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八百三十九章 勸降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看到太史慈下馬,嶺上的馬超和郭武相視一笑,知道機會來了。他們撥轉馬頭,沿著山路呼嘯而下。虞翻松了一口氣,立刻下令發出消息,隱在遠處山嶺中的騎兵也紛紛上馬,魚貫而出,沖了出去。剎那間,馬蹄聲匯成一道驚雷,在山谷間反復回蕩。

    聽到馬蹄聲,看到奔馳而來的騎士,太史慈臉色大變。他轉身想走,卻被孫策攔住了去路。

    騎士們與馬超、郭武會合,沖進山谷,沿著山腳向前急行,與孫策、太史慈保持百步左右的距離,迅速切斷了太史慈的退路。

    太史慈明白了,孫策早就等著這一刻,殺他的馬就是砍斷他的腿,讓他無法逃脫。現在有一百騎士在一旁虎視眈眈,孫策又近在身側,他就算再神勇也無法沖出去。

    “孫將軍,你就不怕被天下人嘲笑嗎?”太史慈寒聲道。

    孫策很無辜。“我為什么要怕人嘲笑?他們并沒有出手圍毆你,只是觀戰而已。當然,你如果不接受,可以結束比武,現在就離開。”他笑了笑。“只要你能跑得掉。”

    太史慈氣得七竅生煙。被一百騎士圍著,他怎么可能跑得掉。他雖然在西側的山嶺上安排了接應的人,可是他總共只有三百步卒,就算全部出動也不是這一百騎士的對手。更何況孫策除了這些騎士還有四五百義從營。他們現在還沒有現身,誰知道藏在哪里,等著給他致命一擊。

    孫策慢慢走了過來,馬超、郭武已經到位,太史慈又沒有了戰馬,他想跑也跑不掉了。現在可以和太史慈好好談談了。

    “況且,怕人嘲笑的人應該是你,不是我吧。”

    太史慈怒視著孫策,再次拉開了手中的弓。相隔不過二十步,他不僅有把握一箭射中孫策,而且有把握射中任何他想射的目標,保證一箭斃命。

    孫策將圓形鋼盾扔在地上,提著霸王殺,一步步走了過去。但圍成一圈的騎士們卻有一半人嘩啦一聲拉開了弓,搭上了箭,齊唰唰地對準太史慈。別一半人則舉起了長矛,做好了沖擊的準備。太史慈眉梢輕顫,卻一動不動,保持著隨時可以射擊的姿勢。

    孫策走到太史慈面前十步,大聲說道:“太史子義,你可以一箭射死我,但接下來會怎么樣?你逃不出去,你的部下也逃不出去。沒錯,你完成了劉繇的托付,揚州是劉繇的,天下是袁紹的,高門大姓坐擁天下,你我這樣的寒門子弟縱有一身武藝也無立錐之地,這樣你就滿意了?”

    說到最后一句,孫策聲色俱厲。太史慈皺起了眉,猶豫不決。

    孫策一動不動,手心全是汗。他不知道能不能說服太史慈,距離這么近,能不能躲過太史慈的箭,他一點把握也沒有。但他必須試一試。太史慈能力出眾,如果能收為己用,必然是一員大將。相比于袁紹、劉繇,他和太史慈出身相近,更有共同語言,他們應該是戰友,而不是對手。

    太史慈的額頭沁出了汗珠,臉頰不受控制的抽搐著。他心亂如麻,幾次想松手射殺孫策,但孫策那句話總在他的腦海里盤旋,纏住了他的手指和弓弦。

    高門大姓坐擁天下,寒門子弟無立錐之地。

    幾年逃亡,讓他見識了世家和寒門之間的差距,也讓他見識了那些名士的虛偽和無情。他為太守賣命奔走,得罪了刺史,受到刺史迫害,太守卻置之不理,他被迫逃亡遼東,太守甚至沒有派人照顧一下他的寡母,還要北海相孔融出手相助。

    我幫劉繇殺了孫策,劉繇會照顧我的母親嗎?

