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許攸計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許攸出了驛舍,站在門前,負手四顧,意氣難平。

  “唉,不意今日為何伯求所笑。”

  身為當初袁紹的奔走之友,他和何颙與眾不同,一是他們的年齡與身份與普通游俠不同,二是他們并不汲汲于官爵,與袁紹只是道義之交,并非依附袁紹,是以能夠保留更多的獨立自主。他們也因為意氣相投成了好朋友,互相敬重。

  與何颙十余年不見,今天卻落了下風,讓許攸心里很不是滋味,又漸漸生起一絲悲涼。連何颙、陳逸這樣的故友都為富貴所誘,不復當年仗劍天下的豪氣,還有誰與我同行?

  這一切都是孫策的新政惹出的麻煩,而孫策卻是路中悍鬼袁公路看中的人。

  一念及此,許攸心中的憤怒就無法抑制。袁術是什么東西,天下又豈能由他指定的孫策主宰?若就此俯首,百年之后,如何去見袁紹,又有何顏面與袁術抗衡?

  就袁術那德性,不知道會怎么羞辱他們呢。也許現在,袁紹就要掩著臉,躲著袁術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許攸仰起頭,嘴角挑起一抹冷笑,心中憑生一股豪氣。

  何伯求,讓我來告訴你一個真正的游俠該如何行走于人世吧。

  ——

  許攸回報曹操時,曹操正與陳宮對坐。見許攸陰著臉回來,曹操與陳宮交換了一個眼神,默契地閉上了嘴巴。

  “子遠,如何?”

  “還能如何?”許攸苦笑著搖搖頭。“孟德,你我都將步本初后塵,為袁公路所笑。”他也不等曹操示意,自行入座,拍著膝蓋,一聲長嘆。“當年宛城之戰若能斬殺孫策,何至于今日?”

  曹操濃眉緊蹙,沉默不語。他何嘗不后悔。當年若能臨陣殺死孫策,天下形勢又怎么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可是后悔有什么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錯過就是錯過了,后悔沒有任何意義。

  陳宮一聲輕嘆,試探著問道:“這么說,沒有辦法可想了?”

  許攸斜睨著曹操,卻不說話。曹操眼神微閃。“子遠,你有何計教我?”

  許攸一聲冷哼。“我已計窮,只能隨何伯求去鹿門山隱居。我與孫策無私仇,想來他也不會在意我的死活。倒是你,當年劫了袁伯陽,袁公路留下遺言,要孫策取你性命,你打算如何應對?”

  曹操盯著許攸看了一會,眼角抽了抽。

  “還有,你休丁夫人,另娶吳王后,丁氏恨你入骨。丁沖可不是什么謙謙君子,將來見面,你可要有些準備,含羞忍垢怕是難免。依我之見,你決定投降之前,最好能求得丁沖的原諒。”

  曹操的臉色陰了下來,眼角卻掠過一絲不屑。看這樣子,許攸不僅在何颙那里碰了壁,還受了辱,已經不再提投降的事,而是故意刺激他,欲舉益州之力一戰。

  年近花甲,他還是當年那個行事沖動、少年輕狂的游俠兒。

  許攸說的這些,他早就考慮過,否則也不會如此猶豫。當年他劫走袁耀,臨陣重傷袁術,這個仇恨不可能輕易化解。就算孫策不在乎,袁氏姊弟又怎么可能不在乎,找個機會報復實在是最簡單不過的事。

  除此之外,丁夫人性強,丁沖自負,他們也不會忘記被休之辱。這不是一時一刻的麻煩,只要他活著,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沖突。

  投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果不能保證富貴和實力,迎接他的只有屈辱。這一點不用許攸來提醒他,他早就一清二楚。

  曹操轉頭看看陳宮。陳宮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曹操苦笑道:“子遠,士可殺,不可辱。孤雖無德無能,畢竟是先帝策封的蜀王,豈能任人宰割。只是形勢如此,如何才能反敗為勝,還望子遠不吝賜教。”

  許攸撇撇嘴,故作不屑。“欲以弱勝強,唯有孤注一擲,以求出奇制勝,舍此別無他法。問計之前,孟德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愿意冒這個險。若是失敗,可沒有后悔的機會。”

  陳宮笑笑,說道:“不會還是出兵荊州,或者行刺客之事吧?你剛才也說了,此計不可行。”

  許攸心里本來就憋了一團火,此刻又被陳宮嘲弄,火氣更旺。不過他早有準備,并沒有當場發作,只是冷笑。“公臺,我不說,你想必也清楚,出兵荊州的時機并不成熟,刺客之事也非上策。且不說成功率極低,就算僥幸成功,也不能動其根本。”

  “除此二策,還有何計可施?”

  “兵法有云:致人而不致于人。吳蜀實力相去甚遠,長期對峙,蜀必敗無疑。欲尋主動,當以攻為守,誘孫策來攻,在我選定之地決戰。”許攸頓了頓,目光掃過曹操和陳宮的臉。“你們想想,何處作戰對我們最有利,又是吳軍亟欲攻占之地?”

  陳宮眉心輕蹙。“你是說以退為進,誘吳軍入彀,然后重創之?”

  “然。”許攸重重地點點頭。“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蜀國之困,在于三面受敵,左右支絀。若能聚集重兵于一路,斬其大將,或許能震懾強敵,鼓我士氣。”

  “何處?”

  “漢中。漢中四面皆山,不論是從關中來,還是從襄陽來,抑或是從涼州來,都要行軍數百里甚至千里。兵少則不足以戰,兵多則消耗無數。黃忠率部攻漢中數年,未有進展,一是我軍阻擊有力,二是黃忠謹慎,不敢輕舉躁進。如今形勢變化,當有所更張,誘吳軍入漢中決戰。”

  許攸停了片刻,又接著說道:“黃忠因久戰無功,錯失大都督,以中護軍督諸將,再攻漢中。若有機可趁,他豈能錯過?一旦黃忠進入漢中,魯肅必不甘落后。二將同攻漢中,孫策不能不以大將居中調度,而能協調此二將者,非孫策本人,則其妹左都護孫尚香。十萬之師齊聚漢中,日費數千金,孫策不得不全力以赴。如此,其他諸路必然放緩攻勢,以竟漢中之功。”

  曹操撫著短須,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他雖然不喜歡許攸這個人,卻不得不承認許攸這一計有可取之處。兵形如水,孫策不中計,出兵三峽的意義已然不大,退而求其次,選擇在漢中作戰更有利,至少比出兵三峽穩妥多了。

  放棄漢中,看似讓出了益州的北方門戶,實際上卻是將吳軍誘入了非常不利的戰場。不管吳軍的輜重從哪個方向來,都要翻越重山峻嶺,消耗極大。如果不能迅速攻入益州腹地,吳軍遲早會被拖垮,要么將主力撤出漢中,要么集結重兵強攻,以期打破僵局,攻入益州腹地。

  益州是最后一個戰場,除了沈友之外,吳國的五大都督有四個參戰,還有一個久戰無功,痛失大都督之位的黃忠,誰不想取得首功?

