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二千零五十八章 同情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見楊修與禰衡旁若無人,談笑風生,荀彧又好氣又好笑。他忍不住說道:“德祖,我剛收到一個消息。”

  楊修停住,似笑非笑的“哦”了一聲,卻不追問。荀彧見狀,只好主動說道:“建業大水,聽說連城里都受了災。”

  “是嗎?”楊修垂下眼皮,輕輕哼了一聲。“我說令君久不登門,今天怎么突然大駕光臨,原來是告訴我這個消息。那么,令君是幸災樂禍呢,還是打算施以援手?”

  荀彧搖搖頭。“德祖,你怎么能這么說呢,建業大水,百姓受災,我豈能幸災樂禍……”

  “那就是施以援手了?這倒也是,初平五年,關中大旱,吳王在大疫之后還撥了三十萬石糧食救助關中百姓,想來令君這次是要以德報德了。這可是我到關中以來,聽到不多的君子之行。”

  荀彧頓時語塞,承認不是,否認也不是。他苦笑道:“德祖,你也不用擠兌我。如果有糧,我一定會進諫天子,竭力救助百姓,可是關中的情況你也清楚,別說三十萬石,十萬石都拿不出來。是,吳王行王道,陛下行霸道,境界有所不如。可是陛下又何嘗愿意行霸道,這不是迫于無奈么。若非吳王割據,不肯臣服朝廷,又何至于此?陛下可是請大將軍入朝主政,行王道于天下的,是他不肯來,只派你來敷衍朝廷。”

  楊修眉毛微聳。“荀文若,你說這話不覺得虧心嗎?大將軍派我來是敷衍朝廷?大將軍運糧入關中,賑濟百姓的時候,你怎么不說他是敷衍朝廷?大將軍助陛下西征的時候,你怎么不說他是敷衍朝廷?是,我楊修年輕,門第不高,名望不夠,施政經驗不夠豐富,比不得諸君德高望重,學養深厚,經驗豐富,當不起佐陛下行王道的重任,可也沒見你們哪位輔佐天子行仁政啊,倒是在霸道的路上一路狂奔。恕我直言,朽木難雕,就算大將軍親自來也無能為力。與其修修補補,不如另起爐灶。”

  荀彧又氣又急,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禰衡有些厭煩的揮了揮袖子。“荀令君,我和楊德祖還有正事要談,你還是去太傅府吊喪吧,別在這里相看兩厭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又何苦呢。”

  荀彧自嘲道:“你說得對,我是不該來。本為以建業大水,想勸雙方罷兵,一心救助百姓,平白被你們一頓搶白,何苦來哉。”起身拱拱手,轉身就走。

  “等等。”楊修揚手叫住。荀彧已經走到廊下,一只腳下了臺階,聞聲轉身,斜睨著楊修。“長史還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當,但是看在你那一句救助百姓的份上,我有幾句心里話想對你說。”楊修起身走到廊下,負手而立。他本來和荀彧差不多高,此刻荀彧一只腳下了臺階,他便比荀彧高了一頭,自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再加上他臉上那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表情,讓荀彧看起來很別扭。“文若兄,我雖然年輕,不配輔佐陛下行王道,卻蒙吳王信任,在豫章做過幾年太守,對江南的地理若知一二。江南卑濕,夏秋之季若逢大雨,常有汛情,城市被淹也是常有的事。沒辦法,這是天災,有得有失嘛。不過吳王知人善任,在江南負責屯田的諸君都是通曉水土之人,他們會做好準備,必不使百姓流離。”

  荀彧點點頭,松了一口氣。“那就好。”

  楊修接著說道:“令君先祖荀卿曾經說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吳王雖不曾受令君之教,卻也不信天命,唯信人事,他從來不會將災難推脫給上天,也不會行齋戒禳祈之類的虛應故事。初平五年,豫州大疫,吳王及諸夫人不憚勞苦,身奉湯藥,夜以繼日的救助災民,青州、兗州的災民聞風而至,豫州不僅沒有受到重創,戶口反而更多,實力更強。令君,什么叫多難興邦,這就叫多難興邦,你知道那些在豫州奮戰的百姓是哪兒來的?都是當年從兗州逃到豫州的。你以為百姓愚昧,不辨是非?錯了,他們也許不識字,也許不知圣人之言,但他們清楚誰是明君,誰行的是仁政,誰值得他們擁戴。這叫什么?這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彧的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采!”禰衡大聲叫好,巴掌拍著又脆又響。“不愧是楊德祖,出口成章,王道、霸道,從來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要起而行之。吳王不學而有術,身體踐行士道,可稱為上士,絕非欺世盜名之輩可比。”

  荀彧瞇起眼睛,靜靜地打量了楊修片刻,收回腳,直身而立,拱拱手,正色道:“受教了。”

  “吳王對令君期望甚高,望令君好自為之。”

  荀彧一句話也沒有說,再次躬身施禮,向后退了兩下,下了臺階,轉身離去。他走得很快,低著頭,向前急行,仿佛擔心楊修再次叫住他似的。

  楊修沒有再叫他,背著手,站在階上,看著荀彧的身影消失在中門處,一聲長嘆。禰衡走了過來,與他并肩而立,甩著袖子,眉開眼笑。

  “德祖,對付這種偽君子,理當如此。”

  楊修搖搖頭。“不,荀文若不是偽君子,他只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而已。”

  “此話怎講?”