    太史慈緩緩松開弓弦,將弓箭扔在地上,又解開弓袋和箭囊,一起放在地上。“要我投降可以,我有三個條件。”

    “你說。”

    “首先,我的部下不能拆散整編,必須還跟著我。”

    孫策不假思索。“行,但只限你身邊的這幾百人,其他人不算。”

    “其次,我不參與任何與劉繇有關的戰事。”

    孫策理解的點點頭。“行,對付劉繇,我有的是人,不用你出手。”

    “最后……”太史慈緩緩拔出背上的雙戟,輕輕一擊。“你要堂堂正正的打敗我,不用任何陰謀詭計。”他頓了頓,又道:“我現在還不是你的部下,所以我全力以赴,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殺死你。”

    孫策想了想。“騎戰和步戰,你哪個更強一點?”

    太史慈愣了一下。“你想說什么?”

    “我最強的是拳法,罕逢敵手。其次是步戰,再其次是騎戰。射藝只能算中上,肯定不是你的對手。剛才與你騎戰,如果不考慮馬力的因素,你我應該不分勝負。如果你的步戰比騎戰更強,我們可以比一比,否則就沒什么意義了。”他頓了頓,又道:“我身邊有兩個高手善使雙戟,你可以和他們切磋切磋,相信會比和我交手收獲更多。”

    太史慈看著孫策,無言以對。我是和你討論武學么?我是和你論生死。他冷喝一聲:“那我更要討教了。”說完,腳步一錯,縱身上前,左手戟刺向孫策面前,右手戟隱而待發。

    孫策早有準備,提刀架開太史慈的左手戟,順勢劈向太史慈的面門,連消帶打,寓守于攻,一氣呵成。典韋、甘寧都是使雙戟的好手,他對雙戟的特點一清二楚,當下抖擻精神,和太史慈戰在一處。

    太史慈很糾結。不管怎么說,他都是中了孫策的詭計,如果不趁著現在痛痛快快打一場,這口惡氣就要憋一輩子。盡管劉繇未必把他當心腹,可畢竟是劉繇帶他來揚州,又將山越的事托付給他。如今他要轉投孫策,總要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

    戰敗就是一個最好的理由。技不如人,力盡而降,無可指責。如果戰死,更不會有任何道義負擔。

    太史慈厲聲咆哮,一招緊似一招。孫策沉著應戰,雙手舞動霸王殺,破鋒七殺使得花團錦簇。寒光霍霍,金屬交鳴,脆響連連,兩人你來我往,殺得難分難解。
第八百四十章 棋逢對手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與太史慈的神亭嶺之戰一向是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的戲碼,幾乎堪和三英戰呂布相提并論,比起后者,這件事還有一個特點:有真實基礎,并非完全虛構。基于歷史書的一貫尿性,這場戰事只是一筆帶過,并不像演義中說得那么熱鬧,是一兩個回合還是幾十個回合,并不清楚。

    但太史慈的勇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也包括孫策在內。他自問與本尊相比,見識是優勢,武功卻是短板。本尊和太史慈打平手,他未必是太史慈對手,所以一直不愿意單挑。若非太史慈步步緊逼,有可能破壞他整體戰略規劃,他不會冒這個險。

    事關生死,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不僅提前熟悉了太史慈的武功套路,讓典韋、郭武等人做陪練,還讓自己休息好,狀態調整到最佳,甚至連盔甲武器都仔細調校過,與和虞翻對陣的隨性完全是兩個概念。

    準備充足,心中不慌,眼看著太史慈已成困獸之斗,只為榮譽而戰,孫策也放開了手腳,與太史慈做最后的決戰。最初的緊張已經過去,蟄伏已久的熱血卻悄悄醒來,長期堅持練習的招法也越發流暢,他現在就像寫蘭亭序時的王羲之,擁有最純熟的技巧,卻又忘記了技巧,似有招,又似無招,借著微醺一揮而就,便是天下第一行書。

    當此之時,太史慈無疑是最好的對手,既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讓他束手縛手,又不會一擊即潰,無法盡興。就在勝與不勝之間,既可以讓他全力以赴,又不會束手縛手。

    這就是棋逢對手的妙處。以孫策眼下的情況,他很少能有這樣的機會。要么不得其時,要么不得其人。

    孫策越戰越勇,恍惚間,他又找到了與曹操血戰時的感覺,甚至比那時候更好。他心無旁騖,忘了招法,只是信手揮灑,見招拆招,一有機會就反擊,偏偏每一招都隨心所欲,妙至巔峰。

