時半會兒不能降服張孝純父子,于是便派人將他們押赴云中。

  關于張孝純父子,彭軒一直有意無意的關注著,得知張孝純父子要押往云中之后,彭軒悄然派一個親衛潛回大同府去傳遞消息,大同府的人得到消息后一邊組織人手探查張孝純父子的消息,一邊給遠在燕京的趙云傳去了消息。

  趙云接到消息后當即拍桌子道:“要救,這父子倆一定要救,虎子,給大同府的人下令,務必要把這父子倆救出來,然后你把這密信給大人發出去。”

  虎子抱拳道:“是,副統領。”

  給虎子下令后,當夜趙云趕去了梁府見了梁興道:“梁兄,太原已于九月三日陷落了,這是彭軒傳回的最新消息。”

  梁興看了密信嘆氣道:“看來東京這次危險了,這信你給大人發去了嘛?”

  趙云點頭道:“已經發出去了,某此來主要是為了與梁兄商談另一件事。”

  梁興揮了揮手上的信道:“是為了信上的張孝純父子吧?”

  趙云點頭道:“正是,這父子倆都是忠勇之士,某已經下令大同府那邊的人務必要把這父子倆救出來,只是救下來之后如何送出去,就要靠梁兄了。”

  梁興答道:“好吧,某知道了,某會安排牛三去做這件事的。”

  梁紅玉接到趙云的密信后,抄錄后一封發給了遠在東京的李昕,一封交給了劉法。劉法得知消息后心思復雜的將這則消息告知了馬擴,馬擴知道后也只是連連搖頭嘆息不說話。

  從太原被圍到失陷,在長達八個多月的時間里,大宋先后組織了三次救援太原之軍事行動,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續宋編年資治通鑒》說:“河東之援兵非不多,良將非不用,而竟不能以救太原者,何哉?朝廷之威令不嚴,將帥紀律不一,大臣議論不和,此靖康之所以敗也。”

  關于太原失陷的情況,宋欽宗并沒得到及時稟報。其實,自宋軍兵敗文水后,宋欽宗對太原就已不再抱有希望了。宋欽宗最擔心金軍再次南下,再次兵臨京城。然而,以唐恪為少宰的宰執大臣們認為,朝廷既向金國與金軍分別派出了和議使談判求和,又設置了四道總管府進行防御,這樣雙管齊下,應該能夠阻止金軍大規模南下。如果萬一情況有變,則可斷然放棄太原、中山和河間三鎮,以換取和平。

  所以,對于外患,宰執們似乎并不是很擔心。他們最擔心的是內患,是朝廷內部路線之爭,即抗戰與和談之爭,這是事關國家前途命運之關鍵。他們認為,當務之急,是總結和清算前任宰執執政之失誤,吳敏于是成了重點揭批對象。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387章 靖康之難(4)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九月五日,有大臣上奏道:“臣聞國之威望,在于賞與罰。賞罰者,是非之所以分,而政事之所以立也。若為善者不賞,有罪者不罰,則是非倒置,無所觀效。

  竊見前宰臣吳敏,因見上皇有內禪之意,遂建議傳位于陛下,不到數日,位致輔弼。敏自思年少,恐不能協副眾望,乃招賢能,張大聲勢。當是時也,人皆稱之。

  然而,金人既退,浸生驕心。邊防之急不復經意,將帥之任不復介懷,器甲遲緩而不預為之計,糧食稽遲而不早為之輸運,失時蠹害為甚。凡此數者,皆當今之先務。雖究心悉力,猶懼不能以濟事。而敏竟怡然視之如平時,可不為之寒心哉!

