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八百五十九章 分歧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荀彧吃了一驚,連忙拿起兩頁紙,一左一右的鋪開。

    文章標題是《文武論》,作者叫盛憲,會稽人,荀彧似乎有點印象,但此刻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作者或者文章內容上,而是在筆跡。然而他并不需要如此謹慎,紙面有星星點點的墨跡,而且位置基本相似,早已說明這不是抄寫所致。

    一顆顆汗珠從荀彧額頭沁出,浸濕了鬢發,沿著臉頰往下滑,又濕潤了胡須。汗水越聚越多,最后順著打理得很清爽的胡須滴在紙上,洇開了墨跡,化作一團污漬。

    荀彧抬起頭,臉色蒼白,唇邊的胡須不由自主的輕顫。“會稽……來的?”

    “吳郡。”劉巴摩挲著手指,同情地看著荀彧。剛剛看到到這些文章時,他的心情和荀彧一樣震撼。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不管他們怎么追趕,他們都不上孫策的步伐,只能疲于奔命。

    荀彧忽然明白過來,不禁苦笑一聲:“我終于明白孫策為什么不重視經學了。”

    劉巴靜靜地看著荀彧。荀彧這句話說得沒頭沒腦,可能有無數解釋。荀彧看著案上的文章,又看看劉巴,拿起那張紙抖了抖。“這應該是與拓碑相仿的技術,只有工匠想得出。”

    劉巴很意外。他本來以為荀彧會說這種技術對以經學為根基的世家有什么影響,沒想到荀彧首先想到的卻是什么人才能發明這樣的技術。看來荀彧這段時間經常出沒于工坊,又和將少府的工匠接觸得太多,滿腦子想的都是技術、技術,不知不覺間已經是滿身銅臭。

    劉巴有些擔心,荀彧最后會不會和孫策一樣,變成唯利是圖的人?他不反對商人逐利,但荀彧身為執政,如果他的眼里只有利,那就是舍本求末了,朝政必然敗壞。

    劉巴咳嗽了一聲,提醒荀彧。“令君,是誰發明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么樣的后果。吳會這些年來學術漸豐,可是比起中原來依然大有不如,當初調孫策任會稽太守正是希望他無人可用,現在有了這樣的技術,吳會文化不昌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用不了幾年,吳會的讀書人就會多得驚人。如果他們都是研習圣人經典,推行德政王道,那還沒什么問題。如果他們都像孫策一樣研習百工之技,恐怕……”

    劉巴沒有再說下去,但臉上的神情已經表現得很明顯。君子德風,小人德草,孫策本人就不喜歡經學,他在吳會主政怎么可能推行德政王道,他只會行霸道。

    他是小霸王嘛。

    荀彧深有同感,卻不想附和劉巴。他心情很煩躁,這時候輕易發表意見容易有失誤。他重新拿起一張文稿,強迫自己讀文章。文章很長,展開來有一丈長,但文章的間距得當,看起來并不覺得擁擠,每列之間還用豎線隔開,一目了然,書法也很工整。荀彧看得很快,越看越高興,最后竟笑出聲來,拍案叫好。

    “這文章好,說理清晰,文辭典雅。盛憲……”荀彧以指節叩案,沉吟片刻。“我想起來了,會稽盛憲章,我聽孔文舉提及過他,稱他器量雅偉。咦,他怎么會做這樣的文章?”

    劉巴又好氣又好笑。他就知道荀彧會喜歡這篇文章。論文武之辨,提倡文武并重,正是荀彧想說的,現在有人幫他說出來了,還復制了這么多份到處傳發,無形中也是幫了他一個大忙。更何況是盛憲這樣得到孔融稱贊的名士執筆,影響力更大。

    “令君是不是越來越覺得和孫策是知音,堪當神交?”劉巴調侃道。

    荀彧笑了起來,心情莫名的大好,打趣道:“你不是說我邯鄲學步嘛?既然已經學了,多學一步又何妨。這個技術我也用,早一天用,就能早一天趕上他,就算趕不上,也不會被他落下太遠。”

    劉巴搖搖頭。“恐怕這次你還真學不了。”

    “為何?”