    見孫策神勇,太史慈見獵心喜,知道這是難得一遇的對手,也放下了心中的雜念,全力迎戰。

    兩人刀來戟往,你攻我守,乍分乍合,一時難分勝負。

    虞翻提著長矛,站在不遠處,越看越心驚肉跳。他自問矛法出眾,罕逢敵手,上次輸給孫策,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氣,只當是自己準備不足,又事先夸了海口,以五招為限,自縛手腳,若能放手一搏,未必不能取勝,只是時間可能會久些。現在看到孫策與太史慈舍命相搏,妙招迭出,他才知道自己坐井觀天了。

    他的矛法的確不錯,但那只是因為他沒遇到真正的高手。他接觸的最多是虞家部曲,或者同為世家子弟的士人,和孫策、太史慈這樣的武者根本沒有交集。在他那個圈子里,他是高手,和孫策、太史慈一比,他就沒什么優勢可言了。

    就算讓他準備充足,不限招數,他也很難戰勝孫策。

    術業有專攻,要想成為頂尖高手,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

    馬超瞪著雙眼,目不轉睛。他是真正的武者,又是好武之人,自然看得出這兩人的境界都不在他之下,這樣的人不多,如此勢均力敵的精彩戰斗更是難得一見,他連眼睛都不敢眨,生怕少看了一眼。他只要兩人分開的間隙看了一眼對面的郭武,雖然看不清郭武的面目,可是看他那姿勢,應該和自己一樣看得呆了,不禁暗笑,又有些得意。閻行留在對岸,沒機會欣賞這場大戰,這將是他一生的憾事。

    圍觀的騎士們也看得傻了。雖然他們未必能明白其中的妙處,可是看兩人戰得這么激烈,都有些莫名的興奮,一個個看得入迷,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驚擾了正在決斗的兩人。

    龐德雖然也想看,但他不像馬超那樣入迷,他看看四周,扯了扯馬超的袖子。馬超不耐煩的推開他,讓他不要打擾他看比武。龐德接連兩次,見馬超不理,只好自己策馬走到虞翻身邊。

    “虞君,是不是趁此機會拿下西嶺?”龐德指指對面,那里人頭攢動,應該是太史慈的部下。

    虞翻點點頭。“你帶幾個人去吧,如果能說服,盡量不要動武。”

    龐德答應,帶著兩名騎士飛奔而去。來到嶺下,龐德翻身下馬。嶺上的士卒見太史慈被孫策的人圍住,正自心驚,見龐德來到嶺下,都有些慌,有的拔出了刀,有的舉起了弓弩。

    龐德不慌不慌,將長矛插在地上,又解下長刀,掛在馬鞍上,張開雙臂,以示沒有敵意。嶺上的人見了,互相看了看,也收起武器。龐德緩步而上,來到他們面前,拱手施禮。

    “太史子義與孫將軍一見如故,已然決定投效孫將軍,請諸位下嶺共飲。”

    士卒們面面相覷。他們看到太史慈被圍,放下了弓箭,又和孫策說了半天話,已經猜到太史慈可能投降了孫策,但此刻還在激戰,太史慈也沒有給他們命令,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一個士卒說道:“既然投降,為何還在激斗?”

    “英雄相惜,比武論藝爾。”龐德笑道:“文人論道,猛士比武,孫將軍絕世英雄,太史子義也是一時豪杰,他們相見,不比武藝,難道吟詩作賦嗎?”

    士卒覺得有理,忍不住笑出聲來。

    龐德又道:“諸位,如此大戰,百年難得一見,站得這么遠,又能看到什么呢,不如下嶺,就近觀看,待他們比完,把酒言歡,豈不快哉?”