  楊修沒有回答禰衡,轉身回到堂上,重新入座,端起茶杯,呷了兩口茶,神色黯然。“你出身寒微,沒有受過朝廷恩典,又特立獨行,不為俗禮所拘,甚至處處不與人同,所以體會不到這種痛苦,也情有可原。你去問問孔文舉,看他會不會說荀文若是偽君子。”

  禰衡有些不爽,反唇相譏。“那是,你們這些世家子弟的痛苦,豈是我這等寒門子弟能理解的。”

  “我雖然出身高門,卻沒有這樣的痛苦,因為我沒有在朝廷入仕,但是家父有。他雖然沒說過,但是我知道。那是一種……”楊修出了一會兒神,幽幽地說道:“難以言說的痛苦,非身處其中難以體會。正平,人當有同情之心,一味偏激,難窺大道。”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零五十九章 大奸若忠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禰衡頗有些不以為然。“世間多俗物,營營于名利,雖讀詩書,不過視為求名逐利之器,心中何嘗有半寸清靜之地。與這種人相通,豈不自污?”

  “非也。”楊修搖搖頭,微微一笑。“人性愚昧,善惡難分,生而知之的圣人能有幾個?若是圣人自圣人,俗人自俗人,天生圣人又有何意義?夫子為圣人,正在于其有教無類,布道天下,使上士行道,中士順道,下士也能沾染文明,異于禽獸之伍。若老聃、接輿之徒,雖潔身自好,卻無益于世。至于李斯、韓非,雖有學術,卻用心險惡,助紂為虐,視百姓如寇仇,不足論也。”

  禰衡哈哈大笑。“這么說,德祖以為人性有善有惡?”

  楊修再次搖頭,神秘地一笑。“其實,我贊成無善無惡。”

  “哦?這聽起來可有些南轅北轍啊,愿聞其詳。”

  “不,我雖然贊成無善無惡,但我理解不深,不足為正平師。將來有機會,你還是向吳王請教更好。我這些想法大多來自于吳王。”

  “當真?”禰衡又驚又喜,卻有些不太相信楊修。他倒不覺得楊修是謙虛,楊修可不是什么謙虛的人,但他覺得楊修為孫策揚名。天下人都知道孫策出身寒門,又是武人,談不上什么學術,他如何能對性論有什么高明的見解,甚至還能對楊修有所啟發。想來是吳國眾臣故意虛美,捧他做當世圣人。

  “我何必騙你?”楊修很坦然,甚至有些期待。禰衡性情偏激,不通人情世故,可是正因為如此,他沒有那么多顧忌、牽絆,看問題更深入,能直指要害。如果能和孫策理論,一定很精彩。他沉吟片刻,又道:“正平,這世上如果有人能理解你,非吳王莫屬。如果有人能理解吳王,你亦當居三甲之內。”

  “那你呢?”

  “我啊,如果能再精進十年,也許有機會躋身三甲,做個季軍。”

  “還有一個會是誰?”

  “計相,會稽虞仲翔。”楊修指指禰衡。“他先行一步,但誰是冠軍,尚難定論。正平,努力!”

  禰衡眨眨眼睛,撫著頜下的短須笑了,眼神發亮。

  兩人談笑風生,時而意見相同,心有戚戚,時而意見相違,爭得不亦樂乎,正說得熱鬧,賀煚從外面走了進來,見禰衡在座,不經意的皺了一下眉頭,放慢了腳步。他上了堂,拱拱手,將一支銅管遞給楊修。楊修眼神一凜,接過銅管,放在袖子里。

  “正平,這件事就這么說定了,你回去收拾一下,就搬到大將軍府來吧。如果孔文舉有意,我一樣歡迎,反正大將軍府房間多得很。”

  禰衡心中有數,楊修有重要的事務要處理,沒時間再和他清談,便起身告辭。楊修讓賀煚送禰衡出去,自己起身進了書房,取過一直放在案頭的《說文解字》,又取來一枚紙,擺好筆墨,然后才取出銅管,仔細檢查了封口,確認沒有打開過的痕跡,這才刮去上面的封蠟,取出里面的紙卷,對照《說文解字》,從里面找出一個接一個的字,寫在紙上。

  過了半天,紙上留下數百字,寫滿了三頁紙。對于情報而言,這個篇幅超乎尋常的大,但內容卻很簡單,只有兩件事:賈詡上三策,毌丘興建計攻南陽,其他的都是具體內容。正因為這些內容極其重要,傳遞情報的人才不憚其煩,用暗碼詳細寫出,又第一時間傳到長安。

  楊修放下筆,手指輕叩案幾,沉思良久,吁了一口氣。“這個賈文和……大奸若忠啊。”

  ——

  荀彧出了大將軍府,匆匆上車,由金馬門進宮,徑直返回尚書臺。

  關上車門的那一刻,眼淚就涌了出來,就連手帕都沒來得及拿。他靠著車壁,任由淚水滑過臉龐,沾濕了胡須。楊修的話在他耳中回響,像春雷一般震蕩著他的靈魂,將他從自欺欺人的夢中驚醒。

  我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樣?我少讀詩書,一心想佐圣王成就王道,為什么會在霸道的路上越走越遠,為什么成了自己最痛恨的李斯、韓非?百年之后,九泉之下,如何面對先祖荀卿?

