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二千零九十三章 青州定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諸少之中,龐統是最早跟著吳王的。他在吳王身邊的時間不是很長,但他的基礎是在吳王身邊立下的,行事風格很像吳王,尤其是早期的吳王。

    吳王是殺過人,滅過門,但親自動手卻是在襄陽時,后來就君子遠庖廚了,豫州、兗州世家的死都和他沒有直接關系,他本人沒有殺過人。許劭多次和他發生沖突,被他氣得吐血,離開平輿的時候,去送的人卻是他。

    龐統拿吳王在襄陽的事為甘寧開脫,是囿于他自己的見解,還是得到了吳王的授意?沈友不太清楚。但他知道一點,江東世家貪心不足,不斷試探吳王的底線,吳王最近有對江東世家動手的跡象,一方面朱桓得到重用,一方面揚州刺史高柔正加緊監察,軟硬兼施,恩威并用,再用龐統、甘寧這樣的外州人來牽制江東人,也不是不可能。

    沈家就是吳郡大族。沈友本人沒有侵占土地,不代表沈家沒有類似的惡行。

    如果這是吳王對我的試探呢?

    沈友想了半晌,還是決定保持沉默。屠城是惡行,不能縱容,他單獨上書吳王,彈劾甘寧。當然,龐統有一點說得對,在上書之前必須先查證清楚,屠城是否屬實,是甘寧下的命令還是部下自行其事,這里面的區別很大。他與甘寧同列九督,如果沒有證據就彈劾,會讓人以為他中傷同僚。再加上他和甘寧的不同出身,很容易被人引申為江東打壓外地將領,世家歧視寒門。雖說沈家也只是江東本地世家,而且武風甚烈,算不上真正的經學世家,也是半個武門,可是在有心人的眼里,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沈友與龐統商議,先寫一封信給甘寧,詢問情況。事關青州得失,他又通知了徐琨、朱然,請他們一起商議,面對青州可能的變局。

    徐琨接到沈友的通報,勃然大怒,立刻傳書質問甘寧:屠城是否屬實,誰下的命令,如果是你下的命令,請你立刻向吳王請罪。如果是你的部下擅自行動,請立刻處決這些禽獸,以平眾怒。濫殺無辜,影響吳王聲譽,你必須有個明確的交待,否則我將上書彈劾你。

    甘寧接到徐琨的書信,很不高興。他覺得徐琨是仗勢欺人,借題發揮,仗吳王的勢,借他搶功的題。他徐琨有什么功勞?能位列九督,不就是仗著他母親是吳王的姑母么。到了青州,寸功未立,現在我拿下了樂安,他嫉妒我,覺得我搶了他的功勞,故意要整我。

    按照甘寧本人的意思,他就不想理徐琨,你上書彈劾就是了,看吳王什么反應。步騭勸住了他。他對甘寧說,屠城這種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認,更何況你也沒做,人是殺了不少,但殺的是大族,不是普通百姓,而且殺人的主要是海賊出身的將士。海賊是什么人?是青州失地的百姓,他們的土地被大族侵占了,現在要報仇,天經地義,有什么不對?你為此背負惡名,不值得。

    再退一步說,打下樂安就夠了?我們還要繼續戰斗,繼續立功,但只有水師是不夠的,需要徐琨、沈友的配合。你現在和徐琨鬧翻,互相內訌,還怎么立功?個人立不了功是小事,影響了青州大局,吳王怪罪下來,誰來承擔責任?

    甘寧被步騭的兩個理由勸住了。他讓步騭執筆,給沈友、徐琨回復,說明情況,提議協同作戰。鑒于黃河即將斷流,水師無法入河,但是可以進入濟水,他建議以濟水為戰線,堅守緊臨濟水的歷城、梁鄒、臨濟等城,阻止可能到來的冀州、幽州軍進入青州腹地。

    步騭文章寫得不錯,不卑不亢,條理清晰,既說清了事情的原委,又提醒徐琨不要聽信謠言,中了敵人的離間之計,耽誤了大事。兩軍交戰,各種消息真真假假,豈能全信?

    接到甘寧的回復,徐琨將信將疑,卻也不好再說,畢竟他也沒有真憑實據,只能暫時擱置,以后再說。他們隨即將重心放在了協同作戰上。考慮到袁譚征發二十萬大軍出戰,無功而返,傷了元氣,出兵援助青州的可能性不大,他們決定由徐琨、朱然負責阻擊冀州方向的來敵,沈友、甘寧協同作戰,平定青州世家的叛亂。不管是因為甘寧屠城,還是青州世家不甘心失敗,總之不能讓他們繼續擁兵自守,與袁譚相呼應。

    在龐統的建議下,甘寧與沈友見了面,商定了作戰方案,先對濟水沿線進行清掃。兩人合兵共計水陸三萬余人,再加上水師擁有的船載巨型拋石機,足以對付任何一個縣城、郡治。

    在甘寧、沈友的聯合攻擊下,濟水沿線的梁鄒、臺縣迅速易手,沿途的莊園被擊破,負隅頑抗的世家或是臨陣被殺,或是被俘。沈友按照既定的原則進行處理,家主斬首示眾,家屬沒為官奴婢,錢糧財物充公,補充軍用,賞賜戰士。田產則統一管理,按口計田,凡是參加戰斗的青州籍百姓,可以優先分配良田,戰死者另加撫恤,傳與子孫。

    消息傳出,隱藏在海邊的黃巾余部、新舊海賊聞風而動,有的趕來入籍分地,有的請求從軍。沈友重新任命了樂安、濟南郡守,配置郡兵數千至萬人不等,并從立功將士中挑選郡守、郡尉及各縣令尉,不給世家再有反復的機會。