  以至于對元祐舊臣,則抑遏而不提拔;牽復蔡氏大惡之事,則蔽覆而不正典刑;使陛下之仁恩,不能宣示于天下;對臣寮之章疏,亦阻止而不得上行。不問邪正,凡是同于已者則善之;不問愚智,凡是異于已者則惡之。于是士夫失望,民庶解體。則今日之罷,已為晚也。

  敏雖罷相,然猶為觀文殿學士、知揚州。揚州當江淮之沖,素號繁劇,觀文之職冠于秘殿,可輕以授之哉!敏以罪去,尚且得此。臣懼自今以往,執政大臣勤恪者無所勸,而懈怠者無所懲矣。伏望陛下明其罪惡,以正刑章,以為后來臣子之戒。”

  接著,又有大臣進一步揭批吳敏道:“臣嘗觀李唐諸帝,其聰明英武,無若太宗者。然而,太子承乾既廢,太宗以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其心無聊,竟取佩刀自向,幸賴長孫無忌抱持以免,請立晉王,大事方決。雖其平時英略如此,一為多愛所牽,不知自處。由此可知,在疑似之間能斷以大義,略無纖芥,誠天下之難能。臣伏睹道君太上皇帝,去冬銳然以大位內禪于陛下,不謀宮闈,不問閹官,不詢群臣,使神器永有依歸,其賢于唐太宗遠矣。

  蔡攸出入密侍,聞上皇倦勤之意甚久。奸人多慮,用心不臧,不肯宣露者,將有所待。等到上皇任陛下為開封牧,蔡攸知事勢已定,又自度父子稔惡,平時邪曲,憚陛下之剛明,遂授語于吳敏,使之建議于上皇。蔡攸又支持吳敏為門下侍郎,其慮患深矣。吳敏不自量力,乃攘為已功。群小交口稱道,以為其有定策之勛,此實駭人聽聞。假使當時上皇意未有所主,雖百個吳敏又何能為哉?

  吳敏既貪天之功以為已有,又得蔡攸所授之語,惟思報蔡氏之恩,略不顧君臣大義。雖言章交攻蔡氏之罪,而吳敏橫身障蔽,斥逐臺諫,招引同門以為己助。迫于不得已,凡三四貶竄,僅能置蔡京、蔡攸于湖外而己。陛下灼知其奸,奮乾綱之斷,投蔡京于海外,竄蔡攸于嶺表,分布其子孫各置遠方。蔡京不及過嶺而卒于善地,大不慰天下之心,無不歸咎于吳敏也。

  金賊兵臨城下時,李邦彥欲議和,吳敏則反對,以為議和將棄三重鎮。等到徐處仁欲議戰,吳敏又反對,雖種師中逐賊出界,亦不以為功。王云倍程歸京,求尺書以議退兵,吳敏又反對,遂沮其議。而等到解潛、折可求兵敗,吳敏又請遣使以議和,其喪失機會一至于此。太原之圍期年未解,河北之寇既去復還,其為玩敵,莫大于此!

  言章所擊稍涉蔡氏之黨,則匿而不行;進用之際稍有蔡氏之舊,則力加推引。吳敏惟效蔡京蔡攸,專權跋扈,略不知先國家之急,與數名同僚交相矛盾。伏望陛下斷以不疑,特賜竄斥,布告天下,使上皇恩德與日月爭輝,無致小人妄有掩蔽。”

  宋欽宗隨即下旨,免去吳敏觀文殿學士、揚州知州職務,提舉亳州明道宮。

  對吳敏的揭批到此并未結束,還要繼續深入。宋朝文官們口誅筆伐的功夫實在是令人嘆服,也令人膽戰心驚。

  九月九日,又有大臣上奏道:“臣近日嘗論前少宰吳敏,掩竊上皇內禪之德,自謂有定策之功,以及專權跋扈,懷奸誤國,固非一事,理當投之荒裔,以為人臣不忠之戒。然而,圣恩隆厚,尚以禮相待,只令落職宮觀,罪大而責輕。吳敏誤國欺君,罪通于天,雖戮之于市朝,未足塞責也。