  不管哪個選擇,對蜀國都有利。就算沒有達到目的,損失的也只是漢中一郡而已,不會傷及根本。萬一成功,重創了吳軍,說不定真可以扭轉形勢。

  “公臺,你意下如何?”

  陳宮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他鄭重地點點頭。“臣以為值得一試。不過孫策用兵謹慎,黃忠、魯肅也非有勇無謀之輩,要想誘他們入彀,不能輕易放棄漢中,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而不是一個陷阱,否則漢中就有可能白白丟失。”

  曹操連連點頭。“公臺所言有理,這件事一定要部署得周密些,萬萬不可讓人看出破綻。”他想了想,又道:“傳令子修,以出兵三峽為名,從他麾下抽調一部分精銳,造成漢中兵力不足之勢,讓他們以為有機可趁。子遠,你以為如何?”

  許攸點點頭。“正當如此。”他冷笑道:“何伯求在成都,若是借他之口,那就更像真的了。”

  曹操有些撓頭。“伯求乃是故交,這么做,怕是不妥吧?”

  許攸冷笑道:“有何不妥?如今他是孫策的說客,原本就有打探蜀中形勢的任務,我們不過是將計就計罷了。你若是抹不開面子,就由我來做這個惡人。”

  曹操正中下懷,一口答應。

  三人仔細商量之后,曹操決定由許攸繼續與何颙談判,借著討價還價的機會,故意將消息透露給何颙,又傳令曹昂,讓他調整防線,從西城一帶撤回一部分兵力,造成兵力空虛的假相,誘黃忠進入漢中。

  為了避免大軍潰敗,黃忠趁勢攻入蜀地,曹操命曹昂將抽調出來的兵力悄悄的部署在白水、劍閣一帶,又安排了一些精銳部隊,攜帶軍械、糧草,散在幾條要道之中,準備襲擾吳軍糧道。與此同時,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封了十幾個武都氐王和漢中豪強,以換取他們的效忠,以便將來牽制吳軍,增加吳軍進軍漢中、控制漢中的難度。

  為了確保漢中能按照計劃進行,曹操派陳宮趕往漢中,協助曹昂處理相關軍務。他又傳詔法正,讓他放出假消息,造成蜀軍將出峽作戰的跡象,誤導吳軍。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四百五十四章 虛實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陳宮日夜兼程,趕往漢中。

  得知曹操改變出峽的計劃,曹昂大吃一驚。雖說兵形如水,不可拘泥,但如此大的行動說變就變,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調整牽連太廣,一時之間很難完備。

  陳宮知道曹昂不解,卻什么也沒說,直到進了內室,才向曹昂解釋了此計的來龍去脈。

  曹昂聽完,臉色很難看,忍不住說道:“許公實在有些意氣了,這一戰,漢中可就毀了。”

  陳宮看著曹昂,無可奈何的嘆了一口氣。以曹昂的性格,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強烈反對。但出主意的是許攸,下決心的是曹操,他不可能出言不遜,更不可能違抗命令。

  “太子,這既是以守代攻,也是以進為退。事到如今,總不能束手就擒,俯首待戮。大王年近半百,難不成還要受辱于人?太子英武,也不能依附妻族,辱沒祖先。”

  曹昂瞥了陳宮一眼,沒有吭聲。他豈能不明白曹操的處境,只是覺得雙方實力差距太多,這樣的努力終究是徒勞而已。

  陳宮吁了一口氣,抬手捏捏酸脹的眉心。這一路走來,他一直在考慮如何布局,如何說服曹昂。形勢如此,選擇已然不多,偏偏他又不能就此放棄,他必須從不可能中找到一絲可能,為曹氏父子爭取到一點機會,以報曹氏父子的知遇之恩。

  “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關東雖強,也總有力竭之時。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極限在哪里,但我想信,他肯定會有極限。”陳宮清了清嗓子,放慢了語速。“誘敵深入,看似懦弱,卻是一個試探,也許就能試出吳軍的極限,總比冒險出峽好一些。”

  聽完陳宮的分析,曹昂也嘆了一口氣。“話雖如此,可是設計誘敵,主動不在我而在敵,萬一黃忠占據了漢中,卻不冒進,而是步步為營,逐步蠶食,又或者魯肅不為所動,緩緩圖之,奈何?”

  陳宮沉吟良久,露出苦澀的笑容。“若真是如此,那也是天意,非人謀可致。”

  曹昂明白了陳宮的意思,無奈的點了點頭,接受了曹操的命令,并傳令駐守西城的吳懿,悄悄的抽調兵力,將放出假消息,誘黃忠來攻。

  ——

  蜀軍悄悄抽調西城的兵力很快引起了徐晃的注意。

  徐晃不敢掉以輕心,加派斥候打探消息。一開始,他擔心吳懿有所行動,故布迷陣,打算展開反擊,位置最靠前的他將首當其沖。后來發現吳懿并沒有進一步行動,而那些被調走的兵一路向西,再也沒有回來,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

  徐晃立即派人向黃忠匯報。

  黃忠收到消息,也大惑不解。這幾年,他和吳懿對峙,組織了多次進攻,戰事一度很緊張,有幾次險些攻克西域,吳懿不得不向曹昂求援,依靠援兵的幫助才力保西城不失。這一點,曹昂很清楚,按理說,他不可能從西城抽調兵力。