    與此同時,沈友上書,請求撤銷漢置王國,改為郡縣。到了這一步,已經與漢朝撕破了臉,就不必再保留漢朝封建的王侯國了。

    濟水沿線郡縣平定以后,甘寧撤出濟水,轉入巨定澤,對其他縣進行掃蕩,所到之處,無不攻滅,首級沿著官道掛了一路。青州世家抵擋不住,眼看著覆沒在即,有人選擇主動投降,先保住命再說有人選擇向袁譚求援,請他立刻出兵還有人趕往遼東,請青州名士管寧、邴原出面向太史慈求情,為青州保留一絲元氣。

    袁譚接到青州世家的求援,率領三萬步騎,再次趕到平原。

    徐琨得到消息,派人進駐漯水沿岸的漯陰、東朝陽等城,自己率部留駐歷城,等待反擊的機會。

    掃清了濟水沿線的世家后,由得到了土地的普通百姓組成的郡兵很有戰斗力,完全可以承擔守城的任務。這些郡兵大多是三四十歲的青壯,幾乎都有做海賊的經歷,有一部分甚至是黃巾舊部,戰斗經驗豐富,如今得到了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自然不可輕易放棄,而指揮他們的將領都是沈友、徐琨麾下積累戰功升遷的中下級軍官,大半畢業于講武堂,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上任后立刻加固城防,訓練士卒,準備迎戰。在他們的指揮下,這些郡兵雖然剛剛組建,戰斗力卻絕非世家的部曲可比。

    面對這些堅城,袁譚束手無策。這些守城的將領固然都不如朱然,可是他也沒有二十萬大軍,只有三萬步騎。攻城兵力至少要三倍于守城的兵力,可是徐琨、朱然在一旁虎視眈眈,甘寧隨時可能奔襲他的身后,他不能不留出足夠的兵力以防不測。如此一來,他能動用的兵力面對任何一座縣城都有些勉強。

    這時,袁譚想到了董昭送來的巨型拋石機圖紙。

    董昭得到巨型拋石機的底座圖紙后,立刻抄錄了一份送給袁譚。因為董昭試制的結果并不太理想雖然相比于普通的拋石機,使用了新底座的拋石機能打得更遠,打得更準,卻離江東軍的巨型拋石機相去甚遠袁譚也沒有仿制的興趣。可是現在面對這些縣城,他覺得或許能發揮用處。

    縣城不比郡治,城墻沒那么高,即使不攻城門,利用器械強行登城,難度也不是很大。如果利用拋石機進行遠程打擊,壓制城頭的守軍,再讓步卒登城攻擊,未嘗沒有機會。

    袁譚的想法遭到了沮授的強烈反對。

    沮授對袁譚說,世家被清洗,如今的青州是普通百姓的青州,他們剛剛得到土地,你想奪走,他們肯定不愿意,一定會全力反擊。就算你把這些百姓都殺了,拿下青州,又有誰來支持你?

    沒有戶口,青州就是一塊荒地。

    至于巨型拋石機,效果當然有,但其材料難得,我們沒有足夠的儲備,制造要求高,我軍的工匠未必有那樣的技術。巨型拋石機還有一個致命弱點:移動不便,你在這里造的,只能在這里用,將來要攻其他城,這些拋石機就只能拆掉或者干脆毀掉,到下一個城再建,成本太高,除非像甘寧一樣用戰船來運載。可是冀州幾乎沒有水師,無法和甘寧率領的江東水師抗衡,就算造出由戰船運載的拋石機,一旦交戰,也會成為甘寧的戰利品。

    就目前而言,這種拋石機只適合守城,不適合攻城,與其費心費力的攻青州,不如提前準備,守冀州。沈友、徐琨遲早會進入冀州作戰的,在冀州擊敗他們的可能更大。

    袁譚沉吟良久。“公與,我們還有機會嗎?”

    “盡人事,聽天命。”沮授頓了頓,又道:“天子就在冀州,大王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第二千零九十四章 望塵莫及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天子晃著袁譚的奏疏,幾次張口欲言,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化作一聲苦笑。

“這巨型拋石機究竟是什么神器,居然能在三百步外擊破城門?”

劉曄不安的挪了挪身體,強作鎮靜。“就是拋石機,只不過更大,射得更遠而已。”他抬起眼皮瞅了天子一眼,本想安慰天子兩句,可是一看天子的眼神,又覺得沒什么必要了。天子已經成年,早就過了要人哄的年紀了。說這些寬心的話沒用,能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有意義。

“陛下,凡事有利有弊,巨型拋石機能攻城,卻不良于行,在野戰中作用有限。即使是攻城,也需要大量步卒結陣保護,并非不可擊敗。”

天子點了點頭,神情松馳了些。“是啊,可惜劉備被太史慈牽制,不能南下,否則數萬精騎突陣,還是有機會取勝的。子揚,甘寧去了青州,我們留在冀州也沒什么意義了,是去草原上走一回,還是回關中?”

“太史慈只有萬騎,劉備能對付,陛下去了也沒用,太史慈若是退回遼東,陛下總不能追到遼東。”

天子再次沉默。劉曄說得沒錯,卻不完全。真去了草原,與太史慈對陣,他這一萬精騎未必是太史慈的對手。朝廷錢糧有限,這一萬精騎就是他最后的利刃,如果在草原上受挫,得不償失。眼下最好的戰場是青州,沈友、徐琨騎兵有限,如果他率騎兵助陣,未必不能擊敗沈友、徐琨。

但青州世家被清洗,分到了土地的百姓堅守城池,他們又造不出能破城門的拋石機,就算騎兵到了青州也無法破城,況且袁譚也沒有足夠的糧賦供應他們,所以才沒有正式邀他參戰。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窮。荷包不足,不敢冒險,事事都要精打細算,耐心的等待戰機。否則就像董昭,雖然他擊敗了紀靈,斬首數千,卻沒什么實際意義。紀靈很快就補充了兵力,兗州的形勢依然危急。要想扭轉形勢,他需要的不僅是勝利,而是一個能真正改變雙方處境的勝利,一個能擊中孫策要害,并讓朝廷得到收益的勝利。