    “長安不缺讀書人,缺的是黃承彥父女那樣的讀書人。從南陽木學堂回來的那些人水平都有限,做做事還行,讓他們寫文章,傳播經驗,恐怕什么也說不出來。各作坊敝帚自珍,是不會把經驗外傳的。少府的技術他們倒是想要,可是你舍得給么?”

    荀彧臉上的笑容漸漸散去,幽幽地一聲嘆息。這么好的技術,難道只看著孫策用?他瞅瞅劉巴,忽然靈機一動。

    “子初,你也做一篇文章吧。以你的文筆,一定不會弱于盛憲。”

    劉巴眼神警惕。“做什么文章?”

    “你精通經濟,可以寫寫通經致用、經國濟世嘛。”

    “不寫。”劉巴一甩袖子,起身就走,走到門口又停住,轉身看著荀彧。“你不如走得更遠一點,寫法家的富國強兵吧。我想這可能才是你現在最想要的。”說著,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荀彧揚起手,想叫住劉巴,話到嘴邊,他又咽了回去。他聽得出劉巴的意思,劉巴不贊成他的做法,覺得他走得太遠了,又要走回法家的老路上去了。他對此早有準備,只是沒想到劉巴的反應會這么強烈。他原本以為劉巴能夠理解他的呢。

    看來天子研習荀氏學的事要暫時緩一緩了,荀子教出了兩個法家弟子,荀氏學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家,而法家是儒門的死敵,讀儒家經典的人可以研習老子,可以研習莊子,甚至可以研究墨家學說,唯獨不能沾染法家學說,否則便有文法吏的嫌疑。

    荀彧想了想,突然靈機一動,嘴角露出一絲淺笑。“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這件事,非曹孟德不可。”他鋪開一張紙,打開硯盒,放進兩粒墨,注了兩滴水,捏起研子,慢慢研起墨來,一邊研墨一邊打著腹稿。待墨研濃,他提起筆,一筆一劃地寫了起來。他寫得不快,但是幾乎沒有停頓,一行行文字從筆下流淌而出,整篇文章一氣呵成。

    他將寫好的文章放在一旁,又寫了一封書信,這封信寫得比那篇文章難,他不時的停下來思考,有時候還要抹掉一兩行,費了大半天時間才寫好,又仔細修改了一遍,再謄寫清楚,連那篇文章一起收在一只青囊中,細麻繩扎好口,用封泥封上,趁著封泥未干蓋上了自己的私印。

    一切準備妥當,荀彧抬起頭,東方微亮,一縷陽光越過墻頭,照了進來,落在書案上。荀彧瞇著眼睛,看著陽光,一時出神,半晌才驚醒過來,陽光已經消失。他匆匆起身出門,走下臺階,仰頭而望。

    天空依舊烏云籠罩,只是中間多了一條縫隙,被朝陽照得發亮。
第八百六十章 天子的擔當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荀彧回到室中,看著已經封好的青囊,忽然有些遲疑。他知道曹操不像楊彪、劉巴,不會瞻前顧后,接到他的信就會照計行事。但這不是普通的技術,這是能影響思想的重大變革,他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

    益州與揚州相似,曹操也與孫策相似,拋棄了經術,他會不會也像孫策一樣成為朝廷的心腹之患?

    荀彧拿著青囊走進自己當值的廬舍,拿起枕頭,打開端蓋,將青囊放了進去。他坐著仔細地想了一回,起身整理好衣服,準備去拜見天子。賀純等人已經在路上,如何處理這些人,對朝廷來說是個麻煩。謝煚都有尚書臺的同僚求情,賀純身為老臣,朝中故舊的份量絕非幾個尚書郎這么簡單。劉巴剛才也說了,賀純是楊家故吏。

    出門之前,荀彧攬鑒自照。一夜未睡,他看起來有些憔悴。他又坐了下來,解開衣服,叫來侍者,讓他打水。用涼水沖冼一番,再換上一套干凈衣服,整個人便精神了很多。他又取出粉,仔細地敷在臉上,掩去黑眼圈,又在腮上點了一些脂肪,仔細的抹勻,看起來神采奕奕,精神煥發,這才起身出門。