    一聽說有酒喝,啃了幾天干糧的士卒們頓時滿口生津,全無抵抗力,矜持了片刻,便跟著龐德下嶺,來到山谷之中。馬超見狀,連忙示意部下讓開一個缺口,讓他們走得更近一些。他們離山嶺越遠,想退就越困難,兩條腿的人跑不過四條腿的馬,馬超隨時可以截斷他們的退路。

    馬超沖著龐德挑起大拇指,欣慰地點點頭。

    這時,場中比武勝負已分,孫策越戰越勇,步步緊逼,太史慈揮舞雙戟,連連后退,已經沒有還手之力,額頭全是汗珠,臉色也有些蒼白。苦戰半日,他已經精疲力竭,落敗在即。他原本就休息得不太好,體力不足,為了抵擋孫策的利刃,又用了比普通雙戟更重的鐵戟,時間一長,雙臂酸軟,力不從心。

    見太史慈露出破綻,孫策大喝一聲,長刀帶著風聲,劈向太史慈的面門。

    太史慈不敢怠慢,雙戟交叉,架成十字,擋住孫策的刀鋒。

    刀戟相交,發出脆響。孫策舞動長刀,扣住雙戟小枝,用力攪動,往外一挑。太史慈握不住鐵戟,雙戟脫手,飛出十余步,大驚失色。見太史慈中門大開,孫策不假思索,雙手握霸王殺搶入中宮,全力刺出。
第八百四十一章 傾蓋之交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太史慈心如死灰,下意識地后退,不料腳下一滑,撲通一聲坐倒在地。

    霸王殺從他耳邊刺過,勁風逼得他瞇起了眼睛。

    孫策一擊落空,下意識到手腕下沉,將刀刃壓在太史慈的肩上,霸王殺兼有矛的刺殺功能和刀的劈砍功能,回手割殺也是基本動作,不像長矛單純的只是撤回。他正準備抽刀,卻看到太史慈緊閉雙目,不由得一驚,從酣戰中清醒過來。

    目為神之戶。高手決斗不僅是手腳的比較,眼神的較量絲毫不弱,如果實力差距太大,僅是眼神就足以讓對方敗退。交手過程中注意得最多的也是對方的眼睛,并不是自己要攻擊的目標。這么做,既是要從對方的眼神中分析他的下一個動作,也是避免被對方看出自己的攻擊意圖。

    生死決斗時閉著眼睛,這是不合常理的。沒有了眼神的接觸,孫策瞬間錯愕,隨即跳出了一心求戰求勝、不及其余的忘我狀態,在最后一刻停止了純粹出乎本能的動作。

    孫策吁了一口氣,胸中快意之極。“太史子義,服了沒有?”

    太史慈本來以為必死,半天沒動靜,又聽到孫策的聲音,他才緩緩睜開眼睛,看了一下當前狀況,淡淡地說道:“將軍武藝高強,又有神兵利器助陣,慈甘拜下風。”

    孫策瞅了太史慈片刻,忍不住放聲大笑。他收起霸王殺,伸出左手。太史慈遲疑了片刻,還是拉著孫策的手,借力站了起來。孫策伸手攬著太史慈的肩膀,低聲笑道:“子義,你和人比武,假如對方用木棍,你會也用木棍嗎?”

    太史慈臉漲得通紅,尷尬無比。輸了就是輸了,說對方武器當然是借口。況且孫策并沒有在兵刃上占他便宜,用鐵戟來克制孫策的兵刃是他自己的選擇,怨不得孫策。

    “將軍武功高強,慈佩服。”

    “行了,我說過,步戰我優勢更大一些,你能戰至百合,已經很讓我意外了。”孫策拍拍太史慈。“騎射你比我稍勝一籌,步戰你輸我三分,綜合而論,各有千秋,不分勝負。走吧,我們去喝酒,看看酒量誰更好。你若不服,等你吃飽喝足,休息好了,我們再比拳腳,看我怎么虐你千萬遍。”

    太史慈哭笑不得,卻又莫名的覺得有一種親近感,仿佛相知多年的好友,而不是剛剛還在拼命的敵人。這大概便是傾蓋之交吧,命中注定,避無可避。太史慈心里嘆了一口氣,心里最后一絲猶豫不知不覺的煙消云散。

    見勝負已分,虞翻松了一口氣,便人鋪席設座,準備酒宴。太史慈見嶺上的同伴已經被孫策招來,也沒說什么,讓人回去將山里的同伴全部叫來,向孫策投降。

    在等候的時候,孫策與太史慈入座,把酒言歡。虞翻入座相陪,一邊賞著風景春光,一邊天南海北的閑扯。剛剛化敵為友,這時候誰也不會談正經事,以免對方尷尬,只說一些閑話以拉近距離。孫策很關心遼東的情況,太史慈便將自己在遼東的經歷說了一遍。