南陽就是這樣的一個目標。

這是最后的機會,風險也極大,一旦失手,他就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天子將這個計劃作為一個秘密,很少提及,生怕身邊有孫策的細作,將消息傳了出去,讓孫策有所準備,那他就真的什么機會也沒有了。

天子站起身來,來回踱了兩步。“子揚,向袁譚討要巨型拋石機的資料,我們將來也許用得上。另外告訴他,如果他能提供糧秣,我們可以去青州,助他一臂之力,拿下青州,也由他節制。”

“唯。”劉曄躬身領命,起身出去了。

天子站了片刻,命人更衣,洗了臉,又整理了一下頭發,這才出了門,由偏門出了正院,沿著一條窄窄的巷子向北走了百余步,來到西北角的小院。這個小院很僻靜,除了站在門口的幾個虎賁郎,幾乎看不到人影。天子進了院子,廊下倚柱而立的史阿迎了上來。

“陛下。”

“令君可好?”

“挺好的。”史阿回頭看了一下樓上,臉色有些猶豫。

“你怎么在樓下?”

“令君要讀書思考,不讓我們打擾他。陛下放心,我能聽到他的動靜,不會有意外的。”

天子哼了一聲,沉聲道:“能有什么意外?”

史阿一怔,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連忙跪倒在地,叩頭請罪。天子也沒理他,舉步上了樓。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很穩,來到二樓時,臉色已經恢復正常,平靜無波。他走到門前,抬起手,正準備敲門,門開了,露出荀彧略顯蒼白的臉。

“陛下。”荀彧躬身下拜。

“令君免禮。”天子及時伸出手,托住荀彧,臉上露出溫和而不失親近的笑容。“令君還適應這里的氣候嗎?”

“多謝陛下關心。臣雖沒來過河間,卻在鄴城住了幾年,也算喝過冀州水。”

荀彧淡淡地說著,將天子讓到屋里。屋里陳設很簡單,一床一案一幾,幾上擺著幾本書,其中一本打開了,上面有朱筆寫的批注。天子入座時掃了一眼,立刻認出這是孫策游郁洲山的詩集,而荀彧看的這首正是孫策所作的短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吳王此句很是大氣。”

“站得高,看得遠,自然大氣。”

“郁洲山也不算高啊。”天子開了一句玩笑。“也許是因為四周是海,所以眼界特別開闊,自以為高?”

荀彧有些詫異,撫著胡須,沉吟片刻,也笑了。“陛下于詩終究還是隔了一層,不通。這是臣等失職,未能盡展陛下天份。”

天子笑笑。“是啊,說文論藝,我的確不如先帝,就是比起姊姊來也是弱了不少,將來見了先帝怕是要被先帝批評的。不過事有緩急,在中興這個重任面前,我也顧不得那么多了。令君,你說呢?”

荀彧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默默地點點頭。“陛下的辛苦,臣全看得眼里,只是自恨能力、眼光都有限,不能為陛下分憂。將來若是先帝怪罪,臣自當先受罰,不使陛下獨任。”

“令君過謙了。若非令君建策遷都長安,我豈能堅持到今天,又怎么會有與吳王一較高下的機會。”

荀彧垂著眼皮,沉默不應。天子來訪,自然是有事征詢,但天子的意思也很明顯,讓他退卻是不可能的,他選擇了進,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他理解天子的心情,大漢四百年的基業總不能輕易送人,只要有一絲機會,天子都不會放棄。

盡管在他看來,那一線機會只是看起來有而已。

見荀彧不說話,天子很失望,卻還是不死心,又向前挪了挪,膝蓋與荀彧的膝蓋相抵,他輕輕地拽了拽荀彧的袖子,懇求道:“請令君助我一臂之力。”

荀彧抬起眼皮,看著神情懇切,還有些怯怯的天子,想起了當初天子在他面前受教,專心聽講的情景,不由得心中一軟,一聲輕嘆。“陛下,最近形勢如何?”

天子松了一口氣,如釋重負。荀彧終究還是心疼他的,沒有棄他于不顧。有荀彧幫助謀劃,他就有信心多了。劉曄謀略出眾,但獨木難支,且在眼界上終究欠荀彧一籌,讓他參謀軍事,臨機應變沒問題,涉及到大局,總覺得有一些力不從心。這可能和他的經歷有關,也是性格使然,比起荀彧,劉曄的性子未免著急了些。

天子沒有帶任何資料,但他卻將這幾個月來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說得清清楚楚,即使有些事并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他也能推理得合情合理,時有洞見。荀彧聽了,既欣慰又難受。論天資,論勤奮,天子堪稱明主,若不是遇到孫策這樣的對手,中興未必不可能。他運氣太差了,遇到了孫策這樣奇才,再努力也沒什么意義,只會讓他更絕望。

聽天子說完,荀彧沉默了片刻,突然說道:“陛下,你向后退一退。”

天子不明所以,卻還是向后挪了挪。

荀彧又道:“你打我一拳,盡全力。”

天子吃一驚,連忙說道:“令君,我豈敢對令君無禮……”

“無妨。”荀彧一邊說,一邊向后靠了靠。天子見狀,眉頭微蹙,看了看自己的拳頭,若有所思。“令君的意思是說,孫策已是強弩之末?”

見天子已經領悟了他的意思,荀彧很欣慰,但欣慰一閃而過,剩下的卻是濃濃的悲哀。天子再聰明又如何,他終究還是不敵孫策。雖然他們年齡相差不大,但孫策卻有著同齡人望塵莫及的眼界和智慧,即使天子也無法與之比肩。

“不是強弩之末,而是鞭長莫及,雖然這只是暫時的,用不了多久,他手里的這根鞭子就會變得長,長到足以鞭笞天下。陛下,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可是孫策造出的巨型拋石機卻能在三百步外洞穿城門了。假以時日,焉知他不能造出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足以擊破城墻的拋石機?”

