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挖墻角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袁夫人見袁權沉默,以為被她說中心思,悄悄地吁了一口氣。

    “阿權,你姑父怎么想,我無法左右,可我身為袁家人,不能不為袁家著想。總不能袁家謀劃了幾十年,最后卻便宜了別人。既然伯陽有這樣的資質,為何不試一試?”

    袁權看著袁夫人,眼睛眨了眨,忽然笑了。“聽姑母這意思,似乎對河北那位從兄也不看好?”

    袁夫人一時語塞。袁權又道:“不論是名望還是實力,從兄都比伯陽要強很多吧?如果姑母不看好他,又何來對伯陽的信心?”

    袁夫人臉上泛起微紅,解釋道:“阿權,你誤會了,我并非不看好顯思,只是……”她一聲長嘆。“袁家人兄弟相殘的悲劇,你還沒看夠嗎?”

    袁權垂下眼皮。“伯陽不預武事,談不上兄弟相殘。姑母的良苦用心,我感激不盡。不過先父英年早逝,起因就是曹操偷襲南陽,劫走伯陽,他是我們姊弟的殺父仇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如姑母先幫我們姊弟殺了曹操,然后再談其他的,如何?”

    袁夫人苦笑。這個要求根本無法滿足,袁權等于是婉拒了她的提議,只是沒有明說,給她留了面子。“阿權,你就是太聰明了。”

    袁權笑了,坐到袁夫人身邊,撒嬌地搖搖袁夫人的手臂。“姑母,你可別這么說,論聰明,我怎么能和你相提并論,當初如果不是你,袁家可就被馬家壓了一頭。其實啊,我也就是這幾年見的事多了些,不比姑母安坐府中,修身養性。這樣吧,我陪姑母走一趟河北,你幫我問問,將來從兄若是成了大事,如何對待我們姊弟,再做決定。”

    “你陪我去河北?”

    “不可以嗎?”袁權乖巧地陪著笑。“死者為大,我相信從兄應該不會拒我于門外吧?再說了,我自己去,他也許不理我,有姑母在,他多少得給點面子不是?”

    袁夫人笑道:“那還用說,有我在,他不敢把你怎么樣。”她又看看袁權,眼神狐疑。“你不會是早有打算吧?我怎么有種被你算計的感覺?”

    袁權靠在袁夫人的肩上,竊笑起來。

    ——

    袁權陪著楊彪、袁夫人繼續東行,來到浚儀。孫堅不在城中,帶著親衛巡視去了,吳夫人出面接待了楊彪夫婦。戰事結束,城墻內外的軍事設施陸續拆去,但痕跡尚在。楊彪在呂岱、孫河的陪同下查看了戰場,聽他們講述戰事的經過。孫河一直跟著孫堅在城內,呂岱一直跟著孫策在城外,兩人了解的情況匯總在一起,戰事的整個脈絡就基本清楚了。

    楊彪對呂岱印象很不錯,很是聊得來。得知呂岱曾在劉和麾下任職,他問起了呂岱對劉和的印象。

    剛剛還侃侃而談的呂岱沉默了好一會兒,很客氣地說道:“劉將軍才兼文武,是難得的人才。”

    “其德如何?”楊彪不太滿意,追問道。

    “交往不多,不敢妄言。”

    楊彪揮揮手。“君子坦蕩蕩,吾口說吾心,縱使得罪人又有何妨?直言之。”

    呂岱抬起眼皮,打量著楊彪。他心中明鏡一般,楊彪出身高貴,他這么親近自己,實際上就是一種賞識,一種籠絡。按理說,他應該感激涕零,別看楊彪現在只是一個光祿大夫,可他此行身負天子使命,只要他在天子面前提一下他呂岱的名字,他就能因此入仕,在天子急需用人之際,平步青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偏偏沒有一點這樣的感覺。當初趙昱向劉和推薦他的時候,他的確激動過,但后來劉和對他不冷不熱,即使荀諶幾次推薦,劉和也沒有重用他,和他初見孫策時得到的禮遇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論。

    況且,他如果不是孫策的近臣,楊彪會這么重視他嗎?他表示很懷疑。

    “多謝楊公,奈何岱雖為劉將軍故吏,見面不過數次,著實不太了解他的德行,不敢妄言,使楊公有所誤會。楊公若欲知劉將軍為人,不如詢問荀君友若,他與劉將軍相處日久,對劉將軍知之甚深。”

    楊彪暗自嘆息。呂岱這是不肯接受他的邀請啊。他只好順著呂岱的話題,問道:“荀友若在何處?”