    出了尚書臺,荀彧就覺得有些異樣。連日來陰雨綿綿,除了天子上朝,很少有人會來宮里。天子年幼,將政務交給了司徒楊彪和司空士孫瑞,有什么事,直接去司徒府、司空府就行,不需要來見天子,加上天雨路滑,長安民生凋弊,宮里連地磚都鋪不起,更沒人愿意來。

    可是今天宮門外站了幾個人,不住地向尚書臺方向張望,看樣子不像是求見天子的,倒是來見他的。荀彧瞇起眼睛,仔細看了看,這些天經常熬夜,目力衰退得利害,他看不清那些人的臉,只得走進些再看。等他看清對方是誰時,心里便有些后悔,想退回去已經遲了。

    站在宮門外的是王凌,王允的從子。

    荀彧無奈,只得硬著頭皮走過去。王凌迎了上來,拱手施禮。荀彧還了禮,問道:“太傅安好?”

    “多謝令君關心,太傅安好,感激令君時常關照,特派我來致謝,請令君得閑時過府一敘。”

    “太傅邀我,可有什么事?”

    王凌非常恭敬。“也沒什么大事,只是聽說有幾個故友出了事,犯了法,想請教令君。”

    荀彧轉身看了看,見不遠處停著一輛四輪馬車,裝飾很樸素,但車廂上的太傅府標志很醒目。他知道推辭不掉,只得說道:“那勞煩你稍候片刻,我進宮面見天子,說幾句話就出來。”

    “無妨,令君請便,我在這里等著便是。”

    荀彧向王凌點頭致意,轉身向天子住的偏殿走去。太傅王允已經很久不問事了,今天突然靜極思動,點明要見他,自然是因為郭異的事。郭異敢阻止孫策,自然是受了袁紹的指示,現在郭異被檻車送往長安,袁紹自然不能不管,通過王允來施壓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這不正是孫策希望的結果么?

    荀彧來到殿中,天子正和唐姬說話,兩人隔著兩臂距離,但神態很輕松,天子不知道說了些什么,唐姬含笑點頭。看到荀彧走來,天子招了招手,等荀彧走到面前,天子端詳了他片刻。

    “又熬夜了?”

    荀彧很尷尬。天子又道:“如果不是疲倦得很,你不會敷粉的,這就叫欲蓋而名章。”

    “陛下圣明。”

    “王凌在宮外,是等你吧?”

    “是的。”

    天子抬頭看看天。烏云卷舒不定,雖然算不上晴朗,卻比之前的陰雨綿綿好多了。“太傅養病這么久,朕一直沒去探望他,難得今天天氣不錯,朕去看看他。”不等荀彧說話,天子又道:“可以蹭王家的車馬,不用宮里派人,又能省一筆開銷。”

    荀彧嚇了一跳,連忙搖頭。“陛下不可,這有失天子體統。”

    “高皇帝初定天下,天子不能具鈞駟,將相只能乘牛車,何嘗有體統。朕現在不過比他們略窮一些而已,有什么大礙。當此危難之際,更應該君臣同心協力,共度難關,而不是互相指責。你說對吧?”

    荀彧聽得懂天子的言外之意,鼻子一酸,險些落淚。他連忙忍住,向天子躬身施了一禮。

    “走吧,你陪朕去,路上正好說些事情。”

    ——

    王允躲在床上,看著青色的屋頂出神。

    許攸坐在一旁,神情有些不耐煩。屋子低矮,通風不暢,除了潮濕的霉味還有一股說不出的怪味,讓人聯想到腐朽二字。他幾次想起身告辭,出去透透氣,王允卻像死了似的,一動不動。沒得到王允的答復之前,他不能離開。

    郭異是他的故友,郭異起兵也是他居中聯絡的,現在郭異被檻車征送長安,他不能有坐視不理。

    門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許攸抬起頭,發現進來的是王允的長子王蓋,不由得一愣。王蓋在宮里做侍中,今天又不是休沐,他怎么回來了?

    王蓋看到許允,也有些意外,匆匆拱了拱手,便趕到王允榻邊。“父親,陛下來看你了。”

    王允一驚,隨即坐了起來,掀被下床。“在哪里?”

