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找書苑 > 军事历史小說 > 策行三國最新章節 >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選择背景颜色: 選择字體: 選择字體大小:
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知人善任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關羽面紅耳赤,明知太史慈并無惡意,還是覺得很沒面子。

    太史慈在九都督中排名第二,掌管半個幽州,論實力只有劉備與他相當,他一個涿郡太守自然不夠資格。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論實力,他并不比太史慈弱,他當年為孫策奪取九江的時候太史慈還沒過江呢。若不是他千里迢迢的趕來幽州,太史慈只怕要向后挪一挪,給他騰個位置。

    見關羽反應強烈,陰著臉一言不發,太史慈心知有異,卻也不直接詢問,主動轉換了話題。他與關羽相處朝夕相處數月,知道關羽的脾氣。他不想說的事,直接問是問不出來的。

    “秋后出戰,你們有什么目標?”

    “你呢?”關羽反問道。被太史慈調侃了一句,他對聯手出征草原的計劃興趣缺缺,不想再提。

    “我沒什么明確目標,就是例行清掃。公孫度在扶余一帶作戰,效果不錯,可能會有扶余人西遷,我順便送他們一程。”太史慈很清輕松,還有些促狹。“你與我一起作戰,恐怕撈不到什么功勞。倒不如直搗彈汗山。你回去問問劉玄德,看他有沒有興趣,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關羽蠶眉微蹙,心情更加糾結。

    太史慈前年一戰重創東部鮮卑四部,去年又出塞掃蕩,東部鮮卑已經被他打殘了,稍有實力的部落不是投降了就是西遷了,只剩下一些小部落茍延殘喘。公孫度去年率部征服了高句麗,今年又在扶余作戰,那些扶余人哪是公孫度的對手,不是躲就是逃。

    太史慈已經基本解決了邊境的問題,可以養精蓄銳,出塞如同校閱,劉備身后卻是鮮卑人的王庭,眼下因為袁譚的緣故還算太平,卻終究是個隱患。劉備若與太史慈交戰,必然受制于袁譚。一想到劉備引袁譚為盟友,還打算將他從涿郡調換到漁陽,他更不以為然。

    這根本就是兒戲,自取覆滅之道。

    關羽很焦灼,有些走神。太史慈看在眼里,也沒多說什么,只是沖著諸葛瑾使了個眼色。諸葛瑾會意,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太史慈命人將馬牽了出來,催關羽試馬。關羽想到將來很可能要騎著孫策送的馬,提著孫策送的刀與太史慈作戰,心里更不是滋味,本想推辭,卻又實在喜歡那馬,想著劉備也說過孫策只是有可能與朝廷為敵,目前還沒走到那一步,便半推半就的應了,翻身上馬。太史慈也牽過坐騎,兩人各帶數名親衛,出了城,奔馳起來。

    正如太史慈所說,這幾匹涼州馬不以速度見稱,對關羽來說卻正合適,關羽過人的體重幾乎沒什么影響,一口氣跑出十幾里地,速度不見慢,反倒越跑越輕松,比起其他的戰馬跑上幾里就力竭,這些涼州馬優勢明顯。

    關羽更舍不得放手了。他暗自做了個決定,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得不與太史慈對陣,他堅決不騎著這些戰馬上陣,也不用青龍刀。

    回城之后,太史慈宴請關羽,兩人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席間,作陪的諸葛瑾說起了彈汗山。他前幾年在草原上游歷,曾去過代郡、上谷,去過護烏桓校尉治所寧縣,看過邊塞和胡市,和鮮卑人、烏桓人都有過接觸。

    “鮮卑人與烏桓人、匈奴人都不同,他們沒有見過大漢的盛世,也沒有被大漢的軍隊正面擊敗過,對大漢殊少敬畏。彈汗山就在塞外,離長城不到兩百里,鮮卑人聚會時,游騎常常入塞,桑干河以北已非大漢所有。烏桓人與鮮卑人同種,多有來往。前兩年牛輔擊破美稷,匈奴人潰敗,有一些人也投靠了鮮卑。有烏桓人、匈奴人做引導,鮮卑人對我邊郡地形了如指掌,遲早必為大患……”

    關羽見過諸葛瑾,對這位長臉的讀書人印象一般,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現在聽諸葛瑾說起鮮卑人,對邊郡形勢了如指掌,言之有物,頗感意外。張飛是代郡太守,田豫是上谷太守,他們一起議事時,看法還不如諸葛瑾透徹。這讓關羽更加擔心,張飛、田豫會不會太大意了,忽略了鮮卑人的威脅?