    “在許縣,為屯田中郎將丞。”

    楊彪一驚,慢慢轉過身來。他從呂岱眼中看出了淡淡的笑意,頓時有些惱怒。呂岱這是有所指啊,荀諶都為孫策效勞,寧愿屈尊為丞也不肯去長安,勸說呂岱豈不是多此一舉?呂岱不僅拒絕了他,還有一絲調侃之意。楊彪眉梢輕挑,怒氣隱然,但他又不能因為這件事發怒,否則太失態了。

    “是么,連荀友若都愿意為孫將軍效力,看來孫將軍的確非等閑可比。”

    呂岱笑笑。“我眼力有限,不知道孫將軍是什么樣的人。不過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以孫將軍今日的功績而言,楊公此評也算公允。”

    楊彪的眼角抽了抽,不想再和呂岱說話了。這人怎么這么討厭?這話說得,我都不知道怎么接了,孫策有什么功績,割據一方,逼迫朝廷么?如果這就是非常之功,那你干脆說他就是天生明主算了。再說了,我是這個意思嗎,你這是故意裝聽不懂反話,往我身上栽贓啊。

    見楊彪緘口不言,呂岱也沒有再說什么。他相信隨著楊彪一路東行,尤其是他還要去冀州、青州、兗州,最后才回到豫州、荊州,這一圈走下來,互相比較一下,他應該能體會到孫策的功績,自有評價。不過他居然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顯然有備而來,目標肯定也不止自己一個人,說不準就有人被他說動了,轉投朝廷。如果只是普通官吏也就罷了,如果是某些重要的人選,對孫策的傷害不小,不能不防。

    楊彪轉身的時候,見呂岱神情如常,與他的距離卻不知不覺的拉開了兩步,頓時醒悟,不禁暗自懊悔。此舉有些冒失了,不僅沒能招攬到人才,反而引起了呂岱的警惕。呂岱是孫策的近臣,他肯定會向孫策報信,接下來的行程可能會更難。

    他為什么對孫策這么忠誠?楊彪百思不得其解。他忽然覺得,也許應該找荀諶聊一聊。荀諶既有荀彧這個弟弟在長安,又曾經是袁紹的謀士,他投孫策應該是不得已,總不會那么堅定,就算他出于家族利益,不得不為孫策效力,為潁川荀氏爭取一線機會,也不會像呂岱口風這么緊。

    又或者,呂岱主動推薦荀諶就是這個目的?如果真是這樣,那此人心機就太深沉了,不可大用。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瓶頸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黃承彥、秦羅對面而坐,說著一些技術問題。黃承彥即將隨孫策趕往吳縣,可能有半年時間不回來,不僅木學堂的事要全部交給秦羅,就連鐵官的一些事務也要由秦羅兼管,趁著這個機會交待一下。

    關于馬車的減震構件,秦羅提出了一些意見,根據安裝了減震構件的馬車使用情況來看,減震有一定的效果,但問題也不小,耐用性是個大問題,尤其是路況不好的地方,這種減震構件十天半個月就得換一趟,而且崩壞大多很突然,甚至引起了一些事故。經過木學堂的匠師商量,現在采用增加構件數量的方式來避免突然崩壞,耐用性得到了解決,但成本上去了。秦羅還是希望能在材料上有所提高。

    黃承彥答應回去安排人試驗。經過最初的迅猛發展后,鐵官的任務越來越多,工作進展也不像以前那樣容易取得成果了。投入更多,產出卻越來越少,似乎遇到了瓶頸。

    秦羅理解這種困境。實際上,木學堂也有類似的情況。

    兩人正相對苦笑,孫策快步從里面走了出來,他手里拿著兩枚紙,在黃秦二人面前分別放了一枚。“二位祭酒,這兩份名單你們看一看,看看最近有沒有人和你們有接觸。”

    黃承彥接過名單,先掃了一眼,搖搖頭。“一個也沒有。”

    秦羅看得比較慢,手指劃過名單,又沉思了好一會兒。“這里面有幾個最近去過木學堂,是談技術轉讓的,價格給得還挺高,不過還沒有最后結果,我只是知道此事,沒有直接介入。”她慚愧地笑笑。“將軍,我能力有限,主持木學堂難以勝任,子夫成親后,我更是獨木難支。還請將軍另請高明。”

    孫策打量著秦羅,笑道:“夫人想去太湖嗎?”