  沒想到真正繼承了先祖衣缽的人卻是吳王。他不信天命,卻對人前所未有的尊貴,不僅是讀書人,更包括那些普通的百姓。他沒有把他們當作愚民、賤民,不遺余力的教導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成為讀書識禮、有所擔當的士,文人是士,武人也是士,農夫是士,商人、工匠、醫匠也是士,聽起來,這簡直是磨磚作鏡,積沙為城,但他卻義無反顧的去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今看起來,他是對的,這才是成就王道的正途。他解決了一個困擾儒門已久的問題,在經權之間取得了統一。王道本不迂遠,根本不需要霸道來救急,阻礙王道的不是別人,而是世家,道義在口,利益在手的世家,還有他們這些以圣人門徒之居,卻昧于大道的讀書人。

  道本不在那些艱深的文辭里,而是眼前的生活中。日用而不知,周行而不殆,真正能理悟的人卻少而又少,不是道遠人,而是人遠道。每個人都自以為是,以經解我,又如何能領悟經的真義?

  我就是個蠢物,有目而盲,有耳而聾。

  “令君,尚書臺到了。”馬車不知什么時候停下,鮑出敲響了車壁。

  荀彧忽然驚醒,他連忙掏出手帕,拭去臉上的淚痕,又定了定神,這才推開車門,下了車。尚書右丞衛覬站在階下,快步迎了上來,低聲說道:“令君,執金吾伏完來了,等候令君多時。”

  荀彧停住腳步,皺了皺眉。

  伏貴人生了皇長子劉馮,伏完就一直在尋求立后,立了后,皇長子就能成為嫡長子,將來就有機會成為嫡子。否則一旦天子另立皇后,太子就可能與伏家無緣。但荀彧對此很不以為然,大漢衰落至此,若不能中興,就算立為太子又能如何,他有機會登基繼位嗎?

  伏完讀書讀傻了,他以為大漢現在還根基穩固,至少能再撐幾十年嗎?伏氏以經學傳家四百余年,幾乎與大漢相始終,卻教出這么百無一用的書生,真是儒門的失敗。

  “可曾說什么事?”

  “說是有公務,但都是些小事,我看還是為立后的事。”

  荀彧眉頭皺得更緊。“還有其他的事嗎?”

  “有。”衛覬的眼神變得有些奇怪。“剛剛收到陛下轉來的一副文書,是故并州刺史賈詡的上疏。”

  “賈詡的上書?”荀彧又想起那個身影,心中莫名的焦躁,一時沒留神衛覬的臉色。“賈詡說什么?”

  “賈詡建三策:上策禪讓吳王,中策遠征西域,下策退守益州。”衛覬一邊說一邊從袖子里抽出文書,遞給荀彧。荀彧接過來,卻沒打開,沉吟了片刻,頗有些意外。雖然還不知道具體的內容,但從這三策的整體思路來看,賈詡顯然并不贊成天子一意孤行,繼續與吳王孫策為敵。

  “還有么?”

  “還有,陛下問皇甫太傅病體。如果皇甫太傅病情好轉,尚能支撐,就征發更多的士卒屯駐藍田大營,不過我猜測,很可能是要策應漢中。”

  荀彧猛地一轉頭。“皇甫太傅病了這么久,陛下又不是不知道。”

  “是啊,所以陛下還有個備選的方案:司隸校尉張則。”

  荀彧的心拎了起來。如果說讓皇甫嵩統兵,策應漢中的意圖還不明顯,那讓張則統兵就很清楚了。張則就是漢中人,又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由他統兵,肯定不是駐扎在藍田大營,守護長安這么簡單。

  “有沒有說征多少兵?”

  “多多益善。”

  “胡鬧!”荀彧變了臉色,脫口而出。“關中總共不過二十余萬戶,勝兵者也就是十余萬人,陛下征發三萬多人,已經影響到了關中的耕種,再征兵……”他突然愣住了,回頭看著衛覬,張了幾次嘴巴,卻什么也沒說完,倒是額頭沁出了一層豆大的汗珠。

  天子這是和袁譚一樣,要與孫策決戰,畢其功于一役啊。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荀彧立刻想到了賈詡的上書,不禁暗罵自己太天真,賈詡怎么會這么好心,勸天子罷兵,連忙打開手中的文書細讀。看完文書,荀彧的臉已經沒了血色,額頭青筋暴起,不住的扭動著,雙目充血,就像要噴出火來似的。

  “這個賈文和,究竟想干什么,欲陷天子于死地嗎?”荀彧嘶吼道。

  衛覬同情地看著荀彧,卻一句話也不說。他已經看過了文書,也猜到了賈詡的用意。他明知天子少年心性,一心要中興大漢,既不可能禪讓,也不可能遠走西域,卻提出這樣的建議,看似勸天子避孫策鋒芒,實質刺激天子冒險,用心歹毒,偏偏還沒有一點把柄落在紙面上。他這三策可是處處為天子著想,為天下著想,不管天子接受哪一策,都是造福蒼生的功德。