    太史慈的建議值得考慮,趁著幽州暫時沒有大的戰事,先重創鮮卑人,至少拔掉彈汗山。鮮卑人將王庭立在這里,簡直就是對大漢的蔑視,劉備既然以大漢宗親自居,豈能容忍這樣的污辱?孫策還沒有表示出對朝廷的不敬,他們就疑神疑鬼,鮮卑人將王庭建在眼皮子底下,他們倒熟視無睹,簡直是是非不分。

    回去一定要和玄德好好說說。

    關羽有了主意,隨即問起了彈汗山的形勢、山川河流。諸葛瑾一一解答。

    ——

    太史慈將關羽送到十里之外,拱手作別。

    看著關羽高大的身影消失在依依垂柳之中,太史慈撥轉馬頭回城,臉上笑容散去,眉心微微蹙起。諸葛瑾跟著他,神情卻很輕松,搖著馬鞭,吟起了詩。

    太史慈靜靜地聽完著,眉心漸漸放松。聽諸葛瑾吟完詩,他贊了兩句。“子瑜好心情。”

    “都督擔心什么?”

    “劉備。”

    “劉備志大才疏,反覆難養,不是都督對手。都督又何必擔心他?”

    “我倒不擔心他,只是覺得關羽可惜,如此……”

    “關羽桀驁不馴,有什么好可惜的?”諸葛瑾打斷了太史慈,不緊不慢地說道:“都督覺得吳王當初沒有留下關羽是一個失誤?”

    太史慈微怔,回頭看了諸葛瑾一眼。諸葛瑾不是那種尖銳的人,他一向和氣,今天卻有些咄咄逼人。他當然不認為諸葛瑾有什么企圖,但諸葛瑾也絕不會無的放矢。

    “請子瑜指教。”

    諸葛瑾循循善誘。“都督,吳王當初如果留下劉備,關羽絕不會來幽州。可是那樣就好嗎?吳王該如何用劉備,又該如何用關羽?”

    太史慈若有所思。他有點明白諸葛瑾的意思了。孫策不是不能留下關羽,而是他根本就沒打算留下關羽。劉備反覆,不安于現狀,不能放手使用。關羽又桀驁不馴,也很難付以重任。這兩人留在中原既不能不用,又不能重用,反倒不如現在劉備回到幽州,與袁譚互相牽制。關羽在劉備身邊,既是劉備的得手助手,又是劉備身邊一個不穩定因素。

    “還是吳王高明。”太史慈如夢初醒,感慨不已。孫策在幾年前就做好的安排,他到現在才明白,還是經由諸葛瑾的提醒。

    “都督是將兵,吳王是將將。”諸葛瑾淡淡地說道。“對于君主而言,知人善任,擇能而用,比沖鋒陷陣更重要。吳王知都督,都督卻不知吳王。”

    太史慈哈哈大笑,拱手向諸葛瑾致意。“慚愧,慚愧。”他吁了一口氣,渾身輕松,思索片刻又道:“這么說,吳王對袁譚、劉備聯手的可能也早有準備?”

    “袁譚、劉備各懷鬼胎,是不可能真心合作的,勉強結盟也不過是徒具形式,沒什么威脅。可是有他們領頭,那些對吳王心懷滿的守舊之徒就有了聚集的機會,敵我之勢一目了然,何樂而不為?吳王行的是正道,依的是大勢,順勢者昌,逆勢者亡,此乃大道自然。有些人不是都督想救就能救的,要看他能不能自救。”

    太史慈一聲輕嘆。他明白了孫策的用意,卻還是為關羽感到可惜。以關羽那性格,讓他痛改前非何其難也。除非劉備倒行逆施,讓他失望,又或者劉備窮途末路,不得不再次向孫策俯首稱臣,關羽或許還有為孫策效力的機會。

    可是這又能怨誰呢?也許,這就是他的命吧。

    ——

    關羽回到薊城,向劉備提議改變計劃,襲擊彈汗山。

    這一路上,他想了很多,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彈汗山是鮮卑人的王庭,對幽州來說是個隱患,如果不及時拔除,不管劉備將來與誰開戰,都很難免除后顧之憂。劉備想立功封王,攻擊鮮卑人,奪取鮮卑人的王庭,正是一個好機會。

    劉備哭笑不得,想不到關羽去了一趟昌黎會生出這么大的變化。他很擔心,以關羽那藏不住事的性子,太史慈說不定有所警覺,不肯與關羽聯手,這才鼓動關羽攻擊彈汗山。

    攻擊彈汗山,奪取鮮卑人的王庭,聽起來很美,可是做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鮮卑人不是中原人,他們逐水草而居,王庭充其量只是一個象征,丟了就丟了,最多損失一些臉面,實力影響不大。正因為如此,攻擊彈汗山不僅沒什么實際意義,反倒可能引來鮮卑人的報復,從此他就別想有安寧之日了。

    對劉備的猶豫,關羽很不高興。打異族你推三阻四,與對你我有恩的吳王為敵,你倒是積極得很。陽猛為什么不肯回來?太史慈一萬騎大破東部鮮卑四部,你手握更多的兵力卻不敢對中部鮮卑動手,瞻前顧后,如此怯懦,誰愿意追隨你?