    秦羅點點頭。“于情于理,我都應該去太湖。”

    孫策哈哈一笑。秦羅是想避嫌。現在鎮守州郡的文武都陸續將家眷遷往吳縣,黃忠作為鎮守南陽的大將,自然也在其列,但秦羅是木學堂祭酒,她一走,木學堂暫時就沒有人主持了。

    “祭酒說得沒錯,本來我是想邀請你去太湖的,不過你有公職在身,不能久離。你如果累了,我可以放你幾個月假,去太湖住幾天,與月英、阿宛聚聚,但你還得回來。”孫策笑道:“木學堂祭酒俸比二千石,而且鎮守南陽的將領好找,比如我就可以,但木學堂祭酒難找,尤其是女子更難找,如果非要一個人去吳縣,我寧可讓你夫君去,也不能讓你離職。”

    “將軍……”

    “有胡夫人去就行了,你就安心留在南陽做事吧,接下來還有很多事要倚仗你。公私難兼顧,你既然擔任了公職,家庭就不得不放一放了。十二輪休,你每年有兩個月的長假,可以去太湖小住,我建議你放在春秋季,春天有端午,秋天有中秋,一家人正好團圓。另外,孩子寒暑假的時候,讓他們來南陽游學,一家人也好見面。”

    見孫策為她著想得這么周到,秦羅感激不盡。“多謝將軍。”

    “剛才看二位情緒不高,是遇到什么難題了嗎?”

    秦羅把目光轉向黃承彥,請黃承彥代為表述。黃承彥也不推辭,把技術發展不順利的事情說了一遍。孫策微微一笑。他已經遇料到了這個情況。技術開發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單獨某個技術的突破可能會容易一些,涉及到的范圍越廣,難度就會越大。

    比如最近搞的減震系統,不僅涉及到材料,還涉及到結構,在后世材料學和機械學發達的情況下,開發一個新產品還需要用大量的試驗,現在只能靠經驗積累,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在短期內取得重大突破是不太現實的。

    “不是你們現在跑得慢了,而是之前你們跑得太快了,其他的行業沒跟上發展。祭酒不用急,凡事都有個過程,現在可以放慢一點腳步,多培養一些匠師,厚積薄發,將來自然會越來越好。”他轉頭看向黃承彥,笑道:“之前能有那么大的進步,正是因為祭酒父女多年的積累所致,如今這些積累大多化成了切實可見的利益,需要新的積累來補充,急也沒用。”

    黃承彥頜首附和。秦羅見狀,心安了不少。孫策又交待她回去之后徹查一番,看看木學堂有哪些人最近和外界接觸比較頻繁,加強保密,不過也不必太過緊張,鬧得人心惶惶。木學堂也好,鐵官也罷,南陽的大部分機構都有關中人,如果太斤斤計較,會挫傷關中人的積極性。

    秦羅非常贊同。她也是關中人,當然不希望對關中人另眼相看。她提出一個建議,將現有的技術進行分級,分為軍用、民用,分別適用不同的保密辦法。

    孫策接受了建議,請他們回去仔細斟酌一下,提出切實可行的制度,頒布施行,加強技術保密,不能再讓關中或者其他人占便宜了。開始的技術投入小,見效快,技術門檻低,仿制起來也容易,保密不易,以后的技術開發將進入精細化,投入增大,不能再自己花錢搞開發,別人免費享受成果。

    尤其是冶金技術。用提高溫度,降低冶煉成本,又采用淬火滲碳技術后,傳統煉鋼的上升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沒有其他工業體系的支撐不可能轉向真正的工業化,這中間的跨越不是黃承彥一個人就能實現的,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從現在開始,黃承彥的任務不是研究技術,而是把自己研究技術的經驗傳下去。蒲元是有天賦,但僅有蒲元一個人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研究。孫策希望黃承彥再多培養一些人才,把他從南陽鐵官得到的經驗進行整體歸納,爭取建立一個冶金學的體系,把這門技術變成一門學問。