    遼東現在是公孫度的天下。

    初平元年,公孫度成為遼東太守,一上任就殺了襄平令公孫昭,而且是笞殺于市,也就是當眾活活抽死,一下子讓人見識了他的兇殘。這還是剛剛開始,接著他又大開殺戒,屠滅郡中豪強百余家,殺得人心惶惶,一提到公孫度三個字,連小孩子都不敢哭。

    殺完了豪強殺胡人,公孫席又大肆拓張,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眼下他已經不僅是遼東太守,玄莬、樂浪都被他控制,連遼西都有一半落入他的手中。他就是遼東土皇帝,沒人敢惹。不過他殺人殺得太多,名聲太壞,雖然敢和他做對的人不多,愿意支持他的人也非常少,像太史慈這樣從青州渡海而去的難民都不愿意支持他,寧可躲進深山。

    遼東多山,比丹陽、會稽這一帶的形勢還要復雜,幾百人往山里一躲,找個地方自耕自種,再建起塢堡自守,不要太自在。遷過去的中原人大多以宗族為單位,心特別齊,不管是種地還是筑堡都是小事一樁,輕車熟路。不僅當地的土著不是他們對手,就連公孫度也不敢輕易挑事,反要卑詞禮請,被拒絕了也不敢有意見。

    所以在遼東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形勢:中原去的流民最威風,標準的外來強龍,而且是跨海龍。太守公孫度居其中,而遼東本土的豪強卻做不成地頭蛇,被公孫度壓得死死的,連頭都不敢抬。至于那些胡人,更是被公孫度打得鼻青眼腫,望風而逃。

    孫策頗有些不解。“公孫度用兵如何,短短幾年時間,如何能東拒高句麗,西逐烏桓?”

    太史慈笑了。“將軍有所不知,胡人雖然擅長騎射,來去如風,屢次擊敗朝廷的大軍,正面作戰并不是中原對手。公孫度用兵并無過人之處,但他麾下騎士既有騎射之利,又有胡人不及的突擊之長,所以戰無不勝。”

    孫策大感興趣。“愿聞其詳。”

    太史慈擅長騎射,又能持矛而戰,對騎兵應用頗有心得。他到遼東后,不僅見識了遼東郡兵,還有機會與胡人接觸,對雙方戰法優劣一清二楚。新投孫策,他也想展露一下個人武藝之外的能力,當下也不推辭,為孫策詳細解說其中要害。

    “將軍,這話說來就長了。”太史慈呷了一口酒,慨然道:“為使將軍明知其中因果,慈不揣妄陋,愿為將軍解說騎兵戰史。”

    孫策大笑。他一直想系統了解騎兵戰史,所以才把這個課題交給了馬超,沒想到馬超這貨有勇無謀,這么久了,一個字也沒憋出來。現在太史慈主動要為他講騎兵發展史,他當然求之不得。

    “欲建騎兵,必有戰馬,所以騎兵戰法由草原而起,由胡人發端。胡人男子都要練習騎射,兒時騎羊射兔鼠,長則騎馬獵虎豹,馬就是他們的雙腿,騎射于他們而言是與生而來的技能,不能騎射者,在草原上無立錐之地,比騎射,中原人縱有個別人能技驚四座,論整體實力,與胡人相去不可以千里計,所以衛霍之前,中原縱有名將如李牧、李廣,也是敗多勝少,總體上處于守勢。無他,騎射不如也。”
第八百四十二章 見識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騎兵發源于擁有大量優質馬匹的草原,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原早先以車戰為主,雖然也有騎兵,但都是作為輔助兵種。戰車的沖擊能力很強,可是對地形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步卒配合,面對草原上的騎兵時,戰車幾乎無用武之力,除非誘胡人上當,圍而殲之,否則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意義。

    轉折點發生在漢武帝時。為了對付來去如風的匈奴人,漢武帝改變了以前的戰法,基本放棄了戰車,以騎兵對騎兵,有一段時間甚至放棄了步卒,以純騎兵出擊。為了克服中原騎兵騎射能力總體不如匈奴人的現實,漢軍干脆放棄了騎射,采用強行突擊,近距離肉搏的戰術。