    劉備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關羽仰天長嘆。()
第一千九百零四章 深謀遠慮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襄陽。

孫策圍著沙盤來回踱著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滑過沙盤的邊緣。

從襄陽到漢中的山山水水都在沙盤上,起伏的群山間,沔水蜿蜒流淌,千轉百回。象征著兵力的小旗幾乎還在原位。大軍大山地行走速度極慢,一天也就十來里,在沙盤上根本顯示不出來。黃忠、徐晃已經出了大半個月,剛剛進入山區,離接敵還有一段時間,至少十天以內不會有進一步的消息。

雖然有詳細的規劃,充足的準備,黃忠、徐晃等人又是難得的將才,都有過真正的戰場經驗和不錯的戰績,孫策還是有些不安。遠離戰場,信息傳遞不便,他已經無法控制戰役的進程,只能被動的等待結果。

山地戰與平原戰不同,這里面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誰也不敢說百戰百勝,萬無一失。

郭嘉邁著方步走了進來,見孫策獨自沉吟,不禁笑了一聲:“大王又在擔心戰事?”

孫策停住腳步,笑了一聲:“第一次坐鎮后方,有些不太習慣。”

“那大王可要盡快習慣,以后這樣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郭嘉走到沙盤旁,掃了一眼,嘖嘖贊了兩聲:“徐公明這幾年沒虛度,漢中的地形已經烙在他的心里了,大王大可不必擔心。”

孫策點點頭。好湯都是熬出來的,徐晃被他擱在襄陽熬了幾年,徐庶被他擱在武關熬了幾年,就是為了這一天。從一開始,他就知道取道三峽進攻益州不太實際,從漢中突破相對容易一些,只是當時他打算將這個機會留給周瑜。歷史上的周瑜就曾有這樣的計劃,可惜未能施行。沒曾想轉來轉去,周瑜又成了牽制力量,將這個機會拱手讓給黃忠。

歷史上黃忠的成名戰在定軍山,也許這就是宿命。

“有什么事?”

“太史慈的軍報來了。”郭嘉將手里的公文遞了過來。“劉備蠢蠢欲動了,大概是想封王。”

孫策冷笑一聲,接過公文瀏覽了一遍,頗有些得意。蠱惑劉備回幽州,又放袁譚回去,讓他們互相牽制,這一招還是挺有效的。更有趣的是關羽,劉備現在肯定很頭疼,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這位義薄云天的關二爺。他們最后會不會反目成仇?劉備會不會再像陰謀論者說的那樣看著關羽送死?真是有點期待啊。

“諸葛子瑜不錯,居然能看出這一點,倒是讓我有些意外。”

郭嘉笑笑,沒說話。他沒見過諸葛瑾,可是從諸葛亮的天賦來看,諸葛瑾應該不會差。一介書生,能不辭勞苦的在幽州游歷數年,這人品性還是踏實的,輔佐太史慈綽綽有余。在幽州再歷練幾年,將來也是一方牧守的人才。

青徐系的實力越來越強,已經足以和汝潁系、江東系鼎足而立。

見郭嘉出神,孫策又問道:“還有什么事?”

郭嘉敲敲腦門,自責不已,連忙收回心神。“徐榮沒死,他去了長安。”

“徐榮?”孫策愣了一會兒才想起郭嘉說的是誰,不免有些意外。安眾之戰后,他沒有找到徐榮的尸首,一直以為徐榮和張遼一樣趁亂跑了,后來張遼在長安重新出現,徐榮卻消聲滅跡,一直杳無音訊,他都快想不起這人了,沒想到他居然又出現了,還去了長安。

郭嘉把剛收到的消息說了一遍。發現徐榮純屬意外,楊修找荀彧閑聊,幾次都撲了空,還以為荀彧有什么秘密任務,跟蹤荀彧到尚冠里,卻發現是一個老年漢子。

“他這幾年一直在洛陽白馬寺,據說出家奉道了,只不過奉的是浮屠道。”