    相對于木學,冶金是一門更復雜的學問,更需要體系的支撐。孫策打算將治下的鐵官統一管理,建立一個規范的體系,黃承彥無疑是負責這件事最合適的人選。

    黃承彥欣然同意。他雖然對技術感興趣,心理上卻不認同自己是一個單純的工匠,能由術進道,并且是開創一門前所未有的學問,他當然求之不得。

    正說著,諸葛亮進來匯報,辛毗回來了,奉周瑜之命,趕來匯報追查法正的結果。

    孫策點頭,又對黃承彥、秦羅交待了幾句,起身送他們出門。在門口,他不僅向黃承彥告辭,還向秦羅告辭,禮節倍至,不僅秦羅受寵若驚,就連辛毗都覺得有些過。等黃承彥、秦羅走遠,他忍不住說道:“將軍,禮賢下士固然是美德,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孫策瞅瞅辛毗,微微一笑。“對腳踏實地,潛心問道的人,不論男女,我都愿意以禮相待,再恭敬也不為過。對坐而論道,起不能行的清談客,我連看他一眼都覺得多余。”

    辛毗覺得頭皮有點疼。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舊部與新人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忍著笑,一邊讓辛毗進門,一邊問起情況。

    辛毗很郁悶,風塵仆仆的臉上幾乎能落下土來。他趕回宛城后,向與法正接觸過的人打探法正的行蹤,剛問了幾個人,便得知法正剛好離開了宛城,隨即去追,結果一路追到析縣,法正的蹤跡突然消失了,就像清晨的露珠蒸發了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孫策聽完,看著辛毗笑。辛毗無地自容,一聲長嘆。

    “佐治,你太急了。”

    辛毗默默地點點頭。在回來的路上,他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法正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消失,只可能換了身份。從各種跡象來看,應該是他打聽得太急,引起了法正的警覺。但這只是表相,根本的原因是他內心不自安,一旦發現有所疏忽就極力想挽救回來,根本來不及思考。

    如果能從容一些,他不會輸得這么難看。在他去追法正的這幾天,荀攸在宛城內探訪,發現了一些法正依然在城內的跡象,在荀攸即將抓住他的時候,他離開了宛城,失去了蹤跡。宛城有數萬人,其中經商、游學的至少有三分之一,要追查一個已經警覺的細作是非常難的。

    來到堂上,兩人分賓主落座,孫策問道:“是擔心你兄長在益州,還是急于立功?”

    辛毗低下了頭。“兼而有之吧。”

    “你大可不必擔心這些。”孫策淡淡地說道:“如果我不放心你,我不會讓你留在公瑾身邊。如果你不能調整好心態,你也不適合留在公瑾身邊。如果你想過得輕松一些,我可以讓你像荀友若一樣做個閑職,就算出點差錯也不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你可以考慮一下。”

    辛毗沉默良久,拱手道:“既蒙將軍推心,豈能半途而廢。”

    孫策緩緩點頭。“既佐軍事,就要放下不必要的心結,直道而行。”他停了片刻,又道:“法正狡詐,你覺得你兄長會是他的對手嗎?”

    辛毗眉心微蹙,搖搖頭。“恐怕不行。”

    “那就提醒他小心些。曹孟德客居益州,形勢與袁本初相似,你們潁川人與益州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很費事,再攪進一些關中人,可能會更復雜。如果你兄長有心歸來,我是非常歡迎的。”

    “多謝將軍。”

    “你累了,先回去休息吧,過兩天要討論你們的益州方略,你和公達做好準備。”

    “喏。”

    “還有一件事,我已經安排人和袁譚聯絡,希望能接回你的家人。你不用太擔心。袁譚忙于解決內訌,應該不會為了幾個失去意義的人質和我翻臉,多少要給我一點面子。”

    辛毗大喜,連忙向孫策致謝。

    孫策沒有再說什么。辛毗幾天沒好好休息了,神情疲憊,這時候問計也沒什么意義,便讓辛毗先回去休息。辛毗起身,孫策也跟著出門,一起來到門口。辛毗承受不起,堅請孫策留步。孫策笑了。

    “佐治,你不要有心理負擔,我只是順便而已。”

    辛毗這才注意到孫策穿得比較齊整,像是要外出的樣子,沒有再問。他出了門,上了馬,一踢馬腹,帶著侍衛輕馳而去。孫策見他上馬動作嫻熟,騎術進步顯著,也是有些意外。漢末名士很少有騎馬,出行大多都喜歡乘車,有的人為了表示舒緩從容,還刻意乘坐速度更慢的牛車。偶爾也騎馬,但是像武士一樣急馳非常少見。辛毗能有這樣的騎術,看來平時沒少騎馬,已經適應了軍中生活,不知不覺的放棄了名士的排場。