天子倒吸了一口涼氣,瞪大了眼睛。“攻破城墻的拋石機?令君是說,現在的巨型拋石機還可以變得更大?”

荀彧搖了搖頭。“陛下,拋石機只是一個例子,也許孫策造不出能擊破城墻的拋石機,但他卻會越來越強,強到讓所有的對手都望塵莫及。為何?因為他有越來越多的工匠,通曉文字的工匠。造海船,建拋石機的是誰?黃氏父女、張奮,他們都是自學成才,只是對木學有興奮,幸得其遇,有了發揮的機會,就像幾顆種子恰好落在了肥沃的土壤里,長成了大樹。現在孫策辦木學堂,那就是有意種樹,他收獲的不是幾根樹,而是一整片樹林。將來他擁有的不是一個兩個黃氏父女、張奮,而是百個、千個,你說,他有沒有可能造出擊破城墻的拋石機?”

天子渾身冰涼,手腳發麻。他被荀彧描繪的情景嚇壞了。“這……這可怎么辦?”

“退,在他的鞭子抽到身上之前退。”

天子的眼神漸漸冷了下來。“令君是說,我應該取賈詡中策,遠走西域蠻夷之地?”

荀彧暗自嘆了一口氣。天子太聰明,也太固執,想勸他退是不可能了。“陛下,你學過劍,應該知道如何以弱勝強,什么時候反擊成功的機會最大。”

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誘餌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劉曄看著天子進門,起身相迎。

天子看看劉曄,欲言又止。他慢慢走過中庭,拾階登堂,站在堂前,曹丕趕了過來,為天子解履。天子也沒什么反應,自顧自地上了堂,背對著劉曄,一動不動地站著,半晌沒有說話。

劉曄心中不安,試探地說了一句:“陛下,臣已經著人擬好了給袁譚的詔書,陛下是否審閱?”

天子答非所問。“子揚,如果袁譚丟了河北,我們還有機會嗎?”

“袁譚丟了河北……”劉曄愣了片刻,眉頭緊蹙,沉吟良久。“當然還有。水師雖利,難入關中,拋石機雖強,不能破太行,居高臨下,據險而守,還是有機會。只是……”

“只是難以長久。天下財富大半在關東,孫策又奪世家產業,計口授田,百姓向往,戶口滋生,關東的人口會增加,關西的人口不足以相抗。朝廷既少財富,又少戶口,怕是無法持久對護,對吧?那你說,我們能堅持多少年?”

劉曄有些撓頭。這個預測可不好做,尤其是面對孫策這個對手時,誰知道他還有多少暗藏的利器。所有的預測都是建立在常識的基礎上,如果這個常識被打破,預測自然無從談起。

“沒把握?”天子轉過身,打量著劉曄,嘴角輕挑。

劉曄雖然有些難受,卻還是點了點頭。他現在的確沒把握。接連幾次預測都落了空,讓他不敢再輕易判斷形勢,生怕再誤導了天子,引發難以挽回的災難。情況不明,自然是保守些比較安全。

“不過你有一點說得很對。水師雖利,難入關中。拋石機雖強,不能破太行。我們還有險可守,袁譚卻怕是撐不住了,但他可以為我們爭取一些時間,或者……創造一些機會。”

劉曄知道天子的心思,一聽就明白了。如果袁譚能在冀州拖住孫策的主力,天子在南陽就有機會。他松了一口氣,看來荀彧也沒能勸退天子。如果天子要遠走西域,他是不愿意的。在涼州幾個月,他已經難以忍受了,何況是比涼州還要遠的西域。嘗嘗西域的美酒,看看胡女的歌舞還行,去西域生活,與羌胡雜居,他不愿意。

“陛下,袁譚要想守住冀州,必須要有騎兵。幽州有騎兵,但是劉備貪婪,絕不會無償支援,他肯定要袁譚用錢糧來換,冀州現在的情況,怕是拿不出什么錢糧了。”

“從并州抽調騎兵,隨時準備增援。”天子早有決斷,揚了揚手。

劉曄深以為然。加強對并州的控制,協助袁譚與孫策對峙于冀州,待機而動,對朝廷來說是最好不過的選擇。既避免了自己的傷亡,又不讓袁譚失去希望。冀州地形平坦,適合騎兵奔馳,幽州、并州隨時可以南下、東進,孫策既在防騎兵,又要攻城,兵力不能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遭受重創。

“陛下,孫策可能會安排太史慈先取幽州,再擊并州。”

“所以劉備能否守住幽州西部非常關鍵。子揚,從朝廷挑幾個人去協助劉備。劉備作戰勇猛,只是少些謀士,眼下雖然有了逢紀,怕是不夠,再挑幾個合適的參贊軍事。另外,再挑一匹大宛馬送去,聽說關羽一直缺少合適的戰馬,戰力無法發揮,希望這匹大宛馬能解決他的問題。”

劉曄心領神會。這既是對劉備的恩寵,也是對劉備的監控,天子對劉備始終是利用,而非真正的信任。之前用中山王的爵位換來了趙云,現在又要用大宛馬拉攏關羽。

“唯,臣這就安排。”

天子來回踱了兩步,又道:“子揚,關中的木學堂要重視起來,道不離器,如影不離形,我們過去對木學這類實學關注得不夠,這才受制于人。”

劉曄深有同感。“是臣等失職,以后一定要重視起來,盡可能縮小與孫策的距離。”

——

關羽陰著臉,跳下馬,換了一匹備用戰馬。

這次隨劉備出征,迎戰太史慈,他沒有帶太史慈送給他的三匹涼州大馬,而是另外準備了三匹好馬。這三匹馬也算高大,比起涼州馬還是略遜一籌,騎的時間稍長,戰馬就有些體力不支。行軍還勉強,沖殺就無力提速了。

作為前鋒,他不能不保持警惕,隨時準備作戰。

“將軍,你看。”周倉伸手一指。關羽順著他的手指向前看去,只見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個黑點,看起來應該是一個騎士。在山坡后面,有隱隱約約的煙塵,這是有大隊人馬的征兆。有兩名騎士從山坡上沖了下來,正向他急馳而來。