  可問題就在天子不可能后退,他只會被險惡的形勢刺激,孤注一擲,奮死一搏。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零六十章 老臣少主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荀彧一甩袖子,登上臺階,低頭急行。

  聽到荀彧的聲音,伏完從里面走了出來,滿臉堆笑,拱手行禮,正在和荀彧打招呼,見一向溫和的荀彧滿臉怒氣,吃了一驚,涌到嘴邊的話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偷偷看了衛覬一眼,衛覬苦笑著搖搖頭。伏完見狀,沒敢吱聲,看著荀彧像怒虎一般進了門,縮了縮脖子,轉身走了。

  荀彧進了公廨,轉身的一瞬間,隔著窗戶看到了伏完匆匆的背影,這才想起伏完的事,愣了片刻,又不禁啞然失笑。本來還要考慮如何應付伏完,沒想到一時失態,伏完竟然自己走了,倒是省了不少口舌。

  看來人還是要有點鋒芒,不能太好說話。荀彧哼了一聲,來回踱了兩圈,對衛覬說道:“伯儒,你去一趟見一趟司徒府,問問關中今年的春耕情況,要具體的數據,然后再查查今年入夏以來的雨水,估算一下今年的收成。”

  衛覬應了一聲,卻不離開。荀彧瞅瞅他。“伯儒以為不可?”

  衛覬苦笑。“令君處事穩重,陛下托以關中之事,覬本不該妄評,只是形勢如此,天下有易姓之虞,陛下不憚勞苦,親冒鋒鏑,令君似乎不宜制肘。”

  荀彧眼神微縮。“伯儒也贊同毌丘興之計?”

  衛覬躬身再拜。“若賈詡對形勢的分析屬實,似乎只能如此。”

  荀彧盯著衛覬看了一會兒,忽然覺得肩頭沉重無比。他明白衛覬為什么會這么說,于公于私,衛覬都對孫策沒什么好感。衛氏是河東大族,良田數百頃,還占著一些山林、鹽池,當然不愿意將這些利益拱手相讓。因為蔡琰的事,衛氏還被孫策當面羞辱過,讓衛覬向孫策稱臣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其他人也許沒有衛覬這么堅定,但他們的情況也相去不遠。天子從賈詡手中奪走河東和并州后,大量征辟世家子弟入朝廷,一方面是與涼州系抗衡,一方面也是安撫河東和并州的世家,取得他們的支持。這些人在朝中已經形成勢力,很難用言語說服。

  要是能說服,楊修早就說服他們了。

  “伯儒,你覺得奮力一搏,能取勝嗎?”荀彧緩了口氣,盡可能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么激動。

  “這可不好說。”衛覬緩緩地搖搖頭,語氣謙和,神情卻很堅定。“若君臣一心,運籌得當,未必沒有一戰的機會。縱使不勝,有山河之固,自守亦是綽綽有余,令君又何必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陛下信任令君,自不會疑惑,可若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誹謗令君,羅織罪名,卻讓陛下難辦。”

  荀彧沉吟片刻,點點頭。“縱然要戰,亦當知己知彼,看看有沒有一戰的實力。你先去查一查相關的數據,看看關中還有多大的潛力。實在不行,只好從并州和河東、河內征發調取了。”他嘴角挑起一抹淺笑。“伯儒,三河殷實,衛氏又是河東世族,你估計河東能征多少兵?”

  衛覬的臉頰抽了抽,抗聲道:“河東雖是京畿,卻與并州相接,民風亢直,只要陛下有詔,自當全力以赴,男子負戟,女子運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荀彧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衛覬這句話已經有指責汝潁人沒有與孫策抗爭到底的意思,有成見在先,爭也無益。他只是覺得可惜,衛覬自以為義正辭嚴,卻不知道這很可能正是孫策所期望的。世家不肯向孫策屈服,孫策也沒打算向世家讓步,在戰場上擊敗世家,將世家連根拔起,免得將來留有后患。若非如此,孫策何至于遲遲不取兗州。但凡他做一點讓步,兗州世家就絕不會依附袁譚,以至于如今騎虎難下。衛覬一時意氣,將來怕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利令智昏,就是說的衛覬這種人。

  荀彧揮揮手,示意衛覬去辦事,在案前坐下,鋪開紙筆,又將收到的賈詡奏疏仔細看了幾遍,越看心情越復雜。賈詡豈止是看透了天子的困境,他更看透了世家的貪婪和因貪婪導致的愚蠢。他安排毌丘興去見天子,很可能是有意而為之。

  毌丘興也是河東人,而且年輕氣盛,正是想建功立業的時候,他怎么可能勸天子隱忍,禪讓,富貴險中求,若能出奇制勝,奪取南陽,他才可以一鳴驚人,平步青云,卻不知道這一切都在賈詡的計劃之中。

  這個賈文和,真是一條毒蛇啊。

  荀彧感慨良久,提起筆,在紙上書寫起來。

  臣彧啟:伏鑒陛下詔書,見故并州刺史詡所上三策,臣以為皆老成之謀也,然有不明處,愿為陛下發覆。夫用兵之道,先為不可勝,再為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爭勝首在糧。入夏以來,關中頻雨,壯士從軍,婦孺耕種,多有不逮,欠收已是必然。臣每思及陛下之托,慚愧欲死……