  除非他打算放棄漢中。

  可是從目前收到的消息,曹昂并沒有放棄漢中的跡象,也沒有放棄漢中的理由。

  與李嚴商量后,黃忠緊急聯絡徐庶、文聘等人,收集更多的消息。過了半個月左右,駐守上庸的鄧展傳來消息,大量蜀軍在三峽方面集結,有出峽攻擊荊楚的可能。上庸、房陵一帶都出現了蜀軍的斥候,魚復、秭歸的蜀軍都加強了防備,而且不時有輜重船到達。

  黃忠、李嚴這才意識到蜀國從西城抽調兵力的可能原因。

  李嚴很興奮,認為機會來了。蜀軍要出峽作戰,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輜重是沒什么機會的,從西城抽調兵力情有可原。這樣一來,他們攻取漢中的戰機就出現了。之前的進攻之所以未能竟全功,就是因為蜀軍在漢中有充裕的兵力,又占據上游的優勢,一旦西城有警,曹昂可以沿水路而下,及時增援。現在漢中兵力不足,就算曹昂想增援吳懿,沒有足夠的兵力也無濟于事。如此發起進攻,拿下西城的可能性很大。

  黃忠覺得李嚴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他卻不愿意輕舉妄動,一面增派斥候,深入漢中內部打探消息,一面派人去汝南匯報,并與右都護孫翊取得聯系,確認三峽方向的情報真偽。

  與此同時,他與諸將商議,做全面進攻的準備。進軍數年,一直未能突入漢中腹地,大家心里都憋了一肚子火,這次如果真的出現戰機,沒有人愿意錯失。

  一時間,雙方的斥候明爭暗斗,偵察與反偵察,滲透與反滲透,在各個角落展開,為了一條消息,無數人展開了殊死的戰斗,真真假假的消息像雪片一樣聚集到黃忠的案頭。為了甄別這些消息,黃忠和李嚴新增了不少白發,徐庶、徐晃等人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所有的消息都是含糊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經過幾次激烈的爭論,主動出擊成了諸將的共同選擇。一是從各個方面來看,蜀軍出峽作戰的可能性很大,搶占富庶的荊楚,兵鋒直指中原腹地,爭取主動權,應該是蜀國破釜沉舟的選擇;二是就算這是一計,損失也不會太大,至少不會傷筋動骨。以吳軍的戰斗力,只要不是孤軍深入,被對方重兵圍困,全身而退還是有把握的。

  面對戰意盎然的諸將,黃忠很清楚,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他們將抱憾終身。

  黃忠隨即下令諸將集結,除了鄧展按兵不動,防備蜀軍從秭歸方向發起突襲之外,其他諸將向西城進軍。為了確保勝利,黃忠下令征發沔水沿線各縣的民伕,以增加冬季儲備為由,緊急調運了一批軍械和糧食,尤其是消耗量巨大的箭矢。

  時值冬季,沔水流量銳減,礁石裸露,行船更難。為了運輸這些物資,消耗的人力、物力都要比平時多不少,不少船觸礁沉沒,辛辛苦苦運來的軍械、糧食被水沖走,心疼得民伕、纖夫們跺著腳罵人。

  黃忠每天都會收到相關的報告,知道有大量的軍械、糧食被水沖走,還有不少船夫落水身亡,卻無可奈何,甚至不能放松一點要求。戰機稍縱即失,他必須盡快完成物資的準備。一旦心軟,延誤了幾天,也許機會就沒了。

  數百里沔水,就是大軍最重要的血管,雖然充滿了險灘急流,卻不可或缺。

  十一月中,黃忠最后一次聚集諸將議事。

  雖然還是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但諸將的意見很統一,不管是真是假,總要試一下,不試一下實在不甘心。萬一是真的,這很可能是奪取漢中最好的機會。一旦突破西城,將戰線推進到漢中腹地,可以就地征集軍糧,一直讓他們頭疼的運輸問題就能大大緩解,整個形勢都會有重大轉機。

  經過商議,黃忠命徐晃為前鋒,正面進攻,吸引吳懿的注意力,徐庶率部繞到西城身后,準備阻擊來敵,并擔負進一步偵察敵情的任務。一旦發現有詐,立刻退到西城附近,匯合主力后一起撤退,以免遭受重大損失。

  黃忠率中軍出戰,文聘留守钖縣,負責后續物資的運輸,并做好參戰的準備。西城艱險,攻取不易,如果損失太大,又有攻克西城的可能,就由文聘率部增援,進行最后一擊。

  一切準備妥當,徐晃、徐庶返回駐地,率部出征。

  因為無法確定虛實,還要為徐庶爭取時間,徐晃偽裝成例行攻擊,走走停停,用了五天時間,才走過了不到三十里的路,進入西城。

  吳懿站在城頭,看著緩緩而來的吳軍,看著熟悉的徐晃戰旗,臉色陰沉。

  他早就收到曹操的命令,知道這是一場誘敵之戰,根本不需要他死守,但他懷疑曹操的真實用意。放棄漢中,誘黃忠進入漢中腹地作戰,拉長吳軍的供給戰,增加吳軍的消耗,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細細品味,這里面卻大有問題。

  漢中雖然不如關中,但沔水流經的幾個谷地能養活四五萬戶百姓,就不能養活幾萬吳軍?吳軍向來以精銳著稱,數量并不多,黃忠部的全部兵力加起來不到三萬人,一旦進入漢中腹地,僅是漢中本地的糧食就夠吃了,根本不需要從襄陽調運糧食,消耗只會降低,不會增加。

  除非馬騰、魯肅不讓黃忠獨取漢中,也率部進入漢中爭功。

  這顯然不太可能,魯肅身為大都督,不需要和黃忠爭功。馬騰只想占著武都,也沒膽量和黃忠爭功。

  所以吳懿覺得,曹操這一計看起來是以退為進,實際上是要剝奪他的兵權。他是漢中督,原本駐守在南鄭,曹昂來了漢中之后,他就離開了南鄭,到了西城前線,實際上交出了漢中的控制權。如果放棄西城,他就沒有屬于自己的地盤了。

  總不能讓曹昂再交出南鄭吧。

  吳懿覺得,妹妹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就是曹操的陰謀。只有這樣,曹昂才能順理成章的成為蜀國太子,才能讓他無法面對曹操的步步侵奪,守西城不行,放棄西城也不行。

  當初就不該相信這個閹豎之后。

  吳懿一聲長嘆,后悔莫及。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四百五十五章 計中計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吳懿左思右想,找來了張魯。

  張魯也正在頭疼。他不清楚曹操抽調人馬的內幕,只知道自己麾下的精銳被調走大半,眼看著徐晃再次來攻,他心里慌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聽說吳懿找他,急急忙忙地就趕來了。

  吳懿雖然心里比張魯還要急,臉上卻看不出半點破綻,依然云淡風輕。

  張魯怯怯地行了一禮,叫了一聲“都督”,底氣明顯不足。雖然他是天師道的系師,在天師道眾面前一呼百應,威風凜凜,可是在吳懿面前,他一點底線也沒有。不論是家世還是學識,他都遠遠不及吳懿。他一度想和吳懿套套近乎,畢竟他也算是豫州人。后來沒什么效果,也就放棄了。

  吳懿難得的露出笑容,頜首致意。張魯微怔,隨即受寵若驚。

  “系師,令堂江東之行,收獲如何?”

