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請假3天,去桐廬,約不?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如題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一百八十章 軟硬兼施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鄨縣,王氏大宅。

  戒備森嚴的后院,二樓之上,王寬與一個年輕人對面而坐,手里端著酒杯,卻沒有一點喝的興趣。他剛剛收到消息,傅寵被賀齊擊敗,在撤回傅家大寨的途中被伏兵射殺,全軍覆沒,龍家、謝家也遭遇了同樣的結果,無一幸免。

  起兵反抗的三路大軍至此全面潰敗。正面戰場上,賀齊取得了無可質疑的勝利,很快就會挾勝入城,搜捕余黨。作為鄨縣第一大姓,王氏就算暫時沒有危險,也難逃賀齊的監視,這個來自符節的蜀國使者繼續留在這里會給王家帶來麻煩。

  “費君,請再飲一杯濁酒。”王寬苦笑著舉著酒。“為傅龍謝三君殤。”

  使者抬起眼皮,靜靜地打量著王寬,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傅龍謝三君皆遇不幸了?”

  王寬點點頭,還沒說話,先是一聲長嘆。“這江東軍果然驍銳,賀齊一戰擊潰三人,又在他們的歸途上設下伏兵……”他搖頭嘆息,沒有再說下去,但意思卻很明白,形勢危急,王家無意再與賀齊正面沖突,與蜀王的聯盟只能到此為止了。

  使者微微頜首。“吳王策向以仁義愛民標榜,賀齊深得其真傳,這么快就摸清了鄨縣形勢,一擊中的,若是沒有本地百姓、蠻夷的幫助,他是做不到的。”

  王寬心里咯噔一下,臉色變了變,卻沒有說話。這幾天城里風聲傳得很緊,不少鄉民為賀齊發聲,說他們不是來侵邊,而是為民作主,要將部曲、奴隸解放出來,所有的措施都是針以大姓、蠻夷首領。府中雖然控制得嚴,不準傳謠,可消息還是不可避免的傳播開了。

  若賀齊控制了鄨縣,就算王家沒有參與反抗,恐怕也難以保全。更何況王家是出面與蜀王聯絡的首腦,即使消息隱蔽,可若是府中有人泄露消息,王家還是難逃一劫。和平是不存在的,除非王家愿意放棄現在的財富和地位。

  王寬的眼角抽了抽,心中忐忑。

  “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愚昧,貪圖眼前小利,易為人蠱惑。王兄,這縣城已如積薪,只要一個火星,就會玉石俱焚。為安全計,我建議王君還是避一避的好。”

  王寬擠出一絲強笑。“多謝費君提醒。只是要避到幾時?”

  “應該用不了多久。”使者飲盡杯中酒,將酒杯輕輕放在案上。“安南將軍已率大軍北上,蜀王也率兵進駐節,前鋒將至婁山,周瑜、賀齊自顧不暇,應該不會與牂柯大姓撕破臉皮,除非他們能擊敗蜀王與安南將軍。不過到了那時候,他們要么南下益州,要么北上巴蜀,也未必有心思在這里滯留。”

  王寬思索片刻,點頭附和。他拱手施禮。“牂柯百姓渴盼蜀王來援,殷切之意,還請費君代為傳達。”

  “理所當然。”使者振衣而起,與王寬拱手作別。“我這就兼程趕往婁關,快則十日,慢則半月,必有消息。”

  王寬大喜,起身還禮。“請使者放心。縱使周瑜、賀齊兇悍,我們據險而守,一定能堅持到援軍到來。”

  使者再拜。王寬叫來親信,引使者從密道離開。他自己趕到后院,見老父王安正在嘆息。王逸心中清楚,父親肯定是收到了傅龍謝三家的噩耗,為此擔心。大姓之間互相聯姻,他有一個姑姑嫁給傅家,一個妹妹嫁給龍家,這次怕是也逃一劫。

  王逸向王安匯報了相關的情況,王安點點頭,認為王逸處理得不錯。以眼前的形勢而論,僅憑王家自己的實力是無法戰勝賀齊的,退守山中也不過是權宜之計。賀齊取信于百姓,顯然不會止步于奪取縣城,他們是不會輕易走的。要想趕走他們,只能靠曹操的武力。據險而守,既能牽制賀齊的兵力,策應曹操,又不用直接與賀齊發生沖突,對王家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你去山里吧,我老了,守在這里,與賀齊周旋。”

  “父親,還是你去山里主持大局,我留在城里比較好。就算有危險,我也能及時脫身。再說了,我也有了子嗣,萬一不幸,也沒什么關系,弟弟們還沒成年,他們還需要父親的照顧。”

  王逸看看王安,點頭答應。他拍拍王逸的手臂。“聽說賀齊出身世族,生性奢侈,城里的宅院反正守不住了,你索性送給他,讓百姓看看他是真為民作主,還是徒有其表,言行不一。”

  王逸心領神會。

  ——

  王逸悄悄的送王安等人出城,然后帶了一份禮單,主動拜見賀齊。

  禮單很長,其中有一項看起來很不起眼,夷女十人。但這個禮物最顯眼,因為十名皮膚微黑的夷女就站在大帳外,年輕俊俏的臉蛋,窈窕有致的身體,色彩鮮艷的服飾,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賀齊也有些心動,遲遲沒有說話。他原本帶了兩個侍婢,但她們不服水土,病死了一個,剩下的一個有些忙不過來,而且缺少伙伴,悶悶不樂,日見消瘦,讓他很是不便。如果能收下一兩個夷女,或許能解決一些問題。