“奉道?”孫策笑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成沒成佛不清楚,但荀文若顯然將他當成了救命稻草。形勢至此,他有些病急亂投醫了,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孫策沒再說什么。徐榮又怎么樣,他當年已經擊敗他一次,現在實力更強,只要徐榮敢來,他一樣能再擊敗他。朝廷已經是茍延殘喘,如果不是關中地形易守難攻,早該跪了。只要徐榮不會撒豆成兵,或者化身千萬,都沒什么好怕的。

“提醒漢升他們注意,不要輕敵。”孫策隨即想到了漢中的戰事,倒不敢太大意。

“明白,臣立刻傳消息,肯定來得及。徐榮身體不太好,到前線指揮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在天子身邊做參謀。皇甫嵩身體不佳,可能會致仕返鄉,如今是士孫瑞主持關中軍務。”

孫策輕笑了兩聲。士孫瑞回到關中后,不出預料的遷太尉,接管了軍事,司空趙溫接任司徒,與司徒掾劉巴多有沖突,鬧得不愉快,請辭回鄉,大司農周忠接任司空沒兩天,又遷司徒,他倒是個看得開的,什么也不管,全部扔給劉巴處理,自己擔個虛名。估計也是看開了,反正廬江周家的希望都在周瑜身上,他們再努力也沒用,混個三公之位,做個漢室忠臣,落個好名聲,也算是人生圓滿。

長安朝廷中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奉孝,我最近在想,也許可以把天子請到南陽來戰一場。”

郭嘉眨眨眼睛,看著孫策。

“關中易守難攻,如果天子謹慎,閉關自守,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解決。既然不能主動進攻,索性將天子請到南陽來,我們以逸待勞,順帶著打一場輿論戰,盡快把這件事解決了。”

郭嘉忍俊不禁,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摸著鼻尖,沉吟了片刻。“臣以為可行。只是天子雖然年少,卻并非沖動之徒,而且他身邊還有荀文若那樣的人,必須要設一個局,讓他覺得機會難得,有取勝的機會,他才有可能跳進來,只是這個局不容易設,尺度不太好把握,說不定還要付出一點代價。”

“你們推演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行性,又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有什么樣的風險。”

“喏。”郭嘉躬身領命,頓了頓,又道:“大王,是不是先和張相商量一下,聽聽他的意見?”

孫策點頭。“你們先商量,我找機會和他講。”

——

郭嘉集結軍師處的軍師、參軍,很快拿出了一個方案。

正如郭嘉之前所說,這個方案要想成功,多少有點冒點險,還要付出一點代價。方案的思路也很清晰,將計就計,按照朝廷的預期發展,讓他們以為機會是他們努力所得。

朝廷的策略是以益州、冀州兩翼夾擊,迫使孫策多線作戰,消耗孫策的實力。雖說朝廷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但不得不說,這個方案對孫策的影響不可忽視,至少會影響孫策的實力發展。戰爭的消耗巨大,即使孫策推行新政,江南的屯田也順利,兩線作戰也會讓孫策財政吃緊。

既然如此,那孫策就依照朝廷的期望演一場戲,全線出擊,不斷向益州、冀州戰場增兵,擺出一副竭澤而漁,要一決勝負的姿態,直到南陽、洛陽空虛,讓天子以為有機可趁,主動出擊。必要的時候,可能還要退一退,或者打幾場敗仗,演得真一些。

這個計劃的關鍵就在于兩翼既要攻得猛,讓天子覺得不出擊,孫策就有可能取得突破,徹底斷絕朝廷中興的希望,又要讓天子覺得孫策騎虎難下,有一擊必殺的可能。

看完推演結果后,孫策和張纮商議。張纮強烈反對。

凌晨無更,莫等!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卡文了,凌晨無更,莫等!

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鋒芒初露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張纮認為為個方案太冒險,而且完全沒必要。

兩軍作戰,防守一方據城而守,不僅需要的兵力少,而且幾乎沒有運輸消耗,將士們有堅城可倚,一切都和平時沒有太大的區別,士氣穩定。進攻方則不然,首先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敵境,輜重、糧草都要運輸,需要征發民伕,消耗大量的糧食。到了城下,還要打造攻城器械,挖工事圍城,冒著城頭的箭矢擂石進攻,付出重大的傷亡,最后還不未必能攻下城池。

由守轉為攻,需要付出的代價不是成倍,而是四五倍,甚至更多。

目前的計策是以守代攻,以八都督為核心,依托堅城,三線防守,盡量避免出擊,將消耗降到最低,然后將寶貴的機動兵力控制在手中,保留主動權。如果改為兩翼全面進攻,孫策首先面對的就是要征兵,至少增加十萬人,因此增加的消耗將非常驚人,一年就能將這幾年積累的成果消耗一空。