  “什……什么?”張魯臉上的笑容剛剛綻放,隨即便僵住了。他的母親盧夫人去江東的事自問隱秘,怎么吳懿知道得這么清楚?微怔之后,他下意識地向后退了一步,手也按上了腰間的刀環,同時心中大悔。太大意了,身邊只有一個衛士,如果吳懿要殺他,他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吳懿抬起手,輕輕搖搖,笑容更加燦爛。“系師不必緊張,我并無惡意,只是想請系師來商量商量,看看如何共度時艱。”

  張魯將信將疑,欲言又止。

  吳懿轉過身,將后背露給張魯,雙手扶著城垛,離腰間的長刀很遠。他長嘆一聲,指著遠處的吳軍戰旗。“精銳抽調一空,吳軍來襲,西城怕是守不住了。是戰是降,系師心中可有計劃?當然了,你戰也好,降也罷,都沒什么太大的影響。我就不同了。戰,不是對手。降,有辱先人,愧對蜀王。真是進退兩難啊。”

  張魯轉了轉眼珠,想起來一件事。吳懿不僅是蜀國的外戚,還和吳國有家仇。據說吳懿的叔叔死在袁術的手中,和孫策也有些關系,吳懿要想投降吳國,不能不考慮這一點,就算他不計較,也要想想孫策能不能放過他。

  如此說來,他們兄弟的確比吳懿輕松多了。打不過就降嘛,說不定還能官升一級。

  想到這些,張魯臉上露出一絲得意,隨即又掩飾起來,生怕吳懿一怒之下,先拿他開刀。

  吳懿拍著城垛,長吁短嘆。張魯見了,忍不住說道:“都督,既然不可力敵,何不向太子求援,或者……撤退?”

  “撤退?”吳懿搖搖頭,笑容苦澀。“西城是漢中門戶,一旦失守,我如何面對蜀王?縱使舍妹是王后,我也難辭其咎啊。更何況……”吳懿及時止住了話題,一聲長嘆。

  張魯想笑,卻沒敢笑出聲來。吳懿這個外戚看似威風,實則憋屈。吳王后一直未能生育,蜀王立曹昂為太子,吳王后有名無實,將來太子繼位,他們如何相處,也真是一個問題。

  大概是感覺到了張魯的心思,吳懿沒有再說什么,揮揮手,便讓張魯退下了。張魯下了城,與自己的衛士匯合,安全得到了保障,心思也跟著活泛起來。吳懿突然找他來,卻沒說要他干什么,只是倒了幾句苦水,究竟是何用意?

  張魯走了一路,想了一路,回到駐所,他冥思苦想良久,還是想不通吳懿的用意,只好命人請來長史閻圃。閻圃是巴西人,也是天師道眾。與普通的天師道眾不同,他讀過書,有見識,一向為張魯兄弟倚重。

  閻圃聽完張魯的轉述,思索了很久。“吳都督所慮,恐怕并非戲言。如今這形勢,對他的確不利。”閻圃抬起頭,看著張魯。“系師,或許這是一個機會。”

  “什么機會?”

  閻圃撫著頜下短須,眼神閃爍。“大勢已明,天下終將屬吳,益州以一隅之地,支撐不了多久。系師若想降吳,這是最好的機會。既然吳懿也有意投降,只是找不到門路,系師不妨從中斡旋,一來施恩吳懿,二來也有個見面禮,一舉兩得。”

  張魯如夢初醒,一拍大腿。“我怎么沒想到?”他想了想,又有些擔心。“黃忠能接受吳懿投降嗎?我要聽說,吳懿與孫策有仇。”

  閻圃搖搖頭。“吳懿的叔父吳匡是死在袁術手中,與孫策本無直接關系。再說了,就算有直接關系又如何?何颙行刺孫策,孫策都赦免了他,又怎么會為難吳懿。吳懿想必也知道這一點,才會生投降之念,只是沒有十足的把握,需要人從中牽線。系師若是沒有把握,不如請夫人前來商議。她去過江東,對孫策的為人更清楚。”

  張魯連連點頭,立刻派人去請母親盧夫人,并請閻圃與吳懿身邊的人接觸,確認吳懿的心意。

  閻圃沒費多少心思,就搞清楚了吳懿的心意。正如他所料,吳懿有意投降,卻心存疑慮。一是他是蜀國外戚,投降有損名聲;二是有家仇橫亙其間,他不能不多加三分小心。

  得到了吳懿的默許,張魯母子兄弟商量后,派人去見黃忠,商量請降的事宜。

  ——

  張魯自以為做得隱秘,卻瞞不過曹昂的耳目。

  曹昂很不安,陳宮卻很淡定。

  設計之初,他就估計到吳懿和張魯會有異心。形勢走到這一步,有異心的人很多,愿意追隨曹氏父子繼續戰斗的人倒是屈指可數。就連曹昂本人都對前途絕望,更何況其他人。

  可以說,吳懿、張魯等人的投降本來就是計劃的一部分。為此,陳宮用了一些手段,將他們麾下的精銳調走,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為此,他告訴了吳懿部分計劃內容,對張魯卻是守口如瓶,一字不漏。

  “吳懿、張魯的精銳抽調大半,就算投降了黃忠,也當不得大用。黃忠既不能解散他們,又不能將他們作為主力,只能暫且安撫。如此,他的戰斗沒有多少提升,卻增加了消耗,弊大于利。”

  曹昂覺得有理。吳軍皆是訓練有素的精銳,自然不會看得上吳懿、張魯麾下的巴人、賨人——這些人雖然善戰,軍紀卻不是一般的差,連曹昂都不愛用他們。

  “吳軍的戰斗力可觀,但代價也很高昂。出征的將士可以免賦稅,子女優先入學,若是戰死,還有優厚的撫恤。出征之時,軍械精良,軍糧都充足,將士們心無旁鶩,一心用戰。這些當然能鼓舞士氣,卻也是沉重的負擔。”

  陳宮不緊不慢地說道:“所以吳軍將領都有一個共識,沒有必要,絕不輕易言戰,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傷亡。萬一損失太大,兵力補充便是個問題。西城的守軍達不到吳軍的標準,可是他們卻會要求相同的待遇,否則時間一久,必然會有沖突。”

  曹昂若有所思。“所以,這些人其實是留給黃忠的隱患?”