  陛下自即大位,屏出宮嬪,不邇聲色。近以星災謫見,避殿減膳,以消天變。憂勤恭儉,前古未聞,雖村童野老言之,尚能流涕。

  吳敏身為宰輔,自當仰體陛下至誠惻怛之意,夙夜在公,思惟所以補報。然而,吳敏卻厚費金錢數百千,置婢妾二三人,以供娛樂。且自謂宰相事業,如此而已。吳敏真乃木石肺腸,略無憂國之心,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以故,內外大小之事,一切不復經意。同列詢訪,只笑而不答。

  伏望陛下詳臣前日所列之惡,與今來所論之罪,速賜投竄。雖未足償其誤國之大過,亦使之知罪不可幸而免也。”

  其實,吳敏風流倜儻,并非擔任少宰之后才開始的。他家里早就養有侍妾,其中有個叫遠山的侍女很出名,不僅姿色絕佳,還懂得做文章。每當吳敏據案運筆寫文章時,她便在旁邊磨墨拂紙侍候筆硯。朝廷官員們都知道,都很羨慕。在北宋那個時代,不僅吳敏如此,但凡具備條件的達官貴人,誰家不包養幾個侍妾?

  但宋欽宗似乎是個例外,他對美色佳人好像不太感興趣。本來,宋欽宗對吳敏是很信任的,但經過大臣這一番揭批之后,他對吳敏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轉變。

  這天,宋欽宗專門為吳敏下了一道手詔,他在手詔中說:“朕以嫡長受冊,建儲十有余年。上皇畀付之意,既以大定。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降睿旨,建朕開封牧,乃用太宗故事,卿大夫知將內禪矣。及至二十一日宣制,百司庶府以至都人亦莫不知。

  是時,蔡攸領樞密院,自知罪惡貫盈,他日不免受罰,乃引給事中吳敏,于宣制日入至玉華閣。二十三日,又引吳敏連入。蓋蔡攸正準備江浙之行,欲留腹心之士于京師,候伺動靜,內外相應。其事詭秘,難使眾知,故引吳敏入深密之地與之謀劃耳。

  蔡攸既東行,言章抨擊蔡氏者日至,而吳敏傾身障之。詭計百出,終以敗露。及蔡京子孫皆遠竄,而蔡京子孫至荊南,托進士黃大本附書寄吳敏,為開封府緝捕得之,其書責吳敏曰:仆父兄于閣下,可謂有德矣。閣下自布衣登要途,立功名,始終與父兄交契,自應知之。閣下縱然自謂我不出蔡氏,其可得乎?由此書觀之,吳敏之為蔡氏心腹明矣。

  且朕以太子受禪,何待人言?若以謂吳敏嘗言,則其入玉華閣之日,乃在降旨建牧之次日。何以有此傳言也?乃蔡攸詐傳命令,以吳敏有建言之功,遂擢為門下侍郎。其奸偽締構,乃敢如此。是以上皇在龍德宮,對管勾官待制譚世勣李熙靖曰:內禪之事,出我至誠,不由人言。言必滅族,誰敢言者?以此知吳敏未嘗建言,蔡攸引入但為他謀。上皇獨斷而為此策,吳敏乃以為已功,可乎?

  若吳敏輔相有力,猶可以贖罪,況其又深險而好自專,弛漫而不及事,致使今日邊事尚熾,兵民未得休息。投諸遐裔,亦輕典爾。故茲詔示,可付史館,仍布告天下。”

  宋欽宗接著下旨:吳敏責授崇信軍節度副使,涪州安置。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388章 靖康之難(5)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通過這一番揭批,吳敏的問題算是基本弄清楚了。吳敏不僅在工作中存在失職瀆職的問題,存在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還存在腐化墮落生活作風問題。更為嚴重的是,他在政治上屬于蔡氏一黨,是蔡京一手培養提拔起來的接班人,是蔡攸精心安插在朝廷中的耳目和心腹。所以,吳敏在任期間,曾想盡一切辦法保護蔡京和蔡攸,干擾和破壞朝廷對蔡氏父子開展的揭批活動。而最令朝野內外人士特別吃驚的是,宋欽宗以手詔形式公開說明,所謂吳敏建言太上皇禪位一事,是假的,那是蔡攸策劃的一個陰謀。