    相比于騎射,近距離肉搏對騎士的要求更低,殺傷力卻更強。想想也能明白。策馬沖到跟前,用矛戟刺殺,總比在起伏不定的馬背上射中幾十步外的目標容易一點,被矛戟洞穿身體,肯定也比中箭更嚴重。只要不是要害,中箭通常不會死,對于普通裝備鐵甲的漢軍騎士來說,中箭甚至不影響戰斗,但是被矛戟刺中,就算不死也要重傷,當時就有可能喪失戰斗力。

    有了這兩個優勢,漢軍的戰斗力有了質的飛躍。

    既然這個戰術并不難,殺傷效果又好,為什么胡人不用?原因很簡單,近身格斗比騎射更危險。在將對手刺下馬去的時候,騎士也很容易落馬,而且近距離的短兵相接更考驗戰士的勇氣和技巧,這都是胡人不具備的條件。他們更習慣于遠距離射擊,不習慣貼身肉搏。

    但是戰術因形勢而變,漢軍可以變,為什么胡人不能變?在漢軍的打擊下,他們已經快亡種了,為什么還固守騎射的戰術?太史慈以前不解,這次去遼東,與胡人接觸,才知道其中原因。

    漢軍出征是奉命行事,有軍法管制,違令則斬,所以作戰時不管有利沒利都必須一往無前,舍生忘死。而胡人是部落制,部落首領對屬下戰士控制能力有限,無法像中原將領一樣逼著部下冒險沖鋒。胡人打仗的就是為了利益,戰勝了,他們可以得到戰利品,戰敗了,他們一無所有,如果戰死了,他們連妻兒財產都會成為別人的,所以他們會盡可能的避免傷亡,一旦形勢不利就逃跑。

    改變了戰法之后,漢軍就占據了主動,只有要足夠的馬匹支持,只要指揮的將領不蠢,幾乎都能取勝,區別只在于是大勝還是小勝。如果是霍去病那樣的天才將領,率領三五萬騎兵就可以橫行草原。公孫度不如霍去病,但烏桓人、高句麗人現在也沒有冒頓、伊稚邪那樣的英雄,所以公孫度見誰滅誰,短短幾年就雄霸遼東。

    所以不是公孫度強,而是烏桓人、高句麗人很弱。

    同樣是烏桓人,他們在中原將領麾下作戰,有軍令鉗制,就是所向無前的精騎,漁陽突騎是光武帝賴以奪天下的名騎。可是一旦回到草原,與漢軍交手,他們就是逐利之徒,烏合之眾,戰斗力大打折扣。

    “將軍應該小心袁紹。我聽說袁紹與匈奴人、烏桓人的關系都非常好,早從袁安起,袁家就主張對胡人友善,胡人對袁家印象非常好。而公孫瓚卻一意用強,匈奴人、烏桓人都恨他,時叛時服,仇怨很深。這些胡騎在公孫瓚手中很難發揮出真正的威力,一旦到了袁紹手中,萬余精騎馳騁中原,無人能當其鋒。”

    孫策恍然大悟。這算是遇到明白人了,原來中原騎兵和胡人騎兵的區別在這兒,果然還是政治決定軍事。馬超武藝和太史慈不相上下,論見識可差太遠了。人果然還是要讀書的,不僅是知道幾句子曰詩云,更重要的是開拓眼界,養成思考的習慣。做為將領,僅僅有勇武也是不夠的,還要有大局觀,有戰略意識,否則就是匹夫之勇,斗將而已。

    孫策越聽越對太史慈感興趣,主動說起了與當前形勢有關的話題。“子義在銅官山數月,能讓祖郎無可奈何,對山地作戰想必也有自己的見解,能否為我解說?”

    太史慈躬身施禮。“敢不從命。慈在遼東,身無積儲,為維持生計,常常入山狩獵,對山地作戰原本有一些了解。山地作戰與平地最大不同者在于地形,似近而實遠,目可及而足難至,是以短兵無用,弓弩為雄。平地戰弓弩多不過三五成,山地戰當增至六七成,且應多配能射遠的強弩。即使是短兵,也當重刀盾輕矛戟。何也?樹高深密,矛戟不如刀盾靈便。同是山地,南北又有不同。北方林疏,可以乘馬,南方林密,唯有步行。北方干冷,可以穿袍披甲,南方濕熱,當以輕便為務……”