  ——

  天子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將剛收到的六百里加急文書放在案上,以肘支案,手指捏了捏酸脹的眉心。

  雖說對荀彧的反對早有心理準備,真正看到荀彧的奏疏時,他還是吃了一驚。厚厚的一迭,煌煌近萬言,荀彧寫得字字沉重,他也看得心情低落。關中多雨,秋收不足。皇甫嵩新喪,國失元勛。勞而無功,士氣低落。每一個反對的理由都像一次重擊,將他攻取南陽的雄心壯志砸得分崩離析,一片狼藉。

  但是荀彧說了那么多,唯獨沒有說該怎么做。他說賈詡的三策是老成之謀,卻沒有說贊同詡的哪一策,又或者三策皆可,唯獨不能冒險?

  門外響起腳步聲,曹丕快步走了進來,報告太尉士孫瑞求見。天子連忙起身,到門口相迎。時間不長,士孫瑞走了進來,面容憔悴。皇甫嵩去世,皇甫堅壽請假回長安辦喪,他的責任全部轉到了士孫瑞的身上,士孫瑞這兩天忙得暈頭轉向。

  事關軍心士氣,天子也不敢怠慢。皇甫嵩在軍中的影響力大大了,不管是不是涼州人,都將這位平定黃巾的名將視為軍中之神,就連一向仇視他的董卓舊部也不敢在公眾面前表現出對他的不敬。尤其是這兩天,接連發生了幾起沖突后,董越索性下了死命令,封鎖大營,不準將士隨便外出,以免惹起事端。

  “太尉辛苦了。”

  士孫瑞行了一禮。“陛下言重了,這本是臣職責所在,不敢言苦。”

  天子將士孫瑞引到席中,又命人上茶,看著士孫瑞喝了幾口茶,吃了兩塊點心,稍微平復一些,這才問起士孫瑞的來意。士孫瑞還沒說話,先嘆了一口氣。“陛下,久戰無功,將士思鄉,又新喪元帥,不少人都想回去吊喪,送皇甫太傅最后一程。不如就此班師,計算時日,還能趕得上秋收。”

  天子眼神閃爍。“班師倒也未嘗不可,只是袁譚困守兗州,若無援軍,他怎么辦?”

  士孫瑞也很糾結。他明白天子不想退,袁譚只是一個借口,就算不班師,他們也救不了袁譚。但他不得不承認袁譚若是敗了,對朝廷絕非幸事。“形勢如此,只能讓袁譚暫時放棄兗州,主力撤回冀州固守。秋收之后,陛下再遣良將,或下太行,或出武關,策應冀州。”

  “太尉覺得出武關可行?”

  士孫瑞哭笑不得。他知道天子想聽什么,但他很清楚,毌丘興的計劃就算不是紙上談兵,也絕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他本來是拒絕的,可是為了讓天子同意先班師,他不得不讓一步。

  “陛下,若孫策調集主力取冀州,襲取南陽的機會說不定會更大些。”

  天子頜首同意,難得的露出了笑容。有了士孫瑞的支持,又多了三分勝算。“話說如此,但河內不能不留兵,免得袁譚以為朝廷怯戰,置他于不顧。太尉,朕有一策,想和太尉商議?”

  “請陛下詔示。”

  “太尉率步卒回關中,朕率一萬精騎留駐河內,以窺山東形勢,可擊則擊之,不可擊則待之。如此,孫策縱得兗州,也不敢輕易渡河,袁譚亦能安心對付東方。”

  士孫瑞沉吟良久。“陛下所謀,臣以為可行,只是陛下身負天下之重,不可輕行,不如陛下回關中,臣留在河內。”

  天子搖了搖頭。“太尉的關愛,朕心領了,只是呂布、劉備皆非循禮之臣,非朕不能鎮服,還是太尉回關中為佳。太尉年近半百,怕是受不住鞍馬勞頓,朕畢竟年輕些,辛苦一些也無妨。借此機會,朕想去并州看看,若時機得便,也許會去冀州助陣。”

  士孫瑞面色大變,長身而起。“陛下,萬萬不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是萬金之軀,豈能如此冒險,萬一白龍魚服,悔之晚矣。”

  天子抬起手,輕輕向下按了按,示意士孫瑞稍安勿躁。“太尉,爭勝疆場首在騎,用騎之道首在將。西征之時,朕便已經沖鋒在前,略知用騎之妙。中原與涼州不同,江東騎兵亦非鮮卑蠻夷可比,大戰之前,若能見識一下江東騎兵的優劣,熟悉一下中原地形,對秋后的戰事大有裨益。就算有些危險,小心些便是了。大漢存亡之際,將士用命,朕又豈能安坐?”

  天子頓了頓,看向案上的奏疏,又道:“朕打算召荀令君隨駕,有他耳提面命,想來不會有什么不測。”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虛虛實實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士孫瑞疑惑不解。荀彧不是隨軍參贊軍事的謀士,一直坐鎮關中,如何耳提面命?他看著天子,希望能得到解釋,但天子卻什么也沒說,年輕而英氣的臉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只是微薄的嘴唇抿得有些緊,以至于失去了血色。

  感覺到了士孫瑞的凝視,天子猶豫了片刻,抬起眼皮,眉心微蹙。“太尉?”