  陳宮點點頭。“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只要給黃忠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物資,他是完全有可能化解。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足夠的物資,而這樣的小問題又不斷的積累,就有可能將他拖進泥潭,最終出現我們希望的結果。”

  曹昂看著面露得色的陳宮,想著陳宮剛才的分析,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謀劃周密的計策,而且選擇了一個最合適的目標。在圍攻益州的幾個大將中,黃忠求戰欲望最強烈,身邊的謀士力量卻最薄弱。這些條件集合起來,計劃實現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這都不能成功,那蜀國也就沒什么希望可言了。

  曹昂一直很信任陳宮,聽了陳宮的分析,原本一片絕望的心境又添了幾分希望。他加緊了抽調各郡精銳的速度,并與漢中豪強聯絡,加官晉爵,就算得不到他們的效忠,也盡可能的提高他們的心理預期,為黃忠制造麻煩。

  ——

  正如陳宮所料,面對奉命來議降的王稚,黃忠猶豫不決。

  不戰而降和擊降是兩個概念。如果他是強攻西城得手,吳懿、張魯就算是投降,也沒什么談判的資本,能保住命就算不錯。可是現在投降,那不就是保住命的問題了,他們肯定會要求更多的利益。

  人心苦不足。一開始,他們會許不會太高的期望值,可是時間久了,他們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尤其是見識了吳軍的裝備之后,要他們一點想法也沒有,未免過于天真。

  到了那時候,就算他不想用他們,也不能不提供一些裝備,滿足他們一些要求。

  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消耗。

  可是黃忠無法拒絕吳懿、張魯請降的要求。如果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西城,早一點進入漢中腹地,為什么要戰斗?這講不通,也無法向麾下的將士解釋,將來也無法面對軍師處的質詢。