  這時,鄧芝掀帳而入。大戰過后,大量的俘虜需要安撫、詢問,收集、整理信息,鄧芝現在很忙。

  “將軍?”鄧芝瞥了一眼王逸,將后面的話又咽了回去。看到帳外的十名夷女,他就擔心賀齊會動心。賀齊為人自負,他的軍械都是精心鏤畫的,極是精致,到處透著富貴氣息。諸將出征,連周瑜都沒有帶侍候的婢女,唯獨賀齊帶了兩名婢女,已經在軍中引起了非議。兩名婢女病死一人,賀齊幾次想再補一兩人,只是還沒遇到合適的人選。武陵蠻不乏容貌俊俏的年輕女子,卻不懂怎么侍候人,賀齊不喜歡,這種經過大族調訓的夷女最符合賀齊的要求。

  “伯苗,你來啦。”賀齊將禮單遞給鄧芝,又向鄧芝介紹了王逸。王逸上前見禮。鄧芝還了禮,又打量了王逸兩眼,迅速掃了一眼禮單。

  “好厚重的禮物,王君,這怕是承受不起啊。”

  王逸連忙笑道:“鄧參軍說笑了。王氏不過是身處蠻夷之中的小戶,如何能與新野鄧氏、山陰賀氏相提并論。如今賀將軍、鄧參軍蒞臨敝邑,略備薄禮,聊表心意,還望賀將軍、鄧參軍不要嫌棄。”

  “豈敢。”鄧芝微微一笑,在賀齊的右手席上坐下,手指敲了敲禮單。“這份禮可不薄,怕是鄨縣都拿不出第二份。王家不愧是鄨縣第一大姓。不過恕我直言,王家雖富,賀將軍卻未必放在眼里,山陰賀家經營船廠,出海經商,每年收入數千金,豈會在意這點東西。”

  王逸有些尷尬,連連附和。

  賀齊有些不悅。鄧芝在提醒他不要貪圖眼前這點小利,與山陰賀家的產業相比,王逸送的這些禮物真算不上什么。但他本來也不看重王逸的禮物,他只是想增補一兩個隨身婢女而已,鄧芝這么說,未免有些小題大作。

  鄧芝佯作不見,接著說道:“你如果真想盡地主之誼,我倒有一個建議。”

  王逸心中一地。鄧芝承認他是地主,這事似乎還有得商量。“正要請參軍指教。”

  “賀將軍正當壯年,家中殷富,不缺錢財,他念茲在茲的還是建功立業。”鄧芝笑瞇瞇地看了一眼賀齊。“王君如果能勸說諸家,響應我軍新政,則將軍有功,王君有利,牂柯百姓免于刀兵,得以安居樂業,豈不兩全其美?”

  王逸皺皺眉,不太明白鄧芝在說什么。賀齊有功,百姓免于刀兵,他都可以理解。王家有利,這沒辦法理解。難道吳軍并非如那使者所說,要奪人產業?

  “還請參軍詳言。”

  鄧芝順勢解釋了一下新政。吳王收世家土地,并非為劫財,而是為了控制兼并。民乃國本,百姓如果不能安居樂業,世家也無法安生。況且吳王并非無償奪取,他是用工商之利換取土地。牂柯與中原不同,耕地很少,所以并不存在收取土地的問題,即使是山里的礦山,也不會一下子收歸公有,只是要加以統一協調,合理開發,并收取合理的稅收。將來建了木學堂,研究出更好的開發技術,雙方都會獲利。

  鄧芝又以新野鄧氏為例,解釋了一下南陽實施新政十年的成果,力證新政不僅不會掠奪世家的財產,反而能給世家帶來更多的利益,希望王逸不能被曹操的謠言所騙,發揮當地大姓的影響力,勸那些據險而守的家族放棄抵抗,白白犧牲。

  王逸雖然沒有完全改變態度,卻也被鄧芝的誠懇所動。他本能的愿意相信鄧芝。畢竟鄧芝出自新野鄧氏,如果鄧家發展不好,他似乎沒有必要為新政說好話。

  王逸答應回去與各家商量,便告辭了。

  賀齊看著王逸留下的禮單,心情有些復雜。鄧芝提醒得對,他現在最重要的是建功立業,但他的心愿沒有達成,多少也有些遺憾。作為萬人之將,連這點主都做不得?

  “伯苗,這些該怎么處理?”

  “將軍知道鄨縣一個婢女值多少錢?”

  賀齊搖搖頭。他連城都沒進過,哪里知道鄨縣的奴婢價格。

  “很便宜。南中大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以同族為奴,甚至以漢人為奴都不多,大部分奴隸都是夷人,或是擄掠而來,或是買賣而來。帳外那十個夷女相貌出眾,怕是買來的,但價格不會貴。如果將軍需要人侍候,我可以親自進城,為將軍買幾個。”

  賀齊眉頭一動,卻沒說話。他不差錢,就算夷女不便宜,花錢買幾個夷女對他來說也不是問題。

  “王氏是鄨縣第一大族,開戰這么久,他們都沒什么表示,現在三家被滅,他們還是不肯俯首稱臣,家主不出面,只是派一個代表來。山里的礦不獻,只獻一些禮物,顯然是有所觀望。若這些夷女是負有使命,安排在將軍身邊做耳目,甚至是行刺客之事,奈何?”