  士孫瑞忽然警醒,連忙收回目光,向天子請罪。天子長大了,不是那個視令君如父如兄的少年。至于他,更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恪守君臣之禮。他退了出去,在門外停了一會兒,瞇著眼睛,適應夏日刺眼的陽光,心頭卻有些黯然。

  天子決心已定,要奮力一搏,連荀彧都無法說服他,還有誰能阻止他?雖說天子少年英武,果決有擔當是好事,可進攻南陽絕非易事,離秋收還有幾個月,一旦消息走漏,孫策有足夠的時間增援。天子也許正是出于這個考慮,這才要親領精騎,聲援袁譚,將孫策的注意力誘離南陽。萬一捕捉到戰機,天子想必也會不吝一戰,步卒班師,純以騎兵上陣,正是希望利用騎兵的速度帶來的突然性。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大漢的四百年基業能否延續下去,很快就要見分曉了。朝廷坐擁西北精騎勁卒,居高臨下,卻被孫策逼到這個地步,也真是令人意外。

  士孫瑞快步離開。

  劉曄從外面進來,停住腳步,看了一眼士孫瑞的背影,若有所思。他進了中庭,天子正撫著荀彧的奏疏出神,聽到劉曄的腳步聲,他抬起頭,沉聲問道:“查得如何?”

  劉曄在天子對面坐下,將一份名單遞了過來。“這是最近幾日與外界有聯絡的人名單,都有可能泄密,但具體是誰,還有待甄別。”

  天子接過名單看了看,有些撓頭。“人還真不少啊。”

  “陛下如言甚是,臣以為,瞞是瞞不住的,只能以假亂真,虛實相間,讓孫策難辯真偽。”

  天子點點頭,將荀彧的奏疏推到劉曄面前,自己轉身來到地圖面前,目光在太行山兩側來回掃視。

  毌丘興建計之后,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個計劃有一個很難克服的關鍵:不論是繞行潁川還是取道武關,攻取南陽的路途都不短,也不是萬余精兵就能解決的問題,必然要有足夠的兵力進行決戰。兵力多,行動就慢,準備的時間也長,很難完全瞞住孫策的耳目。他的身邊可能就有孫策的細作,所以安排劉曄去查,看看誰會和外界聯系,現在查出來這么多人,證明他們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

  劉曄當時就提出了混淆視聽的作戰方案。這個方案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步卒主力先返回關中休整,準備秋收,并做出增援漢中的姿態,以掩蓋真正的目標南陽;二是騎兵主力駐留河內,聲援袁譚,必要時進入冀州作戰。如果袁譚還能支撐,那就協助袁譚,如果袁譚支撐不住,索性就取了冀州。

  如果能將孫策吸引到冀州決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冀州更適合騎兵作戰,對騎兵優勢明顯的朝廷顯然更有利。再者孫策如果趕到冀州,戰線拉長,輜重運輸的負擔也會成倍增加。總而言之,對朝廷有利。

  為了保密,他連士孫瑞都沒有交底,到目前為止,只有劉曄清楚。

  劉曄看完荀彧的奏疏,頗感意外。“陛下,荀令君這是……什么意思?”

  “他應該是贊成賈詡的下策吧。”天子淡淡地說道:“他以前不就有過類似的想法么。”

  “這倒也是,只不過陛下西征大捷之后,就沒聽他提過了,此刻舊事重提,實在令人費解。益州雖富,卻只是偏安之局,僅能是無奈之選。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時候退守益州,未免急了些。”

  天子不置可否的應了一聲。他知道劉曄和荀彧有些競爭的苗頭,他也一直鼓勵如此。“我打算召荀令君前來面議,把水攪得更渾一些。你看由衛覬暫時領尚書令如何?”

  劉曄心領神會。“陛下圣明,衛氏是河東大族,衛覬忠貞有才干,又深受荀令君點撥,一定可以勝任。”

  “但愿如此。”

  得到了劉曄的支持,天子隨即下詔,命太尉士孫瑞統領步卒,班師長安,以減輕輜重運輸負擔,轉董越為河內太守,留駐孟津,自己則率虎賁、羽林及左將軍劉備、右將軍呂布部共精騎兩萬移師朝歌,準備渡河進入兗州作戰,與此同時,召尚書令荀彧赴軍,尚書臺事由尚書右丞衛覬代理。

  六月中,天子到達朝歌,傳詔兗州,邀袁譚見面。

  袁譚困守兗州,進退兩難,議和又遲遲沒有得到孫策的響應,眼看著黃河水漲,江東水師向北而來,隨時可能切斷黃河,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收到天子的詔書,總算松了一口氣。與沮授、郭圖等人反復商議后,他決定向朝廷稱臣,借著朝廷的余威,聯合天子、劉備,渡過眼前的難關。

  六月下,袁譚親自趕到朝歌,拜見天子,隨行有兗州、冀州世家代表百余人。天子一一接受,大加撫慰,封袁譚為鄴侯,食邑一千兩百戶,其他文武各有賞賜。

  就在天子與袁譚相見甚歡的時候,渤海太守臧洪傳來消息,渤海沿海出現了江東水師的戰船,統兵的是吳國水師都督甘寧,有大小戰船五百余艘,兵力在五千人上下。渤海的海賊響應,騷擾郡境,有可能溯河而上,截斷袁譚的退路,也有可能北上,聯合太史慈,進攻冀北。