    這是一個不錯的趨勢啊。

    送走辛毗,孫策轉身向郡學走去,隔得不算遠,他選擇了步行,只讓典韋帶著十個衛士跟著。他來到幼稚園,進了門,正看到一群孩子在庭院中列隊,武教習北斗楓正在講解劍盾的攻防技巧。他斷了一條手臂,不太方便,便由一個少年在旁邊演示。那少年年紀不大,也就十來歲的樣子,深眉大眼,長得很精神,一招一式也很到位,看得出下過功夫。陽光燦爛,孩子們熱的滿頭是汗,小臉泛紅,卻樂此不疲,一個個脆聲呼喝,朝氣蓬勃。

    一旁的孫翊看了那少年兩眼,不禁贊了一聲:“這小子不錯。”

    孫策拍拍他的肩膀。“阿翊,這兒是南陽,你可不能隨便搶人。”

    孫翊被說破心思,嘿嘿笑了一聲:“大兄放心,我不搶,我禮請總行吧?”

    聽到孫策說話的聲音,北斗楓看了過來,見是孫策,非常意外,大步趕了過來,躬身行禮。“將軍,你今天怎么有空過來?”

    孫策笑道:“過來找蔡大家商量一點事。怎么,你還兼了幼稚園的武技教習?”

    “嘿,這不是蔡大家出面,回不過么。”北斗楓紅光滿面,身體也有些發福,但矯健依舊。“周將軍每次來都會教這些孩子劍法,引得他們心癢,也想學些武技,蔡大家便出面和尹祭酒商量,讓我兼了這份差使,多拿一份津貼。”

    “其他兄弟怎么樣?”

    “好得很,有的在軍中任教習,有的在作坊里做護院,生活無憂,又得人禮敬,都感念將軍的恩德呢,這幾天總有人來問我,想找個時間一起拜見將軍,當面向將軍致謝。我說將軍剛來宛城,事務繁忙,讓他們耐心等著。”

    孫策滿意地點點頭。“一事不煩二主,既然你和他們聯絡方便,就由你來張羅吧。后天我要去一趟講武堂,你約他們一起去。好久沒和他們見面了,這次由我作東,請你們喝酒。”

    “好的,好的。”北斗楓喜不自勝,連聲答應。

    這時,孩子們也發現了孫策,紛紛轉頭來看,幾個調皮的擠眉弄眼,偷笑不已。還有幾個膽子大一點的小姑娘湊在一起,對孫策評頭論足。她們以為孫策聽不到,卻不知道孫策耳力好,聽得清清楚楚。聽她們說自己相貌與周瑜不相上下,卻不如周瑜儒雅,不禁笑了。南陽近楚地,又是帝鄉,原本就比中原開放,不太守規矩,經過幾年發展,這風氣越來越開放了,這些小姑娘長大了大概不會在乎什么三從四德。能不能出幾個蔡琰、黃月英,他不敢說,但出幾個秦羅、張子夫應該不成問題。

    擔任演示的少年見沒人看他,也停了下來,猶豫了片刻,快步走到孫策面前,鼓起勇氣。

    “孫將軍,我是講武堂學生魏延,能向你請教幾個問題嗎?”

    聽到魏延二字,孫策心中一動,仔細打量了魏延兩眼,哈哈一笑。“原來你就是魏延啊,久仰久仰。”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孺子可教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院中的孩子們哄笑起來,嘰嘰喳喳的像一群小鳥,幾個小男孩笑得前仰后合,動作夸張,其中一個跑到孫策面前,尖叫道:“將軍,你也聽說過魏師兄的故事么?”

    “去去去!”魏延有點窘,忙不迭地將那男孩子趕開。他不過是講武堂的一個普通學生,如何當得孫策的久仰,無非是他調皮的壞名聲傳到了孫策的耳中,孫策這才一見面就拿他開玩笑。

    孫策笑了,在一旁的欄桿上坐了下來。“說吧,有什么問題?可不能太難啊,太難了我不會。”

    孩子們見孫策說得有趣,紛紛圍了過來,催促魏延快說。魏延翻了個白眼,沒好氣的說道:“我要問將軍行軍作戰的事,你們懂什么?趕緊回去練武。”

    “我們為什么不能知道?”一個圓臉小男孩叫道:“你讀過將軍的戰記,我們就沒讀過么?我阿翁還和將軍并肩戰斗過呢。”

    “文休,你給我一邊涼快去。”魏延有些急,臉色有點難看。孫策見了,眨眨眼睛,抬起手,示意孩子們不要吵。他看著那小男孩子。“你阿翁是誰啊?”