而且付出了代價,卻未必能得到期望的結果。

南陽和關中太近,消息傳遞很快,朝廷的細作也不少,大隊人馬調動很難瞞過所有人的眼睛。說是設局,很可能會弄假成真。朝廷了解到具體情況后,如果不出擊,孫策將騎虎難下,如果出擊,則孫策可調動的兵力有限,只能獨自面對天子。

實際上,在面對天子之前,孫策還要面對另一個問題:九都督中真正有指揮數萬大軍作戰經驗的人也就是周瑜、太名慈、黃忠,其他人都沒有類似的經歷,他們能不能完成任務,誰也不敢說,萬一出現一兩個失手——這幾乎是必然——孫策就不得不去主持大局,無法在南陽面對天子。

與其如此,不如穩扎穩打。三線作戰雖然壓力不小,可是只要不主動出擊,不盲目擴大戰事規模,還承受得起,孫策又年輕,耗得起,不差這幾年時間。在這幾年時間內,各都督可以輪番上陣,向外拓展,有孫策在背后撐腰,就算他們遇到一點麻煩也不至于全面崩潰。

孫策志在天下,目標不僅僅是大漢現有的疆域,將來還要征伐四夷,不能什么事都親自親為,利用這個機會讓各都督實戰,培養能獨當一面的人才,為以后鋪路,無疑比讓他們倉促上陣更有價值。

雙方形勢如此,吳國初建,正處于實力迅速上升的階段,只要孫策自己不犯錯,朝廷才是應該著急的一方。何必為了幾年時間,將主動權拱手讓人?凡事過猶不及,改變既有戰略,看起來只是向前跨了一步,但這一步卻有可能是生與死、勝與負的區別。全面崩潰的可能性也許不大,可是弄巧成拙,離目標更遠卻是完全有可能的。

孫策覺得張纮的分析有道理,決定謹慎一些,暫時擱置這個計劃,先看看漢中的戰事進展再說。如果漢中戰事進展順利,甚至超過預期,那就讓周瑜先投入戰場,發起主動進攻,奪取益州,再依實際情況評估風險。他和袁譚、劉備多次交手,對他們的實力比較清楚,對曹操的實力卻沒什么把握,謹慎一點也是應該的。如果黃忠、周瑜打得順利,也許不需要他全面出擊,天子就不得不出兵牽制了。

兩天后,一場大雨驟然而至,漢水猛漲,襄陽、樊城之間的浮橋被沖垮,洪水一直漫過襄陽城門。好在襄陽城內早有準備,各種草包、土袋一應俱全,看到雨勢兇猛的那一刻,奉徐晃之命留守的都尉徐商就請示孫策,做好了防洪的準備,及時塞住了幾個城門,避免了一場意外之災。

孫策對徐商刮目相看,一問才知道這是襄陽的秋汛,徐晃早就安排好了,每年都會安排演習。

——

房陵,堵水河畔。

黃忠站在河畔的一塊黃色巨石上,低著頭,看著清澈見底的河水,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徐晃說,最多三天,水勢一定就退,至少會退到這塊巨石以下。三天過去了,一切正如徐晃所言,曾經洶涌的河水已經恢復了平靜,這塊巨石如約露出了水面,只有上面的枯枝落葉能證明不久前被洪水淹沒的經歷。

黃忠駐扎宛數年,也曾一度統兵駐扎在順陽一帶,只是沒進過山,也沒想到山中的洪水來得這么突然,這么兇猛。如果不是徐晃安排妥當,這次出兵還沒接戰就要吃一個大虧。水火無情,如果輜重、糧草被水沖走,甚至將士有重大傷亡,他就只能到吳王面前自免謝罪了。

這次任務原本是周瑜的,調整防區后才落到他的手中,私下里有人在說這是吳王照顧他,讓他有機會搶了周瑜的功勞。他無法分辯,只能盡力完成任務,不負吳王所托。

吳王為他配備了三員大將,如今徐晃已經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價值,黃忠很好奇徐庶會有什么讓他覺得驚艷的地方。那個汝潁士子與吳王見了一面,隨后就在武關駐扎了六年,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執行任務,表現如何,黃忠心里很沒底。

如果不是吳王安排的,他一定會拒絕。徐晃至少有拒擊吳懿的經歷,徐庶除了協助橋蕤守武關之外沒有任何野戰經驗。這樣的人能行嗎?