  袁譚不敢怠慢,與天子反復商議后,決定接受天子的建議,蕩寇將軍董昭統兵五萬,留鎮兗州,他自己則率領主力退回冀州,準備迎戰甘寧。他邀請天子進駐黎陽營,臨河觀兵,并在合適的時候巡狩河間。河間是孝靈帝故國,又在冀北,與幽州毗鄰,天子巡狩河間,不僅可以安撫冀北世家,還可以調解幽冀兩州的關系。有天子居中運籌,袁譚和劉備也不用互相提防,可以戮力同心,迎戰可能從幽州發起攻擊的太史慈,一舉兩得。

  一時間,冀州風云突變。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零六十二章 3人同心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袁譚眉頭微蹙,咳嗽一聲,打斷了沮授。“其實,我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說著,眼神環顧一圈,最后在耿苞臉上停了片刻。“賈詡的建議有一定的道理,即使是稱臣,手里還有實力的時候稱臣總比一無所有的時候再稱臣好,諸君不妨考慮一下。中山甄氏依附孫策,這幾年過得也不錯啊。”

  耿苞垂下了眼皮,裝沒聽見。他知道袁譚對冀南的世家有意見,但他該說的還得說,要不然沒法向其他人交待。甄家這幾年是不錯,不僅有充足的貨源,包攬了大半通往草原的生意,還得到了茶葉這種新商品的經銷權,將一個小小的茶葉變成了暴利產品,讓草原上胡人趨之若騖,大發其財,但這樣的好事落不到冀南人的頭上,冀南世家和袁氏父子綁得太深,他們就算投降,也不可能像甄家那樣得到孫策的信任。袁譚提出議和,結果孫策根本沒反應,擺明了就是要將冀南世家連根拔起。

  形勢比人強,雖然冀州人對朝廷沒什么忠誠可言,但事已至此,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孫策長驅直入。明知袁譚已經沒什么斗志,在找到更好的選擇之前,他們也只能硬撐。

  見耿苞不吭聲了,沮授接著說道:“先帝出自河間,天子巡狩河間,冀北人有迎駕的義務,出點錢糧也是應該的。當然,天子要經過魏郡、趙國時,我們也多少要有所貢獻。”

  崔琰說道:“何不請天子經并州,下井陘,由常山、中山,直趨河間?天子有并涼精騎逾萬,又有飛將呂布,若是變生肘腋,怕是不好應付。”

  沮授無奈地看了崔琰一眼,有些意外,更多的是無奈。“季珪,天子母家出自趙國,總不能讓天子過趙國而不入吧?”

  崔琰一愣,知道沮授誤會了,連忙笑道:“祭酒,我只是擔心有變,并無他意。”他頓了頓,隨即又明白了沮授的意思。“這么說,冀州以后要聽天子詔令了?”

  “事急從權,只能如此。”

  崔琰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耿苞一驚,抬起頭,看看沮授,又看看崔琰,張口欲語,崔琰卻沒搭理他,垂下了眼皮。耿苞自覺無趣,惱怒地哼了一聲,扭頭不語。

  沮授接著解釋了一下他的計劃。久戰無功,形勢逼人,當務之急是要守住冀州,和天子、劉備結盟也是無奈之舉。不過兗州也不能就此放棄,需要留一員重將,考慮到滿寵是豫州刺史,孫策如果要派兵進入兗州,滿寵是最可能的人選,他建議留下董昭代領兗州。董昭曾與滿寵對峙,不分勝負,又是兗州人,聯絡兗州世家方便些,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至于名份問題,到時候再想辦法。

  董昭謙虛了幾句,答應了。

  袁譚又安排李進為副將。李進與孫策有私仇,作戰很賣力,又有相當的實力和經驗,相信能助董昭一臂之力,守住兗州。

  袁譚與董昭商量了一番,考慮到兗州目前的情況,留五萬冀州精兵,再加上李進等人的部曲,董昭可以調動的機動兵力大概有八萬,寸土不失不太可能,防守住重要的郡治、縣城應該夠了。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且戰且退,放棄一些不太重要的城池,向北撤退,誘滿寵深入。只要能撐到秋收之后,就會有轉機。

  董昭躬身領命。

  ——

  六月下,朝歌。

  袁譚率部撤回冀州,親自趕到朝歌拜見天子,隨行有聞訊趕來的兗州、冀州世家代表百余人。天子一一接見,大加撫慰,封袁譚為鄴侯,食邑一千兩百戶,其他文武各有賞賜,又設宴款待袁譚。

  酒宴不算豐盛,但天子卻很熱情,宴會結束后,又拉著袁譚、劉備登上鹿臺。

  鹿臺是紂王絕命之處,袁譚覺得不祥,有些遲疑,天子卻不以為然。登上鹿臺,吹著清涼的夜風,伸手一揮燈火輝煌的城池和城外的大營。

  “若朕是紂王,縱使不在鹿臺,也有人來取朕的首級。若朕不是紂王,又何懼之有?”