  賀齊心中一緊,明白了鄧芝的良苦用心。他抬起手。“伯苗,就按你說的辦。”

  鄧芝謝過,隨即建議賀齊,將王逸送的禮物公諸于眾,能充作軍資的則送到輜重營,統一支配,不能充作軍資的,比如夷女,則賦予她們自由,愿意離開的,就發放一些路費,讓她們離開,無處可去,或者想從軍的,就招募她們從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護理傷員、漿洗衣服之類。

  賀齊言聽計從。

  鄧芝迅速處理了這件事,他將王家的禮單公諸于眾,并派人四處宣揚。得知鄨縣實力最強的家族王氏向賀齊低頭,一時間城內城外輿論紛紛,尤其是被俘的漢蠻將士覺得大族大勢已去,頑抗沒有意義,紛紛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想法,向賀齊投降。

  緊接著又有更重磅的消息傳來。賀齊免除了王家送的十名夷女的奴隸身份,還她們自由。得知賀齊對夷女都如此仁義,那些心有疑惑的蠻族俘虜徹底放了心,有的希望能返鄉耕種,有的則想加入吳軍,為賀齊作戰,主動提供有關各家在山里的地形、防務的絡繹不絕,鄧芝等人忙得不可開交。

  數日之間,賀齊精挑細選,招募了五千蠻兵,分為五部,安排人加以訓練。這些人雖然技戰術不如賀齊統領的江東子弟兵,但熟悉地形,擅走山路,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仿佛身插雙翅,幾次演習后,賀齊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名字:無當飛軍,并向中軍申報,正式納入編制,按江東軍的標準發放糧餉。

  過了幾日,賀齊收到周瑜的回復,批評了無當飛軍的編制,并通知賀齊,祖郎送來消息,曹仁率領五萬漢蠻兵,已經到達夜郎,大戰將起,賀齊務必要守住北線,密切注意婁關方向的蜀軍,不能讓曹操的主力突入牂柯腹地。

  賀齊大喜,立刻與鄧芝商量,部署戰事。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唯才是舉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戰船溯水而上,趕到婁關。

  曹操站在戰船上,仰望兩側逼來的山峰,感慨萬千。婁山層巒疊障,山峰聳峙,易守難攻,北坡更是陡峭,果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若無戲志才提醒,在此建關,一旦周瑜攻占此處,成都平原的大門就算敞開了。

  “志才雖歿,德澤猶在。”曹操背著手,一聲長嘆。

  “是啊,戲君行事雖不羈,卻有過人之處,若非在此筑關而守,被攻滅的就不是傅寵等人了。”夏侯惇更是感慨,搖頭嘆息,獨目中露出一些歉意。當初曹操重用戲志才時,他還不太支持,現在戲志才死了,他才意識到戲志才的價值。

  曹操轉頭看了夏侯惇一眼,欲言又止。夏侯惇來迎接他,告訴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傅寵等人被賀齊擊破,全軍覆滅,三萬多人被一萬多人擊敗,而且是近乎全殲,這件事對夏侯惇的沖擊很大,短短的半天時間,他已經為此感慨了三次。

  “元讓,傅寵等人是不是言過其實了,也許他們并沒有三萬人?一萬人擊敗三萬人倒不意外,全殲未免夸張。縱使丹陽兵精銳,也不至于如此懸殊吧。”

  夏侯惇點頭道:“大王言之有理,軍中夸耀戰功,以一當十也是常有的,只是凡戰當謹慎,不得不防。賀齊所領的不僅是丹陽兵,更是跟隨他多年的丹陽精銳。吳國君臣崇尚練兵,這兵練與不練,區別的確很大,再加上軍械的差距,蠻兵雖然悍勇,卻不是他們的對手。”

  曹操沉吟不語。他覺得夏侯惇說得有道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但戰士是否訓練有素,器甲是否精良,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這些方面,江東軍無疑有著明顯的優勢。即使以他這幾年的經驗來看,嚴格的訓練和優良的軍械也能將戰力提高數倍,如果到了山里,受地形限制,兵力鋪展不開,個人優勢會更加明顯。如果將領指揮得當,以一破十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這樣一來,擊敗周瑜就更難了。未戰先怯,尤其是夏侯惇這樣的大將有了畏敵心理,這戰還怎么打?

  曹操想了很久,緩緩說道:“元讓是建議據險而守嗎?”

  夏侯惇沒吭聲,獨目眨了眨。他的確有這個意思,但他知道曹操不會答應。他已經和曹仁商量好,要南北夾擊,又親率大軍至此,自然不會不戰而走。但他的確對進攻不抱希望,據險而守,或許能擋住周瑜,主動進攻的勝算實在太渺茫。

  “那個使者叫什么?”見夏侯惇不說話,曹操換了個話題。

  “叫費詩,字公舉,是犍為南安人。”

  “犍為人啊,很好。”曹操點了點頭,欣慰地拍拍夏侯惇的手臂。他稱王益州,需要得到本地人的支持,諸將之中以夏侯惇的學問最好,最擅長與讀書人打交道,在擢用本地士人方面也最有成效。領犍為太守后已經推薦了好幾個犍為士子到成都任職,現在又來了一個費詩。