  黃忠與李嚴、徐庶商量后,決定接受吳懿、張魯的投降,同時急報汝南,請天子定奪。要安撫這些降卒,僅靠襄陽、漢中戰區是不夠的,需要天子的大力支持。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千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隔肚皮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吳七年,十二月初,汝陽行宮。
  孫策背著手,在殿前的走廊上緩緩踱步,不時看一眼遠處的宮門。冬日的陽光很燦爛,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莫名有一些倦意。
  可是孫策卻一點倦意也沒有,甚至有些緊張。
  孫翊潛回駐地,荊楚外松內緊,大戰一觸即發。雖然曹操還沒有出峽,蜀軍將有行動的消息卻連續不斷的傳來,形勢頗為緊張。
  雖然決定了由孫翊迎戰,練兵練將,他還是有點擔心孫翊、諸葛亮應付不來。他們都太年輕,孫翊剛剛二十,諸葛亮也不過二十三,能不能服眾,他心里也沒底。
  兩軍作戰這種事,并不是你有本事就行,還要別人服你。如果別人不服你,調遣不動,就算是精銳一樣會打敗將,何況對手是曹操,一點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大敗。
  諸葛一生唯謹慎。可是現在的諸葛亮不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他這一路走得太順利了,不能和歷史上的他相比。少年輕狂是人之本性,諸葛亮也是人。
  何況他一直暗中和陸遜較勁。
  人一旦有了執念,理智就會大打折扣。年近半百的諸葛亮都會“違眾拔謖”,正當少年的諸葛亮為了取勝固執己見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是那樣一來,孫翊這個右都護就危險了。
  “陛下。”
  孫策微征,停住腳步,轉頭一看,見是孫權。孫權手里拿著幾份奏疏,靜靜地看著他,面帶笑容。
  “陛下是為三弟擔心嗎?”
  “嗯,是有一點。”孫策應了一聲,看向孫權手中的奏疏。“有事?”自從荊楚和漢中傳來新的戰況后,他就將大部分的精力轉移到了軍事上,一般的政務由張纮等人處理就行,孫權監督,只有遇到他們處理不了的事,才會由孫權轉到他的面前。
  “有幾件事,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張相、虞相無法定奪,囑臣面呈陛下。”
  “什么樣的事?”孫策一邊說著,一邊接過奏疏。奏疏上帖了紙條,上面寫著奏疏的內容扼要,大多是孫權的筆跡,還有一些是王粲等人的筆跡。孫策先翻看了一下扼要,其中兩條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條是請求頒詔避諱的,一條是論天命有無的。
  孫策坐在廊下的欄桿上,將這兩份奏疏抽了出來。奏疏內容很長,孫策一看,心里就有了底。他看了一眼上奏者的名字,不認識。“是哪里來的書生?”
  “一個是魯郡人,一個是吳郡人。”孫權笑道:“是有些書生氣,引經據典的寫了一大堆。不過這兩個問題的確不容小覷,理當慎重對待。”
  孫策笑了笑,沒有說話。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對避諱或者天命都不以為然,但他現在不僅僅是一個穿越者,更是新王朝的皇帝,有些事就不能只看心情,必然要考慮得更加周密才行。避諱還好說,只是習慣而已,天命卻涉及政權合法性這個問題,歷來是難題,對一個新政權更是如此。
  如果容易解決,張纮、虞翻也不會報到他面前了。
  “仲謀,你怎么看兩個問題?”孫策說道。
  孫權沉吟了片刻,搖搖頭。“連張相、虞相都不能輕易決定的事,臣豈敢妄言。”
  孫策知道孫權有話要說,擺擺手。“無妨,說來聽聽。”
  “臣以為尊卑有序,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的,如果臣子對君父都不用避諱,那豈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直呼其名,未免失禮。至于天命,臣也覺得頗為棘手。若是天下得失皆因人力,與天命無關,豈不是強者為王,人人可以稱帝?”
  “你說的也有道理。天下事,有利有弊,利有遠近,弊亦如此。”孫策拍拍腿,有些無奈。“有時候難以兼顧,不得不從權。”
  “陛下所言極是。”
  孫策將兩份奏疏交還給孫權。“這件事一起提交賢良文學們討論吧,看看他們的意見,擇善而從。”
  “唯。”
  孫權接過奏疏,正準備躬身而退,孫策叫住了他。“荊楚形勢緊張,關中又有消息,你有沒有興趣就國,助叔弼一臂之力?”
  孫權微怔,遲疑了片刻,搖搖頭。“臣于軍事并不擅長,去了也未必能幫上叔弼忙,反倒可能橫生事端,還是算了吧。等他擊敗曹操,臣再就國,安享富貴。”
  孫策詫異地看了孫權一眼,還沒說話,孫權又拱手說道:“陛下,新年將近,臣冒昧,敢問陛下打算在汝陽過年,還是回建業過年嗎?”
  “在汝陽。”
  “誰將留守建業?”
  孫策皺起了眉,不解地看著孫權。孫權苦笑道:“百官皆至,汝陽行宮不缺人手。若是陛下恩準,臣愿回建業,盡綿薄之力。”
  孫策咂了咂嘴。“仲謀,你想多了,我可沒有趕你走的意思。既然你不愿意去,那就算了,安安穩穩的留在汝陽吧。說起來,最近形勢緊張,我還真是離不開你。”
  “臣慚愧。”孫權再拜。
  孫策擺擺手,示意孫權退下。孫權再拜,抱著奏疏走了。孫策看著他的背影,幽幽地嘆了一口氣。
  心結難解啊。孫權如此敏感,哪里像兄弟,就算是普通臣子也不至于如此。
  孫策正自感慨,凌統按著刀環,快步走了過來。“陛下,沮祭酒有請。”
  孫策吃了一驚。沮授有事不來匯報,卻派人請他去軍師處,這是出了大事啊。他起身隨凌統向軍師處的小院走去,出了殿門,就看到郭嘉大步流星的走過來。兩人心有靈犀,互相點了點頭,并肩而行。
  進了小院,沮授匆匆從里面迎了出來,躬身而拜。
  “臣惶恐,驚擾陛下。死罪,死罪。”
  孫策擺擺手。“公與莫慌,天塌不下來。”嘴上說著,聲音卻有些發緊。
  沮授轉身,將孫策、郭嘉迎上堂。軍師處的軍師們都已經圍了過來,無數雙眼睛落在孫策臉上,有的緊張,有的卻按捺不住喜色,堂上洋溢著一股詭異的氣氛。劉曄站在剛剛擺放好的沙盤前,一手抱胸,一手捻著胡須,沉吟不語,極是入神,竟然沒有注意到孫策的到來。
  孫策掃了一眼沙盤,發現是漢中的沙盤,心里頓時咯噔了一下。
  漢中能出什么事?難道是黃忠等人貪功冒進,被吳懿打了伏擊?還是圍攻西城不利,損失過大?
  沮授取過一份軍報,遞給孫策。孫策接過,迅速掃了一眼,軍報與奏疏不同,行文簡潔,一目了然。孫策看完,愣住了,眉心漸漸蹙起。他順手將軍報遞給郭嘉,轉頭看著沮授。
  “公與,這……看著怎么有些不對勁啊?”
  沮授苦笑道:“陛下慧眼,臣也是覺得這有些古怪,這才斗膽請陛下前來議事。現在看來,曹操君臣在下一局大棋,遠遠超出了我們之前的估計。”
  見不是戰敗的壞消息,孫策心里松了一口氣。不管曹操在下什么棋,只要自己不犯錯,不上當,曹操就沒有翻盤的什會。說真的,他還真想看看,到了這一步,曹操還能玩出什么樣的絕地反擊來。
  孫策笑著揮揮手。“那你倒是說說,曹操在下什么樣的棋?”
  沮授轉身,對著墻上的益州地圖。“以臣愚計,曹操當是虛實相間,誘我軍深入,然后集擊重兵,予以殲滅。他選擇的戰場并非荊楚,雖然荊楚依然可能成為目標,而是漢中。”
  沮授說著,手中的木棍在漢中重重地點了一下,然后又劃了一個圈。“黃忠部久戰無功,建功心切,如果有機會全取漢中,甚至率先入蜀,他們不會放過這個戰機。可是一旦黃忠部進入漢中腹地,就無法及時得到荊州的支援,勢必成為孤軍,有被圍殲的可能。”
  孫策皺皺眉。“你是說,吳懿、張魯有可能是詐降?”
  “張魯投降情有可原,吳懿投降未免過于輕率。據險而守,縱使兵力不足,也不至于不戰而降,總要守上一段時間再說。一箭未必,便舉城而降,他不怕曹操殺他的家人?”
  孫策覺得有理。兩軍交戰,要求每個人都寧死不屈、與城共存亡不太實際,但多少要堅持一下,尤其是吳懿。他的妹妹是曹操的王后,他的從弟吳班也在曹操的中軍,他不戰而降,豈不是將他的弟妹都送入了死地?
  除非這是曹操的計劃,吳懿不用擔心家人的安全。黃忠不可能一點警覺也沒有,但他急于奪取西城,明知可能有危險,也會盡可能接受吳懿的投降,然后盡可能的做好善后工作。
  事實就是如此,他已經接受了吳懿的投降,并且為了安撫吳懿,向朝廷申請物資支援,其中就包括一部分軍械。可這并非治本之策,反倒可能正中吳懿下懷。有了這些軍械,吳懿將來反噬的時候會更有殺傷力。黃忠不可能想不到這些,但他沒有更好的選擇。
  一向穩重的黃忠如此,其他人又能好到哪兒去?
  孫策吁了一口氣,看著地圖上黃忠的補給線被拉長了一倍有余,苦笑道:“這不是陰謀,這是陽謀啊。公與,奉孝,你們覺得這可能是誰的手筆?”
  沮授沉吟不語。
  郭嘉笑了笑。“陳宮。”
  