關羽不敢怠慢,立刻下令全軍戒備,做好戰斗的準備。

副將田豫也發現了前面的異常,收到命令后,下令麾下將士將兼作輜重車的武剛車推出來,在兩側列陣。他知道太史慈有甲騎,沒有武剛車,他們所領的輕騎兵很難正面迎戰甲騎。用武剛車做掩護,再用強弩射擊,可以抵擋一頓,為輕騎攻擊甲騎側面創造機會。

就在關羽、田豫忙碌的時候,遠處山坡上出現了更多的騎士,在那個騎士的兩側展開,一直延伸到山坡下面。即使隔得很遠,依然傳遞出濃烈的戰意,被陽光照出點點光芒的甲胄表明這些騎士正是令鮮卑人聞風喪膽的甲騎。

兩名騎士來到關羽面前,翻身下馬。一個是關羽派出去的斥候,一個卻是太史慈的親衛,關羽曾經多次見過。親衛來到關羽面前,拱手施禮。

“關將軍安好,我家都督恭賀將軍升任中山國前部督。”

關羽臉上發燙,好在他臉色本來就紅,倒也看不出。劉備封中山王,他也跟著升了官,為前將軍,假節鉞,督涿郡、漁陽、廣陽三郡,由于這兩三個郡正對遼東,是面對遼東作戰時的前鋒,所以又稱為前部督。太史慈命人傳話,不提他的正式官職前將軍,卻稱為他前部督,自然是調侃他們現在的敵對關系。

“子義安好?”

“我家都督很好,他想與將軍一晤,不知將軍想以什么方式?”

“難道還有幾種方式?”

“是的,一種方式是都督與將軍單騎會于陣前,或敘舊情,或論武藝;一種方式是各統大軍,一較高下。不過我家都督說,你兵力不足,裝備又不好,兩軍對壘勝之不武,所以他還是想與將軍單獨會晤,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關羽嗤了一聲,習慣性的反唇相譏。“勝之不武?他以為有甲騎就能勝我?”頓了頓,又覺得無趣,雖說雙方兵力相當,但自己所部有步卒,騎兵只有五千多,真要打起來,自己肯定吃虧,至少沒什么勝算可言。除非等劉備率領主力前來,雙方或許有一戰之力。

“刀來,我去會會子義,看看他的武藝可有進步。”

周倉上前,遞上長矛,低聲提醒道:“將軍,沒帶刀啊。”

“哦哦。”關羽訕訕地應了一聲,接過長矛,輕踢馬腹,戰馬向前輕馳而去。這匹馬剛剛騎乘,還沒跑開,他要利用這個機會跑一跑。周倉一邊命人通知田豫接管指揮權,一邊跳上馬追關羽。好在劉備早就知道關羽與太史慈的關系,估計到他們有可能單獨面對,這才特意安排田豫做關羽的副將,使大軍不至于群龍無首,無人指揮。

看到關羽從陣中馳出,太史慈也從山坡上奔了下來,在坡下勒住坐騎,笑盈盈地看著關羽。關羽奔到面前,也勒住戰馬,揚聲道:“子義,別來無恙?”

“多謝云長關心,我很好。聽聞云長加官晉爵,未能到賀,還請云長見諒。”

“那么,你今天是來賀我的嗎?”

“是啊,一萬精騎,兩百甲騎,夠不夠?”

“哈哈,的確不太夠。子義,你有些小看關某了。不信的話,你不妨一攻。”關羽伸手指向身后的陣地。田豫已經安排好了陣地,數百輛武剛車在兩翼展開,強弩、長矛嚴陣以待,就算是甲騎,正面突破也會有不小的難度,除非繞道從側面突襲,但那樣一來,對甲騎的體力消耗就更大了,無疑會影響甲騎持續戰斗的時間。

太史慈哈哈大笑。“云長,你我相知數年,不必故弄玄虛,我如果想攻你,又何必約你相見。我今天就是想和你敘敘舊,沒有刀兵相見的意思。要不然,我就不會只帶兩百甲騎了。”

關羽微微一笑,但笑容剛展開一半,便僵住了,心里咯噔一下,隨即一沉。

太史慈話里有話啊,他之前就五百多甲騎,休整了一年多,損失早就補齊,只會更多,不會減少,為什么這里只有兩百甲騎?剩下的甲騎去了哪里?

關羽抬頭看去,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如果太史慈帶的甲騎就是山坡上這些,的確只有二百左右。他當時就嚇出一聲冷汗。太史慈是疑兵,他真正的目標并不是自己,而是另有其人,甲騎被安排到別的戰場了,而最可能的莫過于身后的劉備。

第二千零九十六章 先機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白馬義從!

看著一隊騎兵從山坡上沖下,最前面有近百匹白馬騎士,以及戰旗跳動的白馬圖樣,劉備心頭一下子冒出了四個字,眼前又浮現出公孫瓚的音容笑貌,耳邊又響起公孫瓚如銅鐘般的聲音。

伯珪不死,他的兒子為他報仇來了。劉備嘆了一口氣,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個謠言,斷袖之好,沒有子嗣,這都是什么人造的謠?如此惡毒,專往人軟脅上捅啊。年近不惑,還沒有子嗣,我也很著急啊。本想和冀北世家聯姻,沒想到卻被人無視了。尤其是甄家,實在可惡。

“左軍迎戰,中軍截擊。”劉備迅速下達了命令,同時踢馬向前沖。

戰鼓聲響起,左翼的牽招舉起手中的長矛,厲聲長嘯,率領五千騎士沖了出去,正面迎戰公孫續。相比于劉備和張飛,他曾指揮烏桓突騎,也曾在界橋參戰,清楚白馬義從的作戰方式。由他來應戰公孫續,比劉備、張飛都更有把握。