  夏侯惇見狀,拱手道:“大王,費詩就在船上,不如由他當面向大王稟報。”

  曹操笑了,點頭答應。夏侯惇打了個手勢,親衛轉身去了,時間不長,費詩快步走了上來,躬身一拜。曹操打量著費詩,也暗暗點頭。這個年輕人雖然看上去并不威猛,但步履輕快,神情不卑不亢,聲音也很好聽,一看就與眾不同。最重要的是他眼睛里有一種渴望建功立業的熱情,朝氣勃勃,充滿自信,這正是他現在需要的。

  “公舉,辛苦了。”曹操伸手虛扶。

  費詩很意外,打量著曹操,見曹操服飾簡易,笑容隨和,并無王者的矜持,卻自有三分灑脫,莫名對曹操多了幾分好感。都說曹操是閹豎之后,為人猥瑣,看起來并非如此。

  “犍為郡吏費詩,見過大王。”

  “公舉,說說你有鄨縣的見聞吧,孤很是好奇。不用急,到婁關還有一段距離,你慢慢講。”

  “喏。”費詩早有準備,不緊不慢地說了起來。他隨夏侯惇趕到婁關后,得知夏侯惇有意聯絡鄨縣大族,就主動請纓,到鄨縣聯絡王傅諸家,本以為能給周瑜、賀齊制造一點麻煩,沒想到賀齊快刀斬亂麻,用了半個多月布局,一戰全殲傅寵等人,戰事進展太快,讓他根本來不及反應。

  離開鄨縣之后,趕回婁關的路上,他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如何才能擊敗賀齊,擊敗周瑜?他想來想去,也找不到什么有把握的辦法。但他有一點很清楚,如果不施以援手,坐視鄨縣大族被賀齊制服,賀齊就能心無旁騖的進攻婁關,有了本地漢蠻百姓的協助,即使婁關險要也難保萬全。

  曹操靜靜的聽著,不時的問一句。費詩沒有親歷戰場,有很多分析、猜測之語,但這些分析、猜測都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的,并非信口胡說。這讓他相信了費詩所言的同時,也對費詩思維的敏捷和嚴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的口才。

  不過,他更意外的是費詩的建議。費詩是夏侯惇推薦的,但費詩的建議卻與夏侯惇相反。

  “公舉,你建議進兵鄨縣,聲援鄨縣大族?”

  “是的。”

  “那可與你的郡將相左啊。”曹操看向夏侯惇,似笑非笑。“你們這是考校孤嗎?”

  夏侯惇也笑了。“大王,我雖不贊同公舉的意見,但不妨作為一種選擇,唯大王所取。”

  曹操點點頭。“也好,公舉,你說說你的理由。”

  費詩再拜,停頓了片刻,將自己的理由說了一遍。“大王,南中多山,險要處處皆是,據險而守,縱有十萬大軍也無能為。只是傅寵三人輕敵,一戰皆歿,人心惶惶,如無強援,恐難堅守。此其一也。賀齊善于取悅百姓,一旦全取鄨縣,從漢蠻百姓中挑選精銳,來攻婁關,則鄨縣之人力、物力,皆為賀齊所有,婁關難守。此其二也。縱使夏侯府君和張將軍善戰,婁山險固,賀齊不來攻,舉兵南下益州,安南將軍難當其鋒,揮兵西進,則越嶲必為所破,五尺道一斷,南中非大王所有。江東興工商,金銅奇缺,而南中多產金銅,一旦為周瑜所得,于大王不利。此其三也。有此三者,則大王不能不救鄨縣。”

  曹操點頭不語,辛評忍不住問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江東缺金銅?有家人在江東經商?”

  費詩看了辛評一眼,躬身施禮。“董卓亂政之前,天下便有錢荒,如今孫策重工商,利行天下,錢荒自然更加嚴重。此乃常理,何必問于商賈?”

  辛評被頂了一句,臉色有些不悅,正準備說話,曹操不動聲色的擺擺手,聲音雖然不大,但意志卻有堅決。“公舉所言有理,鄨縣不得不戰。仲治,公舉去過鄨縣,熟悉地形,就讓他在軍師處做個參軍吧。”

  辛評雖然不喜費詩為人,卻不敢違逆曹操,只能點頭答應。曹操又看看費詩。“犍為多才俊,你可有熟識的,不妨一起請來。”

  “有倒是有一個,不過此人不好學問,行事有些粗疏。”

  “無妨,只要有才能就行。他姓甚名誰,是哪里人?”

  “犍為武陽人楊洪,字季休,現在郡中為吏。”

  “有這個人嗎?”曹操問夏侯惇道。

  “有的,誠如公舉所說,此人不好學問,行事有些粗疏,不過為人至孝,處事至公,也是可用之才。”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來一趟婁關,孤看看他。”

  “喏。”

  ——

  汝南,葛陂。

  孫策在水榭之上,緩緩的盤著拳。早春三月,正午的陽光普照,春風拂面不寒,他脫了厚重的外衣,只穿了一件窄袖貼身的春衫,干凈利落。

  陸遜——曾經的陸議——站在一旁。他剛剛從吳縣省親回來,月余不見,他多了幾分內斂,少了些銳利,拱手而立,溫潤如玉,一點也看不出不久前剛剛指揮大軍殺敵天子落荒而逃。

  “為什么改名?”孫策收了拳式,不緊不慢地說道。得知陸議改名陸遜,他驚訝了好一會兒。

  陸遜躬身一拜,笑道:“家從大父云,言多必失,當慎言慎行,以遜守道。”