  吳敏就這樣被徹底打翻在地,緊接著,大臣將斗爭矛頭再次指向蔡京與蔡攸,他們聯名上奏道:“蔡京蠹國二十余年,罪惡貫盈,殺之宜矣。吳敏等力為保護,屈國法以報私恩,天下孰不痛憤,而遷延數月不正典刑。陛下灼見天下怨恨蔡京之甚,奮獨斷之威,不恤奸言,投之海外,以御魑魅,雖三尺童子莫不謂然。蔡京恃吳敏庇覆之故,滯留道途,至長沙而卒。識與不識,無不咎吳敏之沮格言章,不早投竄,致蔡京身死內地,抵掌而嘆者紛然。

  蔡京之惡固大矣,蔡攸之罪,亦不減于乃父。燕山之役,禍及天下,罪與童貫何異哉!驕奢淫佚,載籍所無,包藏禍心,雖伐南山之竹,不足以容其辭。今置之于雷州,雷州雖在廣南,但其地瀕海,絕無煙瘴,土風不異于中州,此乃吳敏之私意也。今若不竄之海外,不為未正兇人之罪,亦恐不足服國人之心。愿陛下速賜施行,無使若蔡京之早斃,再失天下之望。”

  九月九日,宋欽宗下旨,將蔡攸移送到萬安軍安置。第二天,宋欽宗改變主意,決定除掉蔡攸,于是遣使者前去追趕蔡攸。

  十天后,使者在嶺外追上了蔡攸。使者來到蔡攸住所,向他出示御筆手詔。蔡攸見手詔賜死,尚猶豫不決。這時,左右授之以繩,蔡攸于是自縊而亡。

  同日,蔡攸兄弟蔡翛,還有六賊中最后一個活著的朱勔,也被宋欽宗派人誅殺于住所。

  當時大臣指控蔡攸與童貫所犯主要罪行,是收復燕京之后引狼入室,致使金人大舉入侵。這件事,其實還與另外兩個人有直接關聯,就是譚稹與王安中。大臣們認為,對這兩人的處罰力度也很不夠,應該繼續加重追究責任。

  九月十三日,臣寮上奏道:“太原之圍未解,河北之敵深入,而我軍數有敗衄退走之恥者,原因無他,只因士不用命,且士氣不振。士氣不振,則孰肯效死?又安能取勝哉!然而,士氣何以振之?儻若朝廷于行法之際,大慰人望,而快其平昔憤怨之心,則士卒之氣振矣。且河東邊郡失守以至于今,其形勢益加可憂。前后敗軍覆將,所殺戮者不知幾何。

  人孰不知,忻、代之失,始于譚稹招刺義勝軍,致令耿守忠輩開門迎敵,陷沒要害之地,遂至于此也。河北自收復諸郡,人皆知必有今日之患。孰不知燕山之變,蓋緣王安中身為安撫,措置乖方,既陰知其必有變,而嗜利固寵,不以告朝廷,乃攀緣朝貴,為私求自便以歸京,致使郭藥師背叛降敵,為之向導,遂至于此也。非特士大夫知之,凡嘗遭虜寇之患者,無不切齒憤惋,思得此二人而甘心焉!

  今陛下儻能從民望,將此二人重加誅責,則天下之人必曰:圣上哀念吾赤子之無辜而就死地,故將首禍之人以正典刑。孰不鼓舞欣快而相告哉!如此,則何患士卒之氣不振而不用命乎?此二人罪惡如此,而朝廷未能依法懲處。譚稹雖已責散官,而尚處近郡。王安中初居隨州,今改置臨江軍善地。如此,則何以慰民望,而快其積憤之心哉!