“都督,徐都尉來了。”李嚴騎著馬,淌著水奔了過來,馬蹄踢起河水,濺起雪白的水花。

黃忠收回心神,應了一聲,抬頭看向遠處。幾匹駿馬沿著河岸奔來,當頭一人中等身材,身形精干,留著短須,臉色沉靜,看不到什么表情,一雙眼睛卻隱隱有火焰升騰。身后跟著幾個膀闊腰圓的衛士,個個神情警惕,看似隨意,卻保持著互相掩護,隨時應變的小陣。黃忠看在眼里,暗自嘆了一聲,此人練兵頗有章法,至少這些衛士訓練有素。

時間不長,徐庶來到巨石前,翻身下馬,落地生根。

“武關都尉,長社徐庶,見過都督。”

黃忠拱手還禮。“元直辛苦,路上沒遇到什么麻煩吧?”

“還好,一些不自量力的蟊賊而已,被我擊退了。”

“申家兄弟?”

“申耽。”

“傷亡如何?”

“輕傷了三人,斬首一百七十一人。”

黃忠打量了徐庶一眼。徐庶面色平靜,既沒有得意,也沒有憤怒。黃忠雖然好奇,卻也沒多問。他聽過徐晃看于上庸、房陵一帶的形勢報告,知道這里雖然沒什么世家大姓,卻有不少地方豪強。因為地形復雜,易守難攻,朝廷派遣的太守、縣令長統治能力有限,大多只局限縣城周邊,其余的地區實際都在地方豪強的控制之中。吳懿任漢中太守后,對這些地方豪強非常客氣,又是給官又是給錢,就是指望他們能發揮熟悉地形的優勢,擋住襄陽方向的進攻。

申家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是上庸人,自稱申國后裔,與當地土人通婚后,一直是本地勢力的代表。徐庶從武關過來,勢必要經過他們的領地,發生沖突勢在難免。從雙方的傷亡人數來看,規模應該不大,但徐庶以輕傷三人的代價斬首對方一百七十一人,打得很漂亮,完全有資格得意一下。

看來徐庶志向很大,不是容易滿足的人。

“元直對此次出征,有何高見?”

徐庶謙虛了幾句,見黃忠態度誠懇,也不推辭,簡潔明暸的說道:“庶斗膽,觀吳王之意,當是以戰代練,錘煉將士,以取漢中為名,開啟西南戰局。這戰乃是數十年征戰之發端,宜穩扎穩打,不宜躁進。”

黃忠愣了一下,一時沒搞懂徐庶的意思。西南戰局是指益州嗎?不直接說益州而說西南,難道是讀書人的標新立異,特意不與人同?

一旁的李嚴也有些好奇,見黃忠不說話,主動問道:“徐都尉所言之西南戰局,莫非是指整個益州?”

徐庶瞥了李嚴一眼,抬手撫了一下短須,淡淡的說道:“不知足下是?”

李嚴自知失禮,連忙拱手,自報家門。徐庶聽完,倒是有些意外。“原來是李軍師,久仰,久仰。就當前而言,說是益州也無大錯。”

李嚴眼神微閃,心里有些不快。他被黃忠推薦到孫策麾下,孫策將他納入軍師處,又將他派回黃忠身邊做司馬,他其實是身兼兩職,正式的身份是黃忠的司馬,又在軍師處有掛名,徐庶只提他的軍師身份,不提他的司馬身份,擺明了就是看不上他,如果不是他有軍師身份,徐庶根本不愿意和他說話。

“請都尉指教。”

徐庶看向黃忠。黃忠面帶客套地微笑,卻不言語。徐庶會意,略作沉吟。“天下地形無非平原、草原、山地,兵種無非步騎、水師,不同兵種,適應不同地形,北方多草原,適合騎兵縱橫,南方多山地叢林,適合步兵征戰。都督統領步卒,習山地之戰,將來總不會再轉戰漠北或者出海,只能向多山之地而去。漢中如此,益州亦如此,所以說足下以為西南便是益州并無大錯,只是志向略小了一些。”

徐庶微微一笑,語帶調侃。“都督尚未耳順,不出意外的話,十年之內一定能平定益州,難道都督想在花甲以前就功成身退,解甲歸田?”