馬蹄翻飛,速度越來越快,雙方迅速接近,牽招忽然發現不對。沖在最前面的近百騎白馬騎士所乘的戰馬有些詭異,似乎披著馬鎧,只是這些馬鎧是白色的,從遠處看去,像是馬的毛色。

甲騎!牽招倒吸一口涼氣,連忙命人吹響報警的號角。白馬義從能突陣,但最擅長的還是騎射,在突陣上并不比牽招率領的烏桓突騎更強,最多是旗鼓相當。可若是甲騎,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烏桓突騎完全不是對手。

號角剛剛吹響,前面的形勢又變了,除了白馬義從外,大部分騎兵散開了陣型,放慢了速度,一群甲騎從隊伍中凸顯出來,迅速形成沖擊陣型,數百人密密麻麻的聚在一起,像一個鋒利的箭頭,明晃晃的戰甲反射著燦爛的陽光,晃得牽招眼光,更晃得牽招心頭發麻。

這是多少甲騎?三百,還是五百?

牽招想不明白公孫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甲騎。甲騎是利器,成本高昂,整個幽州也就是五六百甲騎,幾乎全部掌握在太史慈的手中,公孫續就算有甲騎應該也不過百騎,當作近衛扈從。現在突然冒出來這么多,肯定有問題。

這是一個陷阱。

牽招心急如焚,一邊命令號角兵再次吹號報警,一邊命令騎士轉向。即使是精選的烏桓突騎,與甲騎正面相撞也是自尋死路,一旦己方的沖擊陣型被打亂,失去了速度,他們就全無還手之力,只能被對方屠殺。可他又不能輕易避開,如果他讓開正面,公孫續會直接沖擊中軍的中山王劉備。

情急之下,牽招來不及多想,猛踢戰馬,沖在隊伍的正前面,引著騎兵向公孫續的左前方切了過去,截斷公孫續沖擊劉備的路線。與此同時,他命令兩名親衛離隊,去中軍匯報情況。號角聲只能報警,卻說不清情況,只能派人傳達消息。

公孫續看出了牽招的意圖,恨得直咬牙,卻無可奈何。甲騎一旦開始沖擊是不能隨便加速的,否則會對戰馬造成額外的負擔,消耗更多的體力。甲騎不僅精貴,指揮的技術也更加精細,要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消耗,讓戰馬盡可能的節省體力,戰斗時間更長一些。

浪費甲騎的體力就是浪費機會,甚至是浪費生命。

“轟!”雙方接觸,甲騎騎士的臉藏在面甲后面,看不到他們的表情,只能看到他們超長的長矛,足足以烏桓突騎手中的長矛長出三四尺。烏桓騎士根本沒機會碰到他們,就被鋒利的長矛刺中,借助戰馬的速度,長矛輕易的洞穿了烏桓騎士身上的簡易札甲,將他們挑于馬下。

牽招的陣型中部被側面撞中,就像人腹部挨了一拳,痛得彎下了腰,甲騎持續沖擊,陣型被壓得像一張弓,拐向中軍的方向,后面的騎士沖擊陣型被生生截斷,不得不強行轉向,很多人來不及轉彎,直接撞上了同伴,一時間人喊馬嘶,亂作一團,無數人倒在了同伴的馬蹄下。

就在劉備眼前,牽招率領的左軍后半截被強行切斷,傷亡慘重。白馬義從率先透陣,殺向劉備。

不用牽招派人傳消息,劉備也發現了這些白馬義從的異常,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這么多甲騎,來的不是公孫續,是太史慈吧?

“大耳賊,拿命來!”激烈的馬蹄聲中,一聲暴喝,劉備循身看去,只見公孫續端著長矛,沖殺在最前面,幾十名白馬義從簇擁在他身邊,手里都端著一桿長達一丈五六的長矛,有不少人手里還舉著手弩。見此情景,劉備多年廝殺在第一線培養出來的直覺發揮了作用,根本不用想,本能地操起了持在馬鞍旁的鋼制騎盾,護住面門和胸口,同時踢馬,加速逃離。

“當當當!”一連串的暴響,十余枝箭射在盾牌上,火星四濺,震得劉備的手臂發麻,一枝箭從騎盾邊緣掠過,射穿了他的戰甲,深入小腹,痛得他悶哼一聲,險些從馬背上摔下來。

我命休矣!

——

關羽死死的盯著太史慈,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為了向天子效忠,劉備將趙云留給了天子,自領中軍,太史慈肯定是收到了這個消息,所以才將甲騎留給了公孫續,讓他沖擊劉備的中軍。騎兵與步卒最大的不同就是騎兵對將領的武藝要求更高。騎兵移動快,情況瞬息萬變,沒有時間來回傳遞消息,所以將領要沖殺在最前面,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形勢,做出判斷,并身先士卒,采取合適的戰術,身后的戰士不用想太多,跟著他沖就是了。

與指揮步卒的將領相比,騎兵將領的陣亡率要高得多。

劉備的武藝不差,但是比起趙云來還差了一大截,尤其是面對甲騎,稍一疏忽,輕則大敗,重則全軍覆滅,甚至有可能當場陣亡。

“子義,好手段。”

“好不好,還要看最后的效果。”太史慈單手綽矛,身體隨著戰馬的步伐輕輕晃動。“云長,不如你我一戰,你如果能擊敗我,就趕回去增援中山王,或許還來得及。”

關羽冷笑不語。他和太史慈多次交手,對雙方的武藝高低心知肚明。如果騎西涼馬,用青龍偃月刀,他有五六分勝算,現在嘛,能不敗就算運氣。況且他掛念劉備,哪有心思和太史慈比武較技。即使是眼前的形勢也不容樂觀,他和田豫只有五千騎兵,剩下的都是步卒,如果劉備被伏擊,無法趕來增援,他和田豫的處境也很危險,尤其是田豫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的情況下。

關羽迅速做了決定,提起長矛。“自從與子義一別,找不到對手,早就手癢了。今天既然相逢,本當領教子義的進益,奈何不慎,為子義所趁,心思不屬,未必能得心應手,還望子義見諒。”說完撥馬就走。

太史慈也不追趕,大笑道:“云長,我說過,你雖然有絕世武藝,卻不得其主,除了為吳王效力,你是發揮不出真正實力的。今天你可以不戰而走,將來也要見我就躲嗎?”