  臣謂重行典憲之后,應當降明詔,公布其罪,使天下咸知,庶令軍士感勵自奮,而成敵愾之功,正今日之所急也。譚稹招刺義勝軍,馴致今日之患,則罪不在童貫之下。又聞金人起師之因,亦與王安中擅納叛降有關。去歲十二月二十五日,金人檄文首著其事,以謂因此構怨,以致興師。天下人皆謂,安中之責尤不可輕!”

  宋欽宗于是給三省下旨,王安中移送象州安置,譚稹移送昭州安置。

  譚稹與童貫一樣也是宦官出身,曾經很受宋徽宗信任,被委以軍事重任,但在處理與金人外交關系問題上也很失敗,令宋徽宗很失望。

  王安中與他們不一樣。王安中是進士出身,早年以文章有時名結交上了蔡攸。蔡攸很欣賞王安中的文才。有一次,蔡攸帶著王安中入宮參加曲宴,飲至半酣,宋徽宗拿出鄭妃的玉簪給大家欣賞。此時鄭妃有寵,但尚未正中宮。蔡攸見玉簪上雕有一個雙飛燕圖案,便對王安中說:“豈可無詩?”王安中于是即席作詩曰:“玉燕雙雙撲鬢云,碧紗衫子郁金裙。神仙宮里驂鸞女,來侍長生大帝君。”宋徽宗大喜,對王安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安中官至尚書左丞,后來在蔡攸推薦下,去燕京出任首任燕山府路宣撫使兼知燕山府。其實,王安中除了寫詩作文外,別無他長。宋徽宗將剛剛收復的動蕩不安的燕京地區,交給王安中這樣一個文人去鎮守,的確是用人欠妥。

  王安中被移送到象州后,曾寫過這樣一句詩:“后人誰促漁陽戰,舊守猶遷象郡來。”這句詩表達了他對燕山之役的看法。很明顯,他認為燕山之役,不應該由他這個燕山地方官來承擔責任。那么,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他沒直接點出。他將答案留給后人。他認為后人應該會弄清楚,究竟是誰促使郭藥師投降金人。

  九月十一日,宋欽宗派遣合門宣贊舍人吳革出使西路金軍,去談判議和。吳革乃名門之后,是宋朝開國元勛吳延祚第七代孫,是從涇原軍中成長起來的一名武官。十天前,宋欽宗已派出李若水和王履前往宗翰軍中,現在為什么又派吳革前去呢?因為幾個月前,吳革在太原城外曾見過宗翰一面,并與宗翰有過一番唇槍舌劍之交鋒。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389章 靖康之難(6)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那時,宗望已率東路金軍撤退。可是,宗翰率領的西路軍不僅不撤,反而繼續南下進軍。吳革受河東宣撫司派遣去找宗翰,請他退兵。吳革見到宗翰,行禮時,當庭作揖而不跪拜;討論邊事時據理力爭,責備他們貪利敗約。吳革語氣強勢,詞語率直,說的宗翰等金軍將領相顧而動容。宗翰很嘆服,不得不下令追回進攻威勝軍等處的軍馬。吳革此行,對金軍情狀也多有觀察,回去后及時上報宣撫司。后來,折彥質以宣撫司名義派吳革回京,向朝廷建議,選拔精兵強將,在黃河南岸預作防備,以防金人再次南下。

  宋欽宗此次派吳革前去,希望他能像上次一樣,說服宗翰,使和議取得圓滿成功。

  現在,宋欽宗與宰執大臣們完全寄希望于和議。他們不想與金軍進行全面交戰,因為他們對以武力戰勝金人很沒有信心。數次救援太原之失敗,已經讓宋欽宗對軍隊大失所望。

  肩負著和議重任的李若水和王履,自九月初一離開京城,經過長途跋涉,九月十五日他們抵達太原府榆次縣。宗翰此時駐扎在這里。宗翰派館伴使蕭慶和副使劉思負責接待他們。

  一見面,蕭慶問道:“使副們因何事而來?”

  李若水回答道:“某等為和議而來。”

  蕭慶又問:“有國書否?”