    “還在路上,我是趕回來報信的。”王蓋又低聲說道:“陛下坐的是我家馬車,由荀彧陪同。”

    王允雪白的眉毛顫了顫,看著王蓋。王蓋微微點頭。王允坐在床邊,雙手扶著床沿,身體彎得像一張弓。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看著許攸,眼神譏諷。

    “子遠,你知道天子為什么來嗎?”

    許攸下意識地點點頭,想了想,又搖搖頭。王允要見的是荀彧,結果天子親自登門,坐的是王允家的車,陪同的卻是荀彧,這里面有太多的含義可以解讀。哪一種才是真相,他搞不清楚。王允和天子的關系究竟怎么樣,王允還是不是曾經的王允,他也不了解。幾年時間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兩年前的王允生龍活虎,可不是躲在床上等死的老朽。他初到長安,對長安的情況也不熟悉,需要王允的幫助和指點,否則什么事也辦不成,只能看著郭異人頭落地。為了能救出郭異,他只能忍氣吞聲。

    “還請王公指點。”

    “文若的家人還在鄴城,你們要相信他,不要逼他太緊,否則別人就會趁虛而入。”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2王佐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許攸對天子的造訪沒有準備,王允也沒有,但他養病的這段時間置身局外,想了很多,所以很快就知道了天子的用意,不失時機的敲打了許攸一下。

    他不喜歡荀彧,也不喜歡荀彧的做法,但他同樣不喜歡袁紹的做法。荀彧的家人還在鄴城,他目前的所作所為雖然未必全部符合袁紹的利益,但總體而言,荀彧沒有與袁紹做對的可能。袁紹不知道體諒荀彧的難處,只知道步步緊逼,這讓王允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當初殺袁隗一家時,他就承受過同樣的壓力。

    如果連家人還在鄴城的荀彧都懷疑,那沒有家人在鄴城的他,袁紹會相信嗎?如果不相信,將來袁紹如果得了天下,會不會和他算袁隗、袁基之死的舊帳?

    這讓王允不寒而栗。

    王允讓王蓋幫他更衣,穿上朝服,趕到門外相迎。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僅僅是換衣服就讓他氣喘吁吁,額頭全是虛汗。但天子來得也不快,他站在門外等了好一會兒,馬車才姍姍來遲。

    王允上前施禮,口稱萬歲。荀彧先下了車,天子跟著出現在車門口,扶著荀彧的手,緩緩下了車,來到王允面前,伸手扶起,親熱地說道:“觀太傅之形,聞太傅之音,便知太傅康健,朕心甚悅。”

    “承蒙陛下關懷,老臣感激不盡。”

    “家有一老,便是一寶。國有老臣,政不荒悖。”天子撫著王允的手臂,與王允并肩而言,溫言軟語,面帶淺笑。“太傅是河北王佐,令君是河南王佐,朕何其有幸,得二位王佐相輔,就算國事再難,朕也有信心度過難關。許久不見太傅,朕心里想得很,早就想來探視,又怕打擾了太傅休養。得知太傅康復,便急急忙忙地趕來了,還請太傅莫怪朕魯莽。”

    王允臉上泛起潮紅,一時竟不知如何說。他們進了門,來到堂上。鐘繇等人站在廊下,幾個虎賁郎在王越的指揮下,將幾個箱子抬了上來,一一打開,讓王允過目。箱子里面有燦若云霞的蜀錦,有色澤淺黃的新紙,有鑲金嵌玉的竹杖,雖然數量不多,卻非常用心。王允看在眼中,心中泛起一陣暖流,忍不住老淚縱橫。他雖然由司徒升任太傅,但他自己清楚,他其實是被罷免的,心里難免有怨言,覺得天子忘恩負義。現在看到天子這么敬重他,那點兒怨氣已經散了大半。

    “這位是……”天子眼睛一掃,就看到了與王蓋等人站在一起的許攸。王允的幾個兒子、從子他都認識,卻沒見過許攸。

    王允正準備介紹,許攸上前一步,整頓衣冠,拜倒在地,行了個大禮。“南陽許攸,見過陛下。”

    “原來是帝鄉人。”天子沉吟片刻,笑道:“朕知道你,你字子遠,是個智勇雙全的義士,沒想到今天會在王公府上看到你,也是機緣。”

    許攸愣了一下。他沒想到天子居然知道他,還稱他為義士,一時倒有些緊張起來。他可做過不少大逆不道的事,比如廢立天子。而且他的名聲也不怎么好,看得起他的人不多,稱為他義士的更是罕見。

    “你和故會稽太守郭異熟悉嗎,他是何等樣人?”