第二千四百五十七章 騎虎難下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郭嘉搖了搖羽扇,有幾分漫不經心,又讓人莫名的心安了很多。
  “陳宮已經有幾天沒在成都露面,他很可能去了漢中。此人善從大處著手,又熟悉我大吳新政。以退為進,將我軍誘入漢中作戰,以試探我軍極限,再自然不過。只不過公與要警惕,他雖然去了漢中,法正還在魚復,蜀軍冒險出峽的可能性還在。”
  沮授眼神微縮。“陳宮去了漢中?”
  “雖然還沒有得到確切的情報,但大體無誤。”
  沮授眼珠轉了兩轉,露出一絲淺笑。“久聞此人智謀出眾,果然傳言不虛。”他看向郭嘉,面帶微笑。“奉孝曾主掌軍師處多年,對各部軍師都很熟悉,又了解陳宮的實力,此二者皆非我所能及。以奉孝之見,要不要增派人手?”
  郭嘉瞥了他一眼,用手中的羽扇指指沮授,哈哈大笑,卻不作答,轉身看著孫策。“公與有所不知,最了解他們的不是我,而是陛下。想當年,徐庶與陛下一見,便得委任,趕赴武關。”
  沮授恍然。“原來是陛下所擢,那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
  孫策看著這兩人一唱一合,忍不住笑了一聲,隨即又有些說不出的遺憾。人才越來越多,但相互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微妙。沮授以降臣而超擢為軍師祭酒,很多人對此不滿,背地里不知道動了多少心思,只是他不為所動,沮授本人也謹慎,讓人抓不住把柄,這才沒鬧出大事。
  現在漢中軍情出現重大轉折,沮授擔心黃忠身邊的軍師力量不足,想要增派人手,以確保安全,卻不能輕易決定,不得不興師動眾的請他和郭嘉,又主動向郭嘉問計,可謂是用心良苦。
  黃忠的軍師名義上是李嚴,實際上還有一個徐庶。徐庶是潁川人,汝潁系勢大,沮授不能不慎重對待。
  即使是孫策,此刻也不能輕易調動人手,以免擾亂軍心,弄巧成拙。
  臨陣易將是用兵大忌,軍師亦然。
  孫策轉頭看著地圖上的沔水(漢水),咂了咂嘴。由钖縣到西城,黃忠的補給線拉長了一半,而這一段水路人煙稀少,連征發民伕都困難,只能從更遠的武當、酂縣一帶征發,消耗會翻倍。加上吳懿、張魯的降卒,還要再翻一倍。一旦黃忠的主力挺進漢中腹地,需要的補給更加驚人。
  漢中有耕地,但能供養的戶口有限。到目前為止,漢中的戶口巔峰值只有五六萬戶,正常情況下,只能供養一萬多兵。如今是戰時,陳宮想必不會讓他們如愿,很可能會將漢中作為戰場,如此一來,黃忠部的補給幾乎完全依賴于后方的運輸。
  不論是從襄陽逆水而上,還是從關中翻越秦嶺,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能夠順水而下的涼州偏偏又無糧可運。如果黃忠不能迅速奪取漢中,漢中戰場很可能是個潰瘍,甚至可能演變成流血不止的傷口。
  這應該就是陳宮的陽謀。所謂陽謀,就是你看得破也未必有辦法破解。
  “有速勝的可能嗎?”
  沮授搖了搖頭。“兵力不足,沒有速勝的把握,只能臨機應變。若一意強求,反倒可能為敵所誘。”
  孫策贊同沮授的觀點。戰略上不存在速勝的條件,只能依賴前線將士的戰術。換句話說,要看黃忠等人能不能夠創造戰機,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將蜀軍徹底趕出漢中。但他不能給黃忠壓力,反而要給黃忠充分的時間,否則就有可能適得其反。
  實際上,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黃忠等人貪功冒進,中了陳宮的計。
  要楊在戰略上取得全面優勢,就要往漢中增兵。增兵就要增糧,負擔更重。多路人馬合作,誰主誰次又是一個問題。能夠增援漢中的是魯肅和馬騰、閻行,馬騰、閻行也就罷了,魯肅卻是安西大都督,讓他聽黃忠的將令,魯肅未必心服,而讓黃忠聽魯肅的命令,等于奪了黃忠難得的立功機會。就算黃忠愿意,徐庶、徐晃等人也會有意見。
  除非再派一個能讓他們都服氣的,比如目前留鎮洛陽的左都護孫尚香,或者干脆御駕親征。可是那樣一來,后勤補給的負擔更加驚人。
  不用仔細測算,孫策也知道目前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就他所知道的歷史,對蜀作戰向來都是在中原安定的情況下,積蓄多年力量,然后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一旦陷入僵持,就意味著戰略上陷入被動,只能主動撤軍,除非出現意外戰機。比如曹操攻漢中時,張魯軍自潰。比如鐘會攻蜀受阻劍閣時,鄧艾由陰平道進軍,奇襲成都,抄了姜維后路。
  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意外,只能作為戰術范疇的考慮,不能作為戰略的有機組成。如果廟算的時候就寄希望于偶然因素,那就太荒唐了。
  反復商量后,沮授、郭嘉的意見和孫策相近,目前不具備大舉攻蜀的條件,應該維持當前的方略,以蠶食的方式圍攻。考慮到黃忠等人的心態,孫策命沮授、郭嘉分別以官私的身份與黃忠、徐庶聯絡,提醒他們當前的態勢,不可貪功冒進。當穩扎穩定,步步為營,不給曹昂、陳宮任何可趁之機。
  快商量完的時候,一直沒說話的劉曄忽然說道:“陛下,臣以為陳宮雖有誘敵深入之意,卻還可能有另一層意思。”
  孫策倒是有些意外。劉曄難得主動當眾發言,今天這是怎么了?
  “說來聽聽。”
  “曹操身邊謀臣雖多,最得力的不過陳宮、法正。陳宮善大計,用陽謀。法正有急智,好冒險。漢中縱使失守,尚有巴山、劍閣,蜀中暫時無憂。是以陳宮可以以退為進,有恃無恐。若我為其所誘,人力、物力盡集于漢中,疏忽了荊楚,則難保法正出奇,荊楚潰敗。”
  郭嘉贊道:“用兵重虛實,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變化莫測謂之神。子揚此言深得兵法奧義。”