  李若水回答道:“有書。”

  蕭慶又問:“國書外,是否還另有商議之事?若有,須當先告知,我們先翻譯給元帥為便。蓋因前次邵侍郎等奉使而來,初問他國書外是否另有所議之事,他言無。可等到見國相時,他卻提出面議之事。臨時翻譯,甚是艱難,所以要讓使副知道。”

  李若水說道:“某等來時,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再三啟白國相元帥:前次奸臣誤國,確有不當之處,今日分遣兩批使人前來,以道志誠悔悟之意。愿國相元帥以生靈為念,盟好為心,早與通和,則天下幸甚。”

  蕭慶說道:“容某等先為譯知國相。”說完,便告辭。

  李若水等人被安排到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里住下。傍晚,蕭慶派人來傳話,請李若水和王履早準備好禮物與土特產,明天與國相見面。

  次日早晨,李若水等人在兩個翻譯官的引請下,攜帶著國書與土特產等禮物,騎馬前去拜見國相宗翰。他們走到軍營中門時,便看見路兩旁甲兵排列,氣氛十分森嚴。他們在中軍大帳前一座帳篷旁下馬,蕭慶在此迎接他們。蕭慶說:“國相先令來問使副一事,趙良嗣是你們上皇時可上可下之人,今不知在甚處?”

  李若水說道:“趙良嗣今已謫過嶺南去矣。”

  蕭慶問:“不知幾時被謫?”

  李若水答道:“不是去年冬,即是今年春,亦未甚記得仔細也。”

  蕭慶說道:“國相又教先來取國書。”

  王履異議道:“國書應該某等親見國相,當面投遞方是。”

  李若水說道:“和議正要兩方情通,先將國書納去,亦何害?”說著,從懷中取出國書,雙手交給蕭慶。蕭慶恭恭敬敬地接過去,即說道:“使副且在此少待,容慶等先去見國相。”

  李若水和王履被領到帳篷里坐下等著。不一會兒,一個翻譯官走進來道:“國相請使副。”

  李若水和王履帶著禮物與土特產走進軍帳,與宗翰相見。敘禮完畢,李若水說道:“某等來時,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等伸問國相元帥臺候萬福。”

  宗翰恭授禮畢,回問道:“使副們來時,貴朝皇帝圣躬萬福。”

  李若水回答道:“某等來時,本朝皇帝圣躬萬福。”接著,李若水又說:“某等來時,面奉本朝皇帝圣訓,令若水等再三啟白國相元帥:前次奸臣誤國,確有不當之處,今者分遣兩批使人前來,以道志誠悔悟之意。愿國相元帥以生靈為念,盟好為心,早與通和,天下幸甚!”

  宗翰問道:“那貴朝收燕山時,殺了底許多人,是生靈也不是?”

  王履反問道:“國相若追思往事,一一細較,如此則讓使人何以為詞?”

  李若水說道:“某等面奉本朝皇帝圣訓,令某等再三啟白國相元帥:今欲以三鎮逐年所收租賦,悉奉貴朝,愿休兵講好。”

  宗翰厲聲道:“既有城下之盟,答應割三鎮給我,那三鎮租賦便是我們的,怎么又變成你們逐年悉奉?若如此,便是你們不割三鎮,便是敗盟。”

  李若水辯道:“蓋因三鎮軍民未肯交割,故欲將逐年租賦奉貴朝,其利均一,只是更省事,希望國相元帥開納。”

  宗翰冷哼道:“你們不去勸諫貴朝皇帝,教他早割與他三鎮土地人民便是好,你們卻來這里弄唇舌,想空口說白話,恐使不得。”

  王履說道:“本朝今則確有忠義之士輔佐今圣,與昔日事體不同。使人說得是與不是,實與不實,如何瞞得國相元帥?”