    見天子問起郭異,許攸連忙收回心神,小心回答。他想了想,卻發現這個問題不怎么好回答。說郭異好,是忠臣,那怎么解釋他抗拒孫策入境的事,總不能說是袁紹指使的吧?說郭異不好,那還怎么救郭異,我來長安又有什么意義?

    “郭異字元平,南陽順陽人,是顯宗朝司徒郭丹后人,與臣有數面之緣。”許攸小心翼翼地開了口。

    “原來是義士之后。”天子微微頜首,若有所思。

    許攸心中一動,突然有了主意,立刻接著天子的話往下說。“郭異與張咨以道義相交,張咨為孫堅所殺,郭異為之切齒,常言孫堅父子兇逆,恨不得為張咨報仇。此次興兵阻孫策入境,當是擔心孫策欲行南陽故技,殺戮會稽英豪……”

    “是這樣?”天子看著王允。王允心中暗喜,沒想到許攸有急智,本來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就這么解決了。他撫著雪白的胡須,不置可否。“臣對郭異不太了解,但南陽并不遠,陛下可派人行文南陽查訪,再讓廷尉問詢郭異本人,以辨虛實,以正視聽。”

    天子點點頭。“這件事涉及征東將軍孫堅父子,不容疏忽,需有穩重之人處理。太傅,不如就讓侍中去吧,正好看看南陽新政,將來出任一方,也能有所借鑒。”

    王允還沒說話,王蓋已經心動了。他這個侍中只是虛銜,除了天天陪著天子,沒什么實際權力。天子要安撫他的父親,讓他出去做地方官,少了不能少也是一個縣令,甚至有可能是太守。他盯著王允,生怕王允一時意氣,拒絕了這個好機會。

    王允暗自感慨。天子為了保護荀彧不惜代價。同是王佐,自己的運氣比荀彧差太多了。生不逢時啊。自己運氣不好,可不能再耽誤了兒子的前程。他們可和袁紹沒有關系,天子應該不會防著他們。

    “陛下有詔,焉敢不從。只是犬子愚鈍,恐怕難荷重任。許攸是南陽人,又足智多謀,不如讓他與犬子同去,亦有兼聽之意。”王允按捺著心情起伏,淡淡地說道:“征東將軍殺張咨是不當,但郭異動用郡兵,以公器報私仇,縱使不是謀反,也是有錯在先。相比之下,討逆將軍沒有當場擊殺他,而是檻車征送廷尉,方是守禮之舉。孫將軍父子雖然讀書少,常有小節不謹之失,但心中有朝廷法度還是值得嘉獎的。”

    許攸微微皺眉。他不知道王允為什么會為孫策解脫,非要致郭異于死地。動用郡兵,以公器報私仇,這個罪名如果坐實了,郭異還能活嗎?他看著王允,王允卻沒看他,雙目炯炯有神地看著天子。許攸眼珠一轉,忽然明白了。

    投桃報李,禮尚往來,王允這是為天子著想啊。孫策把郭異他們送到長安來,自然是要給荀彧出難題,如果不能安撫住孫策,就算郭異無罪,朝廷也不能輕易放了他。想到這里,許攸不免嗤之以鼻。朝廷空有虛名,沒有實力,面對小小的孫策都要瞻前顧后,投鼠忌器,又怎么能面對實力強橫的袁紹,如此茍延殘喘,又能維持多久。
第八百六十二章 姜是老的辣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就郭異的事達成默契,把這件任務交給許攸和王蓋,天子此行的目的已然達到,又和王允交流了一些當前政務的看法,便起身告辭。

    送走了天子,王允已經累得不行了,勉強回到堂上,靠在憑幾上,冷汗直流。

    許攸沒有走,他冷冷地看著王允,等王允喘勻了,這才問起王允的用意。他對王允主動為天子解脫非常不滿。王蓋和袁紹沒有君臣之義,讓他和王蓋一起去處理這件事,等于把責任又推到了他的身上,而他偏偏又沒有左右天子的能力,根本沒把握保住郭異的性命。

    “王公,恕攸愚昧,難解王公深意,還請王公指教。”

    王允斜睨著許攸,突然想笑。袁紹狂妄,他手下的這些謀士也狂妄,真以為袁紹天下無敵?真要是天下無敵,袁紹何必向朝廷低頭,承認天子的血脈。

    “你知道孫策為什么會將郭異等人送到長安來,而不是就地殺死嗎?”