    小男孩驕傲的挺起胸膛。“回稟將軍,我阿翁是江夏太守文聘。”

    魏延沒好氣的說道:“那才不是你阿翁呢,那是文岱的阿翁,你阿翁早就戰死了。”

    “你胡說,我阿翁就是江夏太守。”圓臉小男孩頓時像被激怒的小獅子,瞪起眼睛,沖了過來,一副要和魏延拼命的樣子。魏延雖然比他高出一頭,卻還是向后讓了讓。孫策有些奇怪,看著不說話。北斗楓見狀,喝了一聲:“文休,退下,不可在將軍面前無禮。”

    文休看了孫策一眼,用手里的刀指著魏延。“放學別走。”

    魏延撇撇嘴,反唇相譏。“我早畢業了,放什么學?”

    文休愣了一下,有點接上不話。兩個小男孩趕了過來,將他拉走。孫策看得有趣,忍俊不禁。“你怕他?是因為他阿爹是江夏太守,還是因為什么?”

    “我才不怕他。”魏延脖子一梗。“我比他大三歲呢,勝之不武。”他轉頭看看,見文休已經被拉走了,又縮縮脖子,撓撓頭。“他是文將軍的養子,他生父是安眾之戰的戰死者,我不該對戰死者不敬。”

    孫策點點頭。“你做得對,這才像師兄的樣子。說吧,你想問我什么?”

    “呃……”魏延舔舔嘴唇,擺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拱拱手。“我想請教將軍為何每戰必先?”

    孫策一愣。“什么?”

    “尹祭酒說為將者當持重,坐重中軍,不宜輕動,可是我讀將軍的戰記,為何你幾乎每次都會身先士卒?小黃之戰,江東之戰,任城之戰,官渡之戰,莫不如是。難道是尹祭酒說錯了?”

    孫策盯著一本正經的魏延,也覺得這小子有點討厭。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一開口就是這么尖銳的問題,你懂不懂什么叫尊卑有序?這讓我怎么答?“你讀過所有的戰記?”

    “全都讀過,而且讀過好多遍,都能背了。”

    “是嗎,那你把官渡戰記背給我聽聽看。”孫策不懷好意地看著魏延。官渡戰記是最新的一篇,足足有十三卷,兩萬多字,他印象還算清晰,讓魏延背別的,他還真不知道對錯。

    “將軍要我背哪一卷?”

    “決勝卷。”

    “喏。”魏延清了清嗓子。“六月初三,晴,東南風,動旗。袁紹攻壘不下,退官渡水,步卒西撤,又率騎馳援甄儼部……”他背得非常順暢,幾乎沒打一個磕巴,行云流水。孫策記不得全文,但就他記得的內容而言,應該準確無誤。他著實有些奇怪,這魏延真是好學啊,連這么長的文章都能全文背誦?

    聽魏延背完這一卷,孫策也想好了應對之法。“你對袁紹這個人怎么看?”

    “嗯……”魏延略作思索。“臨陣計緩,首尾兩端。”

    “沒錯,對付實力比你強的人,如何持重而守?對付計緩的人,當快當慢?”

    魏延眨著眼睛,若有所思。“以弱勝強,難免行險。以快打慢,騎兵為先。將軍,我說得對嗎?”

    “沒錯。尹祭酒說的是經,凡用兵,自然當持重為先,不可勝在我是也。但也不能一味持重,如果發現戰機,就應該果斷出擊,可勝在敵是也。可勝不可勝,是建立在對敵我雙方的準確把握上。你知道在這一天之前,我和袁紹對陣了多久?”

    “從捕獐山開始算起,一共十八天。”

    孫策掰著手指頭數了一下,再一次驚嘆魏延的用心。如果不是聽魏延說,他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天,只知道有半個多月。“那你知道我研究袁紹這個人研究了多少?”