關羽心中黯然,卻不肯露在臉上,陰著臉,回到本陣,逕直來到田豫的面前。

“國讓,中山王可能有危險。”

田豫見關羽沒有與太史慈交戰便主動返回,正自狐疑,聽了這沒頭沒尾的一句,更是莫名其妙,看看遠處的太史慈,又看看關羽。

關羽焦躁不安,又道:“太史慈可能將甲騎交與他人,派重兵奔襲中山王去了。他這兒只有二百甲騎……”

聽完關羽的分析,田豫卻有不同的看法。“兵不厭詐,焉知太史慈是不是將剩下的甲騎藏起來了,騙我們自退?我們有步卒,行軍速度不可能快,如果急于增援中山王,勢必要步騎分離,如此,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卒,都面臨著可能被太史慈突襲的危險。請將軍三思。”

關羽承認田豫說得有理,但是他更擔心劉備。“如果太史慈說的是真的呢?”

田豫咬咬牙。“就算太史慈說的是真的,也應該相信中山王有能力應付。當務之急,我們不能亂了陣腳,牽制住太史慈,也是為中山王減輕壓力。萬一……”田豫咽了口唾沫,心跳也有些快。“萬一中山王敗了,我們也能掩護中山王先撤。”

田豫沒敢說真話。他清楚劉備的能力。劉備很勇猛,但他用兵能力一般,尤其指揮騎兵的經驗不多,以前都是由趙云指揮親衛騎。趙云不在,指揮騎兵經驗最豐富的就是牽招,可牽招也沒有面對甲騎的經驗,驟然遇襲,很可能應變不及,讓劉備直接面對甲騎的沖擊。這個可能性并不大,需要幾個條件同時成立才有機會,可是誰又敢肯定太史慈不是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做了精心準備,就沖著這個機會去的呢?

關羽、田豫面面相覷,臉色都有些難看。不管太史慈有沒有這么做,這種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先機已失,在得到確切的消息之前,他們只能先確保自己的安全,并做好增援劉備的準備。

除此之外,他們什么也不能做。

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生死1瞬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太史慈返回本陣,穿著甲胄,與幾名甲騎站在一起,外表看起來和騎士無異的孟建和他交換了一個眼神,會心而笑。

太史慈入列,與孟建并肩則立,遙望遠處關羽的陣地。“公威,如果此刻統領那些人馬的是我,你將如何設計?”

這一計由孟建首倡,太史慈下令執行。從執行的效果來看,基本符合當初的預判,關羽及其所領的前部步騎精銳都被絆住了,暫時脫身不得。

關羽不傻,他肯定會想方設法的查明真相,但那至少是幾個時辰之后的事,甚至可能要到明天。有這么多時間,公孫續、公孫度、閻柔已經完成了任務。如果運氣好,說不定能直接擊殺劉備。就算劉備不死,這一計也不自落空,重創了劉備的實力,威懾了草原上的胡族是一方面,還能在劉備、關羽之間留下裂痕。

從劉備的角度而言,關羽明知他被公孫續伏擊卻按兵不動,不管關羽怎么解釋,他心里都會有想法。從關羽的角度而言,劉備的遇襲只能證明一個問題:沒有他,劉備等人連公孫續這個后輩都無法取勝,自負心理會更加頑固。

因人設計,孟建完美的貫徹了郭嘉的教導,對針劉備、關羽這種不正常的君臣關系進行謀劃,再進行細節構思,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以至于太史慈都有些好奇。

孟建笑笑。“都督會追隨劉備這種人嗎?”

太史慈想了想,笑了。孟建說得對,他不可能為劉備這種人效力,當初隨劉繇過東,不僅是因為劉繇親自上門去請他,更因為劉繇是真正的宗室,名門之后,以勇敢著稱,與其兄劉岱并為東萊名士,況且劉繇本人的能力也不俗。如果不是遇到孫策這樣的對手,他未必不能平定江東。

“對都督,不能用小計,當用大謀。”

“哦?”

“不瞞都督說,郭祭酒指導我們的時候,曾經用過都督這個例子。”

“郭祭酒怎么說?”

“郭祭酒說,人有所欲,必是破綻。有的人想立功,有的人想發財,有的人想留名,從用計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破綻。針對破綻用計,可以以輕馭重。想立功者誘之以功業,想發財者誘之以厚利,想留名者則誘之以大名。”孟建挑挑眉,笑道:“都督的破綻是什么?”

太史慈哈哈大笑。“郭祭酒高明,原來我早入其彀中。”

“祭酒的確高明,但他又何嘗不是被大王設計,甘心為大王效力?所以說,最高明還是大王。與天下人同欲,不需要再用其他手段,即可得天下人死力,這才是真正的以輕馭重,四兩撥千斤。”

太史慈轉身看看騎士們。“公威言之有理。《士論》一出,我們這些武夫都是大王的追隨者,何須巧言饒舌。”他一聲輕嘆,心中感慨無限。“憑士之三重境一論,大王即可與圣人比肩,開一代風氣。”

——

劉備痛得冷汗淋漓,氣得眥睚欲裂。

公孫續雖然沒能斬殺他,卻將他的中軍切下了一大截,至少有兩千多騎士被截住。這些騎士位于后部,要等前面的同伴加速完畢,拉開距離,才能起步加速,驟然遇襲,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加速,被動的面對沖殺過來的甲騎,他們毫無還手之力,能活下來的最多一兩成。

沒有速度,騎兵連步卒都不如。步卒還可以結陣,互相掩護,坐在馬背上的騎兵卻只能獨自面對連續不斷的沖擊,要想幸存,除非運氣好到極致。

騎士的傷亡固然讓他心痛,但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打敗他的居然是公孫續。十年前,他剛剛追隨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續還是個少年,曾向他請教雙手劍法,沒想到十年之后,這個曾經的少年卻帶著甲騎殺得他狼狽不堪,顏面無存。

是我老了嗎?