    “他不敢。殺死郭異容易,殺死賀純等人,只怕會稽世家會群起而攻之,處處生亂。”

    “沒錯,這正是孫策與孫堅的不同之處。孫策知道輕重,知道誰才是他真正的敵人。郭異、賀純之流死與不死,對他影響并不大,這只是他給朝廷出的一道難題罷了。郭異謀逆的證據是不足,但他卻有別的證據,一旦拿出來,不僅朝廷沒法面對,恐怕本初也難以自圓其說。”

    許攸茫然不解。

    王允幽幽地說道:“本初沒有給周昕、郭異等人下過命令嗎?他的命令是不是以詔書的名義下的?這些命令現在在誰的手中?”

    許攸恍然大悟,隨即懊悔得直拍腦門。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聯絡郭異的人就是他自己,“詔書一封”四個字就寫在青囊上,無遮無掩,唯恐別人看不見。這封詔書現在就在會稽太守府,就在孫策的手中。不僅會稽有,吳郡也有,丹陽、九江都有,而且有些還是袁紹向長安朝廷稱臣之后的事。

    如果僅僅以證據不足駁回孫策,那孫策拿出這些證據的時候,朝廷又該如何面對?朝廷殺不了袁紹,威嚴掃地,袁紹的名聲也臭了。所以郭異死不死并不重要,安撫孫策,讓他不要再鬧了,這才是關鍵。他只顧著救郭異,卻險些把火燒到袁紹本人身上,實在是見識有限。

    見許攸面露慚色,王允接著提醒他,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孫策已經控制了整個豫州、半個荊州、大半個揚州。如果不加以遏制,東南很快就會成為孫家的地盤。荀彧派曹操入益州,為什么?還不是為了牽制孫策,配合袁紹?朝廷不是袁紹的敵人,至少現在不是。袁紹的敵人是孫策,不要因為一點細枝末節誤了大事。袁紹和朝廷發生沖突,只會讓孫策得利。

    許攸面紅耳赤,唯唯諾諾。

    ——

    初平四年六月,東冶船官。

    孫策站在高臺上,俯視船塢中排得整整齊齊的新船,心情愉悅之余,又有些無奈。

    能順利拿下候官,賀齊功不可沒。候官長商升之所以投降,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久仰賀齊威名,連一絲戰意都沒有,直接派人請降。這就是世家的影響力。賀齊能有這樣的威名,一是他的確有用兵天賦,二是賀家真有錢,養得起人,要不然就他那奢侈浮夸的風氣,能養幾個兵。

    東冶就是后世的福州市。后世這里是大都市,現在這里還是蠻荒之地,東冶作為縣治,小得可憐。船官稍微好一點,但也很有限。

    在商升的陪同下,孫策視察了船官,改變了主意。他讓黃月英和馮宛將船官的文件打包帶走,跟他一起回姑蘇城,在太湖建木學堂,或者錢唐也行,反正不能在東冶,這里太亂了,萬一來一伙山賊將兩個媳婦禍害了,哭都沒地兒哭去。

    要想開發南方,沒有足夠的人口是不行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以當下的形勢來看,吳郡、會稽沿海還有不小的開發潛力,暫時沒有必要強行開發東冶這樣偏僻的地方,還是等將來坐了天下再說。加速開發就需要大量投入,他現在根本沒這么多本錢。

    虞翻對孫策的務實非常滿意。他認為孫策此時不宜分心,應該將注意力放在中原。

    追隨孫策幾個月,虞翻和孫策時常有爭論。矛法不如孫策,他認了。易學不能壓孫策一頭,他一萬個不服,總想扳回一城。但兩人說不到一起去,他說的象數易學,孫策不懂。孫策說的易學不成體系,他同樣不能認可。