    魏延搖頭。

    孫策舉起手,在魏延面前晃了晃。“五年。從初平元年的討董之戰以來,我研究他所有的戰例,直到親自和他對陣十八日,確認把握了他的作戰風格。再到臨陣部署,促使他一步步將身邊的精銳派出去,才發起最后一擊。”

    魏延思索片刻,恍然大悟,露出微笑。“將軍,我明白了,你研究了那么多,又實際驗證過,最后在確認他計緩的情況下才發起雷霆一擊,所以看似行險,實則謀劃已久,以有備攻無備,才能一擊必中。”

    “孺子可教。”孫策摸摸魏延的頭,松了一口氣。他可不想把魏延教成一個匹夫之勇,那太可惜了。

    魏延興奮不已,追問道:“那任城之戰呢,也是將軍預謀已久的嗎?”

    孫策再次尷尬。這誰家的孩子?還有遠沒完了?“呃……那一戰并非如此,那一戰……是意外,迫不得已,只能奮死一擊。”

    “啊?”魏延也愣住了。這和他想象的答案相差太遠了。

    “啊什么?”孫策輕拍了他一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腳?任城之戰是一個失誤,是個教訓,不值得效仿。你看到的戰記難道不是這么說的?”

    “哦。”魏延有些失望。

    蔡琰從里面走了出來,聽得清楚,笑道:“將軍有所不知,這魏延在幼稚園時就尊崇將軍,視將軍為偶像,自然不愿相信將軍也有失誤之時。”她走到魏延面前,輕撫魏延的肩膀。“你啊,不僅要學習將軍用兵之道,更要學習將軍這份胸懷,毋固毋我,有錯就改,不可夸功而掩過,自欺而欺人。”

    “喏。”魏延拱拱手,又向孫策致謝,退了下去。蔡琰向孫策行了禮。“多謝將軍。”

    “祭酒為何謝我?”

    “將軍以身作則,這一課比我教他三年都有意義。”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文化先鋒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策哈哈一笑,擺擺手。當著一個孩子的面承認自己當時是失誤,說實在的有點丟臉,如果對方不是魏延,他不想毀了這個名將的苗子,說不定就隨便糊弄兩句了。

    “祭酒過獎了。我主要是懶得找借口掩飾,索性就承認了。”孫策看看四周,感慨不已。“況且這是何等所在?百年樹人,這些孩子都是我寄予厚望的棟梁,總不能還沒成材,先被我自己帶歪了。”

    蔡琰含笑道:“將軍言重了。”說著,伸手請孫策到后堂。孫策一邊走一邊問道:“公瑾還沒回來?”

    “他有公務在身,這幾天就不過來了。”蔡琰面色微紅,有些羞澀。孫策看得分明,忍不住哈哈大笑。“我明白了,這是要避嫌啊。他啊,就是太謹慎,不肯讓人說閑話,活得太累。”

    蔡琰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裝沒聽見,將孫策引到后堂入座。后堂的院子里有魚池,有花壇,種著一些花木,時值八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香氣裊裊。孫策早就聽說,蔡琰的這個后堂不僅是幼稚園的孩子課間玩耍的地方,更是南陽名流仕女們聚會的所在,一旁郡學里的士子常常過來請教問題。

    “這么多花草?”看著那名目繁多的花卉,孫策嘆為觀止。“祭酒這兒真是仙境啊。”

    “也沒什么,方便孩子們讀《詩》用的。”

    “讀詩?”

    “夫子說,學《詩》可以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如果只是對著書本空講,他們很難有印象,所以我種了一些,讓他們知道具體是什么。不過這兒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只能對著書講,最多畫個模樣讓他們看看。”

    孫策恍然。“祭酒用心了。這些孩子能得到祭酒的教導,是他們的福氣。”

    “也沒什么,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經驗罷了。”蔡琰淺淺地笑道:“比起我這個先生,有將軍這樣的英主才是他們最大的福氣。天下之大,能像南陽的孩子這樣安心讀書的并不多。”

    孫策想起蔡琰的個人經歷,輕輕嘆了一口氣。蔡琰生也不幸,她的童年是跟著蔡邕流落江湖中渡過的,顛沛流離,朝不保夕,自不在話下。她的學習與一般人也不一樣,不僅讀萬卷書,更行萬里路,從塞北到江南,她的行程只怕不止萬里。

    “但愿以后能天下太平,君明臣賢,不要再出現蔡公那樣的悲劇。”

    “有將軍當政,太平指日可期。”蔡琰笑道:“將軍今天來,有何指教?”