  宗翰沒有回答,吩咐左右,叫李若水等人就坐。左右人說道:“國相請使副與伴使就幕中相聚。”

  李若水與王履退出軍帳,蕭慶過來,領著他們走入右邊一間帳篷里,這里早已擺好宴席。李若水與王履此時哪有心情飲酒?蕭慶舉杯祝酒三次,他們僅勉強喝了一盅酒。

  蕭慶開口道:“國相令某等伸問奉使,因為行軍,不及為待,望明察。”李若水等回應稱惶恐。

  蕭慶接著問道:“夜來天氣大段寒了,未知中原如何?”

  王履答道:“東都尚未穿棉衣。”

  蕭慶說道:“南北天氣,如此之異。”又問道:“剛才使副見國相所議如何?”李若水具道前言。

  蕭慶說道:“國相說,因為有城下之約,故提兵專來。若不割得三鎮土地人民,將有何面目歸去見國人?”

  王履說道:“某等已曾啟白國相元帥,非是本朝不割三鎮土地人民,蓋因三鎮軍民未肯交割,故欲以租賦奉貴朝,免得交兵,生靈之幸。”

  蕭慶搖頭道:“但恐不可。”

  坐了一會兒,李若水和王履向蕭慶告辭。回到住處不久,宗翰派人送來了羊二只、酒三十瓶、錢一百貫。來人說,這是國相給使副洗塵用的。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390章 靖康之難(7)
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作者:坦克剛大木加入書架

  第三天早晨,李若水等來到軍帳前感謝宗翰。

  李若水拜謝道:“某等昨日嘗以國事冒犯臺嚴,欲望臺慈以生靈為念,盟好為心,早為通和,則天下幸甚。”

  宗翰說道:“貴朝當今之時,譬如下棋一般,大半既敗,則補其余。倘若顧惜,恐一齊帶累全局皆輸,也未可知。”

  李若水辯道:“本朝若顧惜,又豈肯以三鎮租賦奉貴朝也?”

  宗翰擺擺手道:“不須巧辯。”說完,作揖還禮,讓李若水等人就坐。

  宗翰問道:“使副們從甚路過來?”

  王履回答道:“某等從井陘路而來。”

  宗翰又問道:“聞此路險阻,不能通車,果否?”

  王履回答道:“然。”

  宗翰說道:“去歲,聞解制置統兵守井陘路,不戰而兵潰,何也?豈其險不足恃,而兵不堪用乎?”

  王履回答道:“去年,解帥被旨到河北兩路點集,沿邊弓箭手、保甲兵繼聞兩國通和,隨即解散,并非不戰而潰。何況解帥亦不曾守井陘路,恐是傳言有誤。”

  宗翰接著問道:“使副們來時,黃河凍未?”

  李若水回答道:“大河須極寒方凍。”

  宗翰又問道:“使副們何處人氏?在鄉里時以何為生?”

  李若水回答道:“某乃汴州人。”

  王履回答道:“某乃汴都人。”

  李若水說道:“某副等在鄉井時,皆以讀書為活。”

  宗翰對王履說道:“副使既知書,何故作武官?”

  王履回答道:“讀書無成,乃因就武弁。”

  宗翰對中原文化有所了解,他當即舉詩一聯:“近來漸覺家風好,兒讀書聲女織聲。”

  李若水問道:“敢問國相元帥,仙里臺眷安在?”

  宗翰皺了一下眉頭,回答道:“祖鄉在瀋州,骨肉昨因契丹征遼東時皆被害。近來方得一小女子。”

  王履說道:“以此可見,兵革豈是好事?”王履接著又說道:“陶淵明曾說過,弱女雖非男,慰情良勝無。”

  宗翰望著王履看了好久,若有所思。

  宗翰始終不肯答應和議,這讓李若水等人十分焦慮。他們回到住處后商議了好久,仍是苦無對策。當晚,蕭慶又來相見道:“剛才國相說:此番使副煞忠梗聰明,只是所議不肯說盡話。”

  李若水說道:“某等所奉圣旨,只是如此,不敢虛誑。還望太師尚書見到國相,再為稟知。”

  蕭慶答道:“當如所議。”說完便告辭。

  第四天早晨,李若水等人再去拜見宗翰。李若水說道:“某等此次特來議和,欲方便兩國,區區之意,已嘗稟知,敢望國相元帥早與開從。”

  宗翰說道:“待國書中回答。”

  李若水問道:“和議事大,恐國書中不能盡道曲折,請國相元帥可否面諭?”