    常言說得好,理不辯不明,兩人雖然基本說不到一起去,常常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卻常有啟發,互相之間加深了理解。

    看著這些新船,孫策忽然心中一動。“仲翔,我們出海吧。”

    虞翻皺起了眉頭,以為孫策心血來潮,要學秦始皇出海求仙。“將軍,世上沒有神仙的,那些不過是方術騙人。海上風浪大,船只容易傾覆,太危險。”

    “不是訪神仙,是問道。”孫策輕輕地跺了跺腳,笑道:“我有辦法證偽天圓地方之說。”

    虞翻疑惑地看著孫策。他和孫策論易時曾指責孫策畫的太極圖,孫策卻說圓是最完美的形狀,日月包括腳下的大地都是圓形。虞翻對此表示不屑,日月是圓的,這有目共睹,大地怎么可能是圓的。他一直覺得孫策是推論,現在聽孫策說有辦法證實,倒是頗感興趣。

    可是,他又有些隱隱的不安。他和孫策辯了這么久,一直未分勝負,其中有一點就是孫策說腳上的大地是圓的不合常理。如果孫策真有辦法證明他的論點,那很可能孫策所說的易雖然簡陋,卻更接近真相。

    “怕了?”孫策看了虞翻片刻,忍不住想笑。“仲翔,其實你早就知道我是對的,只是嘴上不肯承認,對不對?”

    虞翻沒吭聲。

    “仲翔,道是本,學術是末,學術的目的是闡述道,或是明其體,或是得其用。你死抱著學術不放,卻置真正的道于不顧,甚至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這可不是做學問的態度。”

    虞翻劍眉輕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地吐出來,像是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出海就出海。”
第八百六十三章 引路人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碧空如洗,萬里無云,海面上一片平靜,碧玉般的海水輕拍船腹,長長的木楫攪起雪白的浪花,樓船緩緩向大海深處駛去。沒有風,但帆升到最高處,由上到下漆成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孫權爬到了桅桿頂,一手抓著繩子,一手搭在眉上,盯著漸行漸遠的海岸。

    岸邊停著兩艘一模一樣的樓船,楊修、馬超等對大海有天然恐懼的人在那兩艘船上。

    飛廬上擺著案幾、坐席,案上擺著瓜果。孫策和郭嘉并肩而坐,郭嘉捧著一只菠蘿大快朵頤,吃得汁水淋漓,一邊吃一邊點頭。“好吃,好吃,真甜。這南方就是好,一年四季吃不完的瓜果。等天下平定,我要遷到交州去。”

    孫策張開雙臂,伸了個懶腰。正值盛夏正午,雖然有麾蓋遮陽,海上也比陸地涼快,但他還是覺得悶熱,很想脫了外衣打赤膊,或者干脆跳到海里游一會兒。但船上人太多,不能太放肆,即使是一向灑脫的郭嘉也只是將衣襟拉開一些而已。

    虞翻沒有入座,他扶著欄桿,死死的盯著遠處。他手心有些發麻,心臟不爭氣的怦怦亂跳。雖然結果還沒有出來,可是看孫策那勝劵在握的模樣,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天圓地方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如果連這都不是真的,大地真像孫策所說是圓形的,他研習了很多年的易學證明只是閉門造車,那該怎么辦?

    “噫。”一旁的太史慈忽然一聲輕呼,隨即轉頭看了一眼虞翻,眼中閃過一絲同情。

    虞翻的臉色已經白了。他的目力雖然不如太史慈,雖然巨大的樓船此時也只是一點,但他還是能看得清楚,離海岸最近的一艘船就像是沉入水中一般,正在慢慢消失。先是船體,然后是飛廬,再然后是漆成三色的帆。

    藍色先消失,然后是黃色,最后是紅色。

    一切正如孫策所言,毫厘不爽。

    虞翻閉口不言,舉起手臂,用袖子擦了一下額頭的汁珠。

    孫權高聲叫了起來。“勝捷號的船體消失了,只剩帆了。”

    樓船上沉寂了片刻,然后響起一陣嘰嘰喳喳的議論聲,將士們面面相覷,交頭接耳,甚至有人緊緊的身邊的東西,生怕自己會突然飄到空中。

    孫策聽到議論聲,環顧四周,露出得意的淺笑,又看看虞翻。虞翻一動不動地站著,仿佛石化了一般。黃月英踮著腳尖,也想親眼目睹這個神圣的時刻,但她看書太多,視力不如太史慈、虞翻,早已看不清遠處的樓船,只能郁悶的跺腳。

    “怎么會這樣?”馮宛湊在孫策身邊,推推孫策的手臂。“如果大地是圓形,那我們一直往前走,豈不是要滑下去?”