    太史慈侃侃而談。孫策聽得入迷,連連點頭。太史慈在遼東呆過幾年,他了解北方的山地戰情有可原,但他到揚州不過數月就能有這樣的見識,能和祖郎這個宿賊打成平手,與他善于思考分不開。由此可見,這次冒險還是值得的。再給他一點時間,真正融入山賊這個角度,有祖郎給他做陪練,悟到游擊戰精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了那一步,他的麻煩就大了。

    太史慈在史書中與劉繇、士燮同傳,與呂布、公孫瓚差不多,算是割據一方的亭雄。但他與那些人其實不一樣,他歸順孫策之后,曾為孫氏據有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只是他的功勞都是在孫策時代立下的,到了孫權繼位,太史慈就沉默了。說是委南方之事,實際上是閑置了,孫權即位后的幾次大戰,他都沒有參與的機會,或者參加了也是打醬油,看著呂蒙、董襲等人立功。壯年而死,可能與此有關。

    是孫權不看好太史慈,還是因為太史慈沒有鄉黨支持,這就說不清了。如今他成了孫策,當然不能再讓太史慈這顆將星埋沒。

    “子義,你身兼南北之能,南征當為馬伏波,北伐當為衛霍,是難得的全才。不過青州近北,你未必能適應南方的氣候,還是用力于北方比較好。將來有機會,率萬騎橫行草原,驅逐胡虜,封狼居胥。”孫策舉起酒杯,向太史慈致意。

    太史慈剎那愕然,隨即舉杯還禮。孫策這句話就是一個承諾,一個可以看得見的未來。
第八百四十三章 借刀殺人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沈直勒住坐騎,看著不過處戒備森嚴的大營,嘴角露出一絲自得。

    他能猜到為什么如此。太史慈轉戰錢唐,又引嚴白虎等人為助,孫策緊張很正常。不管是誰,被幾倍于己的敵人圍攻都會小心些。

    不過他已經為孫策解決了這個麻煩。他匹馬入山,與嚴白虎一席談,就讓嚴白虎改弦更張,棄暗投明。

    沈家是烏程一帶的大族,嚴白虎能在這里生存下去,背后離不開沈家的支持。沈友、沈直先后依附孫策,嚴白虎如果不聽勸,那就是和沈家為敵,以后不僅不能得到支持,還會和沈直刀兵相見。嚴白虎沒這底氣,所以乖乖地投降了。

    這對他和沈家都有好處,有沈家支持,他可以繼續做宗帥。有他從中斡旋,沈直也能順利平定附近宗賊,穩住局勢,完成孫策的托付。

    李懷一直沒能解決的問題,沈直幾句話就解決了。為了表示誠意,嚴白虎派弟弟嚴輿隨沈直來見孫策。除了示誠之外,嚴白虎還愿意助沈直一臂之力,圍攻太史慈。沒有他的幫助,太史慈就是一支孤軍,其他宗帥想幫他都不敢出手。

    所以沈直底氣很足,迫不及待的想見到孫策。

    還沒走到營前,他們就被巡邏的士卒攔住了。見是沈直,士卒不敢怠慢,立刻進營通報。留守大營的全柔自然知道沈直是誰,親自出營,將沈直接了進去。

    見大營里將士如臨大敵,沈直一臉輕松的問起近況,當他得知孫策正在部署圍殲太史慈的戰事時,他有些不以為然。區區一個太史慈,何必如此興師動眾,甚至還要親身搦戰。匹夫之勇,非大將所當為。

    傍晚時分,有傳令兵來報,孫策回來了。沈直振衣而起,抖擻精神,準備給孫策留下一個好印象。他與全柔一起出營,在營外站定,不大一會兒,前面出現了孫策的隊伍,馬超率領一百余騎導行,后面是典韋率領的武猛義從,然后他們就看到了孫策。

    孫策身邊有兩個人,左邊一個是儒生,右邊一個卻是身穿甲胄的騎士,看他的位置,應該與孫策很親近,但他的衣甲又不像孫策的近侍騎士。沈直正準備問全柔這兩人是誰,身后的嚴輿突然驚聲低叫。

    “太史慈。”

    沈直一愣,回頭看看嚴輿,又看看那騎士。這一次,他注意到了太史慈的胡須,想起了嚴輿提及過的事,知道了這是誰,不免有些尷尬。嚴輿也很尷尬,他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看到太史慈,連忙低下了頭,躲在沈直身后,心中涌過一頓強烈的不安。他和太史慈約好出兵,卻食言了,本以為太史慈會敗走,或者被殺,沒想到太史慈投降了孫策,而且看起來還很得孫策器重。