  宗翰說道:“好像沒有更多事可說。”

  王履說道:“某等恭傳本朝皇帝志誠之意,遠來議和,須得國相元帥明確回話,這樣歸去才是使人不失職。”

  宗翰聞言道:“若不割得三鎮土地人民,決不可和。”

  王履問道:“國相若堅執不派遣回使,我們則有何計?”

  宗翰說道:“使副不若暫且歸去。”

  李若水嘆氣道:“縱使某等歸去,將何面目敢見本朝皇帝?縱使相見,將何以為詞?還望國相元帥曲全兩國之美。”

  宗翰擺擺手道:“不必如此啰嗦。”

  李若水見宗翰態度很堅決,沒有絲毫商量之余地,只好無奈退去。

  第五天早晨,李若水等又來拜見宗翰,剛要開口說和議之事,宗翰擺擺手叫他們坐下。宗翰說道:“已作好國書了。”宗翰命左右將國書取來,傳給李若水。李若水不得已,只好收下。

  宗翰說道:“使副們少間便回,如到京師,煩為再三奏知貴朝皇帝,承遣使命遠來頒示宸翰及禮物等,不勝感荷。因為行軍,無物貢謝,伏望睿察。所諭三鎮租賦,不須言及。若差人速來交割土地人民,即便回軍通和。萬一不從,我將提兵直到汴京理會也。”

  李若水一聽,急忙站起來想發表看法。宗翰臉色一沉道:“已言在前,不必再三。”

  李若水見事勢已不可逆轉,即說道:“容若水等來日,謝辭了國相即行。”

  宗翰說道:“不必講此禮,使副即今便可行。”

  李若水等人見宗翰已下逐客令,只好稱諾,與宗翰敘別。他們懷著沮喪的心情回到住處,收拾東西準備上路。不久,來了兩名翻譯官說道:“國相傳語使副,承遠道而來,無以為謝。白馬一匹并銀鞍銜一副,花羅三百匹,香藥一合,給正使;烏馬一匹并銀鞍銜一副,花羅三百匹,香藥一合,給副使;觀察另有酒一百瓶、錢二百貫,犒設一行官吏。”

  李若水等堅辭不敢受。這時,蕭慶前來送行道:“此是奉使合得之物,不可壞卻常例。”李若水等不得已,只好收下。

  蕭慶陪同李若水等走了大約五里左右,下馬置酒三杯餞別。李若水和王履憂心忡忡愁容滿面,勉強喝了一盅。蕭慶說道:“國相令某等再三致意使副,承遠道而來,因為行軍,無以為待,望見察。”

  李若水說道:“某等此來,上荷國相元帥太師尚書臺眷,如伴使歸見國相,煩請提若水等名致謝。”

  蕭慶說道:“謹領臺命。”

  李若水等人是九月二十日離開榆次的,直到十一月十一日,他們才回到東京復命。他們去時只用十五天,而回程卻用了一個半月。

  當時,宋欽宗除了派李若水出使西路金軍外,還派劉岑出使大金國,派宗澤出使東路金軍,他們的任務都是向金人請求和議。劉岑跋山涉水去往東北,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宗澤卻沒能成行,和議使職務后來由王云接替。

  宗澤是一位老臣,這年已六十六歲,曾長期在地方工作。他本已退休,后來出任巴州通判。御史中丞陳過庭等人對宗澤比較了解,他們聯名向宋欽宗推薦他擔任和議使。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首頁767778798081828384858687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坦克剛大木所寫的《大宋海賊王》為轉載作品,大宋海賊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大宋海賊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大宋海賊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大宋海賊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大宋海賊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大宋海賊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