  孫策同意劉曄的觀點,只是更加頭疼。兩路都不能放松,六七萬大軍枕戈待旦,這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小啊。曹操這一手可真是陰險,陽謀、陰謀一起上,讓人防不勝防,稍有疏忽就中了他的計。
  不可小覷老阿瞞啊。雖說雙方實力懸殊,形勢已定,可是一時半會的,他還真拿曹操沒什么辦法,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吃他的虧。
  然而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就連沮授、郭嘉都將注意力放在了陳宮、法正身上,沒有對曹操予以重視。劉曄倒是有所警覺,但他卻有所保留,不肯言無不盡。
  這也難怪,曹操除了西征時剿滅宋建,還沒有能讓人驚艷的戰績,遠遠沒有表現出真正的實力。
  孫策沉吟良久,命人取來了與曹操手抄的《孫子兵法》。這部《孫子兵法》是曹操留給曹昂的,曹昂曾借給他一讀,他命人抄錄了一份,一直保留在身邊。前世他就讀過這部書,只是當時走馬觀花,沒上心。這一世征戰沙場,結合自己的用兵實踐再讀,感覺大有不同。
  雖說這部書并不能代表曹操的全部實力,但至少能讓他們清楚,曹操并非無能之輩。
  沮授等人都是識貨的,翻了幾頁,看了幾條曹操的批注,神情就凝重起來。為了準備對蜀的戰事,他們都將與曹操有關的戰紀通讀過,對曹操以往的戰績一清二楚,只是不夠重視。如今讀了曹操的手注兵書,他們意識到曹操比他們估計的更強,對兵法的了解遠超絕大部分將領。
  其實,從孫策的反應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能讓孫策如此鄭重對待的敵人,又怎么可能是等閑之輩。
  沮授說道:“陛下,能否將此書抄錄幾份,急傳諸將?”
  郭嘉說道:“別抄了,安排書坊刻印吧,都尉以上將領人手一冊。”他曲指一彈。“陛下幫他撫養妻兒,也花了不少錢,這稿費就不用給了。”
  孫策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
  孫策將印行兵法的任務交給了汝南最大的印書坊——許氏印書坊。
  許靖很高興,將所有的業務暫停,抽調最精干的刻版工匠,又從其他印坊高薪借調了一些工匠,以最快的速度刻版。三天之后,第一批書就送到了孫策手中。
  書印得很好,不僅刻工好、紙好、墨好,考慮到軍中將士大多不是什么文化人,性子粗野,力氣又大,許靖特地用厚實的皮紙做封面,又配了一個皮書套,方便攜帶,摔也摔不爛。
  接到第一批樣書后,孫策立刻命人送往漢中,并給黃忠下了一道親筆詔書,讓他們慎重對待,不要急于求成,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理智。并以阮瑀為使,親赴漢中,邀請盧夫人論道。
  阮瑀是陳留人,與吳懿同縣,有些交情。派他去,最重要的目的是安撫吳懿,化解吳懿的疑慮,將可能的假投降變成真投降,去除黃忠的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孫策傳詔魯肅,讓他派人勘探通往漢中的道路情況,評測運輸成本,尋找最經濟的運輸方案,準備為黃忠部提供運支援。又傳詔孫尚香、陸遜,讓他們趕到汝陽述職。
  接著,孫策下詔,從各水師抽調精兵強將,趕赴鄱陽湖,悄悄組建右都護水師,以備不測。
  準備的過程很順利,但軍師處推演的結果也很驚人。如果黃忠部進駐漢中,與曹昂對峙,即使不增兵,軍費開支也會大量增加,對已經捉襟見肘的軍費來說無疑是雪中加霜。初步估計,近三十萬人馬的全部支出將超過一百五十億,占財政收入近七成。如果大規模開戰,軍費還會大幅度上升,財政赤字在所難免。
  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雖然富有天下,孫策還是覺得壓力山大。戰線拉得太長,精兵戰略的成本又太高,他實在有些支撐不住,體會到了美帝當年陷在中東的窘況。
  國雖大,好戰必亡。古人誠不我欺。當初的步子跨得有點大,扯著蛋了。
  黃漢升啊,你一定要穩住,千萬不要急。給我兩年的準備時間,關中恢復了生機,壓力就小多了。
  ——
  臘月底,孫尚香、陸遜、徐節趕到汝陽,洛陽的軍務暫時交給了呂蒙、高順和辛毗。
  孫尚香對高順印象甚佳,將高順提到了與呂蒙比肩的位置,倚為左膀右臂。這個決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高順統領的舊部歸心,全心擁護這個年輕的女都護,呂小環也非常感激,從五原、朔方招攬了一批女騎士,送到洛陽,補上了韓少英的空缺。
  不僅如此,這還幫了沈友不少忙。得知左都護器重并州人,尤其是雁門以北的并州人,將并州女騎士作為近衛騎,剛剛歸降的并州人深感榮幸,心里的疙瘩不知不覺的融解了許多,非常配合沈友的工作,積極推行新政,應征入伍,組建起一只擁有兩萬精騎的北疆騎兵。
  在洛陽主政近一年,孫尚香沉穩了很多,沒有像以前一樣,一見面就撲上來撒嬌。就連奉命去迎的孫權見了,都有些詫異,盯著孫尚香看了半天。
  上了殿,行了禮,孫策走到孫尚香面前,伸手捏捏她的鼻尖,笑道:“好樣的,總算有點大將氣度了。難怪洛陽、弘農恢復得那么好。”
  孫尚香紅了臉,躬身道:“都是諸將協助得力,并非臣一人之功。”
  “哈!”孫策很驚訝,轉身對孫權說道:“看見沒有,小妹居然知道謙虛了。”
  孫權也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左都護進步喜人,不愧為陛下手足。”
  孫尚香白了孫權一眼。“看你這話說的,你不是陛下手足嗎?也對,你現在不是手足,是心腹了。陛下作書,每次都夸你,說你為他分憂,是宗室中少有的施政之才,尤其是經濟,頗有獨到之處。”
  “是……是嗎?”孫權有些詫異,訕訕地看了孫策一眼,又道:“那是陛下鼓勵我呢。我這點能力,也就是處理一些文牘,與施政可沒什么關系,更談不上經濟。”
  孫尚香不解。“經濟有什么不好,你這么緊張作甚?”
  孫權急了,漲紅了臉,脫口而出。“我哪有?小妹,你不要亂說。”
  
首頁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