  孫策哼了一聲,又道:“陸祭酒也知道言多必失?他最近和盛憲、管寧打筆墨官司可起勁得很呢,老當益壯,有廉頗之勇。”

  陸遜忍著笑。“那也是秉承大王教訓,不得不然。理不辯不明嘛。且吳郡是大王本郡,若是別人打上門來,身為吳郡郡學祭酒,他自然不能坐視。”

  “話雖如此,也不能鬧得太過份。”孫策苦笑,雙手叉腰,遠眺葛陂風光。

  陸遜回吳郡省親,孫尚香與他同行,一起回吳郡拜見母親吳夫人,陸康后來便登門提親,吳夫人也同意了,舉行了定婚儀式,陸康一下子戰斗力爆表,不僅和管寧開杠,連盛憲都挨了他的罵,說他們整理的王充遺著《論稀》里有私貨,盛憲等人將自己的想法摻入注中,篡改了王充的原意。盛憲原本也不是一個老實人,但聽說陸家與孫家結親了,不敢放肆,托虞翻來問,這次論戰是不是孫策授意的。

  孫策無奈,不得不請蔡邕出面,通審全書,寫出審核意見。不審還好,一審卻審出了麻煩。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一百八十二章 學術與政治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蔡邕審核了《論衡校注》后,指出了多達一百多處的錯誤,包括漏字、衍字,或者注解失誤,他用詞很委婉,但結論卻很誅心。他認為這部《論衡校注》既不夠嚴謹,也沒什么新見,不僅沒能體現出王充思想的精髓,反倒多了一些因循守舊的謬見。
  
      蔡邕最后給出一個建議:重新校注。
  
      蔡邕的審核意見就在孫策手中,但他遲遲沒有對外宣布,只讓張纮、虞翻兩人看了。結果虞翻當時就火了,說蔡邕這是故意的,因為他指出的漏字、衍字大多出自他提供的部分,那部分原稿就有大量的涂改,是王充的原文,還是他的手筆,誰也說不清楚。現在他用這些無法辨別真偽的稿子來批評盛憲等人的工作,自然是別有用心。
  
      目的很明確,他們想爭奪富春一帶玉器研究項目的控制權,至少要分一杯羹。這個研究項目規模大,投入也大,又涉及到為江東人正名,可想而知,必然是眼前有利,將來有名的大事,但凡有點實力的學者都不會甘心置身事外。
  
      蔡邕本人還有著史的任務,未必能抽出時間來,但掛個名,或者安排幾個襄陽學院的教席或者學生來參與這個項目是沒有問題的。至于陸康,他認為這是吳郡的事,只能由吳郡郡學來主持,不想讓會稽人也插一腳。他不好從正面拒絕盛憲,只好先質疑盛憲的學問。
  
      事實上,《論衡》這部書的原稿不全,錯誤在所難免,盛憲等人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看不到成績,卻盯著缺點不放,這是故意挑事。如果按照這樣的態度,那蔡邕所著的史書可指摘處更多,陸康所著的文章也并非無隙可擊,大家都差不多。
  
      虞翻有些上綱上線,但他的推測不無道理。讀書人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有私心,有貪欲,名和利,他們都想要,何況這又是一項可能改寫華夏史的重大工程,誰也不想做局外人。陸康如此,蔡邕如此,盛憲也如此,甚至虞翻也不例外。項目的總負責人遲遲未定,就和他們之間的博弈有關。
  
      孫策因此很頭疼。他見識很高明,但學問有限,沒有能力與這些大儒辯論,也不想參與其中。以政治手段解決學術問題是他極力避免的事,漢代的兩次學術會議都因為政治成份過濃,嚴重削弱了學術含金量,最后使學術僵化,也掘了王朝根基,一步步走進死胡同。
  
      富春、余杭一帶的史前文明,并不會涉及新帝國的根基,最多不過是給臉上貼貼金而已。如果按照孫家是孫子后人的說法,孫家的龍興地應該是齊魯,與吳郡有什么關系?江東人扯虎皮做大旗,要搞捆綁銷售,借他立國的機會,提升江東的地位。
  
      他因此對陸康有些怨念。吳會一體,就算要斗也應該一致對外,你現在搞盛憲,不是內訌么?
  
      陸遜笑笑。“大王,這件事可能還有些隱情。”
  
      孫策轉頭看著陸遜,思索了片刻。“說來聽聽。”
  
      “大王可知天師道有人來了江東?”
  
      “天師道?”孫策警惕起來。天師道和曹操瓜葛太深,天師道的人出現在江東,很可能兼作細作。現在又參與到學術討論中,不能不防。
  
      “去年春天左右,有一個叫王稚的人出現在建業,后來又去了吳郡,經常參與一些學術討論,就是他首先提出了對《論衡》及王仲任本人的質疑。原因也很簡,天師道是信鬼的,而《論衡》卻認為鬼是妖,與人無關,天師道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還有這種事?”孫策既好奇,又不安。王稚到江東這么久,又引發這么多事,怎么郭嘉一點反應也沒有?不過想想也是,郭嘉最近的心思全在戰場上,大概沒多少精力來注意這些學術討論,況且他一向主張學術自由,不要過多干涉。王稚雖然有天師道的身份,但他只是參與學術討論,并未進行其他的破壞活動,一般也不會引起刺奸營的特別注意。
  
      “王稚在哪兒?”
  