    孫策看到了沈直,打了個招呼,但他不認識嚴輿,只不是沈直的隨從,也沒理他。太史慈卻認識嚴輿,但他什么也沒說,既沒打招呼,也沒有發怒,臉色平靜得像是沒看到嚴輿一般。

    進了大營,孫策讓人安排太史慈駐扎,就安排在他的大營旁邊。太史慈去忙了,孫策抽空接見了沈直。看到太史慈歸降,沈直的得意已經去了一半,收起輕狂之心,把自己的來意說了一遍。

    得知沈直說降了嚴白虎,孫策夸獎了兩句,沒有多說什么。對他們之間的利益交換,他心知肚明。山越背后有宗族支持不是什么秘密,江東的部曲制就是這么慢慢形成的,諸將都有私兵,只聽調,不聽命,有利可圖,大家都搶著上,無利可圖,個個向后縮,和太史慈說的那些匈奴人、烏桓人一個德性。孫吳后來守則有余,攻則不足,部曲制是根源之一。西晉滅吳,長驅直入,和江東世家沒有抵抗之心也密不可分。

    從孫策眼下的這個位置來說,他當然不會縱容這樣的事成為現實。只不過這種事不能急,要小刀子割肉慢慢來,逮著機會就割一塊,急則生變。

    孫策把盛憲寫的文章給沈直看。得知盛憲已經安全離開大營,返回山陰,沈直松了一口氣,心里一塊大石頭總算放下了。他最怕的就是盛憲轉不過這個彎來,不僅害了會稽盛家,也會連累他。至于吳郡沈家,倒不會受什么大的影響。有沈友在,吳郡沈家很安全。

    “伯平,既然你來了,幫我做個說客吧。”孫策笑道:“此刻再見郭異、王晟,我想他們會客氣很多。”

    孫策這句話算是撓到了沈直的癢癢肉。上次被郭異、王晟鄙視,這次有機會回去打臉,他豈能放過。

    “將軍放心,我一定不負使命。”沈直眉飛色舞。

    “不急。”孫策示意沈直稍安勿躁。“他們犯的都是謀逆大罪,我就算想放他們一馬,恐怕也力不從心。檻車我已經準備好了,他們要是愿意去長安,我就留他們一條命。他們要是不愿意去長安,那我只能趕盡殺絕了。其實呢,我覺得只要他們認罪態度好,到了長安也未必會死。天子圣明,一定會赦免他們的。”

    沈直的嘴角抽了抽,神情很尷尬。檻車征送長安?除非郭異、王晟腦子壞了,否則肯定不理我啊。就算天子圣明也未必會赦免他們,謀逆是不赦的。不親自殺人,看起來是孫策守規矩,其實是給朝廷出了一道難題。殺了這些人,就等于替孫策殺人。不殺這些人,就有縱容之嫌,難免留下口實,以后想管孫策就沒更沒理由了。

    他權衡了好一會兒,小心翼翼地說道:“將軍,這么做……是不是太重了些?”

    孫策斜睨著沈直,皮笑肉不笑,一字一句地說道:“伯平,這可是謀逆。”

    沈直識相的閉上了嘴巴。郭異、王晟觸了孫策的逆鱗,這次是非下死手不可了,是不是謀逆并不重要,反正他們活不成了。如果不是孫策給沈友面子,盛憲也在劫難逃。

    沈直有點后悔。如果不是他攔住了嚴白虎,致命太史慈孤立無援,太史慈也未必會投降,孫策左右支絀,固陵之圍未必不能解。現在太史慈降了,固陵內無儲糧,外無援兵,非降則死,不管孫策提什么樣的條件,他們都只有接受的份,否則就算孫策不攻,再圍上一段時間,固陵城中糧絕,他們必死無疑。

    孫策讓他去勸降,他明知這個任務不容易也只能接受。吳會一體,尤其是于他而言,有盛憲這層關系在,總不能看著這些人餓死在城中。

    見沈直應了,孫策轉身看著嚴輿,露出燦爛的笑容。“聽說你能坐躍?”
首頁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