  劉備笑道:“陛下說得對,登鹿臺者不止紂王,還有武王。依臣看來,陛下雖英武,卻文質彬彬,絕非紂王那等空有蠻力的武夫,更近乎武王。再說了,殷商為鳳鳥之裔,與江東那位小霸王是同族。”

  袁譚笑著附和了幾句,瞥了一眼臺下,沮授、逢紀、劉曄等人正在臺下,輕聲說笑,看起來很是和睦,卻沒看到荀彧。他收到情報,荀彧已經奉詔隨軍,理應在天子身邊才對。可是今天飲宴的時候沒看到他,未免讓人狐疑,卻又不便發問。

  “袁卿?”天子側過身,含笑打量著袁譚。“朕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請陛下垂詢。”

  “你見過吳王,聽說相處還不錯。現在又見到朕,在你看來,吳王與朕如何?”

  袁譚沉吟片刻,剛要說話,天子又道:“朕想聽些真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大戰在即,朕想多了解一些這個對手。你可不能敷衍朕,誤了大事。”

  袁譚啞然失笑,拱拱手。“陛下坦蕩,臣自愧不如。”

  天子搖搖手,哈哈一笑。“這樣的話說一次就夠了,下不為例。”

  袁譚很認真的想了想。“臣以為,陛下若與初平六年前的吳王相比,能勝其一籌,與現在的吳王相比,則稍遜一籌。”

  天子眉梢掀動,想了想,不禁大笑。他指指袁譚,又笑著搖搖頭。“就算你說的是真的,那也是拜吳王所賜。朕雖然沒有見過他本人,卻一直希望能見他一面,向他致謝。”

  “為何?”

  “朕生于深宮,未經世事,能有今日,既蒙良臣相佐,又受強臣所迫。無良臣相佐,不知治道之明。無強臣相迫,不知治道之難。良臣甚多,強臣嘛,非吳王莫屬。如果不是他步步緊逼,令朕不敢掉以輕心,朕又豈能學有所成。二位愛卿,你們想必也有同感吧?”

  袁譚和劉備心情復雜,天子這話說得很委婉,又很霸氣,剛柔并濟。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們都受益于吳王。”兩人相視一笑,袁譚又道:“不過臣性愚笨,所得有限,一敗再敗,險些又為吳王所擒,不敢與陛下比肩。”

  劉備也說道:“是啊,吳王英武,異于常人,非陛下不能當。”

  天子搖搖頭。“若是獨自面對,朕也不是吳王的對手,若非如此,也不會頓兵河內,不敢前進一步。”他轉過身,溫和而不失威嚴的目光在袁譚和劉備的臉上停留了片刻,正色說道:“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三人都曾受益于吳王,這次聯手,一定能擊敗吳王,不負所學。”

  天子雖然是三人中最年輕的,剛剛弱冠,可是在年近不惑的劉備和已過而立的袁譚面前,他一點也不露怯,自有君王氣度,不怒自威。袁譚和劉備被他的氣度折服,不約而同的躬身施禮。

  “唯。”

  天子很滿意,伸手拍拍二人的手臂。“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如今你我君臣三人同心,迎戰吳王,向這位先生交一份滿意的答案,讓他看看什么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們說,他會不會雖敗猶喜?”

  “這是自然。”劉備搶先答道:“龍無首不行,雁無頭不飛,天下若能有人勝吳王,非陛下莫屬,臣等隨陛下征戰,就是龍有首,雁有頭,自當攻必取,戰必勝,不令吳王失望。”

  “哈哈,正當如此。”天子朗聲大笑。

  袁譚也笑了。雖然他沒有劉備那么自信,卻也深受天子感染,一直以來的頹喪消去大半。他有一種感覺,也許劉備說得對,如果天下有人能戰勝孫策,非天子莫屬,說不定這次聯兵真能帶來轉機,就此逆轉形勢,反敗為勝。

  ——

  就在天子與袁譚相見甚歡的時候,渤海太守臧洪傳來消息,渤海沿海出現了江東水師的戰船,統兵的是吳國水師都督甘寧,有大小戰船五百余艘,兵力在五千人上下。渤海的海賊響應,騷擾郡境,有可能溯河而上,截斷大河,也有可能北上聯合太史慈,進攻冀北、幽州。

  袁譚不敢怠慢,請天子巡狩河間。河間是孝靈帝故國,又在冀北,與幽州毗鄰,天子巡狩河間,不僅可以安撫冀北世家,還可以調解幽冀兩州的關系,戮力同心,迎戰可能從幽州發起攻擊的太史慈。

  天子欣然同意,迅速進兵,在趙國作短暫停留,接見王家的親戚后,繼續北上,直奔河間。

  與此同時,劉備留下趙云率千騎隨侍天子,自己率領幽州精騎為前鋒,火速趕往渤海,協助臧洪作戰。袁譚率步騎三萬隨后跟進,田豐則聯合冀州世家,籌集糧食。雖然冀州世家怨聲載道,可是前有加官進爵的誘惑,后有被剝奪產業的威脅,他們還是咬緊牙關,擠出所剩不多的錢糧,供應大軍,希望能擋住孫策的進攻。

  一時間,冀州風云突變,烽煙滾滾。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首頁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