劉備一邊看著公孫續率領騎士踐踏自己的陣地,一面下令減速轉向,奔馳的騎兵要掉頭并非易事,至少要奔出三五百步才有可能完成陣型的轉變,而到了那個時辰,公孫續已經完成了第一波沖擊,或是轉身再戰,或是直接離開戰場。能不能追上公孫續,他并沒有把握。

騎兵作戰,生死勝負皆在一瞬之間,高手與庸手的區別就在能不能把握這一瞬間,克敵制勝。很顯然,他這次沒能把握住機會,被公孫續這小子打了個措手不及。

如果趙云在,絕不會出現這種失誤。

劉備一邊后悔,一邊轉向,同時擊鼓提醒右軍的張飛,讓他提防公孫續的奔襲。雖說右軍離得最遠,準備的時間最多,但凡事有備無患,左軍和中軍已經受到重創,右軍千萬不能再出問題。

奔馳中,劉備與牽招相遇,兩人相隔數十步。劉備放低了盾牌,擋住了中箭的腹部。雖然他現在一動就疼得鉆心,卻不想讓牽招看見他的傷勢,亂了軍心。

兩人打了個招呼,變換陣型,牽招率部急轉,展開對公孫續的第一波追擊,劉備則放緩速度,等待時機,同時防備有其他的騎兵出現。既然太史慈安排了騎兵在此伏擊,就不可能只有公孫續這幾千人。如果沒有人掠陣,牽招在追擊公孫續的時候很可能會被人咬住尾巴。

牽招剛剛完成變陣,追向公孫續,東北方向又出現了騎兵,有斥候狂奔而來,向劉備匯報,公孫范即將到達戰場,大約有五千余騎。

沒等劉備反應過來,右軍也傳來消息,發現騎兵,數量不明。

聽著此起彼伏的報警鼓聲,劉備一陣陣冷汗,心頭涌起一股無名之火。關羽這個前鋒是怎么做的?居然漏過了這么多伏兵,一點提醒也沒有。

出現在右翼的是閻柔,面對張飛,他明智的選擇了游擊,而不是與張飛正面交鋒。他隨關羽、太史慈一起出征涿郡時,曾經與張飛交過手,知道自己不是張飛的對手。他率領騎兵,與張飛錯開了幾個身位,然后用手弩問候了張飛,擦肩而過。

張飛雖有丈八蛇矛,接連殺死數名靠得太近的騎士,卻鞭長莫及,對閻柔無奈可何,反被射了幾箭,虧得他身上的甲胄堅實,這才沒有受傷。

張飛很驍勇,但他的部下卻不及閻柔的部下精練,甲胄裝備也不如閻柔的部下精良,不斷有人中箭落馬。等兩軍分離,各自轉向時,張飛身后的陣型已經稀疏了不少,而且和劉備的中軍離得更遠,連戰鼓聲都聽不太清楚。正當他猶豫是追擊閻柔還是去增援劉備時,閻柔轉了個圈,又殺了過來。

在孟建的計劃中,閻柔的任務就是纏住張飛。牽招也是一名優秀的騎將,但他和張飛比,個人武藝略遜一籌,纏住張飛,就是折斷了劉備一臂,而且是最強的右臂,對整個計劃的完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閻柔挑選的騎士以精于騎射為主,堅定的執行計劃,遠距離馳射,不與張飛近距離接觸。

張飛無可奈何,只得返身迎戰。

得到右翼出現伏兵,劉備知道大事不妙,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陰謀,不知道后面還有多少伏招,再戰下去,損失會更大。他立刻下令向邊塞方向撤退。這一戰損失太大,不僅是將士傷亡慘重,輜重也要毀了,只有回到塞內,才能得到糧草補充。

仿佛為了證明劉備的猜測,北面又有煙塵沖起,有斥候來報,有大批騎兵靠近,數量不明,遠遠地看,好像是太史慈的戰旗。

劉備欲哭無淚。太史慈怎么會也出現在這里?關羽這個前鋒究竟有多粗心?他不敢耽擱,立刻下令撤退,并率部追上牽招,讓他不要再追了,趕緊撤,糧草不要了,保住命最要緊。

劉備扔下了大批輜重,奪路而走,命令損失最小的張飛斷后。公孫續不甘心,想去追,卻被及時趕到的公孫范攔住。公孫范擔心公孫續的安全,堅決不讓他追。公孫續戰意正濃,反復懇求,公孫范無奈,采取了一個折衷之策,他去追殺劉備,公孫續在他后面,準備接應。

公孫續答應了。他本想將甲騎也交給公孫范,以策萬全。公孫范卻不同意。甲騎速度慢,帶上甲騎反而追不上,還是輕騎最有用。公孫續答應了,公孫范帶著三千輕騎追擊,他和閻柔跟在后面,準備接應。

公孫范原本就沒什么追殺劉備的興趣,只是拗不過公孫續,不得不裝裝樣子,所以他追得并不快,只想意思一下,追個幾十里就撤,到時候告訴公孫續沒追上就是了。但他萬萬沒想到,他不想追,也有人不想就此撤退,負責斷后的張飛本來就覺得這一戰敗得窩囊,看到公孫范不依不饒的追來,怒火中燒,率領百余親衛騎返身再戰,與公孫范迎面相遇,一個回合,挑公孫范于馬下,隨即殺入陣中,往來沖突,一口氣斬殺數十人。

三千輕騎群龍無首,被張飛殺得狼狽不堪,只得倉惶而退。

公孫續收到消息,失聲痛哭,后悔莫及。

首頁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