    “噫,我哪敢指教你,不是自取其辱么。”孫策連連搖手,讓孫翊拿過一卷經書來,正是嚴浮調獻給他的《般若道行品經》,不過他看了之后,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很生澀,便讓人又去找嚴浮調,要來了梵文原稿。孫策將經書接過來,起身送到蔡琰面前,說明了經書的淵源。

    蔡琰看著那些陌生的文字,有些不解。“將軍意欲何為?”

    “我希望祭酒能將幼稚園的事暫且放一放,或者挑選幾個助手,你下點功夫研究一下這天竺文字。當然,這只是第一步,除了天竺文字之外,我希望將來祭酒學有余力,再研究研究希臘文……”

    孫策把自己的構想說了一下。他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率領大漢的謀臣猛將征討四方,但他覺得睜開眼睛看世界總是沒錯的,讓讀書人先行一步,了解其他文明肯定利大于弊。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并非只有眼前的這一片天,讓他們知道華夏文明之外還有同樣燦爛的文明,別只看到南蠻北胡,以為天下之大,唯我獨尊。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語言是必須跨越的難關,嚴浮調雖然參與譯經,但他的語言天賦并不算好,這種開宗立派的事當然還是由蔡琰這樣的天才來承擔更容易取得成果。

    這么一個才女,只當幼稚園的祭酒太浪費了。就像黃月英要承擔最尖端的技術開發工作一樣,蔡琰也應該承擔更有挑戰性的任務。

    蔡琰聽完,將信將疑。“將軍,大漢之外,還有如此文明所在?”

    孫策笑著點點頭。“祭酒對浮屠有了解嗎?”

    “略知一二。在洛陽時,曾經隨家父去過白馬寺。”

    “蔡公去過白馬寺?”

    “家父在東觀校書多年,在宮里見過孝桓帝祭祀浮屠的遺像,閑暇時曾與白馬寺譯經的浮屠道人安世高論道。他說浮屠之道與老子之道相似,曾想研習一番,后來多了些曲折,被貶朔方,也就不了了之了。”

    孫策這才想起來,其實蔡邕并不是一個純儒,他天資過人,學問也雜,不僅通儒家五經,還通內學,也就是讖緯之學,對道家的學問也很有研究。可以說這是一個全能型的學者,和西漢末的揚雄相當。可惜他年歲大了,現在又一心要完成著史的大業,怕是沒有精力來研究這天竺文字、希臘語言。

    “這么說來,這也是運數,上天注定令尊的遺憾要由你來完成了。”孫策鄭重地說道:“祭酒,茲體事大,我不敢妄言,但請祭酒相信,除了我華夏文明之外,這世上不僅還有其他文明,而且這些文明足以與我華夏文明鼎足而立。這樣的偉業,一般人沒有能力去開拓,只有祭酒這樣的天才才擔得起。祭酒知道華佗么?”

    “江淮一帶的神醫,我自然是聽說過的。”

    “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醫術,就是參合中外,不僅精研中原醫學,還研究了一些天竺醫學。”

    蔡琰有了興趣。孫策不以學問著稱,但他的眼光一向很準。既然他這么重視這件事,又有華佗這位神醫做例子,想來是一門有前途的學問。“既蒙將軍看重,那我就勉為其難的試一試。”蔡琰沉吟片刻,突然說道:“我記得有一部西域來的形學原本,是本草堂一位胡醫所譯,也許我可以從此入手。”

    孫策撫掌而笑。“那這件事就委托祭酒。祭酒先張羅著,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男女不限,只要能潛心向學就行。我依令尊蔡公著史的標準撥付經費,你看如何?”

    蔡琰笑了起來。“將軍,這如何使得,你現在可欠著南陽人一大筆錢呢。著史是大事,耽誤不得,這蠻夷之學何必這么重視?”

    孫策搖搖頭,神情嚴肅。“不然,著史是以古為鑒,蠻夷之學是以鄰為鑒。古人再惡,不會從墳里爬出來傷人,鄰居卻有可能大舉入侵,傷我百姓,毀我文明。這可不是危言聳聽,你稍作了解就知道我所言不虛,所以你要做的事不僅不能耽誤,而且要比著史更下功夫,爭取早日見到成果。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嘛。”

    蔡琰凜然心驚,收起笑容,躬身受命。“喏,敢遵將軍令。”
首頁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