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用心良苦
策行三國全文閱讀作者:莊不周加入書架

黃忠多少有點尷尬,但更多的是興奮。

他現在考慮的就是怎么拿下漢中,完成孫策交待的任務,如果有可能,能在益州戰事中分一杯羹,那就更好了,根本沒想到后續如何安排。十年之后的事,誰會想到那么遠,況且十年之后,他真的可以解甲歸田了。

可是他的部下不能,比如李嚴,十年之后,他正當壯年,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能有多大的成就取決于現在有多少積累。他如果只考慮戰事,卻疏忽了培養人才,豈不是辜負了他們,辜負了孫策?孫策交給他的幾個人除了鄧展稍微年長一些,幾乎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十年之后,這些人將是吳國的骨干。

即使是他自己,五十多歲也未必一定要退休,花甲之年依然征戰四方的將領太多了,他怎么能安心養老。作為孫策最早的將領之一,他還不如徐庶看得遠,有擔當。

“元直雖在武關,對襄陽的學術卻了如指掌,蔡大家的文章一定看得不少,以后還要請元直多多指點。”

徐庶大笑。他知道黃忠反應過來了。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正是出自蔡琰的研究。他相信蔡琰突然轉變研究內容絕不是一時興趣。作為孫策倚重的筆桿子、位列九都督之首周瑜的妻子,蔡琰的研究有很明顯的指向。黃忠等人是武將,缺少學術背景,很可能熟視無睹,不明其中真意。他既然被孫策安排來協助黃忠,當然要提醒他這一點。

這關系到漢中之戰究竟怎么打。

李嚴很郁悶。他雖然只是掛名軍師,出謀劃策并不是他的主要職責范圍,但一見面就被徐庶將了一軍,著實有些丟臉。

黃忠與徐庶談了好一會兒。既然漢中之戰不僅僅是為了奪取漢中,更是為了以后進攻益州甚至征討天竺作準備,那就不能局限于求勝了,培養人才,錘煉出一支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精銳才是重點,參加這場戰事的將士中要產生一大批精通山地戰的將領才行。

徐庶侃侃而談。

孫策之前就對山地戰有一些總結,確立了一些原則,打下了基礎。但這些還不夠,一是那些原則并不全面,也未必完全適用于漢中;二是軍中將士真正重視這些原則的人并不多,包括講武堂畢業的將領在內,真正能將那些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還是少數,更別說推陳出新,對既有理論進行擴充、修正了。

當務之急,一是加強學習,讓每個人將領都有相對明確的目標,并為此目標付出努力;二是對既有原則進行分析,與實際進行對照,看看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予以重視,將山地戰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將漢中之戰當成實踐和檢驗的課堂,而不僅僅是一次任務。

聽了徐庶的分析,黃忠豁然開朗,以前有些不太清楚的問題現在變得一目了然。他明白了孫策為他組建這個班子的良苦用心。徐庶足智多謀,有見識,堪當副將。徐晃為人謹慎細致,是個偵察的好手。鄧展為人穩重,又通曉屯田,熟悉后勤。這三個人各有所長,不可替代。

黃忠隨即請鄧展、徐晃來議事,為徐庶接風。四個人一邊小酌,一邊討論,鄧展、徐晃和黃忠差不多,都贊成徐庶的建議,建議調整作戰方式,改變任務重心。

鄧展隨即提出包圍房陵,搶收莊稼的建議。他在湖陽多年,一直負責屯田,深知糧食的重要性。不管多么精銳的將士,一旦斷糧,不戰自潰。房陵、上庸等地之所以能成為縣治,就是因此這些地方有可耕種的土地,正是這些土地產出的糧食供應縣中的百姓和官員。

控制了這些糧食,城池不攻自破。周瑜、荀攸當初制定計劃時安排在七月出兵,應該就是考慮到了這個時間點的特殊意義。

黃忠很滿意。他本來還在為如何攻城犯愁。山地行軍,無法攜帶大型攻城器器械,就地制作也有不小的麻煩,如果能不用攻城就能解決問題,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

黃忠隨即安排任務,徐晃率部趕往上庸,將上庸的守軍堵在城里,不讓他們出城收割,如果擋不住就一把火燒了。總而言之,不能讓城中的守軍得到糧食補給,讓他們面臨斷糧的困境。鄧展、徐庶則留在房陵,集中精力,準備搶收房陵城外的莊稼。

安排妥當,黃忠隨即寫了一封軍報,派人送往襄陽,向孫策匯報戰術的調整和可能的影響。任務重心調整后,最大的影響就是作戰時間增長,他很可能無法在短期內攻克任何一個縣城,必須讓孫策做好等待的心理準備,必要時可能還要再運一些糧食。

圍城就是拼實力,看誰耗得起。

——

見黃忠駐扎在城外,圍而不攻,房陵長許義急了。

秋收將近,如果不能收割,僅憑城里的余糧,他支撐不了太久。房陵原本就不是富庶之縣,耕地有限,每年的收成勉強能滿足一年的消耗,積儲不多。為了能讓他堅持更長時間,吳懿從漢中運來了一些糧食,畢竟數量有限,一旦城外的糧食被黃忠收走,他最多再守兩三個月。