    “這個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有一天能和你們親眼驗證這個推論。”孫策挑挑眉。“你們早點研究出更大更穩的船,到時候我們就能縱橫四海了。這樓船不安全,真要遇到風浪,一個浪頭就能打翻了。”

    馮宛若有所思,一雙妙目露出向往的神采,有點天然呆。

    “要多大的船才能到球的那一邊?”

    孫策笑而不語。據他所知,其實這不是船大船小的問題,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船其實并不大,至少比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小很多,可能和現在的樓船差不多。他如果把海船的特點告訴他們,再讓他們到交州去看看夷商的船,最多十幾年時間就能造出真正的海船。

    但造出海船不等于就能拉開大航海的序幕。像鄭和下西洋那樣的面子工程,他不想做,他需要大漢的子民主動出海,或是求利,或是求知,最好是兩者兼得。他可以推動,但他不能純粹往里面砸錢,就像開發南方一樣,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動力。

    就大漢眼下的經濟和技術實力,世界上根本沒有實力相當的對手。華夏之所以最后固步自封,不是因為弱,而正是因為太強,強到沒有對手,所以就沒有向外看的動力了。放眼看去全是蠻荒,鬼才愿意冒著風險去航海呢。

    他要做的不是一日之功,求的不是一時之利,他要做的是引導這個時代的精英浴火重生。

    比如眼前的虞翻。

    虞翻很聰明,也有學問,他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幾個人之一,但他引以為傲的象數易學卻已經走入了末路。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象數易學發展到這個層次,注定沒有前途,義理易學的異軍突起,儒學沒落,玄學興起,這里面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學術發展的必然階段。作為政治理論,儒學發展了三百年后已經積重難返,到了必須自我革新的時候。

    很可惜,這個革新沒革好。

    學術史就是思想史,而思想史是很微妙的,既離不開普羅大眾,又需要真正的精英來引導。孫策有思想,但他沒足夠的學術素養,開罵互懟沒問題,建立新的思想體系就力不從心了。

    他只能做一個引路人。

    孫策原本寄希望于楊修,但楊修是朝廷的人,孫策不想為朝廷做嫁衣。后來他又指望顧雍,可是顧雍性格太保守,這人做道德君子沒問題,革故鼎新的魄力欠缺。至于沈友等人,他們的學術又不夠頂尖,而且立功心切,未必能心情做學問。至于張纮,他成名多年,思維慣性太大,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一開始就被沒有成為他的選擇。

    虞翻可以完成這樣的重任。他剛剛而立之年,有狂士之名,但僅限于會稽,足夠聰明,又有深厚的學術素養,口才還特別好,不做思想者太可惜了。孫策花了這么多心思,又特地安排了這么一場實驗,就是要扭轉虞翻的思維慣性。以他的智商,只要方向對了,很快就能有重大收獲。

    有了浴火重生、精明務實的虞翻坐鎮東南,他才能放心北上,爭霸中原。

    孫策看著虞翻的背影,就像農夫看著沉甸甸的莊稼,心中充滿收獲的喜悅。

    虞翻一直沒有說話,直到兩艘樓船相繼消失在海平面下,他也沒說話。實驗順利完成,孫策返航,回到船港的時候,楊修、馬超等人前來迎接。楊修的臉色也不太好,可是和虞翻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他對孫策和虞翻論易的細節了解不多,對他來說,這只是孫策又贏了虞翻一個回合而已。他和虞翻不怎么對付,看到虞翻吃癟,他心里開心多于震驚,甚至還有一點幸災樂禍。

    上了岸,虞翻離開了喧鬧的人群,一個人找了一個地方,面對大海,靜靜地坐著,任由晚風吹起衣襟,吹拂面龐。
首頁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