      “他隨我來了建業。”
  
      孫策瞅瞅陸遜,陸遜笑了。“他主動見我,自然是想見大王,所以我便將來帶到建業來了。大王如果想見,隨時可以。”
  
      孫策點了點頭。王稚主動去見陸遜,請他引薦,自然是想談一談。這么說,天師道與曹操的關系并不如想象中的堅固,可能有望觀的想法。張魯做了巴郡太守,發動板楯蠻作戰,極大的影響了漢中戰場的平衡,黃忠到現在還沒能突入漢中平原,還需要荊州運送糧草輜重,隨著戰線的延伸,又是逆流而上,負擔很重。如果能與天師道取得聯系,漢中戰場也許會有所突破。
  
      不過,城下之盟絕非上策,王稚有恃無恐,結盟并非易事。
  
      “伯言,對漢中戰場,你有什么意見?”
  
      “大王,法正在關中光風作浪,如果他們控制了關中,與益州相呼應,再得到涼州的支援,必成心腹之患。臣以為當先取漢中,斷絕關中與益州的聯絡。天師道想兩面逢源,大王不妨宣揚其事,令曹操、吳懿與張魯生隙,再各個擊破。此外,馬超既已歸附,不妨使馬騰率部由武都入漢中,威脅漢中西境,令吳懿首尾難顧。若能命周都督牽制住曹操主力,令其不能北上,則又由多三分勝算。”
  
      孫策欣慰地點點頭,示意陸遜繼續說。陸遜回吳郡省親一次,不僅是改了名這么簡單,短短一個多月,他又深沉內斂了許多,但眼光依舊犀利,一眼就看出了整個形勢的要害。
  
      英雄所見略同。歷史上的周瑜也曾提出類似的建議,只可惜英年早逝,沒有機會實施。
  
      在孫策面前,陸遜無須掩飾,侃侃而談,依稀又看出幾分鋒芒。他提議孫策本人進駐洛陽,命孫翊、鐘遙入武關,魯肅溯河而上,奪河東、馮翊,強取關中,中分天下,特別是將曹操封鎖在益州,讓他無法染指關中和涼州,坐以待斃。
  
      孫策苦笑了一聲。“伯言,你這一計雖好,卻難以執行,冀州的談判不順利,恐怕要生變故。”
  
      冀州的談判本來很順利。蔣干傳回消息說,袁譚已無戰意,一心求和,只是冀州世家不甘心就此放棄,一直從中作梗,希望能迫使孫策讓步,保留他們的產業,特別是土地。
  
      河北人對土地非常執著,寧可放棄一部分工商利益也要保住土地,讓談判陷入了僵局。
  
      土地是底線,是原則,不能打破,否則新政就成了水月鏡花,無從談起。況且孫策也不覺得冀州世家有資格和他討價還價,能談就談,不能談就打,他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準備而已。
  
      可是在控制冀州之前,出兵關中顯然不太現實,至少不可能全力以赴。
  
      陸遜皺了皺眉。“那就只能先取漢中了。”
  
      孫策不置可否。他安排陸遜暫時留在身邊,正好帶一帶甄像、陸績等人,同時協助郭嘉處理一些事務。戰線太長,郭嘉忙不過來。軍師處的參軍雖多,和陸遜、諸葛亮一樣的干才卻難尋,大部分擔子都壓在郭嘉一個人肩上。
  
      陸遜領命,前去與郭嘉見面。剛出門,陸績就捧著幾份文書匆匆進來。陸遜見了,連忙讓在一邊,躬身行禮。他比陸績大五歲,但輩份卻小一輩。陸績泰然自若的接受了陸遜的禮,點點頭,說了一句“回頭再聊”,腳步不停,徑直上樓,稚氣未脫的臉上充滿了長輩的矜持。
  
      一旁的執戟衛士看在眼中,忍不住想笑。陸遜也有些尷尬,只好佯作不見,沿著曲廊向軍師處的小樓走去。走了沒幾步,便看到郭嘉與荀彧兩人并肩站在廊上,正說著什么。陸遜停住腳步,遠遠地站著。
  
      荀彧看得分明,提醒背對陸遜的郭嘉。郭嘉回頭看了一眼,招了招手。荀彧拱手作別,臨行前又看了陸遜一眼。陸遜看得分明,卻面不改色,不緊不慢地走到郭嘉面前,躬身行禮,又說明孫策的安排。
  
      郭嘉拍拍欄桿,輕笑道:“這個名改得好,少了幾分火氣。伯言,陸祭酒對你期望甚高啊。”
  
      陸遜淡淡地說道:“論學問,從叔天賦在我之上。論用兵,我可能略勝一籌。”
  
      郭嘉“噗嗤”一聲笑了。“我收回剛才的話,你雖改名,卻沒改性,還是英氣逼人。”他頓了頓,又嘆道:“這才對嘛,年紀輕輕的和光同塵,有什么意思。況且陸祭酒也是言行不一,要你謙遜,自己懟起人比誰都狠。”
  
      陸遜無語。郭嘉可以調侃陸康,他卻不能說一個字。
  
      “走吧,去軍師處熟悉一下情況。最近收到的情報有些多,益州周都督那邊蓄勢待發,冀州蔣子翼那里暗流涌動,幽州太史子義厲兵秣馬,關中更是吵成了一鍋粥,我這段時間睡都睡不好。唉,想當初你和孔明在的時候多輕松,現在這些年輕人,沒一個比得上你們的。”
  
      郭嘉一邊說,一邊領著陸遜進了軍師處的小樓,沿途幾個參軍聽得分明,眼神頓時有些不善。陸遜看得清楚,卻一點反應也沒有,默默地跟著郭嘉走進大廳。
  
      郭嘉拍拍手。“都把手上的活放一放,過來見見陸都尉,看看真正的軍師應該是什么樣子。”
  
      話音未落,數十道犀利的目光轉了過來,全落在陸遜臉上。
  
      陸遜面無表情。

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不如1鶚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孫尚香躡手躡腳的上了樓,伸長脖子,看向北側的軍師處小樓。
  
      孫策看見了,卻沒說話。他將手里的公文看完,提筆簽上自己的名字,又指了指對面的坐席,示意陸績坐下。陸績一點也不意外,應了一聲,便提起衣擺入座。
  
      “聽郭祭酒說,你最近在讀荀氏易傳?”
  
      “是,臣想研習易學。”陸績頓了頓,又道:“荀氏易傳流布甚廣,精通者亦眾,容易入門。”
  
      孫策嗯了一聲。荀氏易傳是荀淑所著,由荀爽發揚光大,如今又由荀悅批注,印行天下,中原研習者很多。荀氏三代人的努力,讓荀氏易學在學林中站穩了腳跟,就連虞翻有一段時間都對荀氏易入迷。不過虞翻現在已經不就易而論易,他有更大的想法。
  
      陸家并不以習易著稱,陸康本人對易學的了解就非常有限,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被他的胡攪蠻纏繞住。陸績研習易學,而且是在學風已經轉變,很多人都在重新審視六經,一心想創立新學的情況下,讓孫策有些搞不清他的用意。今天正好有機會,他想問問陸績本人。
  
      陸遜在軍師處受到圍攻,陸績這個叔叔不可能不關心,正好在這里等結果。
  
      “為什么啊?”
  
      陸績眉心稍皺,思索了片刻。“不為什么,就是覺得有趣。”
  
      “有趣?”
  
      “易為六經之首,為易作注者代不乏其人,但眾說紛紜,并無定論,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臣想搞明白這其中的緣由,為什么會這樣。如果能搞明白不同時代的易學流變,也許能從中揣摩到前賢的所思所想。”
  
      孫策不禁笑了一聲。看來這小子和孫匡一樣,就是喜歡讀書。他們不用為生計犯愁,衣食無憂,學什么,讀什么書,也不需要考慮有利無利,只問有趣無趣。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既然你有心學問,留在宮里也沒什么意義,反而耽誤了時間。你把手頭的事交接一下吧,想回吳郡還是游歷天下,你自己看著辦。”
  
      “謝大臣。”陸績躬身一拜。他抬起頭,偷看了孫策一眼,欲言又止。孫策說道:“有事要問我?”
  
      “是的,臣斗膽,想向大王請教兩個問題。”
  
      “說。”
  
      “大王對易學如何看?”
  
      孫策沉吟良久,還是搖搖頭。“我對易學沒研究,不敢誤人子弟,要不然陸祭酒打上門來,我可承受不起。”
  
      “那臣還有一個問題:天究竟有多高,地究竟有多厚?”
  
      孫策眼皮一挑,打量著陸績,忍不住笑出聲來。“為父報仇?”
  
      “不敢。”陸績也笑了。“家父已經忘了此事,臣卻好奇得很,很想知道答案。徐大師曾提過一個測量地厚的方案,據說得出的結果是地為圓球,周六萬七千余里,但天有多高,他卻從來沒說過。”
  
      “你對徐大師的文章也感興趣?”
  
      “是的,他寫的文章,臣都細細研讀過。”
  
      孫策很滿意。隨著研究的深入,徐岳寫的文章越來越晦澀難懂,連他都不怎么愛看,陸績居然有這么濃的興趣,可見還是有些天賦的。史書上說,陸績一生仕途不得志,后來還被貶到郁林郡,三十多歲就死了,死之前留下一個詛咒孫吳的預言,居然還應驗了。至于是碰巧還是真的學易有所成就,那就不清楚了。
  
      不過就現狀來看,此人性情有些孤僻,還有些鉆牛角尖,確實不適合從政,做學問更適合他。
  
      “公紀,看了那么多徐大師的文章,你現在相信大地是圓還是方?”
  
      “臣曾至東海,親自驗證過,從實踐到數學推演,地圓說都比地方說更合理。”
  
      “既然如此,你說的天是哪個天?是你看到的藍天,還是日月眾星所在的天?這可不是同一個天。”
  
      “這這不是同一個天?”
  
      孫策嘴角微挑,笑容狡黠。“公紀,你想研習易學,可不能只盯著簡冊,還要看古人所看。古人沒有六經,他們看什么?無須是頭頂的天,腳下的地而已。”
  
      陸績若有所悟,久久不語。這時,孫尚香走了過來,坐在孫策身后,悄悄扯了扯他的袖子。“大王,別談天說地了,快去看看吧,軍師處好像出事了,一點聲音都沒有。”
  
      “能出什么事?”孫策白了她一眼。“他們還能將伯言吃了?”
  
      “不是,他們那么多人,我擔心伯言”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孫策拍拍孫尚香的手,讓她稍安勿躁。他就不擔心陸遜。說實話,這個時代能和陸遜較量的人屈指可數,其他人都不夠看,而這些人眼下都不在軍師處。他把陸遜從前線調回來,不僅是為了錘煉陸遜,平衡各派系的力量,也是希望陸遜能打壓一下軍師處的汝潁系力量。
  
      軍師處素來被汝潁系把持,尤其是諸葛亮、陸遜、朱然外放后。荀彧雖然沒有正式入職,但他的到來也讓汝潁系的心氣兒更加高漲,無數汝潁士子加入軍師處,汝潁系的力量迅速膨脹。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要論人才數量,真沒有哪個地方能和汝潁相提并論,再加上郭嘉這個汝潁人主持軍師處,汝潁系的壯大在所難免。相比于戰場,軍師處的平衡更迫切。
  
      把陸遜調回來,震懾軍師處的汝潁士子,逐步引入江東士子,與汝潁系形成平衡,這才是他調回陸遜的真正目的。在這時候讓孫尚香與陸遜定婚,也是為陸遜背書。
  
      在這種情況下,誰敢對陸遜不利,誰能對陸遜不利,上前圍毆么?
  
      坐在對面,正在沉思的陸績聽了孫策的話,忍不住笑了一聲,明顯輕松了很多。
  
      陸遜靜靜地坐著,低眉順眼,拿起面前的一份軍報,輕輕丟在一旁。
  
      “下一位。”
  
      大廳里鴉雀無聲,數十名汝潁系的參軍面面相覷,眼神復雜,卻沒人敢再上前。他們大多是新入職的汝潁人,對荀氏兄弟有一種近乎崇拜的心理,荀衍死于與陸遜對陣,汝潁系出一個名將的希望中途夭折,讓不少人對陸遜有一種莫名的敵意,早就想刁難一下他。
  
      但事實證明,他們根本不是陸遜的對手,幾番論戰下來,他們和荀衍一樣,輸得一敗涂地,幾無還手之力。不少人氣得臉色通紅,拳頭握得緊緊的,恨不得上前打陸遜一頓,但是看看遠處水榭,看看外面全副武裝,倚著欄桿聊天,不時瞥一眼的羽林衛,他們這口氣咽不下去也得咽。
  
      真要動了手,開了全武行,或許吳王不會說什么,三將軍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一些非汝潁系的參軍站在外圍,毫不掩飾臉上的幸災樂禍。汝潁系在軍師處橫行慣了,今天卻被陸遜一個人橫掃,實在是大快人心。一些汝潁系的老人互相看看,苦笑不已。他們在軍師處時間比較長,見識過陸遜的厲害,沒敢輕舉妄動,但陸遜的表現還是出乎他們的預料。在戰場上歷練了兩年的陸遜就像一把淬過火的寶刀,無堅不摧。
  
      有老成的人已經意識到了孫策召回陸遜的用意,知道汝潁系獨霸軍師處的時光結束了,汝潁系將迎來更加艱巨的挑戰。與其他派系不同,汝潁系在軍中沒什么根基,如果失去軍師處這個陣地,他們在吳國的政治版圖上很難與其他諸系抗衡,尤其是軍隊系統。
  
      見無人發言,郭嘉站起身,拍了拍手。“好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貪多嚼不爛,白白浪費了陸都尉的口舌。不管是否參與辯論,每人都寫一篇報告,三日內交齊,作為這個季度的考核內容之一。尤其是某些人,回去好好反省一下,以你們今天的表現,這輩子怕是都無法外放了。”
  
      參軍們七嘴八舌的應喏。雖然很多人很不情愿,卻沒人敢違抗郭嘉的命令。
  
      參軍們紛紛散去,郭嘉引陸遜上了二樓。二樓已經備好了茶和果品,兩人入座,郭嘉笑道:“伯言,你來得太好了,最近事務實在太多,我應接不暇,連著幾個休沐都沒休成。怎么樣,先頂幾天,讓我回家休息兩天,陪夫人出去踏踏青?”
  
      陸遜微微欠身。“祭酒乃是軍師處的頂梁柱,小子最多為祭酒分擔一二,豈能頂替祭酒。”他瞥了郭嘉一眼,又笑道:“再說了,小子入軍謀處時不過十歲,蒙大王與祭酒不棄,啟蒙兵法、權謀,也算是忝列祭酒門墻,出了事,祭酒就算遠在千里之外,怕是也不能置身事外。你說對吧?”
  
      郭嘉哈哈大笑,指指陸遜。“伯言,你說實話,是不是覺得今天這事是我安排的?”
  
      “不敢。”
  
      “不敢就是承認了。”郭嘉搖搖羽扇,輕笑一聲,眼神中多了幾分譏諷。“不瞞你說,還真是我安排的。戰場越來越大,事務越來越多,軍師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最近新進了不少人,尤其是豫州世家子弟。你以為他們是沖著我這個浪蕩子來的?有些事,我不能親自出面,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出面,想來想去,只有你和孔明最合適。孔明在荊南,脫不開身,你正好回來了,幫我分擔一些。冀州還是關中,你挑一個。”
  
      陸遜躬身施禮。“孔明負責左路,我就負責右路吧,中路非祭酒莫屬。”

首頁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