可是城外的糧食也足以支撐黃忠再圍兩個月,兩三個月后,要么吳懿派兵解圍,要么他舉城投降。讓他正面突擊黃忠的大營是不可能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就算他不懂軍事,僅從雙方將士的精氣神也能看得出來,他手下那些部曲根本不是荊州軍的對手。

漢中是吳懿的,丟了就丟了。部曲卻是他許家的,死一個少一個。

他派人出城,向吳懿求援。

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從第二天開始,他派出去的信使陸續被黃忠送了回來,有的還活著,有的則身首異處,有的干脆只有一顆首級。活著回來的斥候也像是見了鬼似的驚魂未定。他們一出城就被盯上了,荊州軍的斥候像不散的陰魂,追得他們不敢閉眼,那些人不僅裝備好,武藝高強,而且熟悉地形,走山路比他們還利落,有的還帶著狗,聞著一點味兒就追上來,怎么也甩不掉。

許義不服,又派出一批信使,人數更多,分頭出城。為了確保有人能突出重圍,許義還派出三十名部曲,分作三組,每組十人,從不同的方向突圍。斥候通常是以伍為單位,五人一組,他派十名部曲同行,就算遇到黃忠派出的斥候也應該有突圍的機會。

但是很遺憾,沒到三天時間,這三組部曲就被送了回來。因為目標大,他們被發現的時間更短,很快就被對方圍住了。荊州軍行動迅速,配合默契,而且擅長弓弩,精通伏擊,他們莫名其妙就中了埋伏,還沒發現對手就被撂倒了一大半。

許義傻眼了。黃忠的部下是怎么訓練的,怎么比山民還山民?

——

“讀書人,不能惹。”李嚴搖了搖頭,咂了咂嘴。

黃忠心里歡喜。一向自負的李嚴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徐庶真的給他帶來了壓力。徐庶也的確有一套,三部斥候營集中使用,統一調度,將整個房陵圍得死死的,有明哨,有暗哨,有固定哨,有游動哨,一方有警,至少有三組人馬可以趕往增援,確保既有兵力優勢,又能互相配合,讓對方插翅難飛。

不僅如此,徐庶還擅長審問。他只要掃一眼,隨便問幾句,就知道哪個俘虜更容易突破,哪個俘虜嘴硬,然后快刀斬亂麻,嘴硬的直接砍了,剩下的嚇都嚇傻了,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交待得清清楚楚。徐庶按照審問結果,在地圖上標出其他人的可能路線,重點布防。

幾天下來,許義派出城的斥候無一漏網。

雖說有徐晃提供的情報做基礎,但徐庶從俘虜口中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短短幾天時間,他對房陵周邊的形勢已經了如指掌,只怕徐晃看到了也要贊一聲高明。

“正方,讀書還是有用的。你還年輕,不要浪費光陰,有時間還是多讀些書。你最近有點驕傲,不像以前那樣好學了。徐元直有才,難怪當初大王一眼就相中了他,你要向他多學習。講武堂傳授的都是兵法基礎,只能讓你不犯大錯,中規中矩,你要想成為名將,還要自己下苦功。”

李嚴尷尬的撓撓頭。“都督,他可是做過刺客的,這打探消息、審問俘虜的手段我可比不上。再說了,這讀書人的腸子彎彎繞,我哪學得來。”

黃忠圍著沙盤來回轉了兩圈,沉吟片刻。“正方,大王從襄陽起家,南陽是他掌握的第一個郡,也是新政開始的地方,他對南陽期望甚厚,對你也有栽培之意。但是你也要看到,大王身邊人才濟濟,前有張相、虞相、郭祭酒這樣的英才名士,后有龐士元、諸葛孔明這樣的天才少年,你如果裹足不前,遇到超過自己的人不是虛心請教,而是冷言冷語,十年以后,如何與他們競爭。滿招損,謙受益,豈是虛言哉?”

李嚴面紅耳赤,躬身受命。

首頁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 下一頁 末頁
掃碼
作者莊不周所寫的《策行三國》為轉載作品,策行三國最新章節由網友發布,找書苑提供策行三國全文閱讀。
①如果您發现本小說策行三國最新章節,而找書苑没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
②書友如發现策行三國内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向本站舉報,我們將馬上處理。
③本小說策行三國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找書苑的立場無關。
④如果您對策行三國作品内容、版權等方麵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發郵件給管理員,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